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灭亡后,金人册封一向主和的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建立了傀儡政权。
赵桓给已经被张邦昌所用的大将王时雍、徐秉哲写信:社稷山河,皆为大臣所误,今日使我父子离散,追念痛心,悔恨何及!我们马上就要启程了,没有锅碗瓢盆,烦请给我们置买齐全,派人送过来。张邦昌也是不得已,请好自为之,不要牵挂我们。
赵佶一行分乘八百六十余辆牛车,一路上凄凄惶惶,赵佶见到韦贤妃(赵构母)等人乘马先行而去,竟不敢吱声。四月七日,赵佶妃嫔曹才人如厕时,被金兵乘机奸污。八日抵达相州,适逢大雨不断,宫女到金兵帐中避雨时又被奸淫,死者甚多。赵佶长吁短叹,却无可奈何。
在途经燕山府的时候,宋徽宗正好碰上自己的生日——端午节,然而他并没有收到金国送给他的生日蛋糕,而是收到一份请帖。原来端午节是金国射柳、打马球的日子,宋徽宗被请去参观马球赛。事后金元帅请宋徽宗写一首捧场诗,宋徽宗无可奈何,只能提笔写道:
锦袍骏马晓棚分,
一点星驰百骑奔。
夺得头筹须正过,
无令绰拨入斜门。
宋徽宗诗中说的正过、斜门,都是马球场上的术语,明里是说,争取头筹应该争抢球子以大打射门,不要以偷袭的方式斜拨入门,诗中暗藏的含意则需要各自理解了。
赵佶焦渴难忍之际,看见路边树上挂着紫红的桑葚,他如获至宝地塞进嘴里,一边吃一边对身边的曹勋说:我还是小王子的时候,奶妈摘了桑葚,我吃了几个,好吃极了。奶妈却一把夺过,怕我吃坏肠胃,她担当不起。没想到今天又吃到桑葚,真是美味。
曹勋安慰他: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王子。
一路向北,越走越远,赵佶从大宋天子兼宫廷画家又变身为现实主义诗人:
彻夜西风撼破扉,
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
目断山南无雁飞。
山一程,水一程,赵佶在燕山脚下晒心情:
九叶鸿基一旦休,
猖狂不听直臣谋。
甘心万里为降虏,
故国悲凉玉殿秋。
赵佶一路向北写了近百首去国怀乡的精品诗,有内容有高度有格调有境界,这些诗本来可以成为不朽的经典流传下来,却被他的两个最亲的人终结了。
公元1133年,赵佶十五子沂王和驸马都尉刘文彦向金人诬告赵佶谋反,徽宗虽然在大臣斡旋之下逃过一劫,但致自己于死命的是儿子和女婿这个现实他无论如何接受不了。赵佶很绝望,终于用冬天里的一把火把那些怀乡诗付之一炬。剩下的都是题壁或者是赠人流传下来的。
金人押着宋徽宗等人一路向北,走到平顺州歇脚,赶上七夕之夜,客栈召开的七夕酒会。赵佶看到一个当地女人带着几个美女载歌载舞陪酒卖唱,然后美女们把客人打赏钱都交给那个当地女人,动作稍慢那女人就对她们又打又骂。
一会儿看守给赵佶拿来酒,一个美女进来劝酒,一边劝一边流泪。赵佶本来就怜香惜玉,看她哭更是心疼,就问:“老乡,你是谁家的孩子啊?”美女看了看门外,见那女人正在收钱骂人,没有人注意这边,就压低声音说:我是魏王的孙女,嫁给钦慈太后的侄孙。被金人抓到这儿,卖给一户有钱的人家做妾,无奈他老婆容不下我,又把我卖到酒家给他们挣钱,稍不如意非打即骂。客官你喝完了这杯再喝一杯好吗,我如果卖不完他们会打残我的。
