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成大事者宽容他人善待自己2
书名:成大事者做事101方法 作者:萧然101方法 本章字数:10912字 发布时间:2024-06-18

82 将自己放在对方的地位上


  有些时候,我们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对与错来衡量某一件事情,如果我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其结果当然不一样。


  生活中有时会发生这种情形:对方或许完全错了,但他仍然不以为然。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指责他人,因为这是愚人的做法。你应该了解他,而只有聪明、宽容、特殊的人才会这样去做。


  对方为何会这样,其中一定自有他的道理。探寻出其中隐藏的原因来,你便了解了他,了解了他的个性,这才是解答他的钥匙。


  因此,当我们面对某一问题时,如果仅仅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而不顾他人,往往就会失之偏颇,甚至做错事情,伤害别人。凡事设身处地,换一角度想想,原本疑惑不解的问题可能就变得豁然开朗了。当一个人面对严重的难题时,如果他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事情,那么就可以缓解压力,解决问题。


  伊丽莎白·洛亚科是澳大利亚人,她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了一部车子。由于种种原因,她已有六周没有按合同交款了。一个星期五的上午,负责洛亚科买车付款账户的一名男子在电话中愤怒地告诉她,如果下周一上午不把钱交上的话,他们将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刚好是周末,洛亚科没有筹到钱。于是这名男子星期一在给洛亚科的电话里说了更多难听的话。当时洛亚科没有发火,而是从他的角度出发,来考虑这件事情。洛亚科先真诚地道歉,说真是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而且因为自己已六周未付款,一定是他客户中最让他头疼的。这名男子听了洛亚科这一番话后,改变了态度,说洛亚科并不是最让他烦心,并且还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他说有的客户经常撒谎,有心躲着不见,还有的非常不讲理。洛亚科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让他把心中的不快都说出来。最后,还没等洛亚科提什么要求,这名男子就主动说如果洛亚科不能马上交还拖欠的钱,也可以,只要洛亚科在本月底先付给他20美元,然后在她方便的时候再把其余的钱交给他就可以了。


  古拉特·利伊普在《进入别人的内心世界》一书中,曾有这么一段深有意味的话:“把别人的感觉和观念与自己的感觉和观念置于相同的位置,并把它表现出来,这样谈话的气氛就会融洽起来。当你在听别人谈话时,要根据对方的意思来准备自己将要说的话,那样,由于你已理解和认同了他的观点,他也就会理解和认同你的观点。”


  而《怎样把人们变成黄金》一书的作者肯尼迪·贝迪则说得更加明白直了:停下来,用数秒的时间比较一下,你是如何关心自己的事情和关心他人事情的,就会理解,别人也和你一样。而一旦你掌握了这个诀窍,你就会像罗斯福和林肯一样,拥有了做任何事的坚实基础。总之,和别人相处的关系怎样,完全取决于你在多大程度上替别人着想了。


  看看罗克遇到的事情,就明白这两段话会给你带来怎么样的好处啦!


  多年来,罗克常到离家不远的公园中散步和骑马,以此作为消遣。罗克非常喜欢橡树,所以每当看到公园里一些树被烧掉时,他就十分痛心。这些火差不多都是由到园中野炊的孩子们造成的。有时火势很凶,必须叫来消防队才能扑灭。


  公园边上有一块布告牌,上面写道:“凡引火者应该罚款及拘禁”。但这布告竖在偏僻的地方,很少有儿童看见它。有一位骑马的警察在照看这一公园,但他对自己的职务不大认真,火仍然是经常蔓延。


  有一次,罗克又看到公园失火,就急忙跑去告诉警察快叫消防队,可没想到他却说那不是他的事。罗克非常失望,于是以后罗克再到公园里散步的时候,就担负起了保护公园的义务。


  当他看见树下起火时就非常不快,急忙上前警告那些野炊的孩子们,用威严的辞令命令他们把火扑灭。如果他们不听,就会恐吓要把他们交给警察。就这样,罗克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情感,全然没有考虑孩子们的感觉。


