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节、回利州
书名:风云起蜀口 作者:道生昀武 本章字数:3406字 发布时间:2024-05-19

四十七节、回利州
    两天后,沔州城内的‘张氏惠民局’,午时初,杨巨流已经风尘仆仆地进了后堂,他跟普通人的装束没什么两样,皮护腰隐藏在褐色麻布罩衣内,肩上背了一个长长的包袱,手上提着他的油光发亮的皮箱,还是只带着那支竹鞭。
    亲家张山正好在店内,见到他后大喜:“廷鹤兄、您终于回来了!大家正不知如何是好呢!”
    张山是他的亲家,大儿子杨逍的老丈人,是张威的本家堂兄弟,也是药农出身,跟老杨交情极深。老杨出资开‘惠民局’明面上就是由他在打理。在利州以北叫‘张氏惠民局’,利州以南的川峡各地则叫‘松鹤堂’。如今松鹤堂名声在外,生意火爆。
    “锐敏兄、辛苦您了!”
    “廷鹤兄、见外了,逍儿呢?留在天水了吗?那边战事怎么样?”
    “锐敏兄、劳您挂念了,逍儿留在曹友闻身边了,目前天水、西和那边的战事处于焦灼状态。沔州这边情形怎样?”
    “目前局势很乱,各种传言满天飞,市井间传言阶州、西和州、天水军、都已失守,将利也已丢失,还有什么程信副帅率军在兰皋被蒙古军大败,麻仲、马冀、王平等名将都已经战死了,现在衙门里的官员们正在收拾行装,准备跑路了,郑损要放弃关外五州------等等什么的。不知这些传言靠不靠得住”。
    “靠不靠得住我不知道,起码西和、天水都还在宋军手中。我前天才从西和出发,从西汉水走水路回来的,至于其它传言,你们应该比我更清楚呀!先不管这些了,您作好撤退的准备没有?”
    “成州、凤州、白水关、兴元府等地已停业,杂工已经疏散,有些师傅、工人坚持要回家,按您的要求给他们发了半年工钱,也给他们交待了,如果局势恶化,让他们带家小到利州栖鹤下院安顿。兴元府、大安军、利州等地屯集了大量的金疮药、行军散等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好。给几个帅府的药散发完没有?”
    “都按他们的要求送到了,其它药材原料也已经转送到了栖鹤山庄和栖鹤下院,栖鹤下院那边由万贤侄在打理,扩建的工坊应该已经开工了。嫂夫人和小公子在栖鹤别院,赵姑娘在观涛山庄,已近临盆,五丫头在服侍她,栖鹤山庄那边琴丫头在主持。赵兄前几天给我说,他也想把作坊迁到栖鹤下院,并增加铁器的制作项目,目前正在与利州和利戎司的人打交道,可能要您出面帮忙才搞得定。”
    “好,辛苦您和琴妹崽了,安排得很周到。赵兄的事情恐怕不好办,现在铁管制得很严,如果只打制点农具倒没什么问题,如果要打制刀剑就有点难办了。我回利州后再去跑跑看,铁器作坊最好是建在观涛山庄,需要的石炭运输也方便些。等您把这边的事情搞定后,也可以到利戎司去跑跑,您的面子可比我大!具体后面怎么操作,到时大家在观涛山庄商量商量再确定吧。”
    “也只能这样了,不急在一时。要不要把几位得力的师傅请来,您安抚安抚”。
    “不用了吧!您先去忙,我先休息一下,晚上请大家吃个饭,顺便给大家打打气”。------
    四天后午后未时许,他回到了利州城北漫天岭下的栖鹤别院。栖鹤别院位于利州城北十余里的漫天岭南麓,田地并不多,周围遍植银杏,有很多千百年的古树,外人多称白果山庄。近二十年来,他又种植了杏树、桃树、李树等,是他夫妇和未成年子女的牺息之地。
    栖鹤山庄位行昭化,是老杨的主要产业,是老杨赚到第一桶金后购进的,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断扩大,不断扩建,早已经不是山庄了。如今栖鹤山庄抈有良田三千余亩,房屋上百幢,是利州最大最好的田庄之一。杨逍是长子,是以后老杨的接班人,所以在杨逍结婚后,他就将栖鹤山庄给了他们夫妇居住打理。
    栖鹤下院则在利州西边,距利州约四十里,位于利州与龙州以及隆庆府交界的长宁山东南麓,周围有大片的田地及山林,他是准备给老四杨万的。
    观涛山庄则在距利州约五十里的长宁山被白水江截断处,距白水镇约五里。那可是真正的山庄,山上建有观涛阁,山下有听涛居,观涛山庄极其清幽。听涛居是原来是杨巨流祖父读书的地方,仅二十余亩,几幢小楼,周围几块田地,种了几丛水竹、箭竹,和一些桃李杏等果树,特别稀奇的是几株“频婆”树。后来杨巨流把周围的田地和后面的山林、山地盘了下来,加以改造,并在山上建了观涛阁,有了这么个好地方,老太爷也就长住不想走了,又在山崖上利用原来的岩洞再开凿出一些洞来,设置了一些简易的机关,打造成一个神仙洞府,在里面修起仙来了,自称‘修真洞’。老太爷将山庄定为他杨家子孙读书的地方,可他自已修仙不成,反而爱好上了云游,其实云游和修仙有什么区别呢?都是修的一个心态,局外之人谁也说不清楚。他老俩口有事没事就出去云游一番,杨巨流计划是将观涛山庄留给老二杨遥。
