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男人来说,生活中应该有爱情,对女人来说,爱情中也包括生活,恋爱中的人常常迷失自己,特别是女人,海德格尔说过一句话,好像也不一定是他的原创,“仇恨不是盲目的,愤怒才是。爱情不是盲目的,热恋才是。”看来,爱情与理智不可兼得。
莎士比亚也说:“爱情不过是一种疯。”西方人的爱情应该天生是盲目的吧,西方的媒婆丘比特是个小孩,不过,进入热恋阶段就没有盲目这一说了,因为没有什么能挡得住了。
萨特说:“爱情就是冲突。”要爱就要想好怎么来应对这场冲突,这是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这只是说一说,冲突本来就隐含不理智。
在长期的进化中,女人学会了利用男人,继续进化,男人终于学会了利用女人,在相互利用的过程中,女人越来越显得吃亏,我说的是显得,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在说,从经济学的角度,吃亏的一般是男人,这似乎也是进化所要求的。
萧伯纳说:“如果说满足女人的骄傲能使男人无限喜悦的话,那么伤害男人的骄傲则能使女人欣喜若狂。”女人在爱情中具有独裁者心态,这是女人的乐趣,这种乐趣使爱情成了女人生存的需要,前面说过,人必须追求赢,不在这个领域赢,就得在另一个领域赢,不然,人不能维持一个正常心态。
男人的心思永远不在爱情上,但是,男人知道,如果不在爱情上让步,男人就永无宁日,男人是以在爱情中的让步来赢得生活的平静,远征星辰大海也是需要有稳定的后勤基地的,这里可以顺便下一个结论,稳定的后勤基地有利于男人的成功。
确实,男人想的永远是外面的事,对于爱情,男人永远是死脑筋,永远搞不懂爱情,其实是永远搞不懂女人,男人在爱情上总是糊里糊涂的一退再退,男人已经习惯了。
一个新的家庭由男女两人搭建,形成一个坚固的同盟,男女间不再保守秘密,相互可以肆无忌惮的放屁,同时,对外共同保守一些秘密,同盟双方各自被对方强烈的信任,在对抗外界的过程中,双方的协调和相互的支持,使双方都感到了这个同盟的重要性。
家庭是令人放松的地方,是人们不用伪装的地方,所以,狄更斯说:“家毕竟是家,尽管它是那么贫寒。”把“尽管”换成“即使”也许更好,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家根本不管你是不是英雄,也不管你失败过多少次,家都是你的港湾。
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是可以化解的,家庭之外的冲突或者不小心就可能成为对方永远的记忆,所以,家庭对人是有吸引力的,罗素说:“父母之爱比其他爱更可靠,如果优点和魅力消失了……朋友和爱人也会消失……在你生病时,甚至遭到社会唾弃时,(父母)是可依靠的……(外界的)称赞是靠不住的。父母爱我们是因为我们是他们的孩子,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所以我们觉得他们比谁都可靠。”这段话说明了家庭的重要性,家庭对人确实有吸引力。
爱情与前面说的美的含义类似,美是在共性中体现个性,爱情就是在男人或女人的共性中按自己的方式来寻找个性男人或个性女人。
爱情是在人们知道家庭的存在,并且感受过家庭的温暖,或者对别的家庭的温暖表示羡慕之后,才会萌生对这种同盟的向往和追求,流浪的人会羡慕小草也拥有自己的一块领地,此时,家庭是一种向往,至于结婚证,那只是一个法律手续。
爱情中的人认为,对方是组成家庭的最佳人选,对于不是旨在建立家庭的爱情那叫搞对象,是闹着玩的,其内容丰富得可以写很多本书。
真正的爱情,其实内容相对单调了,那些标榜在描写真正的爱情的书,内容曲折、跌宕起伏,在我们看来,那很可能不是真正的爱情,真正的爱情平淡得没啥写的,或者说,真正的爱情适合写成流水账。
人们常常不愿意呆在家里,但思家、归家的心情人人都体验过,家的吸引力常常远大于万有引力,人们搞不懂为什么有万有引力,人们未尝搞懂了家为什么有引力,有这个力就行,社会就在继续运行。
家人之间更容易动怒,因为家人之间更了解,也更容易化解,爱情容易拉爆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爱情中的人可能认为已经处于家庭之中,按家庭中的随意来对待爱情。
