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章 与林生谈怎样当丈夫
书名:成败人生路 作者:书呆子 本章字数:11913字 发布时间:2024-04-27

第四九章 与林生谈怎样当丈夫

从冯友才家回来到车库支好车,见凤莲的三轮车已在库内,就知道她已到家了,于是爬上四楼,掏出钥匙打开门锁,在推开门的同时高喊一声“我回来啦。”

这一声是凤莲立下的规矩,说起来还有个故事。有一回向河渠进得门来还没来得及开口,只听得一声“哎呀”的惊叫,将他吓了一跳。原来凤莲恰好从房间出来,猛见有人进来,惊叫出声,同时吓得心怦怦直跳,还煮鸡蛋收了“吓”。

说起向家煮蛋收吓,向河渠还写了一首《戏说煮蛋收吓》诗,说是:

        出其不意受惊吓,煮蛋插针可收吓。老婆胆小易受吓,常煮鸡蛋来收吓。

        外孙幼时想吃蛋,叫嚷受吓要收吓。我虽爱吃煮鸡蛋,却愿老婆不受吓。

自那以后就有了进门须大声报告的规矩,连带着后来孩子回来后虽有钥匙也只敲不开门,没想到的是今天居然没能得到她的回应。仔细一听,才知道她正在专注地看江苏卫视的“缘来非诚勿扰”哪。

“缘来非诚勿扰”是个相亲节目,节目很有趣,深深吸引着童凤莲。看这个节目几乎看上了瘾,向河渠的喊声高,她听是听见了,但正全神贯注地听男女嘉宾的对话,没顾上回应。此时向河渠已换上拖鞋走进了房间。

在插播广告的空隙里,凤莲问:“这一段忙过去了,该找林生谈谈了吧?”向河渠说:“好的,谈谈就谈谈吧,他老是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啊。”

向河渠为什么要找林生谈谈呢?事情还要从几天前说起。那一天是企干代表约定碰头的日子,也就是三月十二日。这一天他整理好开会用的材料正要走,辛兰来了,一进门就说:“河渠哥,你帮我问问他可想同我过下去了?”

他望望柜上的钟说:“对不起,辛兰,有事你同凤莲慢慢说,我有个会,时间定的是八点半,现在已到点了,我得赶紧走。”

“你走吧,没什么事,就是想请你问问他可想和我过下去了?”“行,你放心,我会找他的,而且是近期内。”说吧就匆匆出门而去。

答应跟林生谈谈的,谈不谈呢?凤莲觉得林生很难听得进别人的话。因为他是个自以为是的人,什么事都以为自己对,没理也要搅出个理来,连他母亲、姐姐都称他为“搅搅儿”,能听你的?

向河渠不这么认为。固然林生有说狡犟理的成份,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讲理的。只不过家庭不是个斤斤计较于理的地方,而理这东西又得看你从哪个角度看?

家庭更注重的是感情,是情理。林生在这方面不太注重,同时又以完美主义的观点去计较对方,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对方。以致经营不好家庭关系,弄得与妻子、与儿子、媳妇关系都挺紧张,甚至连孙女儿也会说出“爷爷,我有毛病要改改,你有毛病也要改改。不再穷嘴好不好?”

不能眼看着这现状不管,应当谈一谈。至于听与不听,则不去考虑,当然谈话的方式要考虑,要考虑他能接受。

“你打算怎么谈?说来听听。”“不知道。这不是会上演讲做报告,只能随机应变。”

说话的第二天下午午睡起来后,向河渠考虑怎么跟林生谈的事情。回答凤莲说没有谈法的打算,只能随机应变,但真的打算谈时,还是要有些打算的。打算怎么谈?从哪儿开头?他回忆着上次的话题,决定从幸福观入手。他整理了一下思路,将《怎样做人与处世》的目录放在书柜容易拿到的地方,然后就拔动了电话。

听说是向河渠找他,林生说他马上就到,果然才十几分钟就来了。两人一起走进房间,在书桌前斜对面坐下。向河渠指着放在书桌上的茶杯说:“在你来之前刚泡的,尝尝。”林生左手虚碰碰茶杯说:“谢谢,老大哥找我说什么呢?”