  结果呢,那些儿童怀着一种反感的情绪暂时遵从了。转过身去的时候,他们又生起了火堆,并恨不得把整个公园烧尽。


  随着时间的推移,罗克逐渐懂得了人与人相处的道理。知道了怎样使用技巧,并更懂得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于是他不再发布命令或恐吓,而是说:“孩子们,玩得高兴吗?你们在做什么晚餐?我小时候也很喜欢生火,直到现在我仍然很喜欢,但你们知道在公园里生火是很危险的吗?我知道你们几个会很小心,但别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来了也会学着你们生火,回家的时候却又不把火扑灭,这样就会烧掉公园里的所有树木。如果我们再不谨慎的话,我们就不会再看到这里的树木了。而且在这里生火,还有可能被警察抓起来。我不干涉你们的兴致,我很愿意看到你们开开心心的,但我想请你们在离开时,把火用土埋起来,并把火堆旁边的干枯树叶拨开,好吗?你们下次来公园玩时,可不可以到山丘的那一边,就在那沙坑里取火,那样就不会有任何危险了。多谢了,孩子们,祝你们玩得快乐。”


  这种说法产生的效果有很大区别!它使孩子们产生了一种同你合作的欲望,没有怨恨,没有反感。他们没有被强制服从命令。他们保全了面子,他们觉得好。“我也感觉很好,因为我处理这事情时,考虑了他们的观点。”


  如果要让别人都敬重你,你就应该记住要真诚地尽力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这样,你便会获得和道格拉斯先生一样的幸福了!


  纽约州汉普斯特市的山姆·道格拉斯,过去经常抱怨太太把过多的时间都用在修理草坪上了:他太太一周至少去草坪上拔草、施肥和剪草两次。而道格拉斯却认为草坪和四年前刚搬来时一样,并未变好。当他把这话说给太太听时,自然就破坏了他们的夫妻感情。后来,他试着从太太的角度考虑:她确实喜欢草坪,是因为她从中找到了乐趣。于是道格拉斯决心改变自己。


  一天晚饭后,太太又去修理草坪,道格拉斯也跟了出去,帮助太太一起除草、施肥,他们边干活,边愉快地谈话,他的太太非常高兴。


  从此他经常帮助太太修理草坪,并称赞她干得好,草坪比以前好看多了。于是,夫妻间的感情日益加深。


83 没有狭隘与偏见


  孟德斯鸠说:人生而平等,根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没有权利借后天的给予对别人颐指气使,也没有理由为后天的际遇而自怨自艾。在人之上,要视别人为人;在人之下,视自己为人。这是做人的一种基本姿态,也是为人的原则之一。


  因此,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摒弃对他人的狭隘与偏见,平等地待人。


  玫琳·凯是美国著名的管理专家,在她成名之前曾是一家化妆品公司的推销员。


  有一次,她参加了一整天的销售练习,很渴望能和销售经理握握手。那位经理刚刚作了一篇十分鼓舞人们士气的演讲。玫琳整整排了3个小时的队,好不容易才轮到她和那位经理见面。但遗憾的是,那位经理根本没有拿正眼看她,只是从她的肩膀上方望过去,看看队伍还有多长,甚至根本没有察觉他要与玫琳握手。玫琳等了3个小时,就获得了这样的一个接待?她觉得人格上受到了侮辱,面子受到了伤害。于是她立志做一个经理:“如果有一天人们排队来和我握手,我将给每一个来到我面前的人全然的注意——不管我当时多么疲劳!”


  后来,玫琳·凯的愿望真的成为了现实。以她自己名字命名的化妆品公司终于成为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大企业,也有很多她的慕名者来找她握手,她确实始终坚持她以前曾发过的誓言。她说:“我有很多次站在长长的队伍前,与各种人士作长达数小时的握手,一旦感觉疲劳了,我总是想起自己从前排队和那位经理握手的情形,一想起他不正眼瞧我给我带来的伤害,我立即打起精神,直视握手者的眼睛,尽可能地说些比较亲近的话……”


  在人之上,要视别人为人;在人之下,要视自己为人。这不仅是一个心态的问题,也是一个道德问题。其实,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天晚上,闲着无事的艾森豪威尔在营帐外散步。他看见一个士兵正在营帐背后黯然神伤,便走了过去,“嗨,看来我们是同病相怜啊,我的心情也特别不好,我们可以一起走走吗?”士兵看到艾森豪威尔的突然出现,原本很紧张,可万没想到这位尊敬的将军竟在他最需要朋友倾诉的时候会来邀他散步。自然他感到万分荣幸。他们的谈话也很放松。用这位士兵的话说:“那天晚上他不再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我也不再是默默无闻的小兵,我们是无所不谈的朋友。”正是那次谈话,使这个一向都很悲观的士兵乐观了起来,在以后的战斗中显示了出奇的英勇。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作为英国皇权至高无上的拥有者,一向就很傲慢。


  一次,在和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发生激烈口角的时候,也流露出了居高临下的语气,伤害了亲王作为男性的尊严。为了表示不满,亲王一句话也没有说就进了自己的房间,并把门紧紧地关了起来。几分钟之后,有人来敲门了。


