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书名:成大事的九大方略 作者:修铁 本章字数:1479字 发布时间:2024-06-20

5说话要尊重他人

  说话要学会洞察对方心理,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切不可“哪壶不开提哪壶”。

  在我国有这么一则故事:

  有一财主,膝下无子,不断拜佛求子,终于中年得子,非常高兴,摆了酒席宴请亲朋好友。亲戚朋友见了小孩都拣好听的话说,有的说这孩子大福大贵,将来一定会做官,有的说这小孩一脸福相,将来一定家业兴旺。财主听了心里喜滋滋的,偏偏这时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死。”此话一出,财主的好心情也没了,酒席草草结束。

  此话非假,生老病死,谁也逃脱不了,但他不掌握财主的心理需求,冒冒失失讲出这句话,让人又气又恼。

  相声演员侯耀文回忆他与父亲的谈话:“爸爸,我最近听到一些反映,说商店里某服务员的态度不好,常给顾客冷面。我想写段相声讽刺一下。”

  侯老听了,沉思了一会儿,说:“你想讽刺服务员,可你了解他们吗?工资不高,上班一站就是八九个钟点儿,多辛苦!再说,哪家不兴有个不顺心的事儿?谁能老有笑模样?又没吃‘要素’!顾客里头也有捣蛋的,遇上那号人,你乐得起来?我不是说服务员有缺点就不能讽刺,得先去搞点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体谅人家的难处,那才能写出感情,批评得入理。”

  侯老的一席话,充分体现了对他人心理的理解。只有理解他人的心理,了解他人的喜怒哀愁,才会把握好说话的内容与分寸,才会知道如何抓住对方的心理,赞美对方。

  其实,人的心理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包括吃、睡、性及其他生理机能的需要。

  (2)安全需要。包括工作、身体、老年生活的安全保障,要求生命财产不受损害。

  (3)群属需要。也叫社交需要。指希望亲友、同事关系融洽,希望自己归属到某个群体或集团,或为其中一分子,有所依靠,得到照顾。

  (4)尊重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个性、能力和成就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赞赏,得到社会的承认。

  (5)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实现自我的理想和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才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对尊重需要的满足程度形成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的程度。因此,对他人的尊重和赞扬也许是微小的,但取得的效果却是巨大的。

  在心理研究界有这样一个实验,心理学家从一班大学生中挑出一个最平庸自卑,最不招人喜欢的姑娘,特意安排她的同学对她改变看法,对她表示喜爱和赞扬。于是,从这天起这个姑娘周围充满赞扬和热心的帮助。有人夸她,有人说她心灵手巧,有人送她礼物,有人每天与她一起回家……奇迹发生了,一年以后,这个原本默默无闻,自卑感很强的姑娘变得活泼开朗,有声有笑,充满快乐,她的学习成绩与仪表风度和以前比也大有改善,像是换了个人。

  赞扬和鼓励确实有这样的魔力,只要你懂得一个人最需要什么。

  卑微、胆怯的人需要和渴望别人的理解和尊重,不仅这些人渴望得到尊重,那些位高、权重、不可一世的人也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理解,并且会为此而感动。

  在日本历史上身为摄政大臣的丰臣秀吉,权倾一时,不可一世,这样的人还需要别人的关怀吗?然而下面这件事则体现出他与一般人同样的心理需求。

  有一年,他听说松蘑大丰收,便突然提出要亲自去采松蘑。但当时时令已过,哪还有松蘑的影子。家臣不得已,只有在他要去的那块地前一天插上松蘑。第二天秀吉来了,看到满地松蘑,不仅赞叹道:“太好了!”这时,有位善于投机的家臣告诉他这些松蘑都是临时插上的。其他家臣得知有人告密,个个魂不附体,因为他们知道秀吉这个人对不忠诚他的人向来是严惩不贷的。但这次秀吉笑着说:“这是大家为了满足我的愿望才做的,是一片好心。好久没见到这样的松蘑了,又勾起我对往昔农村生活的回忆,我很高兴。”

  人人都需要尊重,需要赞美,一句美好的赞美,能使我们不吃不喝活上两个月。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成大事的九大方略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