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第十六章 观察职场情态2
书名:手相面相密码 作者:张敏鹏 本章字数:9026字 发布时间:2024-06-21

8.注意生活细节,多与异性同事沟通


  曾有一位老师说,他一星期中会在容纳约200个学生的教室上几堂课,也许大家会认为人数太多,但在大教室上课也有好处,因为可以从学生身上看出许多事,例如,是否认真听课或是在做白日梦。根据这位老师的经验,凡是用心听课的学生都能了解老师的教课情绪,也能配合老师上课的速度。


  当授课时学生们认为很重要的地方,便会认真地抄笔记,而转到轻松话题时,全班便会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注视授课者。因为任何人对于轻松的内容都较敏感,所以授课者。一将话题转到轻松面时,便会引起全班学生的反应。但是,400只眼睛同时注视着一个人,也会让人感受相当大的压力。


  在办公室的情形亦同,当一个人觉得“累了”而抬头,竟发现某位同事视线与自己重合,或工作到一个段落,放下手边的工作伸个懒腰的同时,也会有人停下来作深呼吸,彼此并非刻意地留意对方的行动,但若彼此因此而视线经常重合,或行动波长一致,就可观察出对方对自己的关心,如果是互相的注目或露出笑容,则表示有相当的亲密感。


  当有以上这种隋况出现时,这就证明你在这个办公室是受欢迎的人。


  在办公室里,要把人际关系处理到这个份上,那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男女同在的大办公室,往往因男同事的一些不雅之举,使女性同事很反感,从而影响人际关系。


  如果你是个男同事,即使你是个领导也一样,要处理好同女同事的关系,或者说,你的行为举止不应让女同事反感,那么,你可以按以下要点检讨一下你在办公室的行为:


  (1)有无将烟蒂捻熄。


  (2)从洗手问走出,是否边走边用手帕擦手。


  (3)谈话时是否过于亲近,超过必要距离。


  (4)对方替你倒茶,一口没喝就搁在旁边。


  (5)放置话筒时,粗暴无礼。


  (6)不肯自己找档案而到处询问。


  (7)无意识地将腿跷起,且不断地抖动。


  (8)随意地碰触女同事身体。


  (9)不称呼他人名字,而喊“喂”。


  (10)在女同事面前剔牙。


  (11)将鞋脱下,光着脚放在桌子下面。


  在这11条中,占全的人不会很多,如果谁占全了,谁将是最令同事特别是女同事讨厌的人。但是,占其中某些条的人,恐怕在一般办公室中都大有人在。在办公室人际关系中,特别是在下级与上级的关系上,掌握好与上级或与下级的亲密度,也是很重要的。


  可能你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如果在午休时间曾在公司阳台上遇见一对男女,他们兴致勃勃地一边欣赏风景一边聊天,这时在第三者眼中看来,他们仿佛特别亲密。


  认为面部相对的两人看起来较为亲密,仿佛两人正窃窃私语,不容第三者打扰,你在阳台上看到的男女谈话,也正是用这样的原则来判定其亲密程度,甚至会主观地认为他们正在谈着恋爱呢。其实,他们只不过是随便地聊聊而已。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误解呢?因为他们进入了亲密的距离。若能巧妙地运用这项法则,即使远隔太平洋两岸的友情也可因此连接起来。例如,美国前总统里根与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在参加国际会议时,如果里根总统站在中曾根首相的身后闲谈,便会给人留下美日可能密切合作的印象。


  以上是站着谈话的法则,如果是坐着的时候效果会更好吗?和领导一起出席公共场合时,应该多利用这种效果,那么众人对你的评价自然会大为提高。当然,也可能会有人骂你“拍马屁”、“马屁精”等。所以,怎么掌握使用,就看个人的能力了。


  9.注重初次见面前的90秒钟


  初次见面时,有的人能快速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而有的人则快速地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这些都是由于不同的身体语言产生的不同效果。别人对你的“印象分”,90%是在初次见面的前90秒钟里形成的,而且,一旦给你打上了“印象分”,往后再改变就很费劲儿了。人都有一种天生的占有本能,同时,人也有一种天生的反侵占本能。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占有了某物,但对于他人来说,可能就意味着被侵占。