赵佶端起酒一饮而尽,又一饮而尽。美女看着赵佶又是感激又是亲切,他问赵佶:“你也是东京人吗?想必和我一样是被抓来的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客官请保重。”美女的话字字如刀,赵佶不好回言,只是暗暗流泪,目不忍视,魏王即秦王,赵廷美之后。真个是龙子凤孙,流落到这个地位,而赵佶却爱莫能助。
公主、王妃们一路上受尽屈辱,金人强迫她们换上不遮体的衣服,稍有不从即被斩首。
赵桓出发时被迫头戴毡笠身穿布衣,骑着黑马由金人随押,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赵桓时时仰天号泣辄被呵止。日暮宿营时,金兵让赵桓、太子及内人手足并卧以防逃跑。四月十日将过界河,张叔夜悲愤难抑仰天大呼,扼吭而死。
看到赵桓的华盖由远至近而来,百姓们喊着来了来了,一起拦着马首仰观天颜,个个激动得泪流满面。赵桓在马上望着这些对自己无限热爱无限敬仰的臣民感慨万千,亦是泪流满面,到了州桥,赵桓的眼泪已经湿透了手帕,国破真情在,赵桓心中百念丛生。太学生跪在路上呜咽着迎驾,他们是帝国未来和明天,可是帝国已经没有未来和明天了,赵桓放声大哭。
观文殿大学士欧阳珣与钦宗一起被俘。金人引诱他充当新朝宰相,他视死如归拒不接受。最后被金兵焚死,欧阳珣尽忠报国以身殉职,卒年四十有六。
四月十四日,至信安县,帝及太上、太后、皇后自离京未尝涤面,至是见野水澄清,四人方掬水洗面灌涤,相视哽咽不胜。将吃酒,有人言知县来见,乃见一番官拜见泽利。
泽利命知县同坐饮食,移时命朱后劝酒唱歌,朱后说不会唱。泽利怒曰:“你四人性命在我手中,安得如此不敬我!”
朱后不得已,乃持杯作歌曰:“昔居天上兮,珠宫玉阙。今日草莽兮,事何可说。屈身辱志兮,恨何可雪。愿归泉下兮,此愁可绝!”遂举杯劝知县酒。泽利拽后衣曰:“坐此同饮。”后怒,欲手格之,力不及,为泽利所握。后曰:“妾不能喝,愿将军杀我,死且不恨。”欲自投庭井,左右救之。知县道:“将军不可以如此迫他,北国皇帝要活人朝见,皇后死了公事不小。”泽利只好放手。
赵桓父子漫漫北上路上,经过一个庙,迎面有两个石刻的金刚拱手而立。赵桓进得门来,庙里高鼻深目的和尚正在打坐,问赵桓客从何来?赵桓答从南方来。和尚叫来童子点茶,茶香馥郁齿颊留香,和尚和童子转身入内。赵桓还想给父亲讨一杯,就到后院找和尚和童子,眼前寂寂一片竹林,隐隐约约一间小屋,小屋里有石刻的和尚高鼻深目,旁边两童子拱手而立,俨然前面打坐的和尚和献茶的童子。赵桓瞬间石化。
赵桓夜宿寺庙,深夜只见鬼火纵横飘忽不定,半梦半醒中有人携酒食来到赵桓跟前说:这个寺庙的神最灵,前日给我托梦说今晚有身穿青衣的天罗王一行十七八人经过歇息。小的特在此恭候。赵桓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第二天出发时,经过那些石刻画像时,赵桓依稀记得其中一个就是给自己敬酒的神。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八月),赵桓、赵佶二帝抵达上京,金人命他们身穿孝服,拜祭金太祖阿骨打庙,然后又逼着他们父子到乾元殿拜见金太宗完颜晟。金太宗封赵佶为昏德公,赵桓为重昏侯。接着又下令皇太后、皇后入金宫“赐浴”,也就是当着他们的面洗澡。朱皇后不堪污辱,当天投水自杀身亡。
