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市别名“西湖”是纪晓岚起的
书名:奇妙的满族堪舆 作者:锦城烤事儿 本章字数:2787字 发布时间:2024-04-07

第106回 新疆乌苏市别名“西湖”是纪晓岚起的,一则满族堪舆往事

上回说到,新疆乌苏市,大清以前叫做库尔喀拉乌苏。这是蒙古语,含义是:雪地黑水。怎么来的呢?是通过望气“水地比”气。其实,乌苏市在维吾尔族同胞、哈萨克族同胞、柯尔克孜族同胞等少数民族语言中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西湖。

对了你没听错,在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中,老百姓往往称乌苏市为西湖,发音就是“xihu”的音。

第一节 大清文化润疆方案

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大清耗费百年时间终于全歼准噶尔。如何有效治理新疆,让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成为了大清面临的头等大事。除了分兵驻守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教化百姓,打造有效治理新疆的万年根基。

据祖师爷说,当时负责驻守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的热河副都统结合汉代贾谊的《论治安策》,就如何围绕巩固边防,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构筑新疆长期性、战略性、基础性的文化建设提出一整套大清文化润疆方案。

他能提出这套方案的底气就在于,大清开国时大清使团第一个发现乌苏市“水地比”气的章佳氏。此时,他的后代已经在热河生活了四、五代人。

热河提出的大清文化润疆方案被乾隆爷采纳了。因此,驻热河的三千满八旗全家老小被派往新疆伊犁驻防。他们有一条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找到汉代留下来的满化群。也就是烤事儿在2022年亲自去新疆望气发现的益时疆缘群


第二节 热河副都统特别请旨要纪晓岚到乌鲁木齐

纪昀,字晓岚,直隶沧州献县人。《铁齿铜牙纪晓岚》电视剧让纪晓岚家喻户晓。但是,大家鲜有人知的是,大才子纪晓岚被流放过新疆。当然,大才子流放是美差和美谈。纪大才子可没遭罪。

乾隆三十三年夏,纪晓岚因两淮盐政卢见贪污被牵连。关于对他的处罚,按惯例,大清要发配他去东北宁古塔。但是,他被安排到了新疆乌鲁木齐。为什么呢?据祖师爷说,换防到伊犁的热河副都统花了好大劲,跟皇上陈情,硬把纪晓岚要到了新疆。

大才子到新疆后,先被安排公款旅游一整圈。例如,他们一起去过昌吉、阜康、吉木萨尔、巴里坤、哈密、鄯善、吐鲁番等地。听祖师爷说,他们一起还公去了各地有名的风月场所,更不可思议的是用的大清公款,美其名曰“与西域百姓深入交流”。


第三节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

当然安排纪晓岚到新疆,大清自然是要他干正事。在他去新疆之前,内务府代表皇上特别找到他,叮嘱要对新疆各地地名进行仔细考证,把考证的结果汇报道伊犁将军府。他们的对话大致如下:

“知道皇上安排你去乌鲁木齐吗?”

“微臣不知。”

“乌鲁木齐有满八旗驻防,安全没问题。虽为流放,但没人把你当犯人。热河副都统点名要你。你用心在那当差。”

“好的!感谢兄弟提点!”差不多这个时候应该塞银票了。

“乌鲁木齐西边很近的地方有个小城叫库尔喀拉乌苏。皇上最近对这个小地方的地名特别关心。没少在上书房咨询大臣。大才子嘛,地名也是一种文化。你要是能把这个地名考究明白,前途无可限量。”

他们的对话已经无从查考,但是从《阅微草堂笔记》可窥探一斑。

《阅微草堂笔记》是大清乾隆年间纪晓岚写的一本志怪小说。在该书的卷十七《姑妄听之三》中特别强调到:库尔喀喇乌苏 库尔喀喇,译言黑;乌苏,译言水也。

为什么要说特别强调到呢?

