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景 锦绣商行外 日
魏昭阳与穆锦缓步走近,门两旁,两盏巨大的铜灯高悬,上书“锦绣”两个大字,字迹犹如流水,显得十分雍容华贵。
魏昭阳此次出行并未换下官服,看品阶也是江南城里的大人物。门卫一瞥二人的身份,即刻露出敬畏之色。
魏昭阳向门卫点头示意亮明身份。
魏昭阳:官府办案,烦请通报。
门卫:劳烦大人稍等。小的这就去禀报。
门卫恭敬行礼,脚步匆匆地前去通报,不多时便又回到了原处,为二人带路。
门卫:二位请进吧。
2.内景 锦绣商行 日
魏昭阳和穆锦跟着下人缓缓走进大门,所到之处,迎面而来的是一排排紫檀木制成的货架。
货架上琳琅满目,各种丝绸、玉器、瓷器和稀世珍宝摆放得井井有条,彰显了商行的财富和地位。
中央是一条宽敞的通道,两侧是各式各样的展台,上面展示着商行引以为傲的商品。
偶尔有几名身着华贵的妇人,低头细看,议论纷纷,欣赏着那些细致入微的工艺品。
穆锦和魏昭阳的脚步声犹如悠扬的古琴,渐进地在锦绣商行的回廊中回响。
穆锦的剑眉微蹙,一身黑衣,垂落的眼帘下隐藏着锐利的目光。
3.外景 锦绣商行后院 日
步入后园,商行的深处是一座小型的假山,水榭之上,流水潺潺。
虽还尚在初春,园中已莺啼翠梧,古树参天。
在花木扶疏的深处,胡丙举正手捧“大将军”的鸟笼,看着鸟笼中跃动的影子,见两人到来,脸上的笑容并未消失,轻轻一拱手。
胡丙举:两位大人远道而来,所为何事啊?
魏昭阳:胡先生,此行奉刺史大人之命,特来借‘大将军’一用。
胡丙举闻言一愣,转头看了看笼子里正引吭高歌的“大将军”,向魏昭阳微微躬身。
胡丙举:不知刺史大人要我这鸟儿有何用?此物乃胡某人的心头肉,手中宝,恕胡某不舍外借了。
魏昭阳:这鸟儿本是仙芝堂少爷王立的宝贝,想必胡先生知道吧?
魏昭阳走近那金丝鸟笼,探着头逗弄了两下。
魏昭阳:这王公子前些日子横死南郊密林,胡先生应该也知道吧?
胡丙举听闻魏昭阳提起王立,脸色变了变。
胡丙举:自然有所耳闻。但此案案发时,刘大人便差人来问过话了,这‘大将军’乃是胡某真金白银买来的,那真凶花海也已捉拿归案,刺史大人还有何事?
魏昭阳:王立一案疑点重重,刺史大人现已下令重审,‘大将军’是关键证物。当日为了这鸟儿,你被王立当街奚落,落下了好大的面子,可有好多百姓见着了,难免会叫人说是怀恨在心,痛下杀手……
魏昭阳平静地望向胡丙举。
魏昭阳:您若拒绝合作,便难以自证清白了。
穆锦在一旁站了好一会儿,不喜欢这其中弯弯绕绕,见魏昭阳语毕,也不等胡丙举回应,便迅速向着鸟笼抓取。
然而,胡丙举身边的侍卫敏捷异常,瞬间挡在了她的面前。一时间剑拔弩张,气氛紧了三分。
胡丙举深吸了口气,心中的算计翻滚。他随即挥手制止了与穆锦对峙的侍卫,望向魏昭阳,咬牙道。
胡丙举:既然如此,我将‘大将军’交于你。但请务必,案件结束后,归还给我。
魏昭阳微微一笑,颔首道。
魏昭阳:胡先生明理,刺史府定会如约。
胡丙举见魏昭阳为人进退有度,爽快真诚,有心结交,便将笼子亲手递给了穆锦。
胡丙举:两位请稍等片刻。
胡丙举遂步入深室,不久后,再出,手中托着一对玉盒。
胡丙举:胡某承二位情,薄礼相赠不成敬意,还请笑纳。
魏昭阳本欲推辞,但见胡丙举坚意如此,于礼节上不好再拒,便接过玉盒作为谢意,带着穆锦告辞离开。
4外景 锦绣商行外 日
魏昭阳和穆锦两人离开商行走出一段路程。
魏昭阳好奇地揭开玉盒,里面竟是一对精工打造的剑穗。
魏昭阳在穆锦面前扬了扬剑穗。
魏昭阳:此坠精妙绝伦,看着价格不菲,这胡先生可当真舍得。穆姑娘觉得如何?
穆锦斜瞥了一眼,淡淡回应。
穆锦:的确不俗。
魏昭阳:那我为你戴上!
魏昭阳欢天喜地去取穆锦手中的配剑。
穆锦身子一紧,下意识地闪躲,但看到魏昭阳神采奕奕的双眸,还是任由他去了。
随着两人的脚步,锦绣商行的嘈杂声逐渐远去,远方的日落如一块破碎的琥珀,逐渐沉没在天际的边缘。
5.内景 刘长裕书房 夜
夜深了,如同厚重的帷幕,笼罩下的书房只有一簇烛火在努力挣扎,光芒苍白而微弱。
刘长裕坐在桌前,双手抚摸着那张密函,纸质略显粗糙,却带有一种沉甸甸的重量。
他的眼眸紧盯着函上的笔迹,额角的汗水滑落,最终落入他的领口,带走了一丝凉意。
6.外景 刺史官署后院 清晨
柔和的光线透过重重的竹叶,斑驳地洒在魏昭阳的脚边。
院中的“大将军”垂着脑袋,魏昭阳依稀听到它抱怨的嘟囔,显然对那份口粮并不满意。
魏昭阳侧头观察它,“大将军”看着有些蔫儿,竟还会不时骂两句脏话。
魏昭阳:这鸟儿都如此污秽,看来这王立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陈庚:哦?此话怎讲?
陈庚身着素衣,缓步入院,刚巧听到魏昭阳这么一句,反而饶有兴致地停下了脚步。
大将军:滚犊子!
那鸟儿闻言竟适时来了一句。
陈庚轻叹一声,无视了它的粗鄙之言,转头看向魏昭阳。
陈庚:今日需去拜访王家,这就动身吧。
魏昭阳点点头,将“大将军”好生安置,然后虽陈庚一起出了刺史官署。
7.外景 刺史官署外 日
陈庚和魏昭阳的背影尚未消失在街角,刘长裕那显赫一时的轿子急匆匆地到达了刺史官署前。
轿帘掀起的刹那,一双不甘的眼睛透过重重帘幕窥视前方。
但官署的大门紧闭,门前的两名守卫交叉叉手,目光如冰。他们认清了轿子上的标志,但因陈庚不在,他们不得不遵循官署的规矩,未召之客,一律不接。
刘长裕的脸色在被盖下的轿帘下变得阴沉,原本准备的言辞在此刻变得毫无意义。
刘长裕转头对身旁的亲信低声道。
刘长裕:去醉生楼,找‘先生’。
亲信躬身应诺,迅速消失在繁华的市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