  人的反侵占意识比占有意识还要强烈,有时干脆就把对人和物的“接触”,潜意识地理解成“侵占”。比如,有的男士很反感其他男人与自己的妻子接触,其实也就是一起跳跳舞,他就觉得不自在,他就感到似乎那个男人占了他的什么便宜,他就有一种本能的防卫意识。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也说不清,反正就有这种心理状态出现。于是,他就拉着妻子出了舞场,一出舞场,他就觉得好受多了。这大概就是对人的占有欲望的惩罚。研究表明,人的占有欲望越强烈,这种反侵占的防卫心理也越强烈。人就是这样的怪动物。人会以身体靠着某人或某物以显示该人或该物是他所有。.当被靠着的物是别人所有时,这姿势就变成有优越感或威胁的姿势了。比如,你若是替你的一位朋友和他的新车、新船、新家或其他私人所有物照相时,你会发觉他一定会靠在那些东西上,或是一只脚踩着,或是一只手抚着。当他的手摸着这东西时,这东西就像他身体的延伸一样,向别人表示这东西是属于他的。年轻情侣常会在公众前牵着手、搂着腰以显示他们彼此为对方所有。一位经理把脚摆在桌上,或身体靠在办公室门上,表示着拥有那些物品或地方。


  威胁别人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在不经许可下靠着、坐着或使用别人的所有物。除了像坐在对方的座位或自行去开对方的车外,还有一些更细微的威胁技巧,如靠着对方办公室的门等。


  占有欲望从动物就开始了,在《裸猿与人类的动物园》一书中,戴斯蒙·毛礼斯研究出一种人类与动物表达领域权的理论。他解释雄性的动物宣布其领域权时,往往以小便或大便来表示其范围。我们本身的观察亦显示出,把一只脚伸出椅把,拉出抽屉把脚搁在上面,或是把一只脚或两只脚放在桌上或椅子上之类的行为,皆为表示领域权的一种姿势。


  把东西放在渴望的空位上。有时我们会伸展自己的领域权,即把各种私人的东西——外套、皮包、书、报纸等放在所谓的“社会遁走空间”里,希望不会被他人侵占。做学生的在图书馆看书时,常把自己的东西散放在四周,希望别人不要靠近。看电影的人,看见有空位子时,把外套放在前面的椅子上,以免别人坐上挡住了自己的视线。还有,人们在进入电梯时,会像职业拳击手一样分别站在不同的角落,也是出自同样的心理。


  笔者有位朋友在搭长途车时,常坐靠走道的位置,而让漂亮的女孩子坐在里边。由于他发现妇女喜欢坐窗的位置,因此先把枕头放在靠窗的座位上,一看到漂亮的女孩在走道上找位子时,他就自动地把枕头拿开。这么一来虽放弃了领域权却换得许多令人羡慕的迷人伴侣。


  这些例子表明,人的占有欲望是根深蒂固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不少人在与他人相见时,总会不知不觉地把这种占有欲表露出来。


  有些人,总是有一种用身体靠着门、靠着墙、靠着桌椅或靠着其他什么东西的习惯,而正是这习惯,一辈子都在与别人初次见面时造成冒犯对方。


  你若不信,可以试试。你到一个你不认识的人的办公室去,你用身体靠着他的办公室的门与他谈话,或者是用手撑在他的办公桌上。也许他当时不说什么,但你走后他会对你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因为,在他的本能里认为你的姿态是侵占了他的所有。如果你说话再离他很近,尽管你是为了造成一种亲热的气氛,但他却觉得你是侵占了他的私人空间,所以,他将会对你更反感。


  10.面对领导的无理要求:不卑不亢


  京剧《沙家浜》中有个土匪司令胡传魁,还有个开茶馆的阿庆嫂。胡传魁带着伪军来到沙家浜,住在阿庆嫂的茶馆里,他的任务是扫荡新四军。新四军的部分伤员就住在沙家浜,为了保护这些伤员,阿庆嫂与胡传魁斗智。她的斗法,就是用不卑不亢的软办法,结果让胡传魁落于圈套。这叫智取。


  在单位里,领导与下属的关系,根本不同于阿庆嫂与胡传魁的关系。这是不同性质的问题,不能弄混淆了。但是,有时领导也会对下属无理地耍态度,或在工作上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下属可以借助于身体语言,表达出阿庆嫂的态度——不卑不亢。


