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使命与命运:《哈姆莱特》
书名:话说《成败人生路》 作者:书呆子 本章字数:2633字 发布时间:2024-04-18

第七章使命与命运:《哈姆莱特》

1、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

2、王子的使命。

父王蹊跷的死,母亲不体面的改嫁,家仇国恨,聚结心头。就在此时,克劳狄斯又抛出一个笼子:主动承诺哈姆莱特将是他的直接继承人。同意,则变成克劳狄斯的王子,这样做就必须忘却父王的不幸,放弃对父王之死的怀疑与追查,放弃作为人子的责任,出卖自己的尊严;不同意,则等于宣告与新王的对立,宣告对母亲的悖逆,不仅失去权力的庇护,而且为克劳狄斯的迫害留下口实。怎么办?他选择了抗争。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他是王子,对国家深深的爱与责任感使他不能放弃对事件真相的追查。选择是艰难的,之所以艰难,是因为必须舍弃很多东西,比如爱情、友谊,甚至生命。为了应付克劳狄斯的疑虑,他决定装疯卖傻,在他的表演中,奥菲利娅不幸成了他的道具,他亲手葬送了自己的爱情。王子的使命真是不能承受的重负。

3、延宕的复仇者。

《哈姆莱特》里有三个年轻人深陷复仇的漩涡。一个是福丁布拉斯,其父在与老哈姆莱特决斗中死了。按当时的法律精神与骑士精神,决斗的输赢是没有什么仇不仇的,这种复仇,没有必要的理由和依据。一个是雷欧提斯,其父弄巧成拙,被哈姆莱特误杀,其妹为哈姆莱特的“发疯”而饱受摧残,最后坠河而亡,他带领叛军冲进宫殿,不仅要杀哈姆莱特,还要篡权夺位,以至给克劳狄斯提供了可乘之机,不仅害死了哈姆莱特,自己也死在毒剑下。哈姆莱特是父亲被谋杀,母亲被霸占,王位被僭夺,情人被阴谋利用,朋友被收买来监控自己,这仇恨真是血海深仇。但他不象雷欧提斯的莽撞与冲动,始终保持着冷静与理性。他考虑的主要有三点:1、确定杀父凶手究竟是谁?2、揭露凶手的罪恶,并暴露在阳光下;3、让凶手受到应有的审判,并最终受到惩罚。经查访证实克劳狄斯就是凶手后,在他祈祷时动手是容易的,但现在就杀,却让他上了天堂,到象是以恩报怨了。不行,我要让他带着罪恶下地狱,让他永世不得超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当雷欧提斯揭露了克劳狄斯的阴谋后,他将毒剑击中仇人,并当着众人的面,发出了自己的判词:“你这败坏伦常、嗜杀贪淫、万恶不赦的丹麦奸王!喝干了这杯毒药——你那颗珍珠是在这儿吗?——跟我的母亲一道去吧!”

在复仇上他的延宕和迟疑是必然的,这种延宕和迟疑恰恰反映了哈姆莱特对道德、真理和文明的渴望和追求,也表现了他思维的审慎、情绪的自控和人性的高贵。

高贵的王子用自己的生命,使真相得以昭示,使正义得到伸张。

4、权力的魅影。

物欲、情 欲和权欲,构成了人的基本欲望,它们本身无所谓好坏,若正常释放,不仅能促进个人的价值实现,也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但是如果权欲不受限制,其破坏力远远超过情 欲和物欲。《哈姆莱特》是一出关于复仇的戏,但各方争来争去,争夺的焦点还是权力。无论是克劳狄斯的弑兄,还是乔特鲁德的失节,哈姆莱特的复仇,以及众多奸臣弄臣的表演,他们争讼不休的轴心都是权力。权力能对人异化,对人性异化,对生命异化,疯狂的权欲,使他们丧失了一切人性之美,生命之美。

