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和亲
延德帝淡淡道:“大皇子心胸狭隘,且无治世之才;四皇子生性颇柔,尚缺杀伐果决之能,他们二人皆非最佳储君之人选啊……云陶文可治国,武可安邦,才智过人,受万民之拥护,且不说他是朕最心爱的儿子,自然欲把最好的一切都留给他……”
他顿了顿,沉沉地看过来,“何况,若是日后云陶登基为帝,以他的心性,定会顾及手足之情义,断不会赶尽杀绝,但若是大皇子登基……你觉得,云陶焉有活路?!”
浑身如同浸在冰水中一般,我一时间竟茫然无措,喃喃道:“您是大祈皇帝,难道还定不了这储君之人选吗?”
“朕虽为大祈之君,但也有那不敢擅自决断之事啊!”他深深叹气,“当前朝堂之上风起云涌,各派势力均作虎视眈眈,以皇后一党更是动作连连……当年丞相连崇权势滔天,牵连甚广,朕登基之后虽竭尽心力,逐一拔除,但余力仍不可小觑;此外,今相沈言彬在朝中甚有威望,大半臣子皆以其马首是瞻,一呼百诺……”
“所以,圣上意欲何为?”
“如今,云陶的母族式微,他又常年驻守在边境之地,虽是战功赫赫,百姓拥之,但在朝堂之上却并无多少助力……当下各党派盘根错杂,联系紧密,且均作观望之姿……因此,朕不得不早做谋划,尽早为他寻得一方强而有力的支撑,最大可能地扫除一切障碍……”
“所以,圣上您最终确定的人选是……丞相沈言彬……”
他目光一凝,淡淡道:“你果然聪慧之极……没错,据朕所知,目前沈言彬并未依附皇后一党,其仅有一女沈素然仪态端庄,堪称才女,与云陶也算相配……”
所以,那沈素然近来与慕清琀交好也只是闺阁私交了?不过,沈素然……仪态端庄?呵……好个端庄的才女!蛇蝎心肠的狠毒女子也能配得上云陶?云陶啊,你如光风霁月,熠熠生辉,可惜你的好父皇却欲将明珠暗投……也许,在他的眼里,这世间所有真挚的感情,到头来,也抵不上“权势”二字吧!
“朕原本欲许你侧妃之位,只可惜你竟执意不肯……”
侧妃?呵……原来最终,皇帝还是打了这样的主意,欲亲手将他最心爱的儿子送上与他一样的老路……可惜,我不是当年的陶绾心,亦不会成为第二个陶绾心。
但云陶呢?在你心里,又是如何思量的?难道,你与那沈素然……
权势,对一个人来说,真的是比世间一切都重要吗?
心中一阵绞痛袭来,一阵痛似一阵……我深吸一口气:“凌汐还有一言,想请教圣上……”
“但说无妨……”
“为何偏将凌汐送往那边境之外,敌对之所?”
“朕又何尝忍心?但只要你仍出现在我大祈境内,云陶又岂能坐视不理,善罢甘休?”皇帝的眼神亦有着深深的无奈,“朕不仅是一个帝王,亦是一个父亲啊!”
是啊,你爱子心切,对云陶来说,的确是个好父亲……但总是要通过牺牲无辜的弱女子来成就吗?
云陶啊,你我怕是今生有缘无份了……只怪你不该生在这无情的帝王之家……
也许悲到了极致,我竟一丝眼泪也无。
云陶,我只希望你能好好活着……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平淡地说:“圣上之命,凌汐听从便是。若是无事,可否允我先行告退?”
皇帝的眸光转瞬变得深沉,“你便在这宫中住下吧……明日一早,朕便以公主之礼为你送嫁,即日前往北葳!”
随即又补充道:“在你进宫之时,朕已命宫中侍卫封锁了府邸,你回去也无甚必要……”
呵呵……原来,你竟是如此不放心我,怕我想法子逃了吗?堂堂一代皇朝帝王,竟如此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难不成你以为这世间之人都如你一般,为了权势而不择手段?
“那府中之人如何……”还有秦伯、锦珠他们……云陶尚不在府中,我就是竭尽全力,也要护得全府上下安宁!
“你安心前往北葳,朕自不会为难任何人!”
“还有平川侯府……圣上,您可是金口玉言……”
“朕自是一言九鼎,断不会欺瞒于你!”
没想到这么快便要离开了,离开这原本抵触,却日渐眷恋的地方;离开那原想逃离,却愈加依恋的人……转身望着漆黑一片的宫苑,寂静深沉……寂静的可怕,深沉的可叹……我不禁想起年夜守岁时曾许下的愿望:云陶啊,只愿你自此不再悲苦,一生顺遂,平安喜乐……
——
我身着红色喜服,盈盈立于丹陛之下,望着眼前高高端坐在宝座上的延德帝。
那个世间最尊贵的位子啊,能让多少人垂涎不已,为之疯狂!又能让多少人舍弃了人间的美好,而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延德帝深沉地凝视着我,面上神情淡然,半晌无语。
我浅浅一拜,言辞铿锵:“凌汐这就依从圣上之命,前去和亲!请圣上莫忘先前承诺之言!”
“你且安心前去,朕必不会食言!”
我再无留恋,转身而去,却未看见有一丝惋惜不舍从皇帝深如古井般的眸中一闪而逝。
慕云修和慕云昭立于宫门之前。慕云昭满眼深深的惋惜之意,嘴唇蠕动了半晌,却未发一言;慕云修阴沉的脸上得意洋洋,大笑道:“凌汐小姐为我大祈之和平,甘愿以身奉献,我甚是钦佩!恭祝小姐一路平安!哈哈哈……”随即又低声自语道:“就是便宜了乌尔木那厮!”
乌尔木那厮正立于喜轿门前,春风满面,放肆的笑容把满是横肉的脸上直挤出一道道深深浅浅的褶子。
我正欲上轿,身后一声大呼:“且慢……”
声音急促,饱含痛楚和不可置信。
注:1.“明珠暗投”:成语,最早出自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2.“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