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艾瓦往事
书名:星际旁观者 作者:慎独之狼 本章字数:5432字 发布时间:2024-05-14

艾瓦星是位于麒麟座α恒星系内,麒麟座α是一颗橙巨星,它的视星等为3.94,比较暗淡但却已经是麒麟座最亮的了,距离太阳约144光年。中国古代星宫称之为阙丘增七。

麒麟座α星系拥有十二颗行星,而艾瓦星位于从内环数起的第五个行星,其半径略大于地球,艾瓦是艾瓦语中大地母亲的意思。艾瓦星拥有一颗卫星,艾瓦人称为欧岸星,意为天空之子,其半径比例略低于月地之比例。

艾瓦星是一颗被海洋覆盖的星球,形成于大约45亿年前,陆地面积只占星球表面积的8%,主要有两块大陆,一块是本身地质活动形成的高耸山脉,从大海中拔地而起,主峰高达七千米出头,艾瓦人称之为圣山,退潮时面积略小于昆仑山脉。

另一块大陆则是在艾瓦星形成初期与太空中飞来的一颗矮行星相撞形成,矮行星部分物质留在了艾瓦星,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我们可以称其为主大陆,因为艾瓦人最早是在这片大陆进化出来的。而矮行星剩余部分则飞出大气层,形成了现在的卫星欧岸。主大陆形状有点像中国古代冷兵器钺,面积大约为大半个非洲大小,与圣山距离大约为四分之一星球周长。两极都有冰盖但没有大陆,北极有一种类似北极熊的动物,不过巨浪的存在让他们进化出了育儿袋,并且后来艾瓦人把他们引入大陆后竟然发现它们也喜欢上树,我们姑且叫它们树袋北极熊吧。

艾瓦星和地球主要不同有几点:一是艾瓦星表面引力略大于地球,所以本土艾瓦人身材也略矮,现在也没有巨型生物存在,鸟类很少且都比较小。并且,由于引力的关系艾瓦星上时间流逝速度较地球略慢。(为写作方便本书时间以人类感官为主)二是由于艾瓦星临近一颗类似木星的气态巨行星,其海水在欧岸星与这颗巨行星双重引力作用下会形成周期性海啸,浪高几十米,简直是滔天巨浪。三是由于艾瓦星与地球的黄赤夹角不同,所以艾瓦星只有三季。四是艾瓦星大气成分与地球略有不同,所以天空颜色蓝中带青,海洋颜色也是,麒麟座α则偏橙色,夕阳时会偏棕。

显然,艾瓦星的生物进化史和地球完全不同,由于艾瓦星海底遍布火山,不同于地球一直到五亿年前寒武纪才出现生物大爆发,艾瓦星的大海二十亿年前就已经生机勃勃了。并且由于麒麟座α星系处在银河系中相对拥挤的区域,每一次包含有机物的大小陨石坠入艾瓦星大气层后都会给海洋增添一些新物种。

直到五亿年前,海洋中进化出一些海蜥蜴形状的物种,它们爬上主大陆,由于时不时会被巨浪卷走,所以水陆两栖这一形态一直延续了下来。

约一亿年前,艾瓦星进化出了类似小哥斯拉的能双腿直立行走的黑鬣蜥似的生物。约五百万年前进化出了能使用简单工具群居生活的原始艾瓦人,这时的艾瓦人已经接近人形。

约15万年前艾瓦人的历史正式开始,此时的艾瓦人和现在的本土艾瓦人几乎没有差别,皮肤较厚且有纹路,仍然保留了在水中呼吸的器官,外耳不提供听力,靠一层特殊结构的耳膜阻挡海水的同时能听到声音。

后来一位领袖统一了分散在主大陆各地的部落,开始出现象形文字和简单的语言。由于艾瓦人声带构造不同,他们的语言缺少辅音,大多为元音,并且由于艾瓦人发声的频率范围比人类广,部分音人类是听不到的。

