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回 王莽新政探民情
书名:我王莽没穿越 作者:闲穿径竹 本章字数:2153字 发布时间:2024-06-06

王莽苦笑:“旱蝗并作,州郡大旱,青州流民四处逃亡。这可如何是好?”

忧心如焚,王莽寝食难安,遂首倡节俭度日,食粗茶淡饭,名为“菜食”。上奏太皇太后,恳请穿布衣以示天下,此外又捐钱一百万,再献田三十顷交由大司农,以赈济灾民。公卿见状,纷纷效仿,朝廷官吏二百余人献田捐钱。

王莽又遣使者往各州郡,督民捕杀蝗虫,并颁令:凡百姓捕杀之蝗虫,皆可送至官府,按数计价,予以收购。如此,百姓既除虫害,又得微资,两全其美也。

继而,王莽着手治理疾疫,安置流民。时值饥民遍野,饿殍载道,无力营葬,久而腐败,瘟疫因而横行。王莽遂颁令,命各级衙门妥善安置病亡者之丧葬,按尸骸之数,发放丧葬之费。又罢安定之呼池苑,改建为安民县,大兴土木,修建里坊宅舍,以安置流民。复赐田宅、什器、犁牛、种子、食物等,以资生计。

如此举措,既纾解了灾民之苦,又遏制了疫病蔓延,百姓莫不感戴王莽之仁德。

大灾之后,百姓颗粒无收,无法缴纳租税。王莽宵衣旰食、夙夜尤叹,又颁令:天下之民,资产不足两万钱者,可免租税;灾区州郡,资产不满十万者,也可免税。

好不容易捱到第二年,风调雨顺、普降甘霖,可惜经过去年一场大灾,国库空虚,使得本就千疮百孔的汉室江山雪上加霜。

一日清晨,刘怀能于厨房中指挥下人磨豆腐,道:“用今年的新豆磨,陈年豆磨出的不好吃,今年的新豆个头也大些。”

王莽正巧路过厨房门口,闻刘怀能之声,遂驻足,步入厨房问道:“是司农校尉前几日送来的新豆么?”

“老爷怎的来了?”刘怀能抓了一把新豆递与王莽,道:“正是!老爷您看,今年的新豆颗粒饱满,比陈豆大出许多,看来今岁真是风调雨顺啊!”

王莽接过新豆,在手里掂了掂,道:“当年刘秀秀不是命匠人打造过一柄‘游标卡尺’么?可精确测量出豆子的大小,快取来与我量量。”(注:出土的新莽卡尺现存于国家博物馆)

刘怀能回房取来游标卡尺,王莽仔细测量了新豆和陈豆,面露喜色:“果然大出许多,看来今年收成不错,天佑大汉啊!难得今日不用上朝,不如带上兴儿到城郊走走,顺道微服私访,看看新政施行效果。”

有了被绑架的前车之鉴,此次出行较为谨慎,王莽扮作寻常书生,刘怀能衣着朴素抱着王兴,还带上了扮作仆人的左将军孙建。

王莽出门后,王宇对王静烟抱怨道:“母亲,自从王兴出生后,父亲更不搭理咱们母子,出门郊游也只带刘氏母子,孩儿才是嫡长子,母亲才是原配夫人啊!”

王静烟长叹一声:“你父亲眼中只有刘氏,你弟弟获儿只是失手误杀了奴婢,就被你父亲活活逼死。你若继续留在府中,早晚受刘氏挑唆加害,宇儿你年纪也不小了,不如早日婚配,到外面自己开府罢,免得为娘日日担惊受怕。”

王宇点头道:“也好!等儿子在外自己开府,便将娘亲和妹妹也一道接过去。”王静烟没有答话,望着身边未满六岁的女儿王嬿陷入了沉思。

王莽一行到长安城郊后,见有三五个老农在田里耕作。王莽上前搭话:“老人家,今年收成如何?”

老农擦了擦汗,答道:“收成比去年强些,但仍然吃不饱。我家孙子和令郎年纪相当,却饿得面黄肌瘦,老汉我担心养不活他。”

王莽不信丰收年景长安城郊的百姓还吃不饱肚子,质疑道:“老人家,安汉公颁布新政,各户田地由官府分配且不得买卖,王侯将相皆有田地上限规定,怎会养不活家人?”

老农上下打量王莽,苦笑道:“真个是个读书人,不谙人情世故。官府分配田地,自然是先将肥田分给自家亲戚朋友,穷苦百姓分到的都是贫瘠之田。再说了,官府丈量土地自然是自家亲戚朋友放得宽,穷苦百姓量得紧,同是一亩地,误差能到半亩。”

“就是,就是!”旁边的老农也随声附和,“更有甚者,王侯将相将实占的田地摊派到佃户、奴婢名下,田册上登记的是三十顷,实占却翻出几番,达到上百顷。”

王莽听后目瞪口呆,压制住心中的怒火,又问道:“安汉公依《周礼》推行井田制,一家有男丁八口,则授田九百亩,即便官府胡乱丈量,最终得田少说应当也有五六百亩吧?”

 

老农笑道:“若田广人寡,苟可为也。现如今官府手中无有公田,用何田地配与穷苦百姓?”

旁边的老农也附和道:“我等实际只分到几亩薄田,其余都是官府伪造田册胡乱上报,应付了事。”

王莽愤然道:“皇城跟前,天子脚下,官府都敢如此大胆!若是边远地区,岂不是更甚!官吏欺上瞒下,着实可恨!”

王莽告辞了老农,忧心忡忡地向前行了一段路,对刘怀能和孙建道:“孟子曰,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难道孟子错了么?”

孙建道:“末将一介武夫,不懂这些个。但人非圣贤,岂能无私?官府分田,必定先给自家人分肥田,多分田,又有何办法?”

刘怀能也道:“孟子教滕文公,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可滕文公并未采纳,可见井田制或许真不可行。”

“那么周朝为何可以行井田之策?”王莽皱眉长叹,“莫非真如适才老农所说,地广人稀时,苟可为之?古者一夫田百亩,什一而税,则国给民富而颂声作。秦坏圣制,废井田,是以兼并起,贪鄙生,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如今我颁布王田令,使耕者有其田,难道错了么?”

孙建道:“主公颁布井田制前,师丹曾提出异议,但他之乎者也一通论述,俺听不大明白,只模糊听到个违了民心,不如主公再与师丹商议商议,看看是否有更好之法?”

刘怀能若有所思,慢慢回忆道:“刘秀秀曾说过一句话,说新中国之所以成功的秘诀是甚么来着?容我想想。”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我王莽没穿越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