因为在他此篇文章的下面还提到一个蒙古语地名,塔尔巴哈台。他就没提塔尔巴哈台的翻译。原文是:“一日,塔尔巴哈台押逋寇满答尔至,命印接解。”而且,通篇看《阅微草堂笔记》,少数民族语言产生的地名有很多。只有库尔喀喇乌苏被特别强调地名的含义。

第四节 祖师爷说乌苏市的别名“西湖”是纪晓岚起的

话说回来,热河满八旗被抽调到新疆,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在汉代和唐代在西域聚气和接地气的基础上,按照白山黑水谶语体系标准,用两汉经学构建谶语体系。

乌苏市的别名“西湖”是标准用两汉经学设计出来的谶语。当然,毕竟大清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有着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大清文化润疆自然是用的是《易经》等中国传统文化。乌苏市的别名“西湖”正是大清构建谶语体系的一个历史见证,更是大清文化润疆的一个缩影。

第五节 用满族堪舆解读乌苏市的别名“西湖”美在哪里

乌苏市别名“西湖”对标的是杭州西湖。按道理,乌苏市根本没啥又名的湖泊。天然湖泊少之又少。乌苏市哪里像杭州西湖呢?从外观来说,真没啥像的地方。

上回讲到:乌苏市地处三岔路口中心点,是标准的路冲煞。路冲煞不利于居住于此的各民族和睦相处。当然,毕竟大清具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古人确实迷信。还请读者批判性阅读,相信科学。


大清在用少数民族语言部署谶语体系的时候,优先想在库尔喀拉乌苏做试点。看看设计什么样的谶语能够满足董仲舒《春秋繁露》提到的“延及苍生”。换成咱今天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就是:要深入当地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构建符合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要的两汉经学文化体系。

第六节:路冲煞怎么化解?

随便上大街上,你找个算命的、看风水的、研究阴阳宅的人,你问他:路冲煞怎么化解?

他们会告诉你:门口挂上一面镜子,而且要平面镜。

杭州西湖有什么特点呢?西湖像镜子一样平静。在中国古代,镜子往往是铜镜。或者说,铜镜在古代往往是镜子的代名词。

第七节 西湖就是一个标准的化解路冲煞的平面镜!

当年纪晓岚跟换防到伊犁的热河副都统进行业务交流的时候,热河副都统没有告诉纪晓岚八旗想干什么。但是人家不愧是大才子,听话听音。纪晓岚跟热河副都统建言:库尔喀拉乌苏(今乌苏市)在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语言中应该有个新的名字“西湖”。

乌苏市的西湖别称符合中国化解路冲煞文化传统,具有经典的中华文明特色,符合途经此地内地客商、流官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符合新疆各民族对和睦共处美好生活的心愿,满足了各民族的共同利益,是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见证,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见证,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乌苏的别称西湖是大清应用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参与社会实践的历史见证。2022年烤事儿亲自去过新疆,西湖这个地名,在各民族中依然深受欢迎。这说明,大清打造稳固边防,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长期性、战略性、基础性“群”文化和堪舆技术体系是成功的。

在董仲舒《春秋繁露》(灭国篇),董仲舒曰:“王者,民之所往,君者,不失其群者也;故能使万民往之,而得天下之群者,无敌于天下。”

满化群是完全按照两汉经学构建春秋大一统的王朝气数的具体执行方式。乌苏的别称西湖是大清建设这种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基础性满化群的历史见证。

烤事儿说:从乌苏市别称“西湖”解读什么是满化群

两汉经学是标准的儒家学说。

儒字怎么写呢?

一个单立人加需求的需。

两汉经学深入群众的特点是什么呢?

两汉经学特点是从人的生产、生活、生存需求出发,依据当地的地德,例如乌苏“水地比”地德,构造谶语体系,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生存习惯与地德匹配,地德与地德之间通过望气、聚气、接地气等堪舆环节,形成群,由群去构造环和域。如果这个群,通过群运算,最终被聚气为域名为“风雷益和山泽损”,那么被称为满化群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奇妙的满族堪舆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