  “谁?”亲王气呼呼道。


  “我,快给英国女王开门。”维多利亚依旧傲慢地回答。


  阿尔伯特一听,心里就不大受用,更别说开门了。隔了许久,敲门声再次响起,但这次温柔了许多,还听到一个声音轻轻地说道:“阿尔伯特,是我,维多利亚,你的妻子。”


  房门打开了,怨气全消的阿尔伯特站在门口,两个人终于重修旧好。


  维多利亚女王把宫廷里的那一套架势拿到两个人的世界来显示显然是错的。处于劣势地位的人们原本就很敏感,任何一点点异常的举动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注意,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在矮个子面前别说短话,处于高位的人要照顾底下人的情绪。同时,处于卑微地位的人们更应树立起自尊自强的信念,因为很多时候,如果连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话,又怎么能让别人看得起你呢?


  几年前,一家日本公司里,中国员工因工作权益问题与日方老板发生了冲突,而且愈演愈烈,最后愤怒如一头母狮的女老板提出要当事人向她下跪以示悔悟和赔礼道歉,否则就扛起行李走人。很多工人在老板的淫威下屈服了,弯下了他们那一双双本已习惯站着工作的双膝。正当女老板用她那傲慢而又洋洋自得的眼睛逡视着时,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却笔挺地站到了她的面前。“为什么不跪?”女老板咆哮着。“因为你没有权力那样做?”中国小伙子以一种愤怒而又傲不可侵的目光逼视着她。“在这里你必须听我的,不然就滚!”女老板气急败坏地将手中的文件夹狠狠地摔到了桌上。就这样,这个年仅二十几岁的郑州小伙子当日就被开除了。


  当时这次事件在国内引起一场不小的风波,几乎全国大大小小所有的媒体都予以不同程度的关注,甚至有些大学和其他机构还就此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研讨。就这件事本身而言,除了民族情绪的作用外,还有一些更为本质的东西,那就是做人的尊严。那个小伙子之所以被人崇拜,被人颂扬,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捍卫了一个民族的尊严和自己做人的尊严。


  松下幸之助在给他的员工培训时曾有过这样的一段论述:“不怕别人看不起,就怕自己没志气。人须自重,尔后为他人所重。应该让人在你的行为中看到你堂堂正正的人格。”当然,自重并不仅在于不自卑,也在于不要在行为表现中玷污甚至丧失人格。


  著名的成功学者戴尔·卡耐基在谈到人际交往时也曾提道:过分自卑、缺乏自信心的人,对人际关系谨小慎微、过于敏感的人,对他人批评过分的人以及完成工作任务后过分自夸的人等,都影响与人交往。卡耐基曾指出:“指责和批评收不到丝毫效果,只会使别人加强防卫,并且想办法证明他是对的。批评也很危险,会伤害到一个人宝贵的自尊,伤害到他自己认为重要的感觉,还会激起他的怨恨。”所以,他建议不要指责别人,而要:“尝试着了解他们,试着揣摩他为什么做出他做的事情。这比批评更有益处和趣味,并且可以培养同情、容忍和仁慈。”


84 像避免战争一样避免争吵


  我们有些人总是喜欢与人舌战不休,与人拍桌打椅,争得面红耳赤,嗓音嘶哑,而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徒劳无益。因为即使他争赢了,但这样表面的胜利实无大益;而且会损伤对方的自尊,影响对方的情绪。若是争输了,当然自己也不会觉得光彩。所以,最好的策略就是不要过于与人争论。


  卡耐基先生之所以这么认为,因为他曾经有过这方面的教训。


  二战结束后不久的一个晚上,卡耐基在伦敦得到了一个无价的教训。卡耐基当时是史密斯爵士的私人助理。在战争期间,他曾在巴勒斯坦做奥国的航空领袖,而在宣布和平不久之后,他因在30天内环绕地球半周而惊动了世界,因为向来未曾有人有过这样惊人的举动。这件事轰动一时,奥国政府奖给他5万先令,英国国王封他为爵士,此时,他成了在英国国旗下被谈论得最多的一个人。有一个晚上,卡耐基参加一个欢迎罗斯爵士的宴会,在席间,坐在卡耐基旁边的一个人讲了一个幽默的故事,这故事与这一句话有些关联:“无论我们如何粗俗,有一位神,就是我们的目的。”那人说这句话出自《圣经》,而卡耐基指正是出自莎士比亚。