或许是怕朱氏寂寞,赵佶的婉容王氏也自杀了。原来粘罕看到婉容后要求皇上把她赐给自己做儿媳妇,王氏听到这个消息,拔出隐藏在衣服里的小刀,恶狠狠地杀死了自己。
生是一种苟且,死反而是永远的解脱。金人把王氏葬在她自杀的地方,并且竖了一块牌坊:
贞烈那堪黠虏求,
玉颜甘没塞垣秋,
孤坟若是邻青冢,
地下昭君见亦羞。
宋姬是肃王赵枢的女儿,小时候在肃王府后花园的河边戏水,捞到一个金印,上边有“金妃之印”的字。金兵破城,宋姬也被押北上。到了国都,金主将窈窕动人的宋姬纳入后宫。宋姬得知徽、钦二帝被押解去五国城,满怀悲愤地斥责金熙宗野蛮霸道禽兽不如,金熙宗掏出随身携带的小匕首将宋姬杀死。宋姬血溅桃花,一缕香魂饮恨异乡。
1127年7月,宋徽宗让曹勋悄悄逃回南宋,传递自己这边的悲惨情况。
曹勋接到宋徽宗的命令后,历经千辛万苦才回到南宋,他见到赵构后,拿出赵佶赐给赵构的八个瘦金体大字:“可便即真,来救父母。”曹勋又拿出赵佶没有当皇帝时穿的一件背心,上面有韦后绣的一只展翅欲飞的小蝴蝶。曹勋说这是太上皇的信物,来的时候让我千万告诉皇上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赵构接到老爸的信物后禁不住痛哭流涕,他一次次化悲痛为力量,高喊要迎还二帝,还我河山!
赵构真的想迎还二帝吗?恐怕未必。徽宗是爸爸,而且已经是太上皇,再次做皇帝的希望不大。但是宋钦宗不同,他年纪不大,而且是之前的正牌皇帝,又是赵构的哥哥,他回来高宗肯定要装模作样地归还皇位,万一钦宗接受了呢?大家想想,宋钦宗为了巩固皇位,连亲生父亲倒的酒都不肯喝,还杀了徽宗的近臣童贯等人,他肯定愿意当皇帝啊!他当皇帝,高宗当什么呢?再者宋钦宗只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历尽千辛万苦建立南宋,自然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怎么会让给同父异母的哥哥呢。所以迎还二帝只是口号而已。他肯定不希望哥哥回来。
赵佶对爸爸宋神宗怀着很深的感情,关于老爸改革的是是非非从来不议论不腹诽,就连王安石也从来不加褒贬。在五国城里坐井观天的日子,听说外面有人售卖老爸的会议纪要,冰天雪地中脱下御寒的衣服拿去换这份会议纪要。曹勋把这件事告诉给赵构,心里的台词是:能不能像你爸孝敬他爸一样孝敬你爸。
宋徽宗赵佶虽然治国无能,但在生育子女方面却成为皇帝中的佼佼者。《宋史》记载,北宋灭亡前,宋徽宗已有三十二个儿子和三十四个女儿。但靖康之变后,绝大部分儿女都跟随他做了俘虏,客死他乡。女儿们还被送到洗衣院,或者分配去服侍金熙宗和皇族子弟。
“浣衣院”不是什么洗衣服的院子,而是金国皇族挑选宫女,寻欢作乐的地方。大批北宋的女性撑过漫长的北上之路抵达上京之后,就被作为战利品,作为战败国的赔款,被迫穿上金人底层奴隶穿的服装“身披羊裘,袒露上体”,送入这里沦为官妓,供金国的男人们发泄兽欲。
进过“浣衣院”的不乏曾经身份显赫的女子,比如宋徽宗的妃子,后来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的母亲韦氏,以及宋高宗的发妻邢秉懿。
