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李渊称帝
书名:乱世传奇 作者:洪刘华 本章字数:9237字 发布时间:2024-04-27

李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他的祖父是李虎,祖籍陇西成纪,是西凉国君主李暠五世孙。李虎是西魏时期八柱国大将军,赐鲜卑姓大野氏。

鲜卑人独孤信的三个女儿,四女是李渊的生母,七女是隋文帝皇后

因此李唐王朝母系属于鲜卑族,而父系属于汉族。

李渊从七岁起就承袭了父亲唐国公的封号,小小年纪得以封侯袭爵,可谓童年得志。

有个叫史世良的人善于给人相面,他告诉李渊说:您的骨骼惊奇,必为一国之主,愿您自爱,不要忘记鄙人说的话。

李渊世袭谯、陇二州刺史,隋炀帝时升任太守。隋炀帝出征辽东时,派李渊督运军粮,当时隋朝故相杨玄感起兵作乱围攻东都。李渊紧急上疏,隋炀帝慌忙带兵回朝,命李渊为弘化留守剿灭杨玄感。后来杨玄感败死,李渊仍旧留守在那里。

窦毅在北周时是上柱国 认为自己的女儿不是等闲之辈,在选婿时想了一个办法:让人在门屏上画了两只孔雀,凡是两箭各射中一只孔雀眼睛的,就招为女婿。前边几十人都没有射中,李渊两箭都射中了。窦毅欢喜不已,便女儿嫁给了李渊。

隋炀帝看到李渊的脸上皱纹多,便戏称李渊是阿婆,李渊回家很不高兴,窦氏问清原因马上贺喜道:这是吉兆啊,你继承的是唐国公,便是阿婆面就是指堂主啊!”     

杨广第一次游幸江都以后,回宫日夜不忘扬州的风景,再加一班后妃奸臣怂恿,便第二次游幸江南。因京城到扬州只有一条旱路,来往辛苦,杨广便打算从水路走。京城到扬州并没有河道可通;国舅萧怀静说大梁西北方原有一条旧河道,如今壅塞不通现在只须多招人夫重新开掘,引通孟津的水东接淮河,不过千里路程便可直达扬州。杨广一听立刻下诏,传征北大总管麻叔谋做开河都护,荡寇将军李渊做开河副使。可怜老人小孩都被官家拉去,每日天未亮便动工,天黑才住手。夜间又没有房屋居住,只好在河边草地随处安身。工地上每天都有人死去。有人为了不被抓去当壮丁,甚至把手脚砍断,美其名曰“福手”“福足”。

杨广接着下令造各种龙舟,他自己所乘龙舟高四十五尺,阔五十尺,长二百尺,上有四层楼,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房一百二十间,下层为内侍居处。

杨广龙舟选有1000名美女,杨广让她们穿上白衣在船前拉纤,自己在船上观赏。这时他看上了殿脚女吴绛仙,当即纳为嫔妃。杨广靠着门帘对身边大臣说:古人秀色可餐,吴绛仙真疗饥

这时隋朝将亡的民谣在坊间流传开来,后来竟传人炀帝有宫女禀告萧皇后说:在外听人说桃李子,有天下。又有人说杨氏将灭,李氏将兴。萧皇后说:“你去奏报陛下。”宫女向杨广禀告杨广听后大怒“这不是你该说的话!”于是将宫女处斩。

后来又有人向萧后报告:“外面有人预谋造 反。”这回皇后自己也看淡了:“天下事一朝至此,还跟皇帝汇报什么呢,算了,别去烦他了,让他默默接受亡国的命运吧。

却说李渊奉命进,适值大雨滂沱,不便行军,只得贾胡堡驻扎。偏偏雨浸不止,李渊日夜望晴,未见天霁,心中很是焦烦。

忽由军校呈入檄文,急忙取阅,但见文中写道“魏公李密谨以大义布告天下:杨广罪恶滔天!即使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愿择有德之人为天下君,仗义讨贼,共安天下。。。。。