之后的两万年时间,艾瓦人受限于陆地面积,巨浪又限制了出海,发展比较缓慢,在这期间他们发明了轮子与数字,能够进行一些冶金了。而社会形态类似人类的封建社会,世袭制。

直到出现了远洋航行的科技——一种大帆船,在遇到巨浪时可以收起桅杆与帆,船体呈流线型,任凭巨浪肆虐也不怕,艾瓦人本身抗颠簸的能力是很强的。

随着航行距离的增加,它们终于发现了另一片大陆——圣山,并且发现这里物产丰富,有许多山珍野味,还有一种漂亮的紫色矿石,当时艾瓦人还不知道这石头有多大用。但随即艾瓦人就发现圣山的可怕之处:这里生活着一种他们没见过的生物,形似犀牛但凶猛无比,最要命的是它还有拟态能力,可以通过变换肤色来伪装自己,还具有相当高的智力,我们暂且称之为拟态犀龙。这种拟态犀龙很难对付,首先艾瓦人很难发现它们,它们总是和背景融为一体,即使发现了他们,每次必须投入很大兵力才能换来血腥的胜利。

所以对圣山的探索进行的并不顺利,直到一个英雄的出现。

乌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渔夫家庭,长大成人后由于身强力壮勇猛过人便报名参加了远征舰队,这时艾瓦人已经知道圣山的存在,也了解了拟态犀龙的险恶。登陆圣山后第一次作战乌维就受了伤,但他痛定思痛,开始研究针对拟态犀龙的战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先刺伤一只中型动物,让它不停地大叫,以此为诱饵吸引拟态犀龙过来,然后拉起大面积的渔网来困住拟态犀龙,最后用长矛进行击杀。用此方法大大减少了伤亡,乌维也因此晋升为了远征舰队的先锋营统领。

艾瓦人消除拟态犀龙威胁后开始对圣山进行大规模探查,并且修建了永久定居点,一派繁荣景象。然而好景不长,安顿下来的远征军开始有部分人想要脱离原先主大陆的统治,自立山头。远征舰队瓦解成了两派,舰队总司令想要自立为王,而乌维以及他的同僚则忠诚于皇帝。双方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场内战。乌维意识到对方势力受司令影响很大,于是决定擒贼先擒王,他在一天深夜带领十二个勇士偷袭了对方大本营,当场诛杀司令及其他两个副官,其余人等见司令已死,造反动机已消除大半,纷纷投降。此役过后,乌维被推选为远征舰队司令。

等乌维稳定了圣山局面回到主大陆后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舰队带回的大量珍贵物资让人们欣喜若狂,百姓将他围在中间,一遍遍高喊:“乌维、乌维”。甚至原先一些原始祭祀人员开始不约而同地创立崇拜圣山的宗教圣山教,乌维则成为了该宗教的圣人。

事情很快传到了皇帝那里,此时的皇帝并不受人民欢迎,他嫉妒人民对乌维的热情拥戴,决定铲除这一“功高盖主”的眼中钉,于是他叫来近卫军团统领,让他带几个好手去铲除乌维。然而近卫军团统领显然低估了乌维的战斗能力和觉察能力,几人摸进乌维的营帐时乌维早就躲在门后准备伏击了。这几个人的头颅当他夜里就被乌维串在一起带回到了近卫军营地,近卫军众人见此情形无人敢再去挑战乌维,纷纷下跪臣服,表示愿意追随于他。第二日清晨,乌维带领三百近卫军闯入皇宫,侍卫纷纷逃散,皇帝主动让位于乌维。

然而乌维登基后作出了一个影响艾瓦人历史的决定——改变政 治形态。他自知不是治理国家的料,而且从小听父母抱怨的他对之前几任皇帝深感失望,他明白世袭统治是一种落后的政 治形态。于是他效仿当时带领12勇士夜闯敌营的壮举,创立了君主与十二贤者共治国家的政 治体系,这与地球的君主立宪制很像。他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十二贤者组成的议会,重要事项由议会表决通过。十二贤者分别是大法官、军队主帅、立法者、第一医生、第一科学家、第一工程师、农业大臣、交通大臣、内务大臣、教育大臣、文化大臣和圣山教大祭司。他还引入了一个先进的理念:可信度加权。某个领域的事项需要表决,该领域对应的贤者拥有两票,所以永远不会出现平票。当出现7:6的票数时,皇帝介入复审,有一票否决权。这样一来,即使皇位采用世袭制度,实际权力相当有限,更多的是一种荣誉传承。