“听说你打算离开菜市场搞个活动的摊子,正在准备中,不太忙,想接着上次的话题聊聊。”“好哇,能听你说说话,就长许多知识。”

“这样说就太抬高我了。我懂的东西并不比你多,有些见识很是不如你,比如为我当干部拿补助的事,就亏你出的主意,直接找伍书记才能解决的。”

“是吗?”林生高兴地说,“有些事就是这样,你软求硬磨总没用,索性找他的老子,反而能行。”

“正是呀,我常跟凤莲说要是我象林生这样脑瓜子灵活,就会少走许多弯路,少吃许多苦呢。”

“瞧你老大哥说的,我的那些招儿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可以,真要处理大事可不行,摆到台面上去讲理论法还是你行。

就说这分房代表会开了七次,房子都不肯给我们,可你开口说了那不多的几句话,硬是让镇上不得不把那一片的房子给我们。我的那一套就不等于用得上。我跟队里人几次说过,你搬到南边来,是我们最大的损失。”

“可别这么说,锦祥、振森他们功不可没,没有他们的组织,也是难以成功的。好了,不说这些,今天请你来是想同你探讨关于幸福的内涵的。”

“说这方面的道理,我懂得很少,只怕会让你失望的。”

“探讨嘛,各抒己见。在这方面也是各有各的看法的,这不关懂得多与少,而是各自的体验。

因为幸福还是不幸,各有各的衡量标准,各有各的尺度,就如上次告诉你的, 我们收废旧的孙老板的老板身价七个亿还为有的事想不开寻了死,而我靠收废旧还债却活得高高兴兴的。”

“你说得不错,不等于钱多就是幸福,钱少就是不幸。”

“有一回我从中洋桥仓库往家走,碰上一位我的老同学叫展洪生的。他对我说他遇到几个同学,说起我来都认为我很苦。我说不对。我感到我活得很幸福。先给他念了一首《你说幸福不幸福》的诗,然后说,小时候庆幸有对好父母非常爱我,让一个四岁还不能走路的病恹恹的细伢儿得以健康地成长,并受到很好的教育。大了,娶了个好妻子陪我风里来雨里去,走过漫长的坎坷人生路。老了,有两对孝顺的孩子对我们很好。我没钱,曾穷开心地说孩子们对我们那样地好,其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穷,不会怀疑我们会偏爱哪一个。

与邻居处,同你林生家的田岸是全队最宽的,有人戏称为公路,收获之时或去田里干活儿爱从这条路上走。林林与我家的关系只怕比与他哥哥姐姐还要好。全队的乡邻与我关系都不错。村里干部对我好你是知道的。连邻村的领导也关照我,在房东家拆迁时还设法照顾了一笔。

现在又碰上好时代,老了不用种田,国家给的社保就能保障基本生活。

我们穿不愁吃不愁住不愁,上下左右人缘都很好,是神仙过的日子,还不幸福吗?我这一生过得就是幸福 。”

书中交代,念给展洪生听的哪首诗的全文是:

        我虽钱少幸福多,如果不信听我说。小时父母特爱我,长大遇上好老婆。

        两个女儿孝无比,知己朋友有半桌。左邻右舍如亲人,本村邻村都照拂。

        拆迁带来好运气,风雨无奈我的屋。楼窗得日暖如春,群书新居说快活。

       失地农保生活好,老来不用再耕锄。提笔著书遂心愿,你说幸福不幸福?

丢开诗文不说,我们再书接前文。林生说:“咳,有几个象你老大哥这么想得开的?”

向河渠说:“想得开,心态平和也是要修练的,哪个生来就心态好呀,就连如来佛还是通过修练才成佛的呢。哎,林生,你知道什么是佛吗?”

见林生摇头表示不知道,向河渠说:“佛的真实意思不是多数人想象中的那种神灵,而是一种很了不起的人。佛,阿弥陀佛都是印度古梵文翻成的中文,原来的意思是对宇宙人生一切事理因果能透彻了解圆满对待的智慧者。佛传中国以后,与中国文化结合后变成了一种人的最高境界,一种人的内心、思想达到的最高境界。

好比人的学历吧,一字不识的人是文盲,小学是初识字,到学校最高学位是博士。罗汉是本科毕业的学士,菩萨是硕士,佛是博士,最高学位,当然现在还有博士后,那是佛中的最高层了。佛教禅宗四祖道信说‘极乐无忧名曰佛’,是说只要你没了烦恼,拥有的只是快乐,你就是佛。香港有一位高僧认为你要是能放下执著,你就是罗汉;要是你能一示同仁地无分别地看待你所遇到的任何人任何事,你就是菩萨;要是你什么杂念都没有了,你就是佛。佛性的人能知足常乐,不怀忧愁;不执意追求难得到的东西;不合自己心意的不生气;事情来了,尽力去做,成败听其自然,不悔不念。”

“你说的什么是佛,我听了很新鲜,第一次听到这么理解的。你说的佛性,只怕极少有人能做到。老大哥,你的心态最好,你能做到吗?”