  面对一些领导的无理要求,有的下属表现得很谦卑,点头哈腰、说啥是啥、百依百顺;而另有一些人的态度却恰恰相反,对着来,顶着干。你说东,我偏向西;你说西,我又偏向东。前者有失人格,后者又往往把事情弄得很糟糕。


  日本女作家山口瞳在她的书中曾谈到该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她说,当领导向你提出了无理的要求,你又不愿意降低你的人格去向威势低头,那么你就应先和领导商量,如果商量不通,你就要做出以下决定:“先说明自己的立场,然后断然而坚定地递上辞呈”。这位女作家的办法,实际上是先软后硬。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是很少有人能按照山口瞳的意见办的,因为这将涉及“丢掉饭碗”的问题。


  “你必须在今天整理好明天开会要用的报告资料!”


  “这份报告书像什么样子,多用点脑筋呀!”


  每个公司都会有这种专门找碴的领导,这种类型的领导往往会对下属作无理要求,而且常依自己的怪异脾气指责下属,却又完全不给下属任何指示,类似这样的领导只会不断地增加下属的工作压力。其实,面对这样的领导时,下属完全可以采取低姿态的拒绝方法。


  “因为我还要制作其他的报告书,忙不过来才会有这些缺陷。”当下属回应领导的费怪时,应该注意站立的位置,若是站立的位置不对的话,可能会使原本想避免冲突的解释遭到误解,反而使领导觉得你已有决裂的准备。类似的情形还可以参看职业棒球的教练向主裁判抗议的情境,那种场景几乎都是面对面地,指着对方的鼻子破口大骂,这就是所谓的决裂情势。在工作和生活中任何易引起冲突的场面,都应该极力避免。


  一般双方正面谈话,一方若明显地表露敌意,就会使二人形成对峙的形势;如果一方过于接近对方也一样会造成负面的效果。


  与领导成对峙状态时,应尽量避免视线和领导的眼光相接触。因为,此时注视对方眼睛会被认为心怀敌意,试图反抗对方。但是,须注意一点,有时即使二人视线并未相对,对方也会认为你怀有抵抗的意思。因此,欲为自己辩解时,应该将身体往后退,站在斜侧方,眼睛不要盯注领导,这样就可以缓和僵持的气氛。


  如果下属心理上有“违背领导,过意不去”的想法,又面临不得不争辩的时候,下属应立即离开领导的办公室回到自己的座位。因为根据实验结果证明,此时若不直接与领导面对面抗辩,下属服从命令的比例会大为减低。因为,徘徊在领导面前会使下属的心理负担加重,便会陷人无法抗辩的情况。


  11.妙用办公设施传递的智慧


  除了人的身体能够传达信息外,办公室的设施等物品,也具有传递某种信息的效果。


  例如,可以用椅子作权威性展示。你曾经在应征工作时,感到压迫或无助吗?面试人看起来是那么高高在上并有压迫性,而应试者却感到自己渺小而微不足道。这是面试人技巧地把他的办公室布置得使自己显得身份权力较高,同时使应试者显得渺小。有几种座椅的安排可以在办公室里造成这样的气氛。


  用椅子提高身份权力的因素有:椅子的大小及椅子的附属物,椅子的高度,以及与对方座位的相关位置。


  首先,椅子有没有高背很重要。椅背的高度可以显出一个人的地位,高背椅就是大家熟悉的例子。椅背愈高,坐的人的地位与权力就愈高。国王、皇后、教皇和类似地位的人,可能他们宝座的椅背有八尺高,以显示地位是高高在上。高级经理常有高背皮垫的座椅,而他的客人则是低背椅。


  旋转椅比固定椅更能显出地位与权力,因为坐的人感到压力时可以自由移动。固定椅则不太能让人有什么移动,因而就会以身体姿势来表露出态度或心情。有椅背、斜背以及有轮的椅于会更适合。


  其次,椅座的高度也不能忽视。因为,可以用座位的高度来显示权力,若是座椅比对方高也能显出地位较高。某些广告经理是以与来访客人对坐时,高背椅高度调至最高而出名,而客人的座位高度使客人的视线,只与经理办公桌一样高。更有的利用烟灰缸,把烟灰缸放在客人手伸不到的距离,使客人在弹烟灰时不方便。


