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天辰只身回咸阳为王翦脱责,但楚国的战事却没有因为楚王负刍的被俘而结束,如果项燕就此结束他的军旅生涯,倒是应该可以开心的和项氏一族安度晚年,但是哪里有那么多的如果。
在项燕逃出寿春之后,安顿好其他人,只身去了广陵,为何呢?因为这里还有一个楚国王室之人,且威望还挺高,芈启。两人见面,一拍即合,做了一个错误但又不得不做的决定。
项燕拥立芈启为楚王,楚国才刚刚灭亡就又死灰复燃了。
这事王翦怎么可能会答应,立马拔寨攻打广陵,寿春尚不可阻,又何况是广陵呢。广陵的顽强抵抗也只是徒劳,在这一战中,芈启亡,项燕自刎,楚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灭亡了。但,王翦还是担忧其他楚地效仿广陵,于是继续征战楚地,势要把楚地的城池都要插上秦国的国旗。
越天辰呢,自然是回到了咸阳,但一回到草庐,就发现徐福不见了,难道是不辞而别了?直到去向嬴政复命并解释王翦放项燕之事才知道,徐福被嬴政请入宫中,还特意给他设了一间雅院,全力支持他的研究。越天辰能看不出嬴政的想法吗,但他错了,这世间,长生之道本就是伪命题,唯一一个难以解释的,仅仅只是自己。
至此,六国就剩下完好的齐国,不堪的燕国,还有苟延残喘的伪赵国了。
嬴政再次召开战事讨论会,之后决定派兵陈列齐国边境,然后派遣军队先灭了燕,顺带也灭了赵嘉,最后就是全力攻下齐国,结束这乱世,开创万世之先例。但是此刻王翦还在楚地,又到了无将可用的境地。没办法,嬴政只好再次派出王贲,顺带让李信为副将。
齐王建,一直以来都是亲秦的,不管是合纵还是秦灭其他五国,基本上都是观望不参与,一心发展经济。齐国的经济是强,七国之首,但军事却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导致如今要被覆灭的结果。
这秦军一到边境,齐王建就慌了,命令相邦后胜想对策。这还能有什么对策,自然就是发兵守住西界。
但秦兵好像又不动了,似乎是在等待什么。
秦兵也确实是在等,等的就是王翦。
也就在这段时间,王贲一路北上,扫灭燕国,俘燕王喜,燕国就此灭亡。继而再攻代地,俘获代王嘉,赵国也彻底灭亡。王贲是幸运的,莫名其妙的在人生履历上刻上了灭魏,灭燕,灭伪赵国这些高光成就。
同时王翦大军势如破竹,扫灭江南之地,接着转去齐国。
天下,一统在即。
齐王当然知道不敌,但作为王的骄傲不允许他就这么窝囊的投降,然后就是抽空临淄兵力,全都发往前线,但如此一来,都城空虚,要是被人偷袭,危矣。
这一点,齐王建知道,王翦知道,甚至远在辽东的王贲和李信也知道。于是,李信极力劝阻王贲借机攻打临淄,因为他们的地理位置正好可以像一把匕首一般插入齐国腹地,远在前线的齐兵完全没有能力回防。一向“稳健”的王贲也被李信说服,竟然真做出了如此冒进的事情,全速攻向临淄。
这队奇兵的效果不言而喻,当齐王建看到临淄城墙前不知从何处而来的秦兵时,知道自己这王也是当到头了。这一战的结果也没出人意料,齐国败了,败的很彻底,齐王建被俘,齐国灭亡,王贲在战绩上又多了一抹色彩。
至此,承历代君王之意志,于秦王政实现一统天下的宏愿。
秦王政二十六年,是年,天下一统,嬴政三十九岁,李斯六十岁,官拜廷尉,共定礼法,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天下大脯,有罪者不赦。这是华夏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一统,开创了先河。
嬴政为表自己的功绩,特以始皇帝自称,一时间天下人蜂拥至咸阳。这事有多疯狂呢?其实用一个字就能解释了,臻,寓意到达完美,极致的完美,至秦便是到达了完美。
然而,在天下一统之后,很多问题还是显现了出来,首当其冲的,就是制度问题,那朝堂之上讨论的激烈啊。以王绾相邦为主的,是主张自先古以来的惯例,分封,但是这可不是嬴政想要的。在李斯提出中央集权,设立郡县的制度之后,得到嬴政的支持。之后李斯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相邦,终成一人之下。
但这个问题还不是最关键的,因为本来嬴政长期以来的理念,让众大臣对于郡县制也不是太过意外,最为头痛的,是大秦成为没有先例的大一统,那么对于民众的管理,就无法可依。又是激烈的讨论,最终,嬴政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这也是大秦快速灭亡的又一因素。
大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度严苛,从而使得大秦快速崛起,所有既然无法可依,那么便效仿,整个大秦就按秦法管理,想象着也就可以如原先的大秦那么快速发展。但是嬴政错了,刑法严苛没有错,但是六国长期以来可没有这么严苛的刑法,使得他们非常不适应,让他们有苦难言,种下了仇视的种子。
这些也就罢了,最为错误的决定就是嬴政为了体现自己的功绩,大兴土木,本就因修筑长城,徭役苦重,如此一来,加剧百姓心中的恨意。而且,这些都是要花钱的,这钱怎么来呢?自然就是加重赋税。
这些,嬴政他不知道,这第一人确实不好当,没人指导他,也没有人给他做先例,而且他的性格也不可能会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哪怕是有大臣提出,他也不会采纳。
接下来的这几年,越天辰再也没见到他的徒弟,嬴政不是在巡游,就是在巡游的路上,他要让天下人看到自己这个第一人。当然,大臣也都随队而行,所有的国事都是从巡游的队伍发出的,包括那些不断地战事,那些属于开疆扩土的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