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回 清代西域库尔喀拉乌苏地名源自“水地比”气
库尔喀拉乌苏,意为“雪地黑水”。民国时期库尔喀拉乌苏地名被简称乌苏市。第104回讲述清代初年库尔喀拉乌苏的望气结果为“水地比”。古人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呢?
第一节 路冲煞
咱老百姓随便找个风水先生,再差劲的也会跟你说:路冲煞分斜冲煞、枪煞和暗箭煞3种。侧冲叫斜冲煞;正冲叫枪煞;背冲叫暗箭煞。库尔喀拉乌苏所在位置不仅是典型的路冲煞,而且还是最不好的枪煞。
乌苏市在G30国道与S3014国道形成的T形交叉口。G30国道东西走向。S3014国道是南北走向,因天山山脉阻隔,故终点在乌苏市。
第二节 请科学认知
在风水先生眼中,路冲煞的不利影响有很多。例如,影响住户的运势;影响家人的健康和财运;又有可能会导致家庭不和、意外灾祸、事业障碍等等。本文强调:要理性认知,不可轻信。
本文不是强调路冲煞本身,而是说新疆乌苏市地名是普通家居风水路冲煞的原型。原型本身不具备路冲煞的不利影响。是由于历史的变迁,原有的含义被引申与变异。
第三节 库尔喀拉乌苏是“比”卦的蒙古语翻译
库尔喀拉乌苏是蒙古语,翻译为:雪地黑水。
新疆乌苏市的地德望气结果为:水地比。
比卦是伏羲64卦第8卦。比卦的象曰:地上有水。看明白了吗?雪地黑水不就是比卦的蒙古语翻译嘛!
大清是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那么意味着:中国最后一批研究王朝气数的人讲满语。
第四节 讲满语的人理解中华文明显然有其独特的优势
我们今天看到的新疆乌苏市的名称源自民国初年。从民国将“库尔喀拉乌苏”的蒙古语改为“乌苏”的行为,可以分析出民国时期人,从小生活在汉语言环境之中,无法理解“雪地黑水”是什么意思。
大清为何会沿用准噶尔汗国时期“库尔喀拉乌苏”的地名呢?因为,大清认为:这是《易经》在中华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中的具体现象。在清代以前,蒙古人或其它北方少数民族将汉语《易经》中的“比”卦翻译成自己民族语言。在翻译的过程中,他们采用的是意译。
象曰:地上有水,比。因此,蒙古语中多了一个“库尔喀拉乌苏(雪地黑水)”的词汇。
第五节 “比”是象征家庭和睦的卦
当年,乾隆爷收复新疆后,大量地名被回复到汉唐时期的古地名。但是,库尔喀拉乌苏没有变,采用的是准噶尔汗国时期的地名。
这是有原因的。
据祖师爷说:乌苏所在位置形成的是“路冲煞”。路冲煞往往导致家庭不和,不利于居住在乌苏市各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不利于民族团结。当时大清认为“比”是象征家庭和睦的卦。“库尔喀拉乌苏(雪地黑水)”正是比卦的蒙古语意译词汇。这个地名非常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是不可多得的具有象征民族团结,象征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象征各民族和睦相处的深邃含义。库尔喀拉乌苏地名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而,大清将此地名保留了下来。
注意,烤事儿特别强调:这是清代祖师爷的想法,请理性观看!
烤事儿说:学是为了用,不是为了吹
太师傅原话:“你要让一个学究背诵比卦。他能给你背诵的一字不差。地上有水,比!但是,要是你稍微换下样。学究会认为你传承的不正宗。”
中华文明正不正宗,看的是“气”。望气望不明白,上哪里正宗去?现在中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一个非常大的误区。这个误区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误区。当今中国人总以“谁能准确背诵记忆书本”作为评价传承人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
教条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审美误区,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