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流浪与穿越:《鲁滨孙漂流记》
书名:话说《成败人生路》 作者:书呆子 本章字数:2506字 发布时间:2024-04-13

第二章流浪与穿越:《鲁滨孙漂流记》

1、一个历险者的故事。

2、在求生与找死之间。

鲁滨孙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优越的家庭条件,严厉的家庭教育没有让他骚动的心安定下来,他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只是想航海,终于不顾父母的反对和亲友的劝告,第一次出了海。如前所述,刚出海 就遇到滔天巨浪,他行前设想过无数美好的浪漫与惊喜,就是没想到船倾人亡的危险,当他意识到危险就要降临,恐惧了,绝望了,开始为自己的莽撞与无知而后悔,他暗下决心:“如果上帝在这次航行中留我一命,只要让我双脚一踏上陆地,我就马上回到我父亲身边,今生今世再也不乘船出海了。”危险过去后,从未见过的风景又召唤着他了。不久之后,更大的风暴来了,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后悔,又一次痛下决心,从此听父母的教诲,改邪归正。风暴过后他回家的念头又被抛到九霄云外,总有一种驱使自己冥顽不化的力量,让他自寻绝路,明知大祸临头,还是自投罗网。他始终游走在求生与找死之间。求生是因为对死亡的恐惧本能,找死,则是为了寻求生活的乐趣,探寻生存的意义,满足内心的热情与渴望。就这样他一次又一次地历经艰险,终于漂流到了巴西,在那里经营起一个种植园,不久发了财,过上了富裕的中产阶级生活。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又走上漂流闯荡的生活,不过这一次没有以前幸运,他流落到南美的一个荒岛上,过了28年的荒岛生活。回到大陆后,又一次发了财,62岁了,又去漂流,并到了他拼命求生的小岛。一生一世他都在求生与找死之间活动。

3、冒险,超越凡俗的起点。

《鲁滨孙漂流记》给中国人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景象和生活哲学,让国人耳目一新。林纾在本书译序中认为要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国家面貌,就必须学习鲁滨孙精神。英国哲学家怀特说“没有冒险,文明就会衰败。”对于近代中国,确实一针见血。日复一日的单调而重复的生活,将人们的高远眼光和博大胸怀消磨成碌碌无为之辈,沦为金钱和享乐的奴隶,这是多么的可悲。

鲁滨孙的冒险精神似乎与生俱来,百折不挠。他不畏艰险,不惧死亡,勇往直前。他的冒险和托展的欲望才是他的根本追求。“事理和经验使我懂得,世间万物,只是有用处,才是最可宝贵的。”

书中说“这大地和大海,尽管我天天得到,可到底是呢?它们又来自何方?我和其它一切生灵,野生的和驯养的,人类和野兽,究竟是些什么呢?又都来自何方?毫无疑问,我们都是被一种隐秘的力量创造出来的。也正是这种力量创造了陆地、大海和天空。但这种力量又是什么呢” 鲁滨孙经常在没事时想。日复一日的单调而重复的生活,在不经意间变得庸常和琐碎。正是在这日常生活的消磨中,我们逐渐失去了对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的兴趣。多少豪杰才智之士,就是在这日复一日的消磨中,失去了高远的眼光和博大的心胸,最终沦为碌碌无为之辈,沦为金钱和享乐的奴隶。

时空上的托展,心灵上的穿越,这是超越凡俗的起点。

4、做个行动的巨人。

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心想事成,为了生存,为了安全,为了离开荒岛,除了实干,没有任何捷径。通过实干,他真正主宰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命运。他的哲学是行动的哲学,不怕困难的哲学。他认为“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他要去干,去开辟。他经历了采集、渔猎、畜牧、种植、建筑、制造等生产过程,彻底改变了荒岛的面貌和无衣无食的苦难命运。

命运在日复一日的行动中。

5、活下去,这就是意义。

鲁滨孙的生命清单。他分祸与害、福与利列出了一份关乎生死亡的生命帐,从那份帐单中我们发现他有一个非常可贵的心态,那就是乐观和感恩。在最绝望最无助的时刻,他的生存逻辑依然是“活下去 ”,是不放弃。他看重的是“福与利”,总能在各种细节中发现上苍对他的眷顾和恩惠。他说“我是被奇迹养活着,这种奇迹是罕见的,就象以利亚被乌鸦养活一般。应该说,正是由于发生了一系列奇迹,我至今还能活着。”要是他换一种算法,只看到祸与害,而看不到福与利,他靠什么来支撑这28年艰难的生存?当一个人走进绝境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它,面对它。怨天尤人无济于事,倒不如彻底清零,放下思想包袱,直面绝境,从头开始。身处最绝望的孤岛,反而有了一种满足感,他感概道:“一般人往往有一种通病,那就是不知足,老是不满足于上帝和大自然对他们的安排。现在我认识到,他们的种种苦难,至少有一半是由于不知足这种毛病造成的。”生存是意义的滥觞,价值的源泉。仅仅是为了活下去,他的奋斗与跋涉也是可歌可泣的。

中国有句俗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后福从何而来?大概与这种劫后余生的庆幸和感恩的心态有关吧。这样一想,鲁滨孙完全抛弃了刚刚落难时的沮丧、绝望和怨恨,他变得乐观了。

鲁滨孙理性地认识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今天的结果源于昨天的选择。当初没有人强迫你做这样的冒险,既然是自己的选择,就该直面自己选择的结果。所以他不再自暴自弃,不再怨天尤人,而是坦然地面对。他不仅要活下去,而且要好好地活下去。

生存是意义的滥觞,价值的源泉,也是力量的源泉,它将激发人的斗志、勇气和智慧。

6、生存智慧。

一个人,一座孤岛,孤独生存28年,最终回归社会,他为什么能做到?这当然得益于他强烈的生存欲望和执著的生存信念,得益于坚忍不拔的心理承受力和敢于行动的性格。但是这还远远不够。28年的坚持,28年的孤独,单靠信念和行动,是难以支撑下来的。身单力薄,靠什么来解决生存与生活中具体的挑战?孤家寡人,靠什么来安抚精神上的惶恐、 情感上的脆弱与心理上的绝望?

他靠的是知识和智慧的支撑,才有了生存的信念与源源不断的力量。

在巨大的压力与绝境面前,他总是力图摆脱喜怒哀乐的纠缠,尽快恢复到理智与冷静状态。他的任何决定,都是在经过一番比较、借鉴的沉思之后做出的,他始终将自己的行为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扩张时有节制,收敛时有底线。

他对野人、宗教、财富甚至生死的看法,都处在理性的范围内,不过分,不走极端。他是一个理性的人。他对探险的渴望超乎寻常,但对自己的生命却倍加珍惜;他注重实用与实利,远胜于对价值与主义的追求;他看重现实与眼前,但又拒绝沉溺于享乐与挥霍。在人类文学史上,他是一个以“理性精神”出现的崭新的人类形象。

       拿他与向河渠比,两人的做人与处世,哪一个更值得人们仿效?您更愿意跟谁学?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