“目前还不能全部做到,但我尽量向这方面靠拢。我们大家都应该向这方面靠拢,去掉烦恼,寻找快乐,进而去拥有快乐。”

“林生,你多会儿来的?”突然门口传来凤莲的问话。“凤莲姐,刚来不一会儿。”林生站起来说。

“坐,你坐。河渠,泡茶了吗?”“泡了,在这儿呢。”林生说。

“好长时间没来啦,听说打算把摊儿搬回来做,是吗?”

“有这个打算,正在准备中。前天来了两个城管,说是不许把那个摊儿放在山头上,违章。我说我承认这样做违章,要是大家都要在屋前屋后屋四周搭建、安放那些车儿啊棚儿啊,是难看,有的还不安全、不卫生,该管该取缔。可这类现象太多啦,你们要是愿意乘我的车,带两位到各个社区去转一圈儿。假如别的地方都没有违章现象,这东西我不要了,你们捣毁也好,拉走也好,我不反对。要是到处都有违章的,你偏来管我,得给个理由。

他们说那是以前的,现在不行。我说也行,假如政府或者人大,再或者你们城管出了个什么文件,规定以前的不谈了,从几月几日起不许再违章,我也服从。谁让我倒楣弄晚了呢,你们有文件吗?

他们说是有人反映了,领导叫来的。我说让你们领导来,我来跟他讲,评评这个理。为什么别处都有违章的现象没事,偏来管我,是我好欺侮怎么的?

你们二位来,有些话我不会说到那种程度,因为你们端人碗受人管,不让你们为难。他们见我让匠人歇了手,也就没说什么,走了。

弄,还是要弄的,就是没想好弄起来了,到哪儿卖去?”

“依我说你也不缺那几个钱花,何必呢,苦死了。”凤莲说。“凤莲姐,你不知道,弄惯了不苦。不纯粹为挣钱,闲着干嘛呢,我还没到六十呢。就这么闲着,整天打牌,我可不乐意,又不象老大哥能写书闲不起来。”

“说得也不错,只是不要太累着了,只当有个消遣的事情做做,不太着意于挣钱,也是个好路子。”向河渠说。

“我就是这样想的。”

“哎,林生,我进来打断了你们聊天,正听你们在说去烦恼找快乐呢,怎么才能去烦恼找快乐?你们聊,我也听听。我也有烦恼呢。”

“老大哥说他在学佛呢。听他那么一说,我看他说不上菩萨,当个罗汉差不多。不执著就是罗汉,大哥你心胸宽阔,凡事不执著,能算罗汉。”林生说。

“罗汉可不敢当,要说通过学习有了些体会却是真的。自打离开工厂回家收废旧以来,回想着几十年来走过的路,又重点攻读了儒家的四书五经,道家的《庄子》《老子》,佛家的坛经和禅宗的一些文章,是有了不少的体悟和心得,不少都体验在几部书里。”

“几本书?老大哥不仅仅在写小说?”“已出版的那本不算,草稿已差不多的有老头子没能完成的《健康长寿养生法》,还有一本《怎样做人与处世》。”

“曾听我娘说过三叔打算写书的事,老大哥把它完成了?”“大体上完成了初稿,还少头尾,更没修改。打算把小说送出门后再来完成它。”

“你说的做人与处世呢,写好了吗?”“初稿几年前就完成了,一直没时间改。”

“哎,林生,你们聊,我去准备晚饭,可别走啊,多时不来啦。”凤莲站起来说。“凤莲姐,我马上就走,你别忙乎。”林生也站了起来。

向河渠站起来,双手放在林生肩上一摁,说:“坐下,跟你说说这本书的事儿。走是走不了的,不陪我喝一杯会放你走?”凤莲笑着说:“对,难得来一趟,不喝酒可不行。”说罢走出房间,并轻轻地带上门。

向河渠从书柜里取出那打印的目录放到桌上说:“这就是《怎样做人与处世》的目录。这本书里基本上融进了我这些年的心得体会。”