原来蒲山公李宽之子李密官至左亲侍,隋炀帝见他额头棱角突出,眼睛白多黑少,就说他眼神诡异,把他的官罢了李密逃入瓦岗山投奔翟让

李渊看毕自语道:“好大的胆量!”未毕,二子李世民趋入,李渊将檄文递示。世民毕檄文禀白道:“儿闻李密略取河洛,瓦岗寨盗奉他为主,自称魏公,现在有众数十万,为我军计,不如暂与联络,免得东顾。渊点称善,便回书与李为同盟书成后遣使持去。

隋炀帝赶走李密后又怀疑到盛郕公李浑身上,先是诬陷他谋反,接着杀身灭族。不久听说李渊深得将士之心,于是又猜疑起来,派使臣传召李渊。李渊因为李浑被灭族,不免兔死狐悲,现在突然奉诏,料定隋炀帝不怀好意。李渊无奈下,便装出一副病容接见来使,私下里又拿出大量金银财宝贿赂使臣,说是自己病重,等病好后马上到朝廷觐见。使臣得了金银,乐得做个人情,到行宫后便替李渊说了很多好话。

李渊有个姓王的外甥在后宫当差,有一天被隋炀帝撞见,隋炀帝突然问他:你舅舅为什么好几个月不来见朕王某忙答道:恐怕是病体尚未痊愈吧。隋炀帝微笑道:干脆死掉算了。王某担心舅舅安危,连忙写了封密信寄给李渊。李渊看完信惊魂不定,可又想不出避祸的良策

却说瓦岗军的创建者是东郡人翟让。

翟让出身底层,是个愤青,当过法曹,曾公然抨击隋炀帝的暴 政。那时大隋正在开凿大运河,北征高 句丽,翟让整天传播负能量。

枪打出头鸟,翟让被判了死刑。狱吏看出他是个英雄,打开枷锁放了他一条生路。

翟让感激涕零:“放了我你咋办?”

狱卒说:“我看你是个大丈夫,有能力拯救生民性命,所以才冒死助你逃脱,你怎么这么娘炮呢?你走吧,不用管我了。”

翟让越狱跑到瓦岗。瓦岗是黄河东南岸的一处山岗,与大运河的通济渠、永济渠河段相邻,地处交通要道。此地沙丘起伏、灌木丛生,在此建城易守难攻。

大业七年(611),翟让振臂一呼,他的同乡单雄信和徐世绩先后率人来投,山西的王伯当也慕名而来。

徐世绩,字懋功,他投奔瓦岗军时只有17岁,据他本人回忆:“我十二三岁时为无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岁为难当贼,有所不快者,无不杀之;十七八岁为好贼,上阵乃杀人;年二十为天下大将。”

单雄信擅使马槊,勇冠三军,号称“飞将”。这位好汉年轻时不好好读书,反而把学堂前的一棵枣树砍下来作了一杆长枪,名曰“寒骨白”,仅枪刃就重达七十斤。

翟让很快在瓦岗汇聚成一支上万人的军队,瓦岗军在当地劫富济贫,抢掠大运河上的公私船只,并攻打荥阳、梁郡二郡。

李密被隋炀帝逐出宫后隐居乡间专心读书。他时常骑着黄牛,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一边牵着绳子,一边翻看书卷。

大业九年(613),隋炀帝再征辽东,李密的好友杨玄感在后方举兵叛乱。李密得知老朋友创业便前去投靠。

杨玄感一高兴,就让李密出任CEO,请他拟定计划。李密的战略眼光着实超群,提出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攻占涿郡,扼山海关,将隋军阻挡在关外;中策是占据关中,与隋军相抗衡;下策是攻打洛阳,隋军“理当固守,胜负殊未可知。”

