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节、智遣难民
书名:风云起蜀口 作者:道生昀武 本章字数:2370字 发布时间:2024-06-10

七十八节、智遣难民
    见到这种情况,蒋承宗来不及和老婆细说蒋仁的事,立即招集原蒋家堡的相关人员商量后续应该何去何从。由于情势紧迫,他开门见山地提出了疏散转移人员的要求,并明确指出同意转移的可以和他们一起转移到妹夫家的松鹤小筑,结果这看似简单的事情却遇到了麻烦。
    堡内有各种不同的意见。这也难怪,近几天来,大家都被外来避难的人员烦怕了。松鹤小筑他们谁都没去过,既然称之为小筑,能有多大,能接纳多少人?他们本来是有家有业有避难地方的,现在却要离乡背井地去寄人篱下,很多人是想不通的,对蒋承宗的提议主要就有三四种意见。

持支持态度的是蒋家堡老堡主和少堡主的一批死忠,特别是八九年前在突袭朱家堡时,亲自见识过杨巨流的以及后来在从蒋家堡转移到蒋家下院过程中和杨巨流共过事的这些人,他们赞成先转移到松鹤小筑,这些人中,中青年较多。
    另一批是一些年龄较大的,他们支持转移到松鹤小筑去,为蒋家堡留下根,但他们自己不愿离开蒋家下院,同意将婴幼儿和少年儿童,年轻妇女们转过去,象当年老堡主给蒋家堡留根一样。这批人十分的理智,他们知道在这么寒冷的天气转移大批的老弱妇孺有多么困难。他们既不想给大家添麻烦;又怕自己熬不过,死在转移的路上;还有故土难离的情怀。

再有一批人是几年前蒙军攻陷蒋家堡时,家里有亲人战死或者被屠杀的,主张坚守蒋家下院,他们差不多都被仇恨所蒙蔽了理智,且在看到蒙军大部分已撤走了,更不愿意转移。他们坚持不走,且还有一些人要求打回蒋家堡去。
    另外的是一些与蒋家堡没有传承关系,只是蒋家堡堡民原来的一些近亲,很多是当年老杨亲自将他们从蒋家堡转移到蒋家下院来的,他们的意见跟蒋家堡的老人们意见相近,对杨家是怀有感激之情,也怕给杨家增添负担,这几年他们已经给蒋家堡添了不少麻烦了,在他们内心已有很多内疚,不想再拖累大家。又加上现在蒙古大军已撤,似乎也给了他们一些希望。
    当然也还有其它一些想法的,人心隔肚皮,大家无法达成统一的意见,蒋承宗只好暂时搁置,待处理好外来避难人员后,才作最后决定。
    现在集中在蒋家下院的避难人员成分复杂,想法各异。据堡中人员这段时间了解到的情况,一部分人员是确实是想请蒋承宗带领大家与蒙古人抗争的。这部分人多是青壮年,已安置好了家小,或者根本就没家小了。另一部分人是凑热闹的,这部分人是抱着吃大户的心态拖家带口来的,这部分人至少占三成。
    蒙古人祸害了这么多年,多少人穷得只剩下光人了,蒋家下院粗茶淡饭还有点,与其说是来投奔,真实的想法是希望能在蒋家下院渡过难关。

也许还有一些人有其它目的的。蒋承宗走后这一个月不到,蒋家下院已从原来的三百余人,急速增长到两千多人,粮仓也已经见底,蒋承宗也没有心情来分析这些人来蒋家下院的目的,现在最关键是如何打发这些人。
    这么多的人,蒋承宗可不敢往松鹤小筑带,杨遥和杨年也不敢。如果十天之内蒋承宗不回来,蒋家下院这两千多人真的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故,现在这些人也必须打发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送走堡中父老乡亲后,蒋承宗和杨遥两郎舅也是一筹莫展,可这又必须立即得想出一个稳妥的办法,并立即实施,否则怕有巨变。
    杨年可不管这些,他与两个侄儿玩得开心呢,最后两个侄儿玩累了,他也得回来作他的功课了。可回到屋里,看到两位兄长还在屋内大眼瞪小眼,拿不出一个好办法出来,他也就作不成自己的功课了。
    蒋家下院本来就不富裕,这几年几乎都在坐吃山空,要不是当初在朱家堡杨巨流缴获的那批珠宝,蒋家堡分得了一份,不然早就支撑不下去了。而今突然多出好几倍人,更是雪上加霜。
    现在堡中四处都住满了人,连杨遥、杨年这样的贵客也只能挤在内室里,和舅哥住在一起,嫂子带着几个月大的女儿和李姨、丫环等挤两间屋子了。
    蒋夫人把孩子们安顿好后,借给他们加开水的机会也来了解他们的的计划情况,看到两人的表情,知道他们也一时也拿不出好办法。她知道丈夫这几年一直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挣扎,有时他真想叫丈夫不管不顾带着家小向内地一迁,凭丈夫的本事,在哪里都能给家人一个温饱。而丈夫背着蒋家堡和父老乡亲这个沉重的包袱,一背就是六七年了,刚才在儿子那里,她已经问出儿子失踪的缘由,为娘家这样对她和她的儿子而难过,她已经决定全力支持丈夫的事情,不再对娘家抱有幻想。
   “承宗、妹夫、真的找不到一个好办法了吗?”
   “蓉妹、我真有点黔驴技穷了。现在不象以前蒋家堡那两三百人,而是两千多人,说不定明后天还有人来,我们哪里还有粮食来养活这么多人呀!”
   “嫂子,这些人必须在这一两天内打发掉,否则后果十分严重。”
   “舅哥、二哥、我们明天带嫂子他们走了不就行了吗?”
   “小弟、不要乱说话,哪能一走了之,舅哥有自己的担当。这么多人,你的松鹤小筑也容纳不下,也没那么多余粮来养活。你舅哥又不忍也不会放弃他们不管,一个负责人的男人必须要承担他该承担的责任。”
   “二哥、是不是有粮食就能解决问题?”
   “当然,现在这种情况,只要你有粮食,就有数不清的人投奔你。”
   “那好办呀!”
    杨遥惊奇地问到:“好办!你有什么好办法?”
    杨遥把一个‘好’字拖得好长,有点不看好杨年办法的意思在里面,可又有点想弟弟真能提出一个好办法,所以‘办法’两声很轻,轻得大家几乎听不出来。
    杨年的心思可没那么复杂,“我们去找曹叔叔嘛,他不是大官吗,他现在不正是需要很多兵吗!”
    杨遥和蒋承宗四目相对,又特别是蒋承宗对妹夫的这个小弟弟更是刮目相看了,这几天来杨年给他带来的惊奇是一个接着一个,着实有点多。
   “小弟、你真是个神童啊!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呢?”
   “承宗哥,我可不象你们考虑得那么复杂,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当然得找能解决问题的人,平常百姓有谁能解决这么多人吃饭的问题,当然只能找官府,所以我就想到了曹叔叔,我听父亲说过,他们在招忠义军打仗,当然是人越多越好。”
    一语点醒局中人,经过一阵商议后,他们决定,连夜招集各堡寨及各方头领集会,宣布蒋家堡的意向。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风云起蜀口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