  椅子摆放的位置也能帮助主人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在前面说过座次的安排。


  若是座次是安排成竞争座次时(即对面而坐),这可使访客有最大的权力。主人若想展示本身权力,可把客人的座椅摆在社交或公共区域距离,也就是尽量远离办公桌,这可降低客人的地位。


  与以上相联系的就是关于办公室的布置。同样的设施,同样的空间,由于桌椅等的摆设不同,所显示出的权威效果就大不一样。以下的案例,可以告诉读者办公室的安排能够帮助解决一些领导与下属间的问题。


  王某是一位职员,他已升到了科长位置,同时有了自己的办公室。在他当了科长几个月后,他发觉其他职员都不喜欢与他打交道,有时关系还挺紧张,特别是当他们在他的办公室里的时候。他觉得很难使他们服从指示与规定,而且他听到他们在他背后说闲话。我们对王某的周围情况研究发现,沟通问题最严重时都是职员在他办公室里的时候。


  为了便于说明起见,我们排除管理技术的因素而专注于非语言方面的问题。以下是关于王某办公室布置的情况:


  (1)客方的座椅与王某的座椅有竞争的座次(即在王某的办公桌对面)。


  (2)办公室除了一扇窗和一面玻璃隔间外,都是木板嵌成的,而且玻璃间可直接看到外面的大办公室,这面隔阅降低了王某的地位,增加了下属的力量。因为,当下属坐在客方的座椅上时,其他的职员可说都在他身后,能清楚地看到办公室里的情形。


  (3)王某的办公桌前部是全遮的,盖住了他的下半身,下属无法看到他的许多姿势。


  (4)客方的座椅使下属背对着敞开的门。


  (5)下属在他的办公室里时,他常常将两手放在头后,并且一条腿放在椅子的扶手上。


  (6)他坐的是高椅背的旋转椅,而客方的椅子则是低背、椅腿固定且没有椅子扶手。


  很明显地,他的这些非语言信息会造成问题,因为人类有60%~80%的沟通是非语言的方式。想要化解这个问题,王某应作下列处置:


  (1)他的办公桌应摆在玻璃隔问前面,以使办公室显得大些,同时,可以让进来的人看见他。


  (2)座位应采取桌角座次,使彼此沟通能更开放,还可在必要时利用桌角做部分的屏障。


  (3)把玻璃隔间喷上涂料,让他能看见外面,而外面的人不能看见室内的情况,这可提高他的地位并可使办公室里有亲密的气息。


  (4)在办公室一角放上一张圆咖啡桌、再加上三把一样妁旋转椅,这可使同地位的人有轻松的淡话场地。


  (5)在原来的布置里,王某的办公桌有一半是客方的地盘,应调整成他拥有整张桌面。


  (6)与下属在办公室说话时,王某应练习用开放的手、腿姿势,再加上常用的手掌姿势。


  王某的办公室改变的结果是领导与下属之间的关系改善了,下属们开始称赞王某平易近人,而且是一个不会给人压迫感的领导。


  此外,有意地在办公室里摆置一些物品,也可以非语言地提升主人的地位与权力,这些物品包括:客方坐的低矮沙发;客方手伸不到的昂贵烟灰缸,有意造成客方弹烟灰的不便;进口的高级烟盒;红色卷宗,上面标出“绝对机密”;一面墙上挂照片及所获的奖状及证书。


  另外,可使用小公事包,因为大公事包像是大小事全包的人用的。


  总之,只需要动一点脑筋,布置你的办公室或家,你就可以提升自己的地位、权力和影响力。不幸的是,多数经理的办公室很少有人注意到它会传达给人负面的非语言信息。


  12.识破谎言的智慧


  在单位里,领导者经常要听取下属的工作汇报,要经常与各方面的来访者交谈。他们明知在这些信息有真有假,但又真假难辨。因此,难免上当受骗,对一些人或事作出错误判断。如求职者说他很能干,一旦接收使用又发现不行。


  那么,如何能知道别人是否在说谎呢?辨认出非语言的欺骗姿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观察技巧。这样,任何的欺骗信号都骗不了人。