杨玄感想都没想就带兵攻打洛阳,结果遭到隋军阻击,杨玄感溃败,李密再度失业成了通缉犯,于是辗转来到瓦岗。

翟让为人豪爽,一身江湖气,知道李密是贵族后代,又是个人才,很快将他提拔为二把手。李密又成了瓦岗的CEO

当时隋朝将领张须陀在平定各地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屡战屡胜,手下有一帮精兵强将,包括秦琼、罗士信。

秦琼字叔宝,人称“小孟尝”。每次对方阵中有人嘚瑟,秦琼就骑着快马杀入敌阵,在万众之中刺敌于马下。

秦琼和罗士信可谓是农民军的克星,让人闻风丧胆。

当张须陀大军进攻瓦岗时,翟让不禁有些惊慌。

李密说张须陀有勇无谋,而且骄兵必败,咱们只需摆好阵势,听我调遣就是。

当张须陀大军行至大海寺时,李密率兵埋伏在北面的密林之中,翟让则带兵从正面佯攻。

张须陀一看翟让和一群泥腿子,一脸不屑地带领手下将他们打得落荒而逃。张须陀紧追不舍,不小心便进了李密的包围圈。

李密从密林中杀出,一战将张须陀击溃。张须陀本来已经突围,可他为了救部下又杀回去,结果力战而死。

李密击败张须陀一战成名,瓦岗军也因此威名远扬。

翟让推举李密为瓦岗军首领,号称“魏公”。

张须陀的部将秦琼、罗士信在投靠隋将裴仁基后,又与裴仁基父子一同投降了李密。裴仁基的儿子就是裴元庆,使两柄三百斤银锤,是隋唐第三条好汉。

武阳郡丞的“秘书”魏征,原来专门为领导写公文。李密看他文采斐然,也将其召到麾下。但他绝对想不到,这个人日后会成为辅佐唐太宗的宰相。

李密攻下兴洛仓、黎阳仓几个国家粮库后,便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粮仓系国脉,民心定乾坤,百姓对瓦岗军感恩戴德,自愿跟随李密干革 命,甚至连老人、妇女也背着孩童前来投奔。瓦岗军又扩充了二十多万新兵,成为当时最强大的一支起义军。

公元617年,李渊被封为太原留守,负责镇压农民起义军。李渊在太原的地位得巩固之后,派长子李建成在河东结交英雄豪杰,派次子李世民在晋一带招揽人才。

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是一个非常有胆识的人。他看到父亲整天愁眉不展,有天便对父亲说:“皇帝昏庸无道,父亲何必为他卖命呢?依我之见不如起兵反隋,与天下英雄一起推 翻隋朝。”

李渊一听吓得颤抖不已,他对李世民说:“你怎能说出这种话来?这叫犯上作乱大逆不道。如果这些话被别人听到,你的性命就难保了。以后再也不许说了

李世民又对李渊说:“您被皇上封为太原留守可突厥不断来扰,农民起义军又人多势众,您根本无法保证太原的安全。如果朝廷追究下来,您的处境就非常危险;如果了太原安全立下大功,皇上就会猜忌您您的处境会更加危险。所以您想摆脱这种危险,只有起兵反隋一条路可走。”李渊听说后犹豫不决。

李渊留守太原,兼领晋阳宫监,裴寂为副。一天裴寂在晋阳宫宴请李渊。李渊认为自己是上司,去也无妨。裴寂殷勤迎接,当有美酒佳肴奉献李渊连尽数大觥,已有五六分酒意。这时门帘一响,走进两个国色天香的美人。两位美人拜见李渊,李渊慌忙还礼裴寂指引两美人左右分坐,重行劝酒。

俗话说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李渊也不问明来历,喝到大醉后便与两个美人一起睡了。