艾瓦人本身就比较长寿,乌维更是活了近三百年,在他任内完成了对艾瓦星广阔海域的探索,还建立了统一的政权,统一的文字,统一的语言、统一的宗教、统一的货币,社会稳定繁荣,奠定了日后发展的基础。并且艾瓦人的阶级差距并不明显,如果说地球上普通老百姓、精英人士与统治阶级的生活水平是1:10:100,那么艾瓦人则是4:5:6,贫富差距很小。

后来人们将乌维登基这一年定为艾瓦历元年,尊称他为英雄王,他任内的两百多年称为英雄王时代。

随着艾瓦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光靠主大陆和圣山两片陆地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的居住需求,艾瓦人开始向海洋殖民,这时的科技水平又先进了许多,虽然还没有发明电力,但已经可以把地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并且远洋舰队遍布整个星球。时任第一工程师想了个办法,远洋舰队发现哪里的海底火山喷发了就立马上报,政府会组织工程船坞编队驶向该喷发地,等到了那边基本上也喷发完了,工程船坞就在海底火山口之上建立起一座小岛,这样的好处是,刚爆发过的火山短时间再次爆发的概率不大,艾瓦人建的小岛可以存续相当长时间供人们繁衍。当然也出现过刚喷发不久就再次喷发的案例,但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大大小小的人工岛在艾瓦星的海洋上建立起来,如此一来艾瓦人的人口得以进一步增长。

又过了几百年,艾瓦人掌握了电力科技,并且不久后就意外发现当年探索圣山时发现的紫色矿石是一种现成的室温超导体,这使艾瓦人科技水平突飞猛进。而海洋上一个个人工小岛也变成了一座座城市,甚至有些相邻的岛连在了一起形成了城市群。人工岛大致分三层,海平面以下的半潜式船坞层供一些捕鱼作业及潜艇停靠使用,海平面以上一层为码头以及工业区,再上一层为居民区及商业区,居民区楼顶为休闲文体区,巨浪来袭时立马收纳进整流罩,整个小岛外围建有特殊结构的防浪堤,另外整座小岛与海底火山口并非完全硬连接,随海浪会有晃动,在每一层建筑的地基上都有特殊的阻尼结构来平衡晃动。此时由于人工岛已经遍布艾瓦星,而人工岛都造得差不多模样,船只很难分辨哪座城是哪座,于是每座城都会建一座巨型雕像,以此作为区别彼此的标识。许多城市的雕像都是由教会出资修建,这些雕像则是宗教艺术主题,许多人天天看到雕像受到了感化,皈依圣山教,这样一来信徒更多了,这一时期圣山教又得到了空前发展。并且科学家还发现了唱诗班以特定频率波段咏唱有治愈艾瓦人身心的作用,之后歌剧团也都会将此频率波段的音乐加入剧目中,艾瓦人会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这一时期的艾瓦人科技人文堪称盛世,后世历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雕像时代。

凭借超导材料的优势,艾瓦人很快研发出了磁悬浮列车技术,首先应用在了主大陆与圣山之间的海底磁悬浮运输线上。在计算机的路线上艾瓦人和地球所点的科技树不同,艾瓦人由于有室温超导材料,直接就点开了量子计算科技树,在原子时代也不太一样,由于艾瓦星高度统一缺乏应对战争的动力,艾瓦人从没想过花大力气去研究核裂变武器,直接点开了可控核裂变反应堆,并在掌握氘氚核聚变技术之后不久就研发出了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也就是我们所称的人造太阳,这还是得益于现成的室温超导材料。

