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面带羞色,轻声道:“婚姻之事,原当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岂敢擅自做主。然儿心中有一吕氏女子,娴静恭俭,知书达理,不知母亲可否为儿向吕家提亲?”
王静烟闻言,微微颔首,随即与王莽商议此事。王莽略一思索,便点头应允,择了吉日,为长子王宇迎娶吕氏女子为妻。婚宴之日,王宇新府张灯结彩,筵席丰盛,宾客如云。王莽满面春风,谦恭有礼地应酬着满堂的贵客。
王宇与吕氏女子婚后,夫妻情深意重,恩爱有加。不过两月光景,吕氏便身怀有孕,喜讯传遍府内。
王嬿与平帝刘衎虽尚未圆房,却也两小无猜,相处甚欢。一日,王宇携新妇吕氏进宫向王嬿请安,叙礼毕,王嬿对王宇道:“皇上近日思念生母,然父亲却不肯让中山王太后进京,兄长可否在父亲面前美言几句?”
王宇答道:“父亲性格固执,不易说服。但妹妹放心,为兄定会尽力一试。”
出宫后,王宇与吕氏并未回府,而是直奔安汉公府,向父亲求情。此时王莽正与刘怀能在院中教王兴学语。王宇见状,心中虽有不悦,却佯装无事,只为王嬿之事求道:“陛下思念生母卫氏,中山王太后亦多次上书请求进京探望陛下,父亲却屡屡拒绝。儿子担心他日陛下亲政,会因此降罪于王家,那时全家恐将遭殃。”
王宇求情时,增秩恰巧路过院子,听得一清二楚。刘怀能瞥见增秩,连忙使眼色示意,王莽心知肚明,但王宇对刘怀能存有偏见,加之不明就里,却误以为是刘怀能在从中作梗,示意王莽不要应允。
王莽故意提高音量,让增秩听得真切:“中山王太后卫氏,不过一介藩妾,依礼当留于封国,无诏不得入京!”
王宇心中不悦,认定是刘怀能在背后捣鬼,回府后便召集老师吴章及吕氏的兄长吕宽等人商议此事。王宇道:“父亲被那刘氏所惑,不听我等劝谏,实乃可恨!一旦皇上亲政,念及此事,岂能不对我王氏治罪?那刘氏自称来自千年之后,父亲竟深信不疑,对其言听计从,我等该如何是好?”
吴章道:“贤契所言极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依我之见,那刘氏必是妖邪附体,方能魅惑安汉公。若能以黑狗血淋之,则妖邪自会现出原形。届时安汉公知其真相,必会弃之如敝屣。”
吕宽闻言,挺身而出道:“此事交与我去办!我愿提一桶黑狗血,淋那刘氏一身,让其原形毕露!”
商议既定,吕宽于当日傍晚便杀黑犬取血,藏于安汉公府门外。趁刘怀能于府门外教王兴学步之机,欲以狗血淋之。然吕宽武艺不精,如何能淋到刘怀能身上?反被刘怀能飞起一脚,踢翻了血水,腥臊之气弥漫府门前。王兴见母亲与人打斗,吓得哇哇大哭。
安汉公府的家丁听到动静,急忙出府查看。见刘怀能与黑衣人打斗,一拥而上将黑衣人制服,并揭下其面罩。
“吕宽?怎会是你?”刘怀能惊道。
家丁将吕宽押至厅内,王莽、王静烟、增秩等人皆在厅内端坐。王静烟见黑衣人是王宇的内兄,心中已猜到大半,便先问道:“你为何如此打扮?夤夜涂秽血于我公府,定是有甚么苦衷吧?”
吕宽心无城府,将吴章所言刘怀能有妖邪附体之事,以及王宇认为王莽听信刘怀能谗言,不允许中山王太后进京等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增秩听得王宇为中山王太后卫氏谋求进京之事后,立刻派人密报给了太皇太后王政君。
王莽听闻吕宽所言后勃然大怒,但念及王宇乃自己的长子,岂能不救?但增秩在场,太后定已知晓此事,无法隐瞒。于是思前想后,命人将吕宽、吴章以及王宇暂押大牢,等次日天明后求见太皇太后再做定夺。
天刚破晓,王莽便匆匆入宫,向太皇太后王政君禀明了昨夜之事。王政君听罢,心中波澜起伏,暗自思忖:“哀家身为太后,多年来受傅氏、丁氏之欺凌,今方得解脱,岂容卫氏再入京中,夺我权柄?”于是对着王莽缓缓道:“巨君,你一向公正无私,哀家深知你定不会徇私。此事,便全权交予你处理吧。”
王莽听了太后的话,心中五味杂陈。他知太后之意,乃是让他秉公办理,不得偏私。然而,王宇乃他嫡长子,叫他如何忍心?他跌跌撞撞从宫中归来,将自己关在书房之内,反复洗手四遍,直至双手发白。随后,他又将屋内的桌椅、柜橱、床头、窗棂一一擦拭得光亮如镜,竹简也按长短顺序排列得整整齐齐,鞋履更是双双朝东,井然有序。待这一切忙完,他才气喘吁吁地坐于地上,心中却是波涛汹涌。
午后,王莽命有司秉公彻查王宇勾结卫氏一案。吕宽惊惧,供出了所有为中山太后上下打点之人。中山国的卫宝、卫玄兄弟,朝中的敬武公主、梁王刘立,王氏宗亲红阳侯王立、平阿侯王仁等,皆被一一牵扯出来。
王莽按照大汉律例,废中山太后卫氏,徙合浦。腰斩主谋吴章,陈尸东市门。其余人等,皆勒令自杀。
王宇在牢中,拿起酒盏一饮而尽。恰在此时,王莽走进大牢,见到这一幕,心中如被重锤击中。王宇缓缓放下酒盏,望着王莽,眼中满是悲哀与平静。他问道:“父亲,您满意了吗?”
王莽的手颤抖着,缓缓走上前,望着自己的嫡长子,眼中满是不舍与无奈。
王宇含泪道:“父亲,您心中,根本不在乎我,是吗?我的死,不过是为了成就您公正无私、大义灭亲的美名。我只求您,放过我尚未出世的孩儿......”言罢,便断气身亡。
王莽抱住王宇的尸体,眼中满是呆滞,口中喃喃道:“父亲对不住你,吕氏怀有身孕,待分娩后再依大汉律例论处。”
此事一出,满朝震惊。太保王舜更是向太后进谏道:“安汉公如殷之伊尹,周之周公。伊尹为阿衡,周公为太宰,宜加封安汉公为宰衡,仿效伊尹、周公故事,并追封安汉公之母为功显君。”
太后对王莽秉公彻查此事亦极为满意,下诏封安汉公为宰衡,位列上公,俸禄为万石。然而,王莽只肯接受追封母亲为功显君,其余封赐皆推辞不受。太后见此,心中不悦,示意群臣退朝,改日再议。王政君回宫后,辗转反侧,苦思良久,却未想出良策让王莽接受封赏。忽地,她想到了孔光,便命人速速宣孔光进宫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