第一节 满化群的来源
满化是满人在数千年捕鱼打猎的生产、生活和生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用气来围猎天下的堪舆理论与技艺。满化是满人给出的“如何用《易经》治理天下”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方案。
第二节 大清王朝的社会治理体系(王朝气数)
“王朝气数”换算成今天咱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说法是:封建王朝在用《易经》治理天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社会治理体系。一般情况是用《周易》、《连山易》、《归藏易》做气,用“南北星斗聚合”或“天干地支”做数。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第92回中从高等数学《群论》角度对满族堪舆中“满化”进行定义。满化不等于满族化。在《群论》视角下,满化的过程可以描述为如下三步:
第一步,运用两汉经学将一些选定的地德形成集合A。
第二步,通过接地气、聚气、阴阳变换等方式,将集合A中的元素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形成2阶(两仪)、4阶(四象)、8阶(先天八卦)、64阶(伏羲先天64卦)Abel循环群。
第三步,通过加减乘除群运算,形成抽象代数中的“域”。这个域可以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
第三节 地德与数学建模
地德是某特定地理区域中民心所向的表征值。这个值用伏羲先天64卦表示。地德是对某一个地理区域具体的实地望气结果。因此,满族堪舆中望气的目标是民心,并用伏羲先天64卦将具体的“气”进行数学建模。
第四节 王朝气数与数学建模
用一定的规则,例如“南北星斗聚合”或“天干地支”,将分散的地德构建成满足一定群运算关系的群的过程被称为王朝气数。这种群运算关系可以满足《周易》、《连山易》、《归藏易》中一种或多种。
第五节 满化群的定义
满化是运用两汉经学,在实现天下一盘棋的过程中,令分散在各地的地德聚在一起,使之满足伏羲先天64卦Abel循环群的群运算关系,最终将天下高度概括成“损”和“益”的过程。
天子作为天下最高领导者,处理任何一件政务,最终都会落实在同一件事情的两个角度上:一个角度是“损”,另一个角度是“益”。满化是将分散在各地的民心以群运算的方式聚在一起的传统官方堪舆技法。从这个层面来说,满化体现的是汉代贾谊《论治安策》的具体实施过程。
满化群的定义可以描述为如下内容:在满化的基础上,通过满族堪舆理论与技术手段,让堪舆深入到群众的社会生产、生活、生存的方方面面,在基层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构建满足伏羲先天64卦Abel循环群,并最终群运算结果要么是“损”,要么是“益”的群。逐级递进,形成天下归心,让地方在思想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烤事儿说:
满化群用高等数学《群论》重新定义和描述,是为了方便现代人理解,不代表现代产生。满化群是对董仲舒《春秋繁露》灭国篇的具体堪舆实践,是对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具体实现,是古已有之的一种用《易经》治理天下的做法。
例如,烤事儿本人公元2022年用满化群的堪舆技艺,通过望气,在新疆直接找到汉代贾谊、公孙弘、董仲舒活着的时候打造的用《易经》治理天下的实物证据。这个实物证据被烤事儿用满化群的原理命名为“益时疆缘群”。汉代官方打造的益时疆缘群是一个标准的满化群。
从大唐天宝年间一直到明末的千年时间内,东北女真人在关内、关外、漠南、漠北打造出大量满化群。这些满化群包括但不限于:关外的白山黑水群(辽代末年)、关内的净明忠孝群(明代初年)、漠南蒙古的乌兰察布群(汉代产生,金末重建)、漠南蒙古的锡林郭勒群(汉代产生,金末重建)、闽浙一带的台海两岸群(宋金战争时期至金末)、岭南一带的两广百越群(宋金战争时期至金末)等等。
上面括号里面标注的是满化群产生的具体时间。从满化群产生的具体时间,可以非常清晰第看出,东北那帮打猎的女真人用气来围猎天下的物质基础在明初之前就已经遍布长城内外、海峡两岸、北国江南。
八旗产生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八旗产生的物质基础是从具体的地德出发,通过伏羲先天八卦构建八种具体的气,以旗聚气,以气驭旗,将天下高度概括成众多“风雷益”气和“山泽损”气为标识的满化群。从堪舆角度来说,八旗不是在1644年的明末入关的,八旗在明代洪武和永乐时期就已经在关内稳定存在。
从满化群可以睽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一些端倪。在《春秋繁露》(灭国篇)中董仲舒曰:“王者,民之所往,君者,不失其群者也;故能使万民往之,而得天下之群者,无敌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