酣睡多时,有些醒悟。揉开双眼一瞧,发现身边竟有两美人陪着。李渊问她姓氏,一美人自称姓尹,一美人自称姓张两人并称是宫眷。即披衣跃起道:“宫闱贵人哪同枕共寝?我是该死的了。”二美人忙劝慰道:“主上失德南幸不回,各处已离乱得很,妾等非公保护,免不得遭人污戮,所以妾等希望托身唐公藉保命。渊频频摇首道:“这……这事岂可行得!”一面说一面趋出寝门,恰巧遇着裴寂,渊一把扯住裴寂道:“玄真玄真!你莫非要害死我吗?”裴寂笑道:“唐公为这般胆小?别说收纳一两个宫人,就是那隋室江山唾手可得呢渊忙答道:“你我都是杨氏臣子,奈何口出叛言,自惹灭门大祸。”裴寂又说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今隋主无道,百姓穷困,四方逐鹿,明公手握重兵,何不乘时起义,吊民伐罪,经营帝业哩。”渊嗫嚅道:“我世受国恩,不敢变志。”裴寂又对他说道:昨天让宫女随侍您,您现在已经是死罪了,现在朝廷要拿问罪。您自己看着办吧。  

李渊只得以尊隋之名起兵,一路势如破竹,十一月到达长安李渊遣使至城下传谕守吏,愿拥立代王为帝。代王炀帝孙,故太子昭季子,太子早卒遗子三人,长子倓封燕王,侗封越王,侑封代王。越王留守东都,代王留守西京,西京便是长安。李鼓噪入殿,代王侑吓做一团。渊下马趋入,仍臣礼见代王。代王年仅十三,见他兵刃环庭,只是抖个不住。渊退寓长乐宫,与民约法十二条,受到城中百姓的热烈欢迎。所有囚犯多令释放。

李渊觉得自己称帝的时机尚未成熟,于是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尊杨广为太上皇。李渊自封大丞相、唐王,掌握所有军政大权。

大业十三年(617),李密得到风声,说有人鼓动翟让夺回大权,翟让的哥哥甚至说:“皇帝应该由自己当,怎能送给别人!你如果做不了,就让我来做!”

瓦岗军与隋将王世充在洛阳附近对峙。李密还未攻入洛阳,就先对自己人举起了屠刀。

李密摆下一场鸿门宴,请翟让和瓦岗军一众元老出席。李密在宴会上屏退翟让的随从,随后拿出一把良弓给翟让观赏。翟让接过弓,刚把弓拉满,李密事先安排的刺客立马从身后拔刀,砍死了翟让。

眼见翟让倒在血泊之中,徐世勣等人不知自己是否也在李密的暗杀名单上,顿时乱作一团。徐世勣跑得最快,可他刚逃到门口,就被李密的部下一刀砍中脖子,差点儿没命。

李密本来只打算杀死翟让及其亲信,对徐世勣等元老则进行安抚,看到乱兵杀红了眼,他当即大声喝止,随后命人把重伤的徐世勣扶到自己营帐中,亲自为其包扎伤口。

一场突如其来的动 乱,迅速恢复平静。

李密命徐世勣镇守黎阳仓,表面上是个美差,其实被李密疏远,远离瓦岗中枢。

一场血腥屠杀后,李密取得瓦岗军的绝对统治权。

李密曾经和第一任老板杨玄感提出攻取洛阳为下策。杨玄感就是因为采取下策才一败涂地,可李密这个战略家如今像失忆了一样,也学杨玄感在洛阳和隋军打得头破血流。

公元618年,隋炀帝被大将宇文化及和禁军将士们包围起来。炀帝非常生气地问道:“你们实在胆大包天,难道不知道这是死罪吗?是谁让你们这样做的。”

禁军将士们回答说:“你这个暴君,天下人对你恨之入骨,希望把你千刀万剐,我们要杀你,还需要别人带头吗?”宇文化及炀帝自尽。接着立杨广的侄子杨浩为帝,自封大丞相。

闻报不禁恸哭道:我北面事人,不能往救故主,敢忘哀痛么?其实他心里早就高兴死了,因为隋炀帝一死,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做皇帝了。