林生探手取过目录前后翻了翻说:“嗬,这么多,目录就有十来页。”

向河渠说:“全文四十多万字,它从理论上阐述了做人的准则和处世的法则,提供了四十多条原则、方法和谋略。有人说人生好比一出戏,世界就是大舞台,每一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他的角色。这本书分经营婚姻、经营亲情、经营友情三大部讲述了怎样当好妻子、丈夫、父母、子女、上司、下级,怎样处好朋友、亲戚、邻居、同事关系的两百多条方法、建议和窍门。”

“老大哥,你真了不起,能写出这么一本书。出版了,一定要给我一本。”

“那没问题。不是我了不起,是古今中外的前辈了不起。我不过是借鉴了一百多本书所说的内容,加上自己几十年在坎坷人生路上摸索出来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罢了。

刚才跟你说了佛教在做人与处世上的要点是面对人世间的人和事,尽管能清楚地看到它的真假、善恶、美丑、对错,但不放在心上;能理解之所以会存在这些现象,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背景、苦衷;因而采取承认它存在,不谴责、不鄙视,只怀悲悯与关怀的态度,用心如镜,随缘应对,不执着,不烦恼。

道教呢,他不走是非分清的路子,而是顺应自然规律,任其发展,必要时加以引导,多数情况下都泰然接受,安心去做该做的事情,恬淡无为,遵循事物自然运行的规律,这就是修心养神的道理。

儒教则认为是非本无定论,常常昨天是非的,今天又变成是了,只不过按各人的认可与厌恶来区分罢了。因而孔夫子说他‘不凭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主观唯我。’他说在他看来世上的人和事,没有什么绝对可以,也没有什么绝对不可以,只追求合乎道义。

我在这本书里也体现了以欢喜心去看待世间的一切,用随缘的心态去对待一切人和事。”

“哎唷老大哥,你说的这些道理太深了,我可听不懂啊。”林生笑着说。向河渠也微笑着说:“是不容易懂,就是我也不能说已经懂了,只能说刚入门,懂了点皮毛。好,不说这些,说点具体的。”他拿过林生翻后搁在桌上的目录,翻到“演绎人生角色”说,“先念点书上的目录给你听听。”

向河渠念罢第七章“概论经营婚姻”说:“这一章里‘定准婚姻期待值’‘夫妻关系放首位’是很重要的。你打算从婚姻里得到什么,就得考虑你打算或已经给予了什么,不能只想得到,而不去想给予。好比存款,你想多得利息,却不想多存款,哪来这样的好事?

对了,就以存款为例,利息总是比本金少的。你不要企图象种豆子,种下一粒能收获一把。要以存款的心态对待婚姻,存进的是本金,收获的是利息,存的本金越多,期限越长,利息也越丰厚。夫妻关系放首位嘛,我妹夫的老表说”

林生插话说:“这故事我听你讲过,要珍惜对方。”向河渠一笑说:“我倒忘了跟你说过。这一回志建母亲三年脱孝,他老表来又说起这事,可见是他心上的痛啊。人为什么拥有时不珍惜,失去时才追悔呢?

这一章里还说到‘接纳对方,长短好差都包容’‘欣赏对方,不断挖掘闪光点’‘满足对方,点点滴滴都是爱’‘完善自己,增加魅力更可爱’,还有‘不和人家配偶比,’都是很重要的。”

见林生很专注地听着,向河渠念起了第八章怎样当好妻子。顿了顿,又念起第九章怎样当好丈夫,他重点读讲了《责任在肩,当好妻子的靠山》:“一)打造物质基础,免除妻子的后顾之忧”“二)撑开一把大伞,保护妻子安全向前”“六)善待妻子,方方方面面体现爱:‘一、善对唠叨曰顺应’‘二、怕怕老婆并无妨’‘三、哄哄捧捧也是爱’‘四、爱她就要重视她’‘五、妻方亲友要善待’”

“哎,老大哥,辛兰跟你说什么了?”林生醒悟过来似地问。

“怎么想起问这个的?”向河渠不答反问。

“你看看,从谈幸福到说佛,再说书,绕啊绕的,绕到夫妻关系上。辛兰不找你,你有功夫找我?”

