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育也疑惑问道:“巨君要兵行险招么?可有万全之策?”
王莽垂首沉默半晌,然后慢慢抬头:“陛下是年轻,却不糊涂。据我数月观察,新帝不欲我王氏外戚当权,同时亦不愿傅氏、丁氏外戚坐大,只是碍于祖母傅氏和母亲丁氏情面,暂时按兵不动。”
“这与你奏请的限奴、限田之策有何关系?”刘怀能问。
“关系不大,却可作为利益交换的筹码。”王莽眼中放光如同雄鹰,盯着刘歆道,“子骏兄乃刘氏宗亲,我将举荐兄台晋升光禄大夫。而我自己辞去大司马一职。”
刘歆和刘怀能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王莽,都吃了一惊。
刘歆回过神来,心领神会,点了点头。可众人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以。
刘怀能急道:“嗳哟,都晓得你俩是聪明人,但也要照顾照顾我们这些愚笨之人,能再说清楚一些么?”
王莽慢慢道:“我扶持刘氏宗亲举荐子骏兄,自请辞去大司马一职削弱王氏外戚便是筹码。而我给出的条件便是限奴、限田之策,此策同时可限制傅氏、丁氏外戚与民争利,对稳固大汉江山极为有利。以皇上之聪明才智,难道会拒绝么?”
“可陛下会与傅氏、丁氏外戚撕破脸么?毕竟他们是骨肉至亲啊!”刘怀能又问。
王莽看着刘歆微笑:“子骏兄若晋升光禄大夫,莫非不是另一种利益交换么?陛下定会让子骏兄奏请限奴、限田之策,此时外戚必然反对,皇上顺理成章命外朝大臣商议此事。丞相孔光素有忧国忧民之心,必然支持。得罪外戚的人便不是今圣,而是子骏兄。”
刘歆佯作生气:“大司马这是置下官于火上烤哇!”
王莽笑了笑,摇摇头道:“我初见子骏兄时,兄台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对我和萧绍兄说要斡旋天地、补缀乾坤、中兴汉室。事隔多年,我记忆犹新。昔日之宏愿有望施行,兄台反倒害怕了?”
师丹道:“巨君所见不差。到时子骏只管上奏,老夫自会附议力挺。届时再加上丞相孔光,定能成功。”
萧育对王莽道:“可巨君辞官回乡,代价太大了吧?毕生宏愿无法施展,不遗憾么?”
“太皇太后那日一语惊醒梦中人。”王莽道,“正所谓功成不必在我,而功成必定有我。予愿足矣!”
刘怀能呆呆望着王莽,疑惑惊诧:这些年与他接触少了,书呆子何以蜕变成深谙权谋之人了?想必朝堂上勾心斗角,书呆子已饱经风霜。
当时议定了,众人各自回府。王莽径直进宫面圣。
通报后,哀帝刘欣宣王莽至偏殿觐见。刘欣身着常服,正与董贤饮酒为乐。
王莽拿眼看那董贤: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且兼具羞羞怯怯、腼腆含糊女儿之态,似在当年的富平侯张放之上。
王莽心想:当年见到张放,惊为天人!料想世间更无比其俊美之男子,今日见到董贤,才知何为谪仙下凡。
王莽边低声说:“启奏陛下,臣有要事启奏。”边望了望董贤,示意刘欣屏退左右。
可刘欣却说:“朕为太子时,董贤便是太子舍人,常与朕讨论国事,最信得过,爱卿但说无妨。”
王莽无奈,只好将之前与众人议定之策和盘托出。刘欣向董贤笑道:“爱卿以为如何。”
“大善!只是苦了大司马。”董贤嗓音清脆温婉。
次日傍晚,刘欣置酒未央宫,宴群臣。王莽心情不佳,本来酒量便差,又多饮了几杯,忽见宦官为傅太后张幄,坐于太皇太后王政君旁。王莽仗着酒意,呵斥宦官:“定陶太后,番妾,何以得与至尊并!”
定陶太后傅氏大怒:“小子安敢以下犯上!治大不敬之罪!”
刘欣亦大怒,呼左右将王莽打入大牢听候发落。
刘怀能听闻王莽被打入大牢,提着食盒与萧育一同到牢中探监。王莽诧异:“大鸿胪、怀能姑娘,你们怎么来了?”
狱卒打开牢房,萧育在王莽对面坐下,刘怀能打开食盒,依次放上几盘精致小菜,一壶香茶。
萧育道:“刘姑娘担心大司马的安危,特地求老朽带她进来看看你。”
“世伯又取笑了。”刘怀能道,“我是来看看这个白眼狼死没死?”
“刀子嘴豆腐心。”萧育笑着摇了摇头。
刘怀能为二人斟了茶,关切地问道:“书呆子和皇帝谈崩了?怎么关到大牢里来了?”
王莽苦笑:“当今圣上年纪轻轻却深谙谋略,若不将我打入大牢,恐瞒不过傅氏、丁氏啊。”
“连亲祖母、母亲都要骗?”刘怀能不解。
王莽点点头:“陛下要施行限奴、限田之策,便是与群臣、外戚作对,此事极为危险,欲行先王所不能行,稍有不慎人心浮动,让人夺了皇位,后果不堪设想。”
萧育问:“陛下为何愿意施行此策?”
王莽道:“大汉日渐衰弱,便是因为土地兼并严重,失地农民被迫卖身为奴,施行此策可强国富民,缓和矛盾,此事若能成功,我即便死在狱中,也会含笑九泉。”
萧育举起茶杯:“来!老朽以茶代酒,敬大司马。”
王莽转头对刘怀能道:“若能活着出狱,我带你到蜀郡寻访扬雄,完成你体内刘秀秀的愿望,设法回到两千年后,可好?”
早朝时,哀帝议王莽之罪,群臣皆为王莽求情。哀帝顺着台阶下,口诏:“王莽以下犯上,姑念其辅佐朝政有功,今日又是酒后失言,且罢免其大司马一职,赐黄金五百斤,安车驷马,回新都封地颐养天年。”
哀帝又迁中垒校尉刘歆为光禄大夫。刘歆叩头谢恩并奏请限奴、限田之策:自诸侯王、列侯、公主名田各有限;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毋过三十顷;奴婢毋过三十人。期尽三年。犯者没入宫。
果如王莽所料,外戚和一众大臣反对者多,赞成者寥寥。陛下命丞相孔光召集群臣再作商议,师丹、何武附议,而傅氏、丁氏外戚坚决反对。
阻力甚大,哀帝苦思不得良策,眉头紧锁,郁郁寡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