    见到老婆后,看到老婆面容憔悴了许多,头上已有白发,且神情忧郁。他认识到自已太自私了,自己任性而为的作风,有点对不起自己的老伴,心里升起自责的念头。
    离开老婆三个月,太多的事务压在她身上,想起在朱家堡的遭遇,现在还有一丝后怕,如果自已有什么不测,家廷的重担全部将压在老婆身上,想起来就后怕。
    此次天水之行,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让他对后续事业的规划又有了新的思考。
    以前对蒙古骑兵的了解只是道听途说,对蒙军的残暴也仅是耳闻,这次是亲自经历过了。蜀口地区长期处在战乱之中,宋金之间的长期战争,百姓早已习惯。对他来说,战争是危机,也是机会,他的主要生意是制药、是卖药,在这种战略相持地区是机会居多,所以他把制作坊放在利州,重点摆在栖鹤下院。此行发现,蒙军的强大和战力和金军不是一下量级的,自己的策略也得跟着变。他判断蒙军这次对宋境的侵略、进攻可能是试探性的,他们正在解决西夏国的问题,接下来极可能是解决金国的问题,远交近攻,蒙军不太可能三线作战,大宋可能还有几年相对和平的时光,如果朝廷不作为,好好利用这几年,恐怕后面就麻烦了,自己得抓住这个机会重新布局,可现在的生意名誉上还不是他的,还得说服其它几位股东。
    此次天水之行,朱家堡一战,让他也对自己的功夫有了新的认识,自己同样落入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俗套。自己的的功夫未遇到过敌手,是由于自己的圈子有限,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如果自己再这样胡乱出头,对自己和家人都没有什么好处。
    他对自己内心的一些阴暗阴暗的东西也有了一些认识。当他在朱家堡大杀特杀时,自己心里面居然没有一丝怜悯之心,他是医者,这种心理显然是不好的,他在想以后自己得学会容忍。同时他也认识到,家传的璞玉功的很多不足之处,自己虽然已经修练到第八层境界,但和清虚道长的鸿钧罡气相比,差距真不小,特别是持久性方面,当初在救小儿子时,他就看出清虚道长年龄应已过百,但在大伤之后还能独立支撑那么久,如果是自己肯定没办法做到的。这次在朱家堡的脱力和过度使用真气而导致的内伤,到现在还未能恢复到原来的七成,希望年儿能够结合家传内功和鸿钧罡气,开创一个新局面。
    他曾经有过在乱世之中闯出一番天地的想法,虽然堂兄的冤死严重地制激了他,但由于祖父的一些偏心,他们家几乎和大伯没多少来往了。后来那种想找安丙报仇的念头越来越淡,安丙死了几年了,是老婆时常的开导,劝慰才让他安心在事业上,自己得善待老婆,可是老婆寻找娘家人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遥儿也努力了,但他还是太年轻,可能方向不对,自己也得放在心上了。
    他这次坚持冒险去护送曹友闻,除了他和曹友闻交情颇深,见朋友有危险,自己不能坐视的朋友之义外,还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他的生意重点还是在蜀口,蜀口地区大大小小的官员他都得结交,一些有潜力的官员他还得深交,再就是他得随时关注周围的局势变化,以便早些采取措施来应对。他的长子杨逍希望能够取得功名,虽然他自己早已没有功名之心,但潜意识中还是希望他家也能出一个撑门面的人。俗话说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争,他杨家本来是有官的,可是自己为了争硬气,不愿与堂侄来往,也许正是堂侄官越作越大,他才想到自己的儿子也是有能力作官的,所以曹友闻到天水去作教授,逍儿想去投奔他,自己才花这么大的本钱亲自去护送曹友闻上任。
    夫妇久别重聚,自有说不完的悄悄话。六姑娘自然识趣,给老爸备好茶水后,便去准备晚餐。而小杨年和小女儿还不知道在哪里疯玩呢。
    次日上午他先去了昭化的栖鹤山庄,看到大儿媳把山庄打理得井井有条,心里高兴,他把杨逍去天水军的情况给儿媳说了,也让儿媳放心,并交代如果利州城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即撤往观涛山庄。午饭后他去下院,到时天已黄昏,看到老四颇有点他的样子,处事也有他的风范,顿感欣慰,便给其勉励了一番。晚上他请师傅和工人们一起吃了个饭,第二天回到别院后,他们收拾好东西,带着几个未成年子女去比较安全且环境更好的观涛山庄,老四媳妇在观涛山庄生产更方便。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风云起蜀口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