家庭的稳定性也就是比爱情的稳定性稍高一点点,处理不好爱情的人事实上也应对不了家庭,他们即使没有把爱情走散也会促成家庭的解体。
就如同托尔斯泰所说:“只看到婚姻的开端,没有看到家庭的全部意义。”结果,家庭变得不那么牢固,刚才说了,家只是比爱情稍牢固一点,特别是对当今的人,人们有自由,人们太自由了,以致于人们对这些问题不太爱思考,反正是自由的,当今的爱情和家庭确实是自由的。
黑格尔说:“与所爱的人长期相处的秘诀在于放下改变对象的念头。”他教大家学会包容,爱情的双方都要作出让步,都要为对方作出收敛,不然,就不是爱情,可能是在履行合同。
要谈爱情就要想明白一件事,这场爱情是旨在玩一玩还是想要组建一个新的家庭,如果是后者,这就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实际是三个家庭的事,事态严重,不能再以游戏的心态面对。
在爱情和家庭的运营中,闹矛盾也许会有,差不多是一定会有,结婚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心理上的转换过程,特别是女人,事实上,只要结婚,男女双方都有一个“忍辱负重”的过程,话重了点,事实上是真的,双方都得为对方作出某些改变,虽然有点难,如果想不明白,那就永远难,说不定是什么事都难,因为人的某种心态会在不同场合起类似的作用。
这个与经济实力是否强大,与家世是否强大都没有什么关系,被迫进行某种程度的适应是肯定的,否则根本维持不住这个家,即使看上去还是一家,有可能比没有家还难受。
岁月本来就是来磨人的,实际是锻炼人,婚姻就是这样的一种重要手段,婚姻中出问题,自己的问题绝对小不了,是绝对,学会控制是必须的,不要轻易动怒,每一次动怒就可能就是最后一次,或者加强了这最后一次的存在性,最后,可能都不需要动怒,只需要一个小小的触发就将迎来Game Over(游戏结束)。
所以,不管你多强势,必须学会控制和收敛,当年的人,特别是女人,有一种强烈的等的心态,就是等自己熬成婆,当今的人心太急了,总想马上成婆或爷,虽然表现上一直装嫩,急性子在爱情和家庭的事务中总是不太有利。
家庭之前的爱情是对建立家庭的试探,双方有权随时停工,所以法律不会保护这种说散就散的、还没有建立起来的同盟,即法律不保护爱情,这也许是因为,法律是尊重科学的,科学只能解释性,不能解释爱。
婚后还有没有爱情呢,当然有,婚后的爱情以家庭的名义受到法律保护,婚后的爱情对人生来说更重要。
奥维德说:“爱情是一种军中的服役,怯懦的人退后吧,懦夫是不配保护这些旗帜的,幽夜、寒冬、远路、辛苦、烦劳,这全是在这快乐的战争上所须忍受的,你须得时常忍受从天注在身上的雨,还须得忍受寒冷和著地而睡。”爱情应该以家庭为责任,否则就真的是搞对象、闹着玩,只不过很多人不相信这种说法,也有他们的道理,也许在婚后,特别是有孩子后,人会迅速成熟起来,才恍然大悟,原来爱情还真就是需要慎重。
托尔斯泰说那小子是,“哪里有富裕的未婚女子,他就到哪里去。”现在,这个说法已经得到发展,“哪里有富裕的未婚男子,她就到哪里去。”进一步发展为“哪里有富裕的男子,她就到哪里去。”男人在这方面的追求倒是比较稳定,“哪里有美丽的女子,他就到哪里去。”这些只是某种社会现象,算是在说笑。
像《简•爱》那种也算是励志的书适合女人读,女人的励志一定和爱情有关,爱情会是女人励志的主线,这个和文化而不是文化水平有密切关系,以致于女人也不反对这种心态。
一般来说,男人是想找女友,女人是想找老公,双方的需求是错位的,所以感情的事老是出事,像那种在家里还算行,出门连手都不牵,或者是在外面表现得很恩爱,回到家里,老公就打游戏去了,这两种都是不合格老公。
女人对老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只是希望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家外,要全方位的满足模范老公的要求,就这么简单。
其实,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对爱情就没有满意过,特别是男人,只想随心所欲的爱,就是想爱的时候才爱,不想爱的时候不要来打扰,对女人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这种思维上的错位把爱情和家庭搞得相当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