  卡耐基的一位老朋友加蒙坐在卡耐基左边。加蒙先生曾用多年的工夫专心研究莎士比亚,所以他们决定由加蒙先生来解答这一问题。加蒙先生静听着,在桌下用脚踢了一下卡耐基,然后说道:“戴尔,你错了,这位先生是对的,是出自《圣经》。”在回家的路上,加蒙先生对卡耐基先生说:“那位先生的确是错了,那句话出自《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但我们为什么要证明一个人是错的?那能使他喜欢你吗?为什么不让他保住面子?他并没有征求你的意见,他也不要你的意见。那你为什么同他争辩?要永远避免正面的冲突。”


  “永远像避免战争一样避免争吵。”卡耐基牢牢地记住了这个教训。10次辩论有9次结束后,卡耐基都比以前更坚信他是绝对正确的。


  一个人从来不能在辩论中得胜,从来不能。


  因为如果你辩论失败,那你当然失败了;如果你得胜了,你还是失败的。为什么?假定你胜过对方,将他的理由击得漏洞百出,并证明他是神经错乱,那又怎样?你觉得很好,但他怎样?你使他觉得脆弱无援,你伤了他的自尊,他要反对你的胜利。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只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十之八九,争论的结果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绝对正确,你赢不了争论。


  比较一下欧哈尔和巴森斯先生的不同遭遇吧!


  欧哈尔从来没有销售出去一台载重卡车,尽管他从事这个工作已有一年多了。原因就在于他太喜欢同别人争执了!他始终同他正要做交易的人争执并触犯他们。如果一位未来的买主对他出售的汽车说出任何贬抑的话,他就会恼怒地截住那人的话头。当然,他确实胜过不少辩论。后来他说,“我常走出一个人的办公室说:‘我又教给那家伙一些东西了。’我真的告诉了他一些事,但我并没有因此而卖给他一点儿东西。”


  而巴森斯先生做得要聪明多了。他是一位税收顾问,有一次,为了一笔关键性的9000元钱跟一位政府的税务员争论了1个小时。巴森斯解释这9000元钱事实上是应收账款中的呆账,不可能收回来,所以不该收所得税。


  “死账,胡说!”稽查员反对说,“那也必须纳税。”


  “这位稽查员冷淡、傲慢、固执,”巴森斯先生在班里讲述事情的经过时说,“理由对他是毫无用处的,事实也没有用——我们辩论得越久,他越固执。”


  巴森斯决定不同他争论,而是从赞赏他开始解决问题,说些令人愉快的话。


  他真诚地对这位稽查员说:“比起其他要你处理的重要而困难的事情,我想这实在是不足挂齿的小事。我也研究过税务问题,但那是书上的死知识,你的知识全是来自实务工作的经验。有时我真想有份像你这样的工作,那样我就会学到很多。”


  结果,那稽查员在椅上挺起身来,向后一倚,讲了许多关于他工作的话,他告诉巴森斯发现过许多税务上的鬼花样。他的口气慢慢友善起来。接着又谈起他的孩子,临告别的时候他说要再研究研究巴森斯的问题,过几天会通知巴森斯结果的。三天后,他打电话到巴森斯办公室,通知巴森斯那笔税决定不征了。


  现在我们应该明白了同别人争论的危害了吧!争强疾辩不可能消除误会,而只能靠技巧、协调、宽容,以及用同情的眼光去看别人的观点。


  天底下只有一种能在争论中获胜的方式,那就是避免争论。避免争论,要像你避免响尾蛇和地震那样。


  所以,卡耐基先生再三告诉那些爱同他人争论的朋友:我们绝不可能对任何人——无论其智力的高低——用口头的争斗改变他的思想。


  而美国前总统林肯也曾这样对一位因琐事同同事发生激烈争吵的青年军官说:“任何决心有所成就的人,绝不会在私人争执上耗时间,争执的后果,不是他所能承担得起的,而后果包括发脾气、失去自制。要在跟别人拥有相等权利的事物上,多让步一点儿;而那些显然是你对的事情,就让得少一点儿。与其跟狗争道,被它咬一口,不如让它先走。因为,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的咬伤。”


85 怨恨会让你失去快乐


  一个失败型个性的人,在寻找失败的借口和原因时,往往会责备社会、制度、人生、运气不好。对于别人的成功与幸福,总是愤愤不平,因为他认为,这些都足以说明生活使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愤愤不平是企图用所谓不公正、不公平等的现象来为自己的失败辩护,使自己感到好过一些。可是实际上,作为对失败者的安慰,怨恨是非常不可取的办法,比生病还糟。怨恨是精神的烈性毒药,它使快乐不能产生,并且使成功的力量逐渐消耗殆尽,最后形成恶性循环,自己并没有多大本领而又非常怨恨别人的人,几乎不可能和同事相处得好。