“还是你这个鬼精灵,瞒不过你。不过辛兰倒没说你的不是。不是她不说,而是碰巧了,我要开会,没时间听她说,她只说了几句话,我说我明白你的来意了,过一天我一定会找他聊聊的。这就是”没等把话说完,凤莲在喊吃晚饭,于是中止了谈话,两人走出了房间。

凤莲从柜里拿来已开过瓶的“店小二”说:“没把你当外客,自家兄弟,普通酒,简单几个菜,还要跑,象话吗?”林生说:“我就知道来了你会烦神,所以不敢常来。”

向河渠打趣说:“不敢?是挣钱没空吧?在老家我已关了门,你还敢敲门进来,问为什么这么早关门?还有你不敢的?”说的林生、凤莲都笑了。

林生说:“你往南边一搬,又住在四楼,你别说没事还就真的不敢来,怕爬高呀。”向河渠边斟酒边说:“才四楼,并不高,习惯了没有什么。”

林生说:“你是没什么,不爬你睡哪儿?你的习惯是逼的,我没事爬高干什么?”“不错,要不是家在四楼,我也不会习惯成自然的,来,喝!”向河渠举起杯子。

“凤莲姐,你以前不也喝酒吗?今天怎么一口也不喝的?”“胃不好,不敢喝。”“我也胃不好,天天吃奥美拉唑,还不是天天喝,怕什么?”“我比你严重,不比你年轻身强力壮,加上这几天正犯着烧心呢,还是不喝的好。”

三人边吃边谈,向河渠知道林生是个话篓子,喝酒的时候少,说话的时候多,因而不住地拿杯子跟他碰,劝他喝。老习惯是难改的,就是碰了杯,他也可以手端杯子只顾说话的。到了酒桌上,两人掉了个个儿,变成以林生为主角,向河渠成了配角。

林生滔滔不绝,说的都是辛兰的毛病,多数都是说过多少回的陈芝麻烂谷子,最新的是洗鱼和送孩子的事情。洗鱼事听辛兰说过。腊月28辛兰买回两条鱼,在水池上去鳞剖肚清洗,被林生看见了,说是不该在水池上洗,应该弄张硬纸到门外空地上去鳞剖肚,再用桶装水洗,初步洗后才到水池上过水。说直接在水池上洗难请理。

话是不错,语气不行,有怪辛兰不会办事、笨的意思。辛兰为林生一年多来锁住钱抽屉不让她动,要买菜得向儿子要一事很是生气和委屈,因而斗嘴说:“自己花钱买的鱼怎么洗是我的事,不要别人管。”于是吵了起来 。

送孩子呢,是这样的:辛兰送孙女儿去上学,来到校门口却忘了带卡。门卫上的规矩是没卡不让进门的。她将亭亭抱出来放在校门口路边,急忙回来拿卡。谁知来到学校门口,孩子不见了,急得她连忙打电话回来让家人齐去帮找,而此时亭亭已在家里抹眼泪了。原来亭亭一人在那儿害怕,就跑了回来,不知怎么的,奶孙俩擦身而过时没见到。

林生指责辛兰太笨,不灵活 ,一是可以跟门卫讲一下,让孩子在门房暂呆一会儿,一是和孩子一齐回来拿卡。现在骗子多,要是孩子被骗跑了如何是好?辛兰又是个不服气的人,说:“你能你为什么不送的?”

林生也说了自己做得不好的事,一是正月里丈母娘家聚会他去了没跟人说什么话,饭后连招呼没打就走了。大姨姐批评他时,他承认做得不对,说是故意的,故意让辛家这一头尝尝三棱没角的滋味;一是丈母娘住院他没去探望,甚至从大姨姐手上接过孩子也不准备上楼看一眼,被大姨姐说了几句才上去的。

他说辛兰习惯上就是这样的人,他不过故意做这么一两回。

他也承认辛兰不都是缺点,比如对他生意上的赢亏成败都不往心里去,打牌输了钱也不抱怨,家中钱多钱少都无所谓;对待林家一方的亲戚与对她娘家没有分别等等。

林生说:“她的那些毛病我说过不知多少回了,就是个木头人呗,挂在城门口也该会说话了呀。她倒好,连根木头也不如。”

向河渠插话说:“可能是逆反心理在作怪。你说得多了,又多是挑剔、责怪的话,伤了人家的自尊心,就偏不听你的。”

“就是好说好话的,她也不改呀。”“听听刚才你说这话,说明你说好话的时候少,挑剔责怪的时候多。要是有个人也老是这样对你,你如何?”