  有一种最常用的欺骗象征就如同三只猴子的故事所说。有三只聪明的猴子,它们不听、不说、不看非礼的事。所以,它们也不用手去摸脸,这种手脸姿势就是人类欺骗姿势的基本架构。换句话说,当我们看到、听到、或说了谎言或不好的事,我们常会想用手遮住眼、耳或嘴巴。小孩子会很公开地使用明显的欺骗手势,小孩要是说谎,常会用手遮着嘴,好像是想防止谎话从嘴里出来。要是他不想听父母的责骂,他就会用手盖住耳朵。当他看到了某些他不想看的事或物,他也会用手或手臂盖住眼睛。等渐渐长大之后,这些手脸姿势会变得比较精练,同时也没那么明显。然而,它们仍然会出现在某人听到、看到或说了谎言的场合。欺骗也含有怀疑、不确定、说谎或夸张的意思。


  若是有人用了手脸姿势,并不一定表示他在说谎。然而,它却表示着这人有些不真实,只要进一步观察他的其他姿势就可以证实。绝不单独解释一个手脸姿势是很重要的。


  戴斯蒙·莫里斯博士发现,当研究人员测验护士,要他们有意地对病人的病情说谎话时,这些护士要比平常说实话时用了更多的手脸姿势。


  13.用手捂住嘴和用手摸鼻子


  捂嘴的姿势是少数成人用的和小孩一样明显的姿势之一。手遮嘴,拇指压着面颊,好像潜意识中,大脑指示手作这种姿势以压制说谎。有时只是几根手指,或整个拳头遮住嘴巴,但意义都是一样。


  捂嘴的姿势不可与深思熟虑、评估事情的姿势混淆。


  许多人会用假咳嗽来掩饰这种护嘴姿势,影视作品中的坏人或罪犯时常用这种姿势,尤其是当他与别的坏蛋在讨论犯罪细节或当他被警方侦讯的时候;这种非语言信息是表示不诚实的意思,如果说话者用这种姿势,则表示他在说谎,而若是你在说话时,对方用这种姿势,则表示他觉得你在说谎。演说者最感到心乱的一种场面就是在他讲演时,听众全部用这种姿势。此时,若是听众人数很少或是一对一的情况,演讲者最好是暂停一下,问一问听众是否有人对你说的有意见。这样可以把听众的反对态度释放出来,使演讲者有机会斟酌内容,并且回答一些问题。


  尼伦伯格·卡莱罗对人用摸鼻子来掩饰说谎或表示某种否定态度的问题,作过详细研究。他写道:


  触摸或轻轻地擦鼻子,通常是用食指。有一次一位年轻人在路易士维尔大学与柏威斯德教授讨论书本的事,当教授问到他对一本现代古典作品的意见时,年轻人擦揉着鼻子,说他非常欣赏这本书,教授说:“其实你根本不喜欢这本书。”他被这句评语给惊住了,但是,仍不明白自己是怎么露出马脚的,于是承认他只读了几页而已,并且“发现它们都是愚昧不堪的”。其实教授识别他很容易,谁让他在行家面前擦揉鼻子呢。


  伯威斯德和其他人都认定,在美国人中擦揉鼻子就相当于“不”的反对符号。我们却发现摸鼻子或擦鼻子乃是怀疑的符号,而在许多个案中显示,所谓的怀疑乃是和伯威斯德所发现的“不”是一样的。问一位少年一个问题,使他难以回答,并且看看他多么迅速地以食指作出摸擦的动作。大多数的人都能认定这位少年的姿态乃是一种疑问的表情。然而,如果一位40岁的同伴或邻居发出同样的信号,我们往往会看不出来。


  在一个电视访问的节目中,一位著名的新闻评论员被问道:“历史学家对今天的青年和他们的理想有什么高见?”这位训练有素的评论员平时说话时一向不会把手挨到脸上,但是,这时候他却把食指放到鼻子边说:“我相信历史学家会把今天的青年人看作这个国家的爱国者。”假如擦摸鼻子的姿态传达出疑问或否定,则如何观察出评论员的疑问呢?其关键不外乎下列四点:①是否回答出问题。②他是否相信自己将要说的话。③不知如何以最好的方法传达他的信仰。④不知观众会不会接纳他所要说的话。在审视他所表现的其他姿态,再配合他前前后后的态度,我相信他的问题出在听众对他所说的话会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他先前的姿态是正襟危坐、态度开放、稍向前倾,而后来的姿态显示极为开放而深具信心。这就排除了①和②这两项推测,只有这个问题使他摸鼻子,并且身子往后靠,在回答其他问题时并没有这种现象,这就排除了③的因素。


