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智谋名臣吕不韦
书名:秦始皇传 作者:徐苑琳 本章字数:4748字 发布时间:2024-06-06

公元前246年,庄襄王突然离世,年仅十四岁的嬴政成 为秦国的新君主,此时的嬴政年少稚嫩, 国事尚需要辅佐,

赵太后和吕相国便担此大任。

嬴政在继承秦国帝位时,并不是一派祥和之景象,可谓 是内忧外患,在外刚打了败仗,在内有太原郡的反叛。身为 相国, 吕不韦镇定自若,在平定了内乱后顺利让嬴政登上皇 位,继续实行连横的策略,击退六国的合纵之谋,他先联赵 攻燕,后又联燕攻赵,频频得手,两次拆散并击退了列国的 军事进攻,让楚国不得不迁国度到寿春(安徽寿县),并吞 灭了魏国的附庸——卫。这样势如破竹的军事谋策,让强大 的六国联盟迅速瓦解,在他的“远交近攻”的扩张策略下, 秦国又继续取得了多次重大战争的胜利,他还亲自率军灭掉 东周国,结束了长达800余年的周王朝末代统治,为秦国统

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从公元前249年到公元前243年六年的时间里,吕不韦先 后发动了三次对三晋的攻势(三晋即韩、赵、魏三国,这三 个国家是从春秋时期大国晋分裂出来的,史称三晋) , 占领

了他们的大片土地。

吕不韦在辅佐嬴政的二十年时间里,开疆扩土,在秦国

实现统一的路上功不可没。

吕相国不仅有将领之才,更善于治理国家,他明白要完 成统一大业,不但要武功兵略,更重要的是文治与权谋。所 以, 吕不韦在发动对外兼并战争的同时,也从理论上去探讨 治国方略,描绘未来的统一蓝图。于是,他主持编写了《吕 氏春秋》。吕不韦在秦国执政后,就从东方六国招揽各派学

者、文人来秦国,宾客盈门,号称“食客三千”。

战国时代,养士已成为上层社会竞相标榜的一种时髦风 气。只要是有实力有抱负的国君、权臣,无不以尽可能多地 收养门客为荣。赵襄子、魏文侯、赵惠文王、燕昭王、“战 国四公子”、秦相吕不韦、燕太子丹, 门下都收养有千人以 上的门客,其养士之规模也是春秋时期所不能望其项背的。 由于通过养士的方式可以大量集中人才,既能迅速抬高自己 的政治声誉, 以号召天下,又能壮大自己的政治力量, 以称

霸诸侯,所以上层权贵们争相礼贤人士,不拘一格地网罗人











才, 以尽天才之大为己能,形成了“士无常君, 国无定臣”

的人才流动和人才竞争的大好局面。

吕不韦经商时,亲眼看到各国上层社会养士成风。而他在 邯郸扶植子楚时,也是从养士做起。如今自己大权在握,身为 天下名相,还能不超过四大公子的养士规模吗?所以他就不惜 财力,招揽宾客(也称食客)。  一时间,吕不韦门下汇聚了

天下各处奔来的各种养士三千余人,号称“食客三千”。

这些人士虽然脱胎于中国奴隶社会,但却有勇有谋, 且愿意投身变革的大潮中,其中就有孙膑、张仪、苏秦、廉 颇、白起、范雎、蔡泽等历史名人。吕不韦养士不仅重视人 数,更重视质量。四大公子所养的士,人员混杂,上到政治 人才,下到一些鸡鸣狗盗之辈,而吕不韦招的士,则多是文

人墨客和学者。

吕不韦招纳文人墨客和学者原因有二。其一,他素来善 于谋略,瞧不起那些头脑简单的勇夫,再说秦国猛将如云, 军力强大,没有必要再蓄养征杀之士。其二,其时许多善辩 之士纷纷著书立说,广为流传,不但天下闻名,还可传之后 世,永垂青史,这一点尤其令吕不韦眼热。吕不韦本是商人 出身,没有条件去著书立说,但他可以借助这些擅长舞文弄

墨的门人,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愿望。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








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

待到一切准备就绪,吕不韦就令门下凡能撰文者,每 人把自己所闻所见和感想都写出来。交上来的文章五花八 门,写什么的都有,古往今来、上下四方、天地万物、兴废 治乱、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全都有所论及,许多文章还有 重复。吕不韦又挑选出几位文章高手对这些文章进行筛选、 归类、删定,综合在一起成书,取名叫《吕氏春秋》。吕不 韦对此书十分看重,他自己认为这部号称《吕氏春秋》的书 是杰作, 夸口说该书是包揽了“天地、万物、古今”的奇 书。例如, 在相当全书总序的《序意篇》中就这样写道: “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 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 矣。”为了精益求精,也是为扩大影响, 吕不韦还想出一个 绝妙的宣传该书的办法,他请人把全书誊抄整齐,悬挂在咸 阳的城门,声称如果有谁能改动一字, 即赏千金。消息传开 后,人们蜂拥前去,包括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在内,却没有 一个人能对书上文字加以改动。当然,这不一定就证明《吕 氏春秋》字字珠玑,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而很可能是因 为人们都敬畏吕不韦的威势,没有人愿意出头罢了。不过,