曾经尊宠一时的贵族女人,没上过战场,灾难来临时就乱了阵脚,不敢活,也没勇气去死,只好行尸走肉一般,委曲求全忍受各种屈辱。
南宋建国后,赵构的生母韦氏,和发妻邢秉懿才得以离开浣衣院,跟徽、钦二帝一起囚禁在汉人聚居的五国城。
邢秉懿翘首以盼,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带领军队来拯救公婆和自己,可结果却尽是失望。
绍兴9年,宋高宗在位12年,邢秉懿于五国城逝世,时年34岁。
却说宋徽宗做了阶下囚后,他的妻妾们又给他生下六个儿子和八个女儿。这样宋徽宗一生有三十八个儿子和四十二个女儿,共计八十个孩子。
徽宗的大女儿嫁给了金太宗的儿子,六女儿嫁给了金太宗的侄子,九女儿嫁给了金太宗的四子,也就是我们十分熟悉得不得了的金兀术,还有十三女、十六女也都嫁给了金国的王室。
金熙宗上台后,一下子娶了徽宗的三个女儿。不可思议的是,也许是枕头风的作用,短短几年,金熙宗几乎把所有参与灭宋的高级将领全都杀光了。
不过赵佶在金国生活待遇很差,没有地方洗澡,甚至泡混堂的资格都没有,以至于身上生了虱子,可是他却不认识,写信给旧臣说,“朕身上生虫,形如琵琶。”这位艺术家真是既幽默又可叹。
赵佶最后病死在荒凉偏僻的边陲小镇——五国城。死之前徽宗病得很重,喉咙全都溃烂,不能进食。那些随行的人又把他移到低洼湿地里居住,更加重了病情。这样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一天,钦宗去看他爹,只见徽宗坐在土坑里已经僵死。
钦宗大恸,要求埋葬。可是当地人说不能埋,此地凡死的人都要先烧得半焦,再用木棍敲打,最后扔到一个大水坑里,这样坑里的水可以点灯。钦宗亲眼看着他老爸被烧焦,扔到水坑里,哭着要往里跳,被人使劲抱住,说如果坑里进了生人,坑水就变清,不能作灯油了。
赵佶死了,但他的诗魂依然在天地间飘飘荡荡寻找依附。有一天一个从来不会写诗的人中邪了,上蹿下跳胡言乱语,非要家人拿来笔墨让他写诗:
猩袍玉带落边尘,
几见东风作好春,
因过江南省宗庙,
眼前谁是旧京人。
这个人写的字体是瘦金体。家人说是赵佶附体了,吓得赶快逃走了。
宋徽宗死后,宋钦宗同其他宋俘仍然囚禁在五国城。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二月,金熙宗完颜亶为改善与南宋的关系,将死去的宋徽宗赵佶追封为天水郡王,将活着的宋钦宗赵桓封为天水郡公。
公元1153年,完颜亮把首都从上京迁到燕京,赵桓也跟着来到燕京,一晃就是三年。完颜亮时时不忘提醒赵桓亡国奴的身份,他召集赵桓和辽国天祚帝耶律延禧打马球,自己坐在高高的看台上看这两个昔日和自己一样身份高贵的皇帝互相厮杀,心里涌动着动物撕咬猎物的快感。赵桓不善马术身体瘦弱,天祚帝在后边策马狂追。当两匹快马驮着两个皇帝即将离开完颜亮的视线时,完颜亮立即调动精锐骑兵狂追。赵桓吓得从马背上滚落,马蹄声接踵而来,一代帝王被踏成了肉泥。
得知宋钦宗死去的消息后,宋高宗表面上痛不欲生,内心里说不定在为无人再威胁自己的皇位而高兴呢。
钦宗在东宫为太子的时候,不见有失德行为。到他被迫登上皇帝的位置,声伎音乐之类的事情一无所好。金国听说钦宗受禅即位,曾经有卷甲北归的打算。可惜君臣互相观望,不能同心协力。钦宗居帝位时间那么短暂,而遭受的祸患却那么深远,真是可悲啊!