当然艾瓦人也不是每项科技都发展得如此顺利,比如飞机就出现得很晚,因为艾瓦星引力更大,需要更强动力才能飞起来。同样的道理,火箭也出现得比较晚,在艾瓦星需要比地球人更高推重比才能越过比地球更高的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而由于麒麟座α比太阳质量也更大,艾瓦星的第三宇宙速度也比地球更高。

直到研究出聚变反应堆,艾瓦星人才抹平了航天科技的落后。此时艾瓦人可以造出核聚变反应堆作为动力的宇宙飞船了,对麒麟座α星系进行了完整探索,发现除了艾瓦人没有其他生物存在。由于科技发展较快并且教会从不阻碍科技进步,艾瓦人的宇宙观也没有走多少弯路。很早就证实了艾瓦星并不是宇宙的中心。

此时由于太空飞船航行速度以及艾瓦人寿命的限制,他们也很难真正离开麒麟座α星系。

后来三项技术的发展让深空探索成为可能。第一是生物芯片,该芯片通过无创脑机接口连接大脑,模拟大脑神经突触连接,从而模拟人类意识,并记录大脑中的记忆。而将该芯片信息输入一个克隆人的生物芯片后,克隆人将按照本我的方式继续工作生活。第二是深度休眠技术,即人体可睡在休眠舱中,在低温和特殊气体的作用下身体新陈代谢暂时降到极低值,若干年后开启休眠仓即可苏醒。第三是科学家发明了暗物质引擎,由正暗物质湮灭形成的巨大能量作为动力源。这种引擎可以造得很小,推重比更高,理论上可以将飞船最高加速至光速的10%!不过由于当时材料科技的限制,只能勉强达到光速的3%,并且由于需要的燃料并不像核聚变反应堆所需燃料那样容易获取(暗物质在宇宙中丰度不均匀),所以只适合短距离航行。

有了这三项新技术,艾瓦人的深空探索之旅就有了更多选择,时任十二贤者(此时头衔已全部变成部长)制定了一个方案:

首先建造核聚变引擎的大型船坞母舰,每艘母舰可搭载6艘装备暗物质引擎的小型飞船,并且只要有足够原材料可以建造更多小型飞船也可以改造自己,就像一艘星际忒修斯之船,航行的同时可以不断更新船上的部件。并且母舰上准备了数千个休眠的克隆人,只要脑机接口一下载数据就能开始工作生活。而母舰配有生命自持系统,大部分时间可以自动导航,大家轮流休眠以度过漫长岁月。此舰第一批建造6艘,任务是探索艾瓦星所在银河悬臂,同时也是地球所在悬臂——猎户座悬臂。

其次建造9艘中型暗物质引擎飞船,搭载克隆后的艾瓦科学家、生物学家、天文学家等对银河系剩余三条悬臂进行探索,也配有精简版的生命自持系统。这九艘船头一百年身后会有核聚变引擎飞船跟着作保障,但因为速度差了很多,之后的岁月就只能孤军奋战了。并且在几百年后飞船将飞向暗物质补给资源未探明的区域,在那之后只能听天由命了。

显然这是一个重近轻远的方案,集中资源探索优先附近星系。而此方案实施之时,是距今约一万年前的事了。此后在太空中的艾瓦人称为星舰文明,之后的岁月称为星舰时代。由于太空中模拟的引力不像艾瓦星这么大,几百代人过后,星舰文明的艾瓦人身高普遍更高,和地球人差不多了。

地球人遇到的这艘267号飞船正是艾瓦人探索猎户座悬臂的一员,按照艾瓦人的舷号命名规则,267的意思是2号母舰(后来新建了许多飞船后改称第二舰队)的第6艘暗物质飞船的第7任舰长。而能量护盾和隐性技术(显然受到了拟态犀龙的启发)则是在舰队在太空中航行几千年后发展出来并改装在船上的,并且该飞船前方两个工作钳装备有高能粒子束发射器,用来击碎航线前方的星际碎石等小障碍物。此种飞船一般执行探测、科考、运输任务,历史上只参加过一次战争。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星际旁观者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