这样一搞,其轰动效应却是巨大的,《吕氏春秋》和吕不韦











的大名远播东方诸国。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于战国时期的大作,其中保存 了不少古代的遗文佚事和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吕氏春秋》以道为主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 名法”,体现了道家的优点与特色。吕不韦借门客之手撰写 《吕氏春秋》, 虽主要靠借他人之光提高其形象,但在文化 事业上确实是做了件大好事,功不可没。吕不韦自己认为其 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

秋》。“刻舟求剑”的故事就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从秦王政14岁即位起,作为辅政的吕不韦就深知自己责 任重大。他要总理内政、外交和军事重责, 同时要加紧培养 嬴政处理国事的能力。归结起来,在秦始皇统一大业的征途 上, 吕不韦功不可没。吕不韦忠心辅政的故事很多,现在单

从甘罗出使的故事说起吧。

秦国要和六国争雄,就要破除六国的联合,对东方六国 分别施行和与战的策略。大约在秦政刚即位的时候, 吕不韦 派成君蔡泽去燕国做使者。蔡泽去燕国三年,燕王喜同意让

太子丹入秦为质,请秦国派一大臣入燕为相。

燕太子丹已经来秦,而入燕为相的大臣却迟迟未能成

行。吕不韦派曾经率兵攻打过赵、魏的老臣张唐去燕为相,








可他却以入燕必须经过赵国,而赵国正悬赏一百里封地捉拿 他为由,不肯接受任命。既然如此, 自然不能勉强,但是到

底派谁去呢?

一天,吕不韦正在家中为此时烦闷,甘罗见状,就走 上前问道:“丞相有什么心事,可以告诉我吗? ”吕不韦心 里正烦躁得很,见是甘罗,就挥挥手说:“走开,走开,小 孩子知道什么? ”甘罗高声说道:“丞相收养门客不就是为 了能够替你排忧解难吗?现在你有了心事却不告诉我,我即 便想要帮忙的话,也没有机会啊!”吕不韦见他说话挺有自 信的样子,就改变了态度,说:“皇上派刚成君蔡泽到燕国 为相,已经3年了,燕王对他很满意。派太子丹到秦国做人 质, 表示友好, 我派张唐到燕国为相, 占卦的结果也很吉

利,可是他却借故推辞不去。”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张唐是秦国一位大臣,曾率军攻打 赵国并占领了大片的土地,赵王对他恨之入骨,声称如果有 人杀死张唐,就赏赐给他百里之地,这次出使燕国必须经过 赵国,所以张唐推辞不去。甘罗听了,微微笑道:“原来是 这样一件小事,丞相何不让我去劝劝他? ”吕不韦责备他: “小孩子不要口出狂言,我自己请他他都不去,何况你小小

年纪。”甘罗听了不服气地说:“我听说项橐七岁的时候就











被孔子尊为老师,我比他还大五岁,你为何不让我去试试, 如果不成功的话,你再责备我也不迟啊!”吕不韦见他语气 坚定、神气凛然,心里不由暗自赞赏,于是就改变了态度, 放缓了口气说:“好,那你就去试试吧!事成之后,必有重

赏。”甘罗见他答应了,也就没多说什么,高高兴兴地走了。

到了张唐家里,张唐听说是吕不韦的门客来访,连忙 出来相见,发现甘罗不过是个十多岁的小孩子,不由得心生 轻视,张口就问道:“你来干什么? ”甘罗见他态度傲慢, 就说道:“我来给你吊丧来了。”张唐听了大怒:“小孩子 怎么能这样说话,我家又没死人,你来吊什么丧? ”甘罗笑 道:“我可不敢胡说啊,你听我讲一下原因。你和武安君白 起相比,谁的功劳更大啊!”张唐连忙答道:“武安君英勇 善战,南面攻打强大的楚国,北面扬威于燕赵, 占领的地方 不计其数,功绩显赫。我怎么敢和他相比啊? ”“应候范雎 和文信侯相比,谁更专权独断啊? ”应侯是秦国以前的一位 丞相,文信侯即吕不韦,张唐答道:“应侯当然不如文信侯 专权独断啦!”“你真的知道应候不如文信侯专权吗? ”张 唐说道:“当然了。”甘罗听了笑道:“既然如此,那你为 何还推辞不去呢?我听说,应侯想攻打赵国的时候,武安君

