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我要当宰相
书名:乱世传奇 作者:洪刘华 本章字数:5550字 发布时间:2024-11-04

却说王言在战火纷飞的五代当上了滑州的黎阳令,这样一个小官吏,如果不是后人得势,是无法在历史上留下印记的。王言家人为了这官职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我们也不得而知。

王言生子王彻,在后唐中了状元,史书里依然没有他的名字。

不过王彻有一个好同年——桑维翰。桑维翰身为榜眼,混得比状元好,后晋时任宰相,这时王彻之子王祜登门拜访,桑维翰大加称赞,从此王祜名满洛阳。那时的王祜还不到二十,因为贵人的提携进入政坛。

王枯平生事迹以保符彦卿最为著名。

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后猜忌武人,想整治镇守大名的符彦卿,于是让王祜去搜寻证据。王祜以全家百口性命担保符彦卿无造反之意,劝诫赵匡胤不要滥杀无辜。赵匡胤嫌他说话太直,将其外贬。幸好符彦卿日后平安无事,王氏家族才没有遭受灭顶之灾。

王祜曾在庭院中亲手种植下三棵槐树,并且说: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来人们称王祜这一支为三槐王氏。

王祜为家族的兴盛扎下根基,当别人为他未能官至宰辅而叹息时,他却很自信地回答祜不做,儿子二郎必做。二郎便是他的次子王旦。

王旦于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及第,被分配到岳州府平江县。在那里王旦遇到了他的岳父——时任两湖转运使、后来官至宰辅的赵昌言。赵昌言一眼看中了王旦,以女妻之。很快王旦攒够了资历,转做京官,一路升迁,最后成为宰相。

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王旦的长女到了适婚的年龄,每天都有望族上门求婚,但王旦都看不上。当时科举考试刚刚结束,一位名叫韩亿的新科进士按例拜谒宰相之门。王旦见此人才华横溢,心中大喜,想将长女许配给他。然而这个决定招来整个家族的反对——因为韩亿家境贫寒,与相府相差太远;况且他结过一次婚,还育有一子,是个带着拖油瓶的鳏夫。

王旦坚持己见。他的理由有二:其一,吾女温良贤淑,必能尽力扶持丈夫,不堕王家之名;其二,大家子弟骄纵轻浮,必然不喜吾女之作风。

最后王旦力排众议,将长女嫁给了韩亿。

事实证明王旦确实有远见,贫寒士子韩亿抓住科举跳板,一路青云直上,韩氏家族就此崛起,日后更是成为两宋一等一的大家族,史称其宗族布列,侍从台阁,冠冕之盛,本朝第一

宋人记载,一日,王曾、李维、薛映三人来见王旦,王旦托病不出。当时韩亿随侍王旦左右,看见薛映被拒绝后在门外生闷气,便将此事告诉岳父,询问其为何不见。王旦说道:你思考一下王曾和薛映都是李沆的女婿,李维是李沆的弟弟,他们一起来见我,必然有朝廷大事要商量。此事若不可行,拒绝他们也无妨。此事若可行,我怎么答复他们呢?宰相私下相通,是政坛之大忌。韩亿立马认错:岳父高见,非亿所知。

王旦的儿子们后来也活跃在政坛,不过他们最多算是不堕家族之名,却无法超越父亲。小儿子王素多次在宋仁宗面前称赞富弼,希望富弼为相之后能够引荐自己担任宰辅,可惜未能如愿。此后三槐王氏就慢慢衰落了。

却说张士逊刚刚考中进士的时候,有一天与寇准一起去相国寺游玩,两人看到一个卦摊,闲来无事就去占卜看相,询问各自的前程。相士看过他们两人后说道:“二人皆宰相也”。两人听后半信半疑继续游玩时又遇到张齐贤王随便跟他们说起这件事,四人便一起去占卜看相。相士看到四人大吃一惊道:“一日之内,我居然见到了四个宰相

人听后忍不住大笑,旁观的人也嗤之以鼻,认为相士为了骗钱在信口胡说。当时四人都年轻,步入仕途不久,官卑职小,哪有那么容易成为宰相,所以四人把这件事当作笑料,很快就淡忘了。可是多年以后,四人相继做了宰相。偶然起当年的事情,四人都认为那位相士是个高人,应该给他写篇传记,记述他的事迹。