公元618五月,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建立唐朝,改元武德,定都长安

这时镇守洛阳的王世充、元文都等文武大拥立杨侗称帝改元皇泰,史称皇泰主。

宇文化及的大军直奔洛阳而来,隋朝众臣商量着该咋办。这时有人提出,城外不是还有瓦岗军吗?不如我们招安李密吧,向他许以高官厚禄,让瓦岗军去打宇文化及,等到他们两败俱伤,再一起收拾好了。

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可是李密居然接受了。

随后瓦岗军与宇文化及展开激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宇文化及打败。

洛阳城中的王世充见时机已到,一边架空皇泰主,一边与李密展开决战。

瓦岗军早已是强弩之末,最终被王世充击溃。李密和众多瓦岗英雄四散奔逃,有的投靠李唐,有的归了王世充。

王世充起初对杨侗颇为尊重,后来和元文都等人发生权力冲突,王世充先下手为强除掉了对手。大权在握的王世充逼迫杨侗禅让自己称帝王世充为绝后患,派心腹杀死杨侗。年仅15岁的杨侗临死留下一句千古名言:“愿来生不生帝王尊贵之家

却说瓦岗军溃灭时,留守黎阳的徐世绩继续履行职责,守住瓦岗最后的财产。

这时魏征已经随李密投降李渊,他过来劝说徐世绩降唐。

徐世绩决定降唐,但他声称自己所占的土地都属于魏公李密,我不能用旧主的土地邀功请赏。于是他将当地的户口、州县名录全部转交身在长安的李密,借李密之手转交李渊,自己不要任何封赏。

李渊听说此事后不由称赞徐世绩是“纯臣”,封曹国公,赐姓李。后来唐太宗即位,为避讳,徐世绩又改称李绩。

李密投靠同属关陇集团的李渊后,自以为可以得到重用,结果只得到光禄勋这样一个虚职。

光禄勋总领宫内事务,秩位虽高,就是个高级管家。恼恨的李密图谋东山再起,不料东窗事发。曾经的瓦岗军领袖被唐朝的地方官斩杀,传首 长安。

李密死后,徐世绩请求李渊为李密办丧事。李渊念他们君臣一场,也就同意了,之后徐世绩亲自穿上孝服,将李密风光大葬。

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攻破洛阳击败王世充,在王世充帐下效力的瓦岗旧将单雄信被俘。单雄信曾在战场上险些取下李世民首级,这段经历给李世民留下很深的心理阴影,他坚决将单雄信处死。

徐世绩当年和单雄信一同起兵响应翟让,誓同生死,这段情义终生不忘。徐世绩当即跪下向李世民求情,请他免单雄信一死,可是李世民不同意。

单雄信临刑前,徐世绩到狱中与他诀别,泣涕而言:“我不惜余生,想要与兄同死,但我已经以身许国,忠义难两全,况且我死了,还有谁能照顾你的妻儿呢?”

接着,徐世绩用刀割下自己大腿的一块肉,对单雄信说:“就让此肉随兄入土,也算是我没有辜负当初的誓言。”单雄信听了,毫不迟疑地将这块肉吞下,慷慨赴死。

有这么一句老话:“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瓦岗英雄最终没能兑现同生共死的承诺,而是各奔东西,甚至自相残杀。

徐世绩对李密的忠和对单雄信的义,是瓦岗军仅剩的最后一丝道义。

在大多数人眼中,杨广是一个荒淫的富二代,是个昏庸的亡国之君:他弑兄奸母,残害忠良;他巡游无度,靡费奢侈;一生乱用民力,征发数千万人次,民不聊生。然而他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实干家:他平定陈朝,统一天下;他修建东都,迁都洛阳;他开疆扩土,平定吐谷浑,通丝绸之路,迫使突厥分裂;另外他的诗文更是一绝,被历代名家所称颂。

