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算命想法治理国家?不可取!
书名:奇妙的满族堪舆 作者:锦城烤事儿 本章字数:2220字 发布时间:2024-03-27

第39回 别拿你《易经》算命想法,解读古人如何用《易经》平天下

上回说到,大清国属高丽国旗的来历。这也是烤事儿的满族堪舆入学试题。

第一节 辽金时期开始满族堪舆考试的一道入学试题

今天泡菜国国旗源自对半岛三千里江山的堪舆理解。它是辽代完颜们为反抗大辽对女真的残暴统治打造白山黑水满化群的过程中,搂草打兔子顺便完成的。它是一套标准的满族堪舆望气、接地气、聚气的堪舆流程。最终,此堪舆聚气的结果,也就是它三千里江山地德的最终总结,在清末被转化为图片形式的谶语。谶语内容是“修齐治平太极旗”。有没有相关的天赋,从蒙童对这句谶语的理解层次就能准确判断孩子天赋多高。

因此,从辽金时期开始,泡菜国国旗就是满族堪舆一道蒙童(几岁孩子)的入学考试试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阅读烤事儿原创文章:泡菜国国旗的堪舆设计原理

第二节 烤事儿的入学试题

这也是本人满族堪舆入学考试试题。自己当年的考试成绩一般。

清代以前历代祖师爷们,天天捕鱼打猎,别说汉字,就是女真文或满文都不会写。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回答泡菜国国旗图式,都能在片刻间完成。

本人考试成绩如下:本人不才,80后从小接受的都是苏联填鸭式教学,从小没有接触过《易经》,小学、初中、高中都是普通教育,大学学的是数学。20多年前,一天《易经》没学过的情况下,用半个小时,解读出韩国国旗上面的象形文字,文字内容是:修齐治平。

图1

第三节 讲国学的师父瞎会让中国遍地文盲

凡是说泡菜国国旗没眼睛的,那就是你瞎,别总是在装A与装C之间徘徊。希望你作为中国人,要对象形文字有最基本的理解。象是象,形是形。不能说抽走了象,你就理解不了象形文字了。

烤事儿小时候,第一次听语文老师说“抽象”这个词,觉得很神秘。

啥叫抽象?把大象()抽走了?那么大一个动物,抽走干嘛用?

其实泡菜国国旗的设计可以生动地展示中国古代“抽象”这个词的含义。古人云:阳是创造,阴是配合。《青囊经》曰:阴阳相见,福禄永贞。

图2

图2,是烤事儿把阴阳给你配好,看到的原版设计图。设计是分阴和阳两部分。阴是“象”,阳是“形”。把象给抽走,我们称为抽象。抽象后的结果就是创造出来的经典中华文化产品。如图3所示。

图3

这回看出来阴阳鱼是不是有眼睛的?不仅有而且还具有立体感。从不同角度看,眼睛还能有变化,就好像在眨眼,具有灵动性。

图3右下:离的象与地的形写成象形文字“火地晋”。晋卦体现的是修身。

图3左下:巽的象与火的形写成象形文字“风火家人。”这个不多解释了,一看就是齐家。

图3右上:震的象与坎的形写成象形文字“雷坎解”。雷水解(解卦)柔道致治,说的是治国的道理。

图3左上:坎的象与天的形写成象形文字“水天需”。需+人=儒。体现以儒治国的平天下思维方式。特别强调:这里的儒专指春秋公羊学,跟宋明理学讲的儒一点关系都没有,根本不搭边。高丽王国国旗本身这也是用春秋公羊学设计的一个谶语。

谶语中体现出修齐治平的思想是为了致敬开山祖师爷大汉丞相平津侯公孙弘。

满族堪舆历经千年对半岛三千里江山,望气、聚气、接地气的结果,最终产生“修齐治平太极旗”的两汉经学文化产品。

第四节:张其成讲的是《易经》吗?

能吹是福,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在培养谁能吹。越能吹的,金钱越多,地位越高。

例如,张其成讲《韩国国旗对不对》。原文大体如下:

上一次我在ZHRMGHG驻悉尼总领事馆给他们讲课,最后我打出这张太极图。

然后泡菜国G旗一打。

他们问我:“泡菜对,还是咱们对。”

我是傻,我不至于傻到那个地步。我能说人家G旗错了吗?我绝不说。

“泡菜国国旗对不对?不知道。”

结果那个总领事姓李。他不甘心,晚上请我吃饭。

打死我也不说,但是我告诉你,那两个点是什么,他们一说,哇,多聪明呀。

烤事儿旁白:上面说的没啥问题,正常人说的话省略若干字。但是,下面话风一转,

当时,朴槿惠还在台上。

(李领事说:)“哦,难怪。泡菜国总统有十任总统,九个没有好下场。所以就那两个点。你们想不想知道?”

最后张其成点题的时候,将研究落在了算命上。泡菜国国旗跟人总统有个毛线关系?能正常点吗?泡菜国国旗是“张一贴”张家在大清设计的吗?用中医领域学的《易经》知识来评价别人如何用两汉经学领域中的《易经》治理天下。这种行为礼貌吗?


第五节 倪海厦讲的是算命用的《易经》不要随便套用到治理国家领域

例如,倪海厦讲《易经》差劲还是不差劲,咱放一边。倪大师喜欢算命,就好好在天堂接着给鬼算命,别没事找事,不懂装懂。谁教你的用算命的想法去治理国家?泡菜国国旗代表的是政治。谁脑子进水会用算命的想法去治理国家呢?



别拿你用《易经》算命的想法,去研究如何用《易经》治理国家!吹要分地方!装大师要分地方,分场合,别没事用算命的知识挑衅两汉经学。
烤事儿说:中华文明的衰落是自作孽的必然结果

整个中华文化培养体系在选人环节出问题,最基本的文化审美基因被篡改,选人用人就这样。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西方文明之所以会在现代生活中体现的强势。根本原因在于西方文化的学术研究要求学术严谨,不吹不捧。

从今天的视角下,反观宋代和明代,选人靠科举。科举选出来的人一般是记性好,五岁能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的被称为“神童”。

就这种“神童”能有多少创新能力?

近千年历史没记载。


“人”的写法是一撇一捺,意味着做人要脚踏实地。路是自己选的也是自己走的。连个脚踏实地做学问的人都找不出来。中华文明的衰落是自作孽的必然结果。人家西方文明是脚踏实地的在走。现代中国人连最基本的中华传统文化接地气欣赏能力都没有!嗨,无语中,且吹且珍惜吧!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奇妙的满族堪舆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