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都城选址是女真文化兴盛的标志
近千年来,北京当都城的时间超过800年。北京是大金海陵王完颜亮选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依据绍兴和议,大宋对大金称臣。大金在形式上完成大一统。完颜们开启由少数民族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先河。大金大一统的标志就是定都北京。
女真文化是经典的渔猎文明产生的文化。因此,女真在渔猎的生产、生活和生存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用“气”围猎天下的文化。这种文化对近千年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第88回、第89回、第90回中,明清北京皇城聚气和接地气的方式不仅能体现出道家的治理国家理念,也能体现出两汉经学的实践,有农耕文明特色,也具有渔猎文明的想法;例如,第62回清代北京八旗驻防聚气和接地气的方式是标准的两汉经学社会实践。
第二节 两汉经学使得女真从石器时代重新崛起
辽代完颜们为了打猎方便,用《两汉经学》打造出白山黑水谶语体系。例如,东亚某泡菜国国旗就是女真人用两汉经学设计出来的谶语。这个谶语是标准通过望气获得的泡菜半岛三千里江山地德形成的群运算结果。白山黑水谶语体系最初就是为了方便捕鱼打猎用。
具体怎么用呢?
公元1234年,武德充沛的蒙古与南宋联合,在蔡州灭掉完颜家的大金。此时,蒙古已经威震里海、黑海、伊朗、伊拉克、印度。南宋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也是GDP最高的国家。
据祖师爷说,大金灭亡后,中原部分女真人被迫回迁到黑龙江流域。此时的女真人连铁器都很难找到,只能徒手或用简单石器捕鱼打猎,回归到原始氏族生活状态之下。换句话说,在东北黑龙江流域的女真人被蒙古和南宋打回到石器时代。
对被迫回到石器时代的女真人来说,唯一的好处就是重新体验一回中华文明的起源。要知道,炎帝还有个名字叫神农氏。他发明了农耕。那么在他之前,中国人处于渔猎文明时期。伏羲、炎帝、黄帝这些对《易经》起源有着重大贡献的人都生活在渔猎文明。他们在捕鱼打猎中发展《易经》的过程,元代女真人又重新体验了一回。
在大金时期仿照汉字创立的女真文根本就不适合捕鱼打猎的实际需求。象与形,阴与阳的搭配足够捕鱼打猎用。这种象形文字在捕猎的过程中能用得上。更重要的是,有人生下来就能会通过望气来分析地德。
这种技能是女真人渔猎时期的生存技能。因此,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论。黑龙江那嘎达非常冷。不像现在有大型农机。元代的黑龙江流域确实无法种地。在残酷的渔猎生产条件下,在原始大森林、原始大沼泽、原始大河流中保证不迷路就非常重要了。
例如,在浑河流域,突然望气发现“乾”气,而且还是“蒙之乾”,那就意味着已经到了沈阳地界,离沈阳卫不远了。元代沈阳卫也就是个千户级。满眼望去还都是原始大森林、沼泽、河流,但是通过望气可以知道再往前,翻越几座山、趟过几条河,就能到一座名为“沈阳卫”的卫所。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在元代渔猎为生的女真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体验过中华文明起源的群体,体验着《易经》最原始的应用。这种体验使得女真培养出来一批生下来就拥有极高的阴阳变换领悟天赋的人。
到了明末,这种有天赋的人越来越多,形成拥有极高的阴阳变换领悟天赋的生力军。这批生力军创造出中华文明有史空以来前的、最完备的、覆盖1300万平凡公里的用《易经》治理天下的体系,即大清气数。
第三节 大清是两汉经学发展到17世纪的必然
特别是在大清,总结数千年间历朝历代如何用《易经》治理天下的得与失,结合女真渔猎文明特色,创造出中国有史以来最完善的用《易经》治理天下的体系。
这个社会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旗就是气,气就是旗,以旗聚气,以气驭旗,用乾坤巽震艮兑坎离八种气围猎天下,运用两汉经学大规模构建满化群,将整个天下高度概括为风雷益和山泽损,将天下满化,最终形成天下一盘棋。”这也就是大清王朝气数的特点。
女真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打回到石器时代又重新崛起的民族。在17世纪,女真能够复兴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女真在渔猎过程中培养出来一支拥有极高阴阳变换领悟天赋的生力军。
烤事儿说:努尔哈赤定都沈阳成为了两汉经学再次崛起的标志
理解不了“气”,就理解不了努尔哈赤为何要定都沈阳。沈阳故宫是天的象(为阴)配天的形(为阳),组成象形文字“天为乾”。这种阴阳和象形搭配方式来自中国原始社会。这种堪舆选址具有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历史价值。
伏羲生活在距今大概在九千至一万年前。个人认为伏羲应该是处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奴隶社会早期。《易经》是在渔猎文明的熏陶下产生的。这是事实。因此,谁尊重了《易经》产生与发展的客观规律,谁才能让中华文明变得更加璀璨。被蒙古打回到石器时代的女真人有意或无意地遵从了《易经》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得女真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打回到石器时代又重新崛起的民族!《易经》源于占卜?还是源于战争?从原始社会走过来的女真体验过!八旗给你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