见林生不回答,向河渠举杯与他碰了碰,喝了一口,说:“我在临城打工时碰上一位老板,他对员工表扬少批评多。他也知道自己有这个毛病,有一次开会时说‘我的脾气不好,说起话来没轻没重的,请大家谅解。’

当时我对他说这不是脾气好不好的问题,是你怎么对待员工,尊重不尊重员工的问题。你的脾气不好,在局长面前也发吗?你得想一想要是有两个你在一起工作,一个能容另一个吗?他女儿插话说一定会打起来,而且是天天打。”

凤莲用筷子轻敲菜盘说:“吃菜,吃菜,别光顾说话呀。”

“对,吃菜喝酒,你菜还没有我吃得多呢。”向河渠用筷子虚点着菜盘对林生说,并挟了一粒腰果放进嘴里,边嚼边说:“有这么一个人当学生时立下雄心壮志要改造这个世界,走上社会后见到许多的不平时,决心要改造这个社会,十几年的努力发现他根本无力改造世界改造社会。他说看来我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别说改造国家了,改造我周边的环境也是无能为力的,我只能改造我的家庭了。直到进入老年后他才发现除了自己以外,他是谁也改造不了的。假如没有毅力,甚至连自己也没法改造呢。”

“要说不能改变周边环境,我可不赞成。听我娘说收获季节时东边半个队互相帮助,你帮我我帮你,快的帮慢的,少的帮老的,多少年都是这样。只要南山五二(一种脱粒机——注)到了东边,就到了东边,很难再到西边去,虽然是公的,但去不了。为什么呢?我娘说起码要四个人才抬得动,西边人伙不起来。要不是你住在东边,会有这样的团结互助精神?能说不是你影响了东边?”

“你说的我可承当不起。这件事上首先是别人帮了我。你想啊,是我力气比人大,还是干活比人快?通常总是人家割完了帮我家割,人家收上了场帮我家挑,我帮人家割帮人家挑是很少的,人家比我家快呀。至于帮人家脱粒,那是还人家的情啊。”

“不对,你帮我家脱粒,帮李家脱粒,我家李家可没帮你家做,我家李家都是缺劳力的户。”

“那又算得了什么?谁没个困难的时候?谁让我们是邻居呢?近邻赛远亲嘛,应该的。”

“正是这种近邻赛远亲的思想影响了大家,才让东边比西边团结的。你搬到南边来了,大家还常常想念你,说起你,有事还会来找你。这就说明你能改造周边的环境。”

“哎——哎——,又光顾说话不吃喝了,快吃快喝呀。”凤莲嗔怪着说。

“对,来喝。”向河渠又端起杯碰碰林生的杯,喝了酒,吃着菜说,“就是象你说的,也只是用行动来影响,是自己一件事一件事去做的,而不是教人们要怎样怎样的。

不错,我是有志于为社会立德立功立言,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社会,为创造社会的风气尽一份力,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我不试图对某个具体人进行改造,即使想,也只以自己的言行去潜移默化。”
     “少说好听的,你对我不曾强制过?”凤莲反驳说。

“什么?老大哥强制你?这怎么可能呢?”林生惊讶地不相信地问。

“问问你这位老大哥,嫌我言谈丑是怎么做的,算不算强制?”

听凤莲这么一说,向河渠释然地笑了。他正想不起在什么地方强制过她的了,于是笑着说:“不错,是强制过。那还是二三十岁时的事儿。那时候她粗言浊语多,整天‘死人’‘要死怎哑啥’不离嘴。你知道我家是听不到浊话的,象你想改造辛兰一样,我也想改造她。说了没用,就用强制手段。

那天下雨,草散了一场,必须尽快堆起来,她嫌我手脚慢,就骂我手脚快点要死怎哑。我抓住这个机会进屋坐在那儿不动了,她更急了,‘死人’‘要死’不绝口。我高声说我是个死人怎么干活?我快要死了,不能干活儿。我是死人,你一个人干去。她急得直跳脚,指着我说:‘你,你’连续几个‘你’,硬是憋住了粗浊的字眼,我才帮她去堆草。”

“林生,你听听,是帮我堆的,没他的份儿。”

“噢!这么个强制,有意思。”

“不仅仅这样,后来凡她出口这类粗浊字眼儿,我就说她该到计生办去工作,整天死个不停,只死不生。并帮她数一段话里死几个人,说一次数一个数,逼她改。天长日久竟很少说了。”