一善固然不能遮百恶,但一罪也不能废百功。评论隋炀帝,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功不折罪,瑕不掩瑜

杨广生前对教育非常重视,特别注意选拔人才。他在诏书中写道: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为了能够更好地发现人才,杨广命令那些负责视察各州的官员,主动寻找文才出众,或者有特殊才能的人,经过考察之后将他们送到京城。杨广安排专人组织这些读书人进行学术辩论,之后给他们排列名次。这样一来,很多出身寒门的读书人从此走上仕途。

杨广急功近利,葬送了江山,但千百年后,运河两岸百姓仍然在享受他的成果。皮日休说: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却说三原有一位文武兼通的才子名叫李靖,心怀大志,隋朝建国后,他决定前往长安以求报国之路。在长安,他先投到杨素门下,杨素非常怠慢,后与李靖谈论一番,觉得此人很有前途。但他毕竟年老体弱,只安于现状不再有远大的理想李靖非常失望。二人谈论之时,有位侍女红拂就立在旁边,她见李靖气宇非常,心中暗暗倾慕,于是派门人跟踪李靖,得知他的住处,自己便深夜前往。

这位侍女姓张,在战乱中流落长安,被卖入司空杨素府中为歌妓。因手执红色拂尘,故称作红拂女。

晚李靖独坐灯前,想着白天的事,觉得前途渺茫,正在发闷,忽听见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竟是白天在司空府见到的侍女。李靖问她这么晚来干嘛?红拂开门见山地表明心意:愿意投奔李靖,伴随其闯荡天下。李靖喜出望外,却担心杨素那边没法交代。红拂安慰他说:杨素年纪大了,来多有侍女逃走,司空府不会追究。

李靖一听当即应允二人成商人离开长安。司空府找不到红拂,最终不了了之。  

二人在灵食的一处客站歇脚时遇见了一个满脸虬髯的人,此人自称虬髯客。红拂见他貌粗鄙,不过却有一种不凡的气质,与他拜为兄妹。三人来到汾阳见到李渊李世民,交谈一番后李世民顿觉相见恨晚,于是请他三人同到府中商议李靖与红拂欣然前往而虬髯客却说:“既有真主在此,我当另谋他途。”说在长安等他二人。

后来李靖与红拂到长安找到虬髯客时,发现他竟是一个非常富有的人,不可思议的是,虬髯客一定要把全部家产送给他们,自己仅带一个行囊远走他方。二人目送虬髯客远去,回去以后,点他家中之物,发现还有兵书数册李靖日夜研,兵法韬略大大增长。

李渊父子起兵后,李靖帮他们父子平定江南建立大唐。并攻打突厥,活捉颉利可汗,被封为卫国公,红拂成了一品夫人。

李渊称帝后,大臣们提出要征伐东北,李渊感到有些为难!现在东北就剩王世充这个大户,李渊也明白应该对他发动攻击,可是派谁去合适呢?当然派李世民去比较有把握,可是他不想派,因为很多大臣都在背后议论说,如果没有秦王就没有唐朝,好像唐朝是这小子成立的一样!如果李世民把东北地区解放了,他的尾巴还不翘天啊!

于是无论谁劝李渊进军东北,李渊都不想提!随后李渊派李世民带兵守着唐朝与洛阳的搭界处,以防王世充与窦建德前来侵犯,并专门交代,没我的命令,绝对不能擅自招惹他们!又把建成派去关注突厥人的动向,专门交代,只要突厥人不来侵犯,千万别惹他们!

李渊把国防大事安排妥当之后,又把朝中事务交给萧瑀全权处理,他自己开始享受人生!

于是他每天带着美人在皇家 花园里游乐,并常在晚上搞文艺晚会,似乎忘了他表弟杨广是怎么死!

天,长安来了个外国文艺团体,说演得不错,李渊就派人把这个团体请进宫里表演!