靖康之变后,在时代的裹挟下,中原地区出现了两股大规模的移民。
一是金人强迫下的北迁。金兵铁骑踏破汴梁,俘虏徽宗、钦宗北上,同时被俘的还有北宋的后妃、宗室、官员,以及中原的工匠、医官、乐工、内侍、僧道、奴婢等,约10万人(一说20万人)。这批亡国之俘的遭遇惨不忍睹,很多人死于半路上,侥幸活着到达北方苦寒之地,也多被凌辱、贱卖。
二是大量人口随宋室南迁,史称“建炎南渡”。建炎(1127-1130),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后采用的第一个年号。宋高宗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仓促即位,一时难以抵挡金兵的猛烈攻势,只好不断南逃,最终退往江南。
眼看着新皇帝都成“赵跑跑”了,北方的官员、缙绅也纷纷拖家带口向南迁移,老百姓也跟着跑,“从者如归市”,“扶老携幼相属于道”。
建炎南渡,是中国古代史上重大的人口迁移事件之一,但此次迁徙,完全是一次狼狈的逃窜。
当金兵追至瓜洲渡口时,还有十余万南渡百姓来不及渡江,为了躲避金人的屠杀,近一半的百姓堕江而死。江上的船夫也很不厚道,乘机赚取暴利,向渡江的人收取费用,渡一人必须花费金一两。
当时有官员上疏说:“车驾仓皇渡江,士大夫并其家属、禁卫五军、百司人吏老幼等随从不及,或遇贼,或溺江,或被虏,恸哭之声,震于原野,嗟怨之声,殆不堪闻。”
很多官员家属尚且不能跟随天子南迁,当然有更多黎民百姓悄无声息地淹没于南渡之途。
有“词俊”之名的朱敦儒,是这趟不幸旅程中的幸运儿,他在劫难之后活了下来,但南渡,改变了他的人生。
朱敦儒,字希真,洛阳人,《宋史》评价其“志行高洁,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彰显了他在靖康之变前的名士风度。
早年的朱敦儒秉承着一个原则,那就是,坚决不做官。朝廷征召他到京师,朱敦儒推辞道:“我有麋鹿的性情,自是喜欢闲旷之境,爵禄非我所愿也。”
朱敦儒的《鹧鸪天·西都作》,说的就是他在洛阳隐居时辞官不就的生活态度: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云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靖康之变前,朱敦儒虽为一介布衣,但凭借一身才学,过着风流雅士的生活,每日诗酒相伴,狎妓冶游,何曾看王侯一眼?直到靖康之变击碎了朱敦儒的名士梦,让他从插梅醉酒的生活中清醒过来。
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进攻洛阳,朱敦儒收拾行囊,往南避难,一路上只有头顶飞过的孤雁陪伴他(“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但大雁不过是飞往南方过冬,而朱敦儒此去可就“云海茫茫无处归”了。更可悲的是,曾经的“清都山水郎”因为没有一官半职,只能混在普通老百姓之中,沿途亲眼目睹无数家庭生离死别的惨剧。
寻常百姓就算死于道旁也无人问津,朱敦儒却以词人身份留下了南渡的足迹,也正是在南渡途中,朱敦儒的词风发生了剧烈变化。
根据朱敦儒本人的作品和相关史料分析,他南下的路线,大致上是从洛阳走水路,经过淮阴、建康,入鄱阳湖,至江西,在洪州(今江西南昌)短暂停留时,受洪州知州胡直儒之邀,一同编辑已故词人黄庭坚的《豫章黄先生文集》。但没过几天安稳日子,金兵就杀到了洪州,朱敦儒只好继续南逃,一路翻越了大庾岭,到达岭南。
这一路,朱敦儒可谓颠沛流离,和他一样滑落人生低谷的大有人在。流寓南方期间,朱敦儒在一个西风萧瑟的秋夜,听到了知名艺人李师师的歌声,写下这首《鹧鸪天·唱得梨园绝代声》:
唱得梨园绝代声。前朝惟数李夫人。自从惊破霓裳后,楚秦吴歌扇里新。