“到底在这一点上是你逼凤莲姐改的呀。”

“这跟要辛兰改有不同的地方,一是当时年轻气盛,不怎么顾及对方能不能接受;二是夫妻感情好,是那种场头上打架,床头上和好的年代,说重了不要紧。有人说吵架是生活中的味精呢。”“不怕丑。”凤莲笑骂道。

吃过晚饭,凤莲将林生的茶杯端去倒掉,重换茶叶,倒上开水,放到林生座前,自去收拾杯盘碗筷。向、姜两人又接着聊了起来 。

向河渠说:“记得以前跟你说过家庭不是个讲理论输赢的场所,是个以感情为主的地方。”林生说:“是的,你说过,还说过重在顺应。可是她那种做法,那种头脑,怎么去顺应?”接着又诉说起过去发生的事情,一说就是一桩接一桩,亏他有那么好的记性能记住那许多事情。

向河渠耐心地听着,凤莲忙好了也来坐着听。林生讲了一番后又重复问道:“象这样,让我怎么去顺应?”

向河渠说:“一是换个角度看问题,尽量往好的地方看;二是想一想僵持下去有什么好处,迁就顺应有什么坏处?”

凤莲帮林生续水,林生站起来,向河渠拉他坐下说:“跟你嫂子闹这套虚文做什么?”等林生坐下后,向河渠说:“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美丑、好坏、是非、对错,都在于人的怎么看待它,并没有个绝对的标准。我曾经见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一种事物两种眼光》,说的是对同一事物,所站角度不同,评价竟会截然相反。”

“有这样的事?你总不能把白的说成黑的,方的说成圆的吧?”凤莲不相信地问。

“那篇文章里说了好多东西,我已记不清几样了,拣记得的说说。竹笋,赞扬它的人说它敢于冒尖方能脱颖而出,骂它的人则说它削尖了脑袋往上钻;直尺,赞扬它的人说它因为本身正直,才敢去度量别人,骂它的人则说它自以为是,总拿自己作标准去衡量别人;天平,赞扬它的人说它是公正无私的榜样,骂它的人则说只要哪个多给它一点儿,马上倾向哪一边;漏斗,赞扬它的人说它随便经手多少油水,从不为自己留一点一滴,骂它的人则说它从来没有满足的时候。”

“你从哪儿找来的这些说道,还有吗?”凤莲笑着问。

“厂里老蒋说的那句话你还记得吧?他说‘在有些人眼里看她象七仙女,在我看来是妖怪精’,这是不是对同一个人的不同评价?再比如一个人挥金如土,在有些人眼里是慷慨大方,在另一些人眼中则会看作是不会做人家的败家子;忠厚老实也可评价为软弱无能;足智多谋也可以说他是阴险狡猾;一方看作是坚贞不屈,另一方则认为是顽固不化。这些评价你能说哪个就绝对正确,哪个就毫无道理?俗话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小媳妇躲在门旮旯里还有个八八理呢,当你批评你妹妹的缺点时,你妹妹有多少口服心服的?她还不照样觉得她样样都对,儿子媳妇都得服从她么?尽管儿子媳妇心里并不服,可表面上还得听她的,不然这个家庭怎么维持?”

“嘿,怎么说着说着说到我头上来了?”凤莲不高兴了。

“我是借这些事例顺便告诉你,你妹妹那样做虽然没有你的主张好,但也有她的一套持家的道理,不等于都错,都不成功。凭她一个寡妇拖带两个孩子,用她那一套,女儿找了个好婆家,拉着儿子媳妇把经把纡做人家,也挺过来了,不要全盘否定她。

她今年六十八了,几十年来就那个样儿,你能改造得了她?换个角度去看待她,就能找出许多优点来。”

“那是的,她肯吃苦,拼命做,四十多岁守寡,为儿女立心不找男人,都是她的优点。”凤莲说。

“你说起她来不怕她脸疼,即使心里不服,或者当时也同你争,可这么多年来还是有什么心里话都同你说,从不记恨你,这也是她的优点,而且是了不起的优点。”凤莲点点头说:“这一点我也承认。”

向河渠笑着说:“怎么样?我说的吧,只要你换个角度去看人和事,你就会得出不同的评价。瞧瞧,我们俩拉着呱,倒把你晾在一边了。”林生也笑着说:“你俩说的我听着呢,用意我知道。”