经过打听才知道,那位相士早就去世了。原来相士在预言他们四人将成为宰相之后,人们都把他当做信口胡说的骗子,“声望日消,亦不复有人问之,于是穷饿”,得知这个结果,四人都感叹不已。

吕夷简祖籍山东莱州,祖父在后唐出任安徽寿州知州,举家迁到寿州,伯父吕蒙正是宋太宗和宋真宗时期的宰相父亲吕蒙亨官至光禄寺丞、大理寺丞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给宋仁宗献一张《百官升序图》,弹劾吕夷简像蜘蛛一样结党营私任人唯亲。其实身在高位的绝大多数并不一定都是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小人,他们往往言传身教,把自己的经验,工作方法毫保留地打包让后代学习揣摩,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古人说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久旱逢雨、他乡遇故是人生最快意的四件事,其实这四件事不一定是按顺序吕夷简就是先成家,夫人是安徽老乡马良的女儿。

老马和老吕同事,一天吕夷简放学后到爸爸单位去玩,老马一看小吕命里主贵,当时就和老吕约为儿女亲家。

老马定下乘龙快婿后回家急不可耐说给老婆:恭喜老婆,贺喜老婆,你女儿马上就成宰相夫人。老婆知道事情的原委皱着眉头说:你天天说女儿是当宰相夫人的命,今天定的却是你同事的儿子,你哪只眼看他将来能够当宰相?马良叹了口气:真是头发长见识短,你等着瞧好吧。

不得不说老丈人的眼光很毒,吕夷简翻山越岭一步一个脚印做到宰相,马小姐从小职员娘子,县官太太,市级领导乃至部级领导家属,最后的岗位是宰相夫人。

马小姐勤劳善良务实能干,一口气给吕夷简和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吕公绰、吕公弼、吕公著、吕公孺,老子英雄儿好汉,这四个孩子长大后都成了大宋的后备干部。

吕夷简希望四个儿子能有一个接班,他笃信玄学,玄学就是感觉,跟着感觉走,紧拉着梦的手吕夷简设计一场测试,他对夫人说:四个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宰相设置一只有二到三人,不可能都姓吕,夫人要配合我做个测试。

于是他在家里布置一番,然后把四个儿子叫到客厅闲聊,一家六口说东道西其乐融融,这四个丫头捧着四个玉雕瓷盘进来,说是宫里的赏赐(其实是淘宝同款)让吕大人赏玩,说迟那时快,四个丫头有意脚下一滑,四件宝贝同时落地,吕公绰、吕公弼、吕公孺齐跳了起来,想把玉雕瓷盘恢复原样,只有吕公著一脸淡定,和父亲谈笑自若。后吕夷简对吕公著重点培养置顶关注,终于把他培养成宰相接班人。

庆历二年的一天,吕夷简率领百官给宋仁宗行礼的时候脚下一软摔倒在地。殿前失仪是大不敬,但是宋仁宗不但没有治吕夷简的罪,还给卧病在家的吕夷简加官升职,听说龙须是药引,能够治高血压,宋仁宗果断剪下胡子,让小黄门快递到相府,立马煎药安排上。

可是无论大宋多么需要老吕像一头老驴再也不能给宋仁宗拉套了。吕夷简去世的消息传到宫里,宋仁宗正在和同事商量工作,听闻吕夷简去世顿时心如刀割宋仁宗下诏赐吕夷简谥号文靖,全国停止一切娱乐活动,红事缓办,白事正常办,就当和老吕家同悲。

宋仁宗他召开联席会议,心情沉重问谁来给吕夷简写墓志铭。张安道说让我来。吕夷简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前半生写得顺风顺水,写到宋真宗驾崩,吕夷简正确处理刘太后和宋仁宗的两宫关系时,张安道问怎么写,宋仁宗面色一沉:爱卿你看,月亮的脸偷偷在改变。顾左右而言他。