反对他,离开咸阳七里就被应侯派人赐死,像武安君这样的








人尚且不能被应侯所容忍,你想文信侯会容忍你吗? ”张唐 听了这话,不由得直冒冷汗,甘罗见状又说:“如果你愿意 去燕国的话,我愿意替你先到赵国去一趟。”张唐连忙称谢

答应了,请他回去禀报丞相。

甘罗回去把情况告诉吕不韦。吕不韦听了很高兴,甘罗 说:“张唐虽然不得已答应去了,可经过赵国时可能还会遇 到麻烦。我想替他先到赵国去一下。”吕不韦已经相信了他 的才能,想了一下就答应了,并把这件事禀报给秦王,说: “大王,甘茂有个孙子叫甘罗。年方十二岁,投奔在臣的门 下, 他出身名门、工于心计, 能言善辩, 这次张唐托病不 去燕国为相,经他一说就答应了,而且,他还想替张唐先到 赵国去一趟,请你答应他吧!”秦王听了,就叫甘罗进来相 见,过了一会儿,就见殿下走进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来。心 下不由喜欢,笑着问道:“就是你想要出使赵国吗? ”甘罗 答道:“是的。”“那你见了赵王后要说什么呢? ”“我看 他的神色,相机行事。不知道赵王反应如何,我也不能确定 该说什么话啊。”秦王见他口齿伶俐,对答如流,就答应了

他,给他十辆车、百余名仆从。让他出使赵国。

甘罗又征得吕不韦的同意,按照秦国扩大河间郡的意

图到赵国去进行游说。赵王早已听说秦国准备派人到燕国为











相了,心里一直很焦急,担心秦国和燕国联合起来攻打他。 这时听说秦国使者求见,连忙说:“叫他进来。”不多时, 就见一个少年缓步走上前来, 朗声道:“小臣甘罗奉秦王之 命, 拜见赵王。”赵王连忙让他在旁边坐下, 心里暗暗称 奇,秦国怎么派了这样一个小孩子来,再仔细一端详,也不 由心生喜爱之情,只见那甘罗长得一表非凡, 眼神清朗,眉 宇间露着一股轩昂之气,于是就问道:“秦国过去一位姓甘 的丞相是你的什么人? ”甘罗答道:“是我的祖父。”“你 多大年纪? ”“小臣已十二岁了。”赵王听了不由大笑道: “秦国难道没有人可派吗?让你这个小孩子出来!”甘罗不 慌不忙的答道:“我们秦王用人,都是按他们才能的大小让 其承担不同的责任,才能高的担当重任,才能低的担当小的 责任,秦王认为这是件小事,所以就派我来了。”赵王听了 不由的对甘罗又敬重了几分, 问道:“你这次到赵国来究竟 有什么事? ”甘罗反问道:“大王是否听说过燕太子丹入秦 为质这件事。”赵王点了点头,甘罗又问道:“大王是否听 说过张唐要到燕国为相? ”赵王又点了点头,“既然如此, 那你为何还不着急啊?燕派太子入秦为质,说明燕国不欺骗 秦国;秦国派张唐入燕为相,说明秦国不欺骗燕国。燕秦不

相欺, 赵国就危险了。”赵王听了问道: “秦国和燕国和








好, 有什么目的吗? ”甘罗答道: “秦燕和好没有别的原 因,就是想攻打赵国、扩大河间的地盘啊!”“哦,是吗, 那您这次来有何见教? ”赵王问道。“大王不如给秦国五座 城池扩大秦国的地盘,秦王自然高兴,你再请求他遣回燕太 子,断绝秦燕之好,这样你就可以去放心地去攻打燕国了。 以强大的赵国攻打小小的燕国,还愁得不到五座城池吗? ”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赏给他黄金百两、白玉一双,并且把送

给秦国的五座城池之图让他带回给秦王。

甘罗回到秦国,秦王大加赞赏,说道:“你的智慧真是 超出了你的年纪啊!”于是就封他为上卿(战国时诸侯国最 高的官职,相当于丞相),并且把原先甘茂的田宅赐给他。 赵国得知秦国与燕国绝交后,派军攻打燕国,得到三十座城

池,又把其中的十一座城池送给了秦国。

在战国这个时代的大舞台上,各种各样的人才层出不 穷,甘罗年方十二,就已经凭自己的智慧周旋于王侯之间, 并且不费一兵一卒使秦国得到十六座城池,官封上卿,这在 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确实是一个才能出众的小

神童啊!

可惜,他有才有识,寿命却不长,受封之后不久就去世

了,是个怀才却短命之人。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秦始皇传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