秦嶂雁,越溪砧。西风北客两飘零。尊前忽听当时曲,侧帽停杯泪满巾。
李师师成名于宋徽宗在位时,不仅和周邦彦、晁冲之等文人有来往,就连宋徽宗也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多次微服私访,与她幽会。民间传言,李师师得宠时,曾被召到宫中,封为“瀛国夫人”,所以文人们尊称她为“李夫人”。
昔日色艺超群的美人,到了北宋覆亡前夕已经年长色衰。靖康元年,金兵进围开封,北宋朝廷为了与金人议和,大肆搜括京城的富家大户,李师师遭到抄家,多年来赚得的家财被籍没。北宋灭亡后,李师师早已告别青春妙龄,倒是免于被俘北上,但是,失去财产的她只能流落南方,卖艺为生。
后世说起李师师,有人会把她和宋徽宗的昏庸荒淫联系起来。但与李师师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朱敦儒知道,丢江山的人是宋徽宗,李师师和万千南渡百姓一样,只是时代的受害者罢了,故此,朱敦儒十分同情这位名动前朝的李夫人。
朱敦儒如落叶飘零,一路南下,来到岭南的泷州(今广州罗定)暂住下来。朱敦儒居岭南三年,去国离乡的悲痛和满目疮痍的路途,彻底改变了他的心境,他不再年少轻狂,而是变得沉郁悲凉。这首《雨中花·岭南作》抒发了朱敦儒在靖康之变前后的不同心情:
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
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塞雁年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
朱敦儒以前在生他养他的洛阳,是个出尽风头的狂游才子,可如今南渡,他只能像汉末的应玚、应璩兄弟和刘桢一样,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可能只有在梦里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即曾为东周王城的洛阳。
当年那个“几曾着眼看侯王”的名士,不甘心就此沉沦,尤其是在南渡途中看到许多无辜百姓的遭遇后,他终于一改心志,想要做官了。
实际上,领着皇粮的“公务员”在南渡途中的日子也不好过,陈与义的经历便是一个例子。
作为两宋之交的杰出诗人,陈与义存诗600首,为江西诗派三宗(另外两宗为黄庭坚、陈师道)之一,又与朱敦儒同列洛中八俊,号称“诗俊”,词亦甚佳。
靖康之变时,陈与义正在离开封不远的陈留监酒税,很快就被卷入南迁的浪潮。
陈与义在南渡途中几处遭遇金兵,其中有两次险些丢了性命。
第一次是建炎二年正月,陈与义自邓州前往房州,遭遇金人追击,陈与义惊恐万分,急忙躲入山中,他感觉金人的铁马就在背后奔驰,能否逃出生天实在是毫厘之间的事情;第二次是在建炎三年五月,陈与义为避金兵入洞庭湖,经过洞庭湖中的君山时,见金兵步步紧逼,不敢停留片刻。
一路上,陈与义不敢走大路,只能走山野间的小路,因为这是金人的精骑难以踏足的地方。等到摆脱金兵,到达安全地点后,陈与义不禁感慨“世纷幸莫及,我麈得常持”“偷生亦聊尔,难与众人言”,为自己能活下来感到庆幸。
相比一般的百姓,陈与义的衣食比较有保障,所以“未恨乏供给”,最多就是逃难时吃饭难以顾及风度,只能狼吞虎咽,毕竟“人生知足一饱多”。
流落江南的陈与义,和洛阳老友朱敦儒一样,一边回忆早年生活,一边叹息世事变迁。这首《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便是作于南渡之后: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陈与义在一个夜晚登阁,抚今追昔,上片回忆当年洛阳群贤毕至的雅集,下片从故梦中惊醒,回到战火纷飞的现实,心怀亡国之痛,感叹古今兴衰更替。