吕夷简离去了,吕公著在书房深情缅怀父亲。父亲的鼓励言犹在耳,是父母最看好的孩子

吕公著严于律己,参加科考初试通过后,按照大宋规定,吕公著穿着破衣服到考务中心递交个人资料,当他离开考务中心向主任和其他考生道别有人问: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不知道。他是当今宰相吕夷简的公子。真的吗?真的。看人家,明明有一个和比尔盖茨一样了不起的爸爸,还非要和我们一起过五关斩六将。这样的人以后不当宰相,也真是天理难容。

吕公著考中进士,拒绝政府安排工作继续深造,后来才接受到颍州当一名司法干事的安排。他的上级是文坛大佬欧阳修。相见本已恨晚,离别就在眼前,他们只能把彼此留在心间。

欧阳修奉命出使辽国,对方问大宋最有学问的人是谁?欧阳修回答辽国人我们大宋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但学问最好内涵最丰富的人是吕公著。

吕公著不争,和谁都不争。有次他到宾馆接待辽国使团,使团里有个特别饶舌的家伙问一些不便回答的问题。吕公著充耳不闻,打死不说。对方却厚着脸皮继续问他十万个为什么?吕公著灵机一动反问契丹人:你们契丹到底在边境线上布置了多少兵力?你说我也说。对方的硬核反击吓尿了。

却说钱惟演是吴越王钱俶第七个儿子,成人后把当宰相作为人生远大目标,并且朝着这个目标一路狂奔,不遗余力不择手段刚入朝时,钱惟演一眼看到丁谓和宋真宗关系最好,丁谓当时还是副宰相,副宰相和宰相差一个台阶,丁谓有时候就直接跨过那个台阶,和皇帝嘈嘈切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钱惟演的站位离那个台阶很远,但他心里埋藏着一个小秘密,不能告诉你只能写在日记里。丁谓有个女儿待嫁,钱惟演就请来官媒登堂入室为儿子求亲。丁谓很坦荡,告诉钱惟演他就是想一心一意干掉寇准,因为他不但是我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还当众让我难堪,节操和自尊都碎了一地。钱惟演理所当然地表示和丁谓同仇敌忾,丁谓趁寇准惹毛了皇后,以泄密治罪寇准,寇准在丁谓关照下一去三千里。钱惟演整理文书,写到寇准时老钱去掉换成也就是逆准老钱这个小动作让每一个路人千万次拷问他的节操谁给你自由发挥把人家定性为逆准了?不过跟车太近违反道路交通处罚条例不过三个月时间,丁谓也发配海南。老钱不淡定了,他马上和丁谓一刀两断,极撇清两人的关系

不过宰相梦还是要做的。老钱的心情我能理解,因为身为文秘,我也做过同样的梦,梦里在送审的文件后面签署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同意比写文件方便多了。

钱惟演又一番运作,把妹妹嫁给龚美。龚美就是那个把表妹送给赵恒的人鬼知道他们是不是表亲,龚美后来怕说不清,又改名刘美。刘美和刘娥成了亲兄妹。刘娥一步一步走向金碧辉煌的人生,刘美却是孤枕难眠钱惟演十分体谅的寂寞,把亲妹妹送了过去国舅的舅子,也可以算是皇亲,因此做到和宰相平级的大官。平级不是宰相啊!钱惟演在梦里狂喊:让我当一天宰相,会死吗?

人定胜天!办法总是有的。后来钱惟演次子娶了宋太宗长公主的女儿,孙子娶了宋仁宗的公主,这下坐实了皇亲的名头可宰相冯拯很讨厌钱惟演,倒不怕他抢了自己的工位,而是厌恶他趋炎附势没有下限的人品。皇太后刘娥驾崩之后宋仁宗开始独立工作,冯拯钱惟演把妹妹嫁给刘美,刘美是太后的哥哥,钱惟演也算外戚,外戚不能干政。另一个宰相范疯说钱惟演逾制上书,让赵祯的生母李宸妃和刘太后一起配享真庙,妄议朝廷。宋仁宗很不喜欢别人议论太后,说好说坏都不行!于是把钱惟演调离京城办公地址当时称为西京的洛阳。钱惟演一千个不愿意离开首都,可是圣命难违,他磨磨蹭蹭到洛阳赴任去了。钱惟演人在洛阳心系开封,最美人间四月天,洛阳牡丹甲天下。钱惟演橙心优选挑挑拣拣,把最好的牡丹到开封,专供皇宫的牡丹一路上快马加鞭,沿途官纷纷侧目送人牡丹,留有余庆。钱惟演很快回到京城,如愿以偿做了平章(宰相级别)