李渊见胡人安比奴跳舞跳得非常优美,一高兴就把他封散骑侍郎!他还跟着安比奴学习跳舞!跟安比奴舞就像黑熊VS水蛇一样。大家都说陛下跳得好!其实心里非常恶心!

大臣们对李渊跳舞并不反对,你跳得好不好都无所谓,可你不能提拔一个舞者当侍郎啊,你提拔也没关系,可是你得先提拔我们这些功臣啊!我们抛头颅洒热血,最终还不如安比奴扭扭屁股,天下有这样的道理!

大家虽然在背后议论,可是都不敢跟李渊讲。因为他们知道现在的李渊可不是革 命初期的那个李渊了,那时候的他胸怀像海那宽广,现在他胸怀变得比针尖还小,猜疑、暴躁,像谁欠江山似的!

礼部尚书李纲是个有责任心的好同志,他感到这样下去肯定会影响皇帝的声誉,说不定还会出现严重的问题。于是他找到李渊问陛下,您不想统一全国了吗?文臣武官都没得到提拔,您提拔一个舞男不太好吧!

李渊一听非常不高兴,眼睛厉声胡闹我不就封了个演员吗,如果我封官的权力都没有,我还当什么皇帝啊,干脆由你来这个皇帝!

看到皇上这种态度,李纲不敢再劝了。又找到裴寂,让他劝劝皇上,结果裴寂摇摇头说:你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可李纲就爱狗拿耗子!对这个事情认真起来没完。

李纲找到刘文静,刘文静说裴寂还不如安比奴,安比奴跳舞看着顺眼,裴寂拍马屁一点不好玩

刘文静和他的兄弟刘文起在家中饮酒。因为自己的地位远不如昔日好友裴寂,刘文静心中有气。豪饮几杯后十分伤感愤怒之情油然而生,猛然拿起佩刀狂砍柱子,一边砍一边说:你裴寂论学识不如我,论谋略不如我,论功劳还不如我,凭什么你得到的赏赐比我多,官位比我高,早晚有一天我要杀了你!

刘文静的小妾郑氏,因为日不得宠,所以对刘文静怀恨在心,就将刘文静的酒后狂言告诉在皇宫中当值的哥哥,哥哥把这件事告诉皇上。李渊知道后,竟然让裴寂来审理刘文静的案子,这是不合常理的。虽然副主审萧瑀和李纲都认为刘文静,只是酒后失言,其实并没有谋反之意。结果裴寂只用一句话,就让李渊下定决心杀了刘文静。裴寂说:刘文静虽然非常有才,但是性格乖张、阴晴不定,如果留着他,日后一定成为大患!”

刘文静和裴寂,从好兄弟演变成不共戴天的仇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们二人跟着李渊起兵成功后,利益分配不均衡。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裴寂和刘文静分别成为两个对立派别的代言人,在两个派别暗中较量,刘文静首当其冲成为炮灰。

李渊是公司的法人代表,李建成公司法定继承人。而李世民这个公司候补继承人

刘文静非常欣赏李世民,他认为在李氏家族企业中,只有李世民具有麒麟之才”!

不但如此,刘文静还经常在公开场合称赞,李世民的才能堪比刘邦、曹操。虽说刘文静的眼光很毒,但他公然将李世民比作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你把李渊和李建成比作什么?难道你想让李渊直接当太上皇,让李建成甘心当王爷不成?

从李渊的立场看,把刘文静留在李世民身边,就是一个祸害刘文静日后一定会怂恿李世民争皇位,所以李渊一定除掉刘文静。

虽然李渊承诺过可以免刘文静两次死罪,其实不过是空头支票。如果皇帝想杀你,给你一百免死金牌都没

李渊除掉刘文静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敲打秦王李世民,警告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想不到李渊的敲打,不但没能震慑住李世民,反而起到了激发的作用。

所以说刘文静之死,日后玄武门事变埋下了导火线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传奇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