历代对这首词评价甚高,如明人沈际飞云:“意思超越,腕力排奡,可摩坡仙之垒。流月无声,巧语也;吹笛天明,爽语也;渔唱三更,冷语也。功业则歉,文章自优。”
到南方后,陈与义一度流寓湖南。石榴花盛开的时候,他看着鲜艳的红花,想起了汴京的歌舞;端午时节,他将酒洒向桥边,叮嘱江水,等到端午节的夜里将这杯酒送到屈原投水的汨罗江。
建炎三年(1129),陈与义与同乡故交席大光相遇于衡山,离别之际,陈与义作《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祖席,即饯别的宴席。临别之时,船帆已经高挂起来,乘客却踟蹰流连,词人把酒高歌,抒发惜别之意。
告别旧友,也告别过往的人生。靖康之变将陈与义的人生割裂成两半,北宋时的他虽年少成名,却只做过太常博士之类的闲职,南宋时的他则在多次逃难后,成为朝中重臣,留下很多忧国忧民的文字。
陈与义的诗词风格也在靖康之变后发生了转变,他认为,自己就像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杜甫一样,国破家亡,四处漂泊,于是诗尊杜甫,诗风愈发雄浑沉郁,如《伤春》《居夷行》《登岳阳楼》等诗都是这一类型的佳作。
除了李师师,当时还有一位名妓,名叫花想容,人如其名,花想容长得非常美丽,身姿婀娜,步态轻盈,是个倾国倾城的女子。
花想容不仅长得美,而且还会吟唱当时著名的宋词,特别是那些有恢弘气势的宋词!
宋词不是每个妓女都会唱的,很多妓女只知道每天如何挣钱,如何过上尊贵的日子,她们哪里知道什么才是尊贵的日子啊?
花想容外表柔弱,内心却十分刚毅,她有梦想,有追求,只是缺少一个真正能够理解她的人,缺少一个摆脱命运的机会!
宋朝败亡以后,花想容作为俘虏,和其他妓女一同被押往金地。其他女子要不就是非常害怕,要不就是痛苦颓废,要不就是盘算着如何才能赢得新宠!
而花想容面对败亡的伤痛,她彻夜难眠,心中悲痛欲绝。曾经美好的山河,如今已入敌国之手,这种国殇,一般人怎么能体会呢?为了排解这种伤痛,她只能与琵琶为友,歌唱那些豪壮的词句!
到了晚上,那些获胜的金兵开始寻找欢乐了,他们将俘虏来的女子残忍蹂躏,也不管她们以前是皇帝妃嫔还是妓女。这些女子柔弱到无力反抗,只能“泰然”面对。军官们在营帐里春宵一刻,而士兵们只能够守在帐外。
军官和女子们折腾了一晚,士兵们当然毫无睡意。在多次问候无应答后,士兵们只好掀开营帐,只见那些美丽的女子和凶狠的军官们都赤身裸体地躺在那里,而女子们的手中拿着满是鲜血的刀!
花想容就是这些女子中的一个,这样的举动实在让人震惊。花想容是一个有追求的女子,也是一个十分看重贞操的人,她可以与文人雅士们唱和弹琴,也可以和他们谈情说爱,可是她不能去侍奉敌军,这让她觉得耻辱!花想容告诉其他女子,一定要奋力反抗,要誓死捍卫自己的尊严!
在花想容的带领下,这个伟大的计划成功了,然而这个代价是惨重的,那些军官死了,她们也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花想容的名字瞬间传遍了大江南北。她虽然只是一个歌妓,但她的大义凛然却为她博得了最大的光荣。
靖康之变,建炎南渡,多少人的命运在时代的碾压下支离破碎。
两宋之交的医者庄绰目睹南渡之途的惨状,在《鸡肋编》写道,“自中原遭胡虏之祸,民人死于兵革水火、疾饥坠压、寒暑力役者,盖已不可胜计”,到“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
靖康之变后,南渡之客遍布江南。主战或主和,入仕或归隐,豪放或婉约,词人将做何选择?他们所依附的南宋朝廷,又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