有一位文人名叫杜衍浙江绍兴人,还没出生父亲就去世了。孤儿寡母本就艰难,两个业已成人的同父异母哥哥还经常上门寻衅滋事,杜妈妈在杜家勉强维持到杜衍六、七岁,丢下杜衍另嫁他人。杜衍只好跟着年迈的祖父生活。祖父很疼爱杜衍,举全家之力供读书。杜衍三更灯火五更鸡,发奋读书报答祖父。

年夏秋之际,绍兴阴雨连绵山洪暴发,祖父带着杜衍逃命。山洪穷追不舍,奔跑中祖父的帽子掉在地上,杜衍捡了起来。一个大浪紧跟着打了过来,杜衍顺手抓起一根竹竿将祖父的帽子挑起来。他游泳追上祖父,把帽子戴在祖父头上,帽子居然一点没有湿。

祖父因为受了惊吓和劳累,不久撒手西去。

祖父后,两个哥哥找上门来,讨要他们母亲当年留下的嫁妆。杜衍说没有,两个哥哥忽然大打出手,还动起了刀。杜衍害怕极了,一路狂奔到姑姑家,两个哥哥也追到姑姑家,姑姑连忙把杜衍藏在墙壁的夹缝中,总算躲过一劫。姑姑心疼杜衍,为他疗伤。

杜衍养好伤只好去投奔改嫁的母亲,可是继父容不下,各种家暴找茬,杜衍只好离开母亲流落街头开始半工半读养活自己

在杜衍给当地一个复姓相里的人家抄写文书,相里先生看准杜衍绝非池中之物,他和家人商量,把女儿许配给杜衍。太太倒是没说什么,可是大儿子坚决反对,不过父亲最终还是把女儿嫁给杜衍。

杜衍结婚之后更加勤奋上进,初试复试面试过五关斩六将,宋真宗特别喜欢这个年轻人,让他担任扬州观察推官、秘书省著作佐郎、平遥知县,此后在朝中任御史中丞、刑部侍郎、枢密使等职,总之干啥啥行,到哪都是第一名。

吃水不忘挖井人,当年相里氏不顾反对,坚决把女儿嫁给杜衍,杜衍事业一帆风顺有次和真宗聊天的时候,把自己的出身经历说了出来,顺便提出一个请求,能不能给自己的大舅哥个工作,宋真宗恩准。给他的大舅哥找了份差事,级别自然比杜衍差很多,每次见到妹夫都毕恭毕敬。

杜衍当了宋仁宗的宰相后,积极倡导并且支持选拔人才必须逢进必考,坚决杜绝通过人情关系恩荫可是杜衍似乎忘了他当年要真宗恩荫大舅哥的事。他的人事改革制度一出台,大舅哥的事就被吃瓜群众扒出来,直接打脸,并不手软。

大臣们为了不让仁宗皇帝为难,联手罢免了杜衍历史把他称作百日宰相。杜衍灰溜溜结束了职场生涯

杜衍辞官后回到老家生活简简单单常常“粟饭一盂,杂以饼饵”,丝毫没有玉食笙歌的做派。

杜衍为人低调,退休后的他更是朴实如田夫野老。他或出游,或读书,或吟诗,还开始练习草书,追求精神的丰富,不追求物质的奢华,过着清贫自乐的生活。

有一次杜衍应邀出席一场宴会。酒席筵前,有位本地的小官转运使走来,在座的宾客纷纷向他打招呼。而杜衍戴着居家巾帽,穿着深色便装,端坐一隅不作声响。

转运使看见位老头既不打躬又不作揖,像钉子一样钉在凳子上不动,不禁火冒三丈,厉声问:“足下前任?

杜衍也不抬,轻声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转运使顿时面红耳赤呆若木鸡。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传奇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