5、成长的悖论。

从无忧无虑、不谙世事的王子,到父丧母嫁、饱受屈辱的忧郁王子,到以复仇为己任的王子,哈姆莱特短短的人生颇为曲折。他最终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成了父亲希望成为的那种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叔叔、父王和母后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克劳狄斯是哈姆莱特人生必须跨过的一道坎。生命中有许多坎,有的可以回避,有的可以绕过,有的却必须跨过去,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克劳狄斯是他必须跨过的一道坎,因为对方不但威胁着他的生命,也剥夺了他活着的尊严,啮噬着他生存的价值,他只能拿生命博取生命,拿尊严换取尊严。

作为王位的自然继承人,哈姆莱特从小受到父亲的深刻影响。他崇拜父亲,也要成为父亲那样的英雄与国王。命运的安排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面貌,父王的去世,他突然失去了王子的合法性。克劳狄斯公开允诺他是王位的直接的继承人。克劳狄斯的许诺越真诚和慷慨,讽刺意味就越浓:本来无需证明的王子身份,如今却要剥夺者来命名,真是从何说起。

母亲的改嫁让哈姆莱特感到深深的屈辱和耻辱感。与母亲的诀别,可以看作在精神上的断奶。此前的王子一直难以割舍与母亲的亲情,尽管他为母亲的变节而感到深深的屈辱。但自知道杀人凶手后,他割断了与母亲的最后一丝联系,从此,他将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孤儿,在这个孤独的世界,除了复仇,他没有任何牵挂。

剑斗一场,是哈姆莱特的成人仪式。他完成了父王赋予他的使命: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奸王暴露了自己的丑恶嘴脸,复仇的剑穿过了仇人的胸膛。他以自己的生命为祭品,宣告了自己的成长与成人。

在成长过程中,哈姆莱特越来越发现,这个世界竟然那么丑陋,而自己又是那么渺小。现实中的人,少有符合他的理想:丑恶奸邪的克劳狄斯、不忠不贞的母亲、饶舌谄媚的波洛涅斯自不必说,连他的同学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也卖身求荣,甘做国王的密探,就是他热恋的奥菲利娅也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完美。生活改变了他,他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理想,成为一个自己原本不想成为的人。

成长伴随着失落,失落激励着求索:生命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呢?即便是亚历山大,死后的世界也是永恒的虚无。生命只是一瞬间,活着的荣耀之后,伴随着的是永恒的死寂。在这样的矛盾中,哈姆莱特走向了斗剑场。

明知生命终将虚无,还是勇于承担使命,这就是成长,这就是成熟。

6、一千个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内容丰富,内涵复杂,具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它的人物要复杂得多,比如克劳狄斯是“恶”的化身,但他对乔特鲁德很痴情,对哈姆莱特不断地迁就,并下旨保留哈姆莱特的王子和继承人的地位,在多次发现哈姆莱特复仇的蛛丝马迹后,也没有断然下手,斩草除根,他在忏悔中说“我的罪恶的戾气已经上达于天;我的灵魂上负着一个元始以来最初的咒诅,杀害兄弟的暴行”等等。这样的复杂与多面,也同样表现在乔特鲁德、波洛涅斯等“反面人物”身上。作为“正面人物”的哈姆莱特坚定又软弱、热情又冷漠、温柔又冷酷、足智多谋又优柔寡断。

从情节看,它的情节设置也具有解释的多种可能性。比如复仇,为什么哈姆莱特一而再、再而三地延迟他的复仇呢?是希望克劳狄斯得到正义的审判,还是因为性格中的恐惧?是因为顾忌母亲的感受,还是因为爱情拖了他的后腿?似乎每一种解释都有它的道理,却都有它的不够圆满之处。

这些模棱两可的模糊地带,究竟是莎士比亚的创作匠心呢,还是他工作中的失误?这本身也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甚至成了“莎学”研究中的一个争设讼不休的公案。

您觉得它与《成败人生路》比,对人的作用哪本作用大?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