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妃和安庆王妃快步上前,见街边三五个女街坊围着一个农妇。那农妇瘦高个,肚子却大得出奇,挨路边的石柱坐着,抱着肚子呻吟。
这时王府的管家嬷嬷迎面跑来,见王妃也赶到,连忙说:“王......夫人,正是她,果然快生产了!”
恭亲王妃有点恐慌,倒是义妹安庆王妃镇定,代她低声吩咐说:“按事先说好的做!”
“是!”管家嬷嬷立刻召集散落各处的人手。
今天北门街会有孕妇临产、亟待救援这事,恭亲王妃只和两位嬷嬷说了,管家嬷嬷布置其他婆子丫鬟时则只说“巡视北门街,看看有没有异常情况”,但又吩咐准备一些莫名其妙的物件,如剪刀、帕子、热水盆之类。
原来为的是救助眼前这个农妇。
“哎呀,都见红了!快来人手帮帮忙啊!”一个扶着农妇的女街坊高声喊叫起来。
另外三个女街坊挡在农妇旁边,转头向街上喊:
“谁去请一下大夫啊!”
“稳婆呢,要稳婆!”
“唉,这时候去哪里找稳婆?”
......
这个路段稍微偏僻,经过的人不多。有几个路过的男人听到异响跑过来,见此情形又停住脚步,然后闪开去继续往前走,忍不住回头看两眼。
正惶急间,两个嬷嬷模样的带八九个婆子丫鬟赶到,有的扯开布帘挡住农妇,有的放好水盆、帕子,有的摆好剪刀......
三个稳婆模样的开始接生。
农妇衣裙都被汗水打湿,头发被汗水贴到额头上,又累又痛,呻吟声渐渐低了下去。
一个稳婆拍拍她的脸:“姐妹醒醒,可不能睡着了!”
农妇头一歪,昏了过去。
“姐妹!”那稳婆急忙掐人中。
这时,“哇”的一声,孩子降生了!
王府婆子摊开布巾,从稳婆手中接过婴儿,放到布巾上包裹起来。
“咦,怎么回事?”负责按摩腹部的稳婆觉得手感不对。
这时恭亲王妃缓步走近说:“应该是三胞胎,还有两个孩子。”
“天哪!”三个稳婆不约而同倒抽凉气。
刚才抱出孩子的稳婆声音也抖手也抖:“这、这如何是好?”
专业接生几十年,从来没有接过三胞胎。
“无妨,你们按平时做,该怎样便怎样,我既然能提前请你们前来,便能保证一切顺顺利利。”恭亲王妃说。
其实她心里也没底。
这件事做得好是善事,做不好......
有点后悔打开这贰号预言了。
又是安庆王妃更为镇定:“麻烦三位稳婆了!接好这三个孩子,一个孩子我们赏三十两银子!”
三十两银子,可是稳婆三年的收入!
三个稳婆登时抖擞精神,一个继续掐人中,一个继续按摩肚子,一个抓紧接第二个孩子......
“哇!”第二个孩子出来了!
很快,第三个孩子出生,却没有哭声,稳婆抓住他的脚丫子倒提着,弹了弹他的脚心。
“哇!”第三个孩子也哭叫起来。
“天,还真是三胞胎!”众人惊叫连连。
这时荣春堂的大夫带着医女赶到,顾不得其他,半跪着给农妇诊脉,然后说:“这是因生产劳累过度,又复发饥厥症,先喂服糖水,再移到稳妥的地方。”
医女给农妇喂糖水。
有女街坊提议说:“前边有个育婴堂,且搬到那里歇息。”
管家嬷嬷命人到育婴堂通报一声,同时问问有没有躺椅。
很快,几个婆子抬来躺椅。
此时农妇喝下糖水醒转过来,众人将她扶上躺椅,抬到育婴堂去。
两个女街坊一人抱两个,一人抱一个,抱着三胞胎跟在后面。
恭亲王妃对史嬷嬷说:“你且再跟半日,等事情稳妥再回来。行事低调些。”
“是。”史嬷嬷带两个婆子跟了上去。
恭亲王妃看着人群远去的背影,说:“我们回去吧。”
安庆王妃说:“姐姐救命救性,做了件大善事,可喜可贺!我先回家,姐姐有什么事就派人来唤。”
“叨扰妹妹半日,我送你回去。”
姐妹俩共乘一辆马车,先到安庆王府再回恭亲王府。
管家嬷嬷则吩咐其余人手统统撤回去。
农妇街边生下三胞胎的消息很快传开,育婴堂附近的街巷变得热闹起来。
恭亲王妃回到府内惊魂未定,接连喝了五六杯清心茶。
这时史嬷嬷带去的婆子有一个回来报讯,说是农妇在育婴堂能坐起来了,还喝了一碗鸡汤;三个婴儿也好好的,在襁褓里哇哇直哭。
“都是带把的,三个小男孩呢!”那嬷嬷说。
恭亲王妃松了一口气。
半个时辰后,第二个嬷嬷也回来,说农妇丈夫赶到育婴堂,又哭又笑的,跪下给众人磕头,额头都磕破了。
又过一会,史嬷嬷回来了,说育婴堂诸事顺遂,她就把三个稳婆送回家,说好酬劳稍后送到。
“是了,说好救活一个孩子赏三十两银子的。”恭亲王妃想起这事。
“是否到明天看看再赏?毕竟天色晚了。”史嬷嬷提议说。
明天更能确定三个小孩的情况。
毕竟六十两银子不是小数目。
恭亲王妃却说:“虽然是妹妹开的口,我们还昧了这赏金不成?明天不论如何,都将赏金送到。”
“是老奴小格局了。”史嬷嬷有点羞愧。
正说着,安庆王府来人,奉上一个木匣子和一封信。
信里说:“今天沾姐姐的光得行大善事,特奉谢资,望姐姐笑纳。姐姐不收便是嫌少。妹丹敬上。”
来人离去后,恭亲王妃打开匣子,里面赫然六十两银子,不由嗔怪说:“这丹妹,我们王府就少这银子不成?倒显得我小格局了!”
坐了一会,王妃想起什么,问史嬷嬷:“今天在北门街,可见哪里有水井?”
“老奴见着了,就在往育婴堂路上,街边一个小园子里,过路人一眼就看到的。很大一口井,三面有石栏杆围住。听说半条街的人都喝这井水。”
恭亲王妃顿时后背汗涔涔。
如果预言成真,一口大井,两条人命,还连累北门街街坊从此饮水困难。
今天真是做了一件大善事!
又想起什么,王妃问紫雁:“世子回府没有?”
为了不让儿子生疑,自己能专心救助孕妇,今天她又找了个借口将儿子打发出城去。
接连两天借口打发儿子,刚刚历经生死场面,恭亲王妃心里恐慌起来。
按照预言,农妇一家五口瞬间殒命,转眼家破人亡。
唉,没有什么比性命更宝贵,没有什么比一家子团聚更重要。
她忽然觉得,答应皇后在府内举办采夏节,并借此挑选世子妃,做法有点傻。
而固执地违拗儿子心意,非要攀龙附凤,想法有点可笑。
心里一急,连忙吩咐紫雁:“你叫人留心,世子一回府便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