  这个姿态很平常。一般的演说者在他们对研究一个主题的方式或听众的反应没有把握时,往往会摸鼻子。一位研究人员说,在他所参加的谈判会议中,他观察对方是否触摸鼻子以决定提出提议或反提议。他发现当对方都在隐瞒立场时,他的对手会在讲或听时,用手去触摸鼻子。谈判继续进展,他看到的摸鼻子动作减少了,最后,他作了一项反提议,对方竟然没有再摸鼻于,反而身体向前移到椅子边缘,紧跟着协议就达成了。有时候人们摸鼻子是因为发痒之故。但是,在因发痒而擦摸鼻子与用这种姿态表示否定或反对意思之间,仍然有清楚的差异。人们在搔痒或擦揉鼻子时通常会很用力,然而在装腔作势时却轻轻的。后者的动作优雅,并且常常伴随着一个姿态,譬如蜷缩在椅子上,把身体扭曲成侧身姿态,或者身体动来动去。


  摸鼻子姿势比起护嘴姿势比较世故,是隐匿的一种变化方式。它可能是轻轻地来回摩擦着鼻子,也可能是很快,几乎不易察觉的一触。女性在做这种动作时,会非常轻柔、谨慎,以防止化妆被弄糟。


  关于摸鼻子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这样:当不好的想法进入脑子后,下意识就会指示手遮着嘴,但到了最后关头,又怕表现得太明显,因此就只是很快地在鼻子上摸一下。另一种说法是说谎会引起鼻子的神经未稍刺痛,摩擦鼻子是为了舒解这种感觉。人们常常会用有意的摩擦或搔抓来解决,而不是只轻轻地触摸一下,像护嘴姿势一样,摸鼻姿势在说话人使用时是表示欺骗,在听者来说是表示对说话者的怀疑。


  用手指摩擦眼睛。“非礼勿视”,这姿势表示大脑想遮住眼睛所看到的欺骗、怀疑的事物;或者是在说谎时,避免正视对方的脸。男人通常揉得比较用力,而且如果是扯大谎,通常就把眼睛看往别处,通常是地板。女人则是在眼下方轻轻地揉,一是为了避免粗鲁的动作;二来是怕弄坏了化妆,为了怕对方注视,她们常会眼睛看着天花板。


  “谎言从齿缝溜出”是句常用的话语。这是指在一个混合姿势中,咬合的牙齿、虚假的笑容,再加上摩擦眼睛和避免与人接触的目光,常被演员用来塑造不诚实人物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则很少人使用。


  用手指搓耳朵。“非礼勿听”,这姿势就是想防止不好的事被耳朵昕进的意思。小孩子不想听父母责骂,就用双手掩住耳朵。成人的抓耳朵则是一种世故的形式。其他的变化有用手指摩擦耳背,用手指掏耳朵、拉耳垂,或是用手把整个耳背盖住耳孔。其中,用整个耳背盖住耳孑L的姿势,是表示他已经听够了或是想讲话的意思。


  除了以上4个手与睑部的关系动作外,人在说谎时还有别的一些掩饰动作。例如,挠脖子、拉衣领等。戴斯蒙·莫里斯发现,人在说谎的时候,会引起敏感的面部和颈部组织的刺痛感,而必须用揉或挠抓来舒解。这对为什么有人在说谎时,或怀疑被别人拆穿时拉衣领,可说是—个合理的解释。


  而挠脖子的动作通常是不相信别人而嘴上又不好说出来时做出的,比如说某人用惯用的那只手的食指挠抓耳部下方或脖子一侧。观察这种姿势会发现很有趣的一点:每次大约是挠5下。很少超过或少于5下的。这姿势表示怀疑或不肯定。使用者的特征是常会说“我不能肯定我是否同意”之类的话。当某人的话与事实不符时,这姿势特别明显:例如,在说“我能够了解你的感觉”之类的话的时候。


  需要注意的,有人口臭,说话时也往往捂着嘴。这说明,对于以上这些姿势的理解,一定要灵活运用,不能一看人家捂嘴摸耳朵就认为是在说谎。可能正好这时他的耳垂有点痒,所以才用手指搓一搓,这和说谎是没关系的。任何原则都只能说明一般,而不说明个别。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手相面相密码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