向河渠说:“我再讲个故事,是我在《怎样做人与处世》里引用的。故事是说有一个单位里新老科长交接时,老科长说:‘要搞好这个科,真难啊。你看科里这些人,没一个让你得心应手的。那小王吧,虽说交他什么事都能做好,可他恃才傲物,谁受得了哇;那老张做事是稳妥可靠,可那慢拖拖的劲儿,真得把你急死;那大李,打得上,劈得下,是不错,可他不管白道黑道都交接,要是惹出祸来谁来扛呢?你说就这么一帮人,能搞好吗?’半年后,两个人又碰到一起,老科长说:‘听说科里搞得不错,你从哪儿找来的好帮手?’新科长说:‘说起来还得感谢您哪,是您给我留下一个好班底呀。你看那小王虽说有点儿恃才傲物,可交办的事情没一件不让你满意的;那老张虽说性子慢了点儿,可让他办事你能放一百个心呀;那大李,尽管他各式各样的人都去交朋友,难免会和一些不地道的人来往,可他打得上劈得下,转得动啊。您看看凭这帮干才还有个搞不好的?’你听听,人还是那帮人,主管负责人变了,对待的观点变了,结果也就变了。”

见林生专心地听着,向河渠笑笑,继续说:“人是个很复杂的生物,黑的白的好的坏的搅和在一起,没有一个人都是优点或都是缺点,怎样看待全在于你自己。

假如你找毛病,那么年轻姑娘的皮肤,你用显微镜去观察,保险都是坑坑凹凹,绝对不光滑,如果你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去看待,对方就是一个宝库,够你挖掘一辈子、享用一辈子、欣赏一辈子,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你嫌她、挑剔她又能怎么样?除非你不要她了,换掉她,否则你就是自找的麻烦。

你是愿意整天摇头叹气、咬牙切齿、竖眉瞪眼折磨自己也让别人不舒服呢,还是欣赏、享受对方的长处、优点,让自己自得其乐也让对方舒心爽气好呢?你就得比较比较,看采取哪种态度合算。”

林生见柜上的时钟已指向12:32了,他说:“你们的苦心我知道了,你们放心吧,我会知道该怎么做的。今天耽误了你们这么长时间,真对不起。”                                                                                                                                               

说罢起身告辞。向河渠夫妇送他出来,他坚持不让往楼下送,一个人往下走时还又说了句:“放心吧。”

关门后凤莲说希望林生真能改改。向河渠说问题不都出在林生身上,两人都缺乏顺应,就象我的老同学沙忠德和叶世兰一样磨合得不好,只怕也得找机会跟辛兰谈谈呢。凤莲说别没事找事,象今天谈到半夜,谁吃得消呀。向河渠说还天天烧香呢,帮人家排难解纷比叩头烧香强。

第二天他以《与林生谈心记》为题记录了谈话的过程,诗云:

          昨约林生来谈心,下午直谈半夜临。说是专谈幸福观,化解纠纷才是根。

          幸福首在心态好,心态好差在修炼。极乐无忧就是佛,有忧无忧在你看。

          去掉烦恼找快乐,佛道儒教同理念。人生就是一台戏,舞台之上如何演?

          爱情亲情和友情,怎样经营不简单。欢喜心情看一切,随缘心态对人间。

          三情重点在责任,丈夫责任当靠山。“辛兰跟你说甚了?”林生提问于猛然。

          说甚倒是没说甚,恰逢开会没空闲。不过来意我已明,所以约你来谈谈。

          酒席台上听他说,滔滔不绝说辛兰。“毛病说过多少回,就是不改几十年。”

          家庭重情不重理,成员之间互顺应。“她的毛病那么多,要想顺应真不能。”

          换个角度看问题,缺点优点会共存。天平赞者说公正,骂它则说给点倾。

          称赞竹笋敢冒尖,骂它削尖脑袋顶。慷慨大方不做家,七仙女象妖怪精。

          同一人物两看法,说是说非谁分清?人是一个复杂物,好坏黑白相互混。

          都是优点或缺点,找遍世界无一人。关键你将咋对待,要是不要你把凭。

          不要分手没闲话,想要头脑别犯浑。专看毛病挑剔嫌,她不快活你目嗔。

          寻找欣赏优越处,自得其乐她舒心。你是一个聪明人,不必我来多舌唇。

          时针已过半夜后,林生告辞忙起身:一片苦心我知晓,容我慢慢去遵循。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成败人生路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