  对于由此而来的同事对他的不够尊重或者领导对他工作不当的指责,都会使他加倍地感到愤愤不平。


  怨恨是使自己觉得自己重要的一种方法。很多人以“别人对不起我”的感觉来达到异常的满足。从道德上来说,不公正的受害者和那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似乎比那些造成不公正的人要高明。


  心怀怨恨的人,是想在人生的法庭上证明他的案子,如果他有怨恨之感就证明生活对他不公平,而有些神奇的力量将会澄清那些使他产生怨恨的事情,使他得到补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怨恨是对已发生之事的一种心理反抗或排斥。


  怨恨的结果是塑造劣等的自我意象。就算怨恨的是真正的不公正与错误,它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因为它很快就会转变成一种习惯情绪的。一个人习惯于觉得自己是不公平的受害者时,就会定位于受害者的角色上,并可能随时寻找外在的借口,即使对最无心的话在最不确定的情况中,他也能很轻易地看到不公平的证据。


  习惯性的怨恨一定会带来自怜,而自怜又是最坏的情绪习惯。这个习惯已根深蒂固,如果离开了这个习惯,就会觉得不对劲、不自然,而必须开始去寻找新的不公正的证据。有人说这类人只有在苦恼中才会感到适应,这种怨恨和自怜的情绪习惯,会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不快乐的可怜虫或者牺牲者。


  产生怨恨的真正原因是自己的情绪反应。因此,只有自己才有力量克服它,如果你能理解并且深信怨恨与自怜不是使人成功与幸福的方法,你便可以控制住这种习惯。


  怨恨的人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把自己的感受和行动交给别人支配,他像乞丐一样依赖别人。若是有人给他快乐他也会觉得怨恨,因为对方不是照他希望的方式给的;若是有人永远感激他,而且这种感激是出于欣赏他或承认他的价值,他还会觉得怨恨,因为别人欠他的这些感激的债并没有完全偿还;若是生活不如意,他更会觉得怨恨,因为他觉得生活欠他的太多。


86 不要播种仇恨的种子


  人生就像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它既种植希望和成功,也会播种仇恨。但你要记住,最好不要在人生中播散这种仇恨的种子。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不管我们的理由如何,怀恨总是不值得的。潜留在我们内心里的侮辱,永难平复的创伤,都能损坏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可爱的事物。我们被锁在自己的苦恼之渊里,甚至无法为别人的幸运而愉快。怨恨就像毒害我们的血液、细胞的毒素一样,影响、侵蚀我们的生命。


  有位朋友曾接到一封爱发牢骚的亲戚写来的信,他说:“我永远记得,我新婚的嫂嫂和哥哥在我的生日那天一同外出旅行,而没有对我说一句祝贺生日的话。”这句话的言语之中就埋着仇恨的种子,而它通常也是毒害你身体的毒药的种子。


  头痛、消化不良、失眠和严重的疲倦等,是怀恨的人常有的生理症状。某医学院曾作过一次调查,报告中说:与心情较为愉快的人相比,心存怨恨的人更经常进医院。医务人员所做的试验显示,患心脏病的人常常不是工作辛劳的人,而是抱怨工作辛劳的人;最足以引起高血压的原因,莫过于外表好像很安静,内心里却被强烈的怨恨所煎熬。


  怨恨甚至会造成意外事件。交通问题专家说:“发怒的时候永远不要开车。”心里总是惦记着丈夫如何不懂体贴的妇女,比起那些心里毫无杂思的妇女,更容易在家里发生意外事件。


  另一方面,爱与同情则有激发活力的作用。正如一位健康学博士所说:“宽宏大量乃是一服良药。”


  与怨恨情绪作战的第一步,便是先要确定怨恨情绪的来源。如果我们能坦白地检讨,十次之中有九次,我们会发现其来源是很接近于自己这方面的。忽略自己的缺陷与弱点,乃是人之常情;在任何可能的时候,我们总会把自己的短处变成别人的错处,而后加以无以名状的怨恨。例如,在每一个离婚案件中,几乎很明显的,所谓无辜的一方往往并不如其所描述的那般无辜。


  “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说,“我们自己的过错好像比别人的过错要轻微得多。我想,这是由于我们完全了解有关犯下错误的一切情形,于是对自己多少会心存原谅,而对别人的错误则不可能如此。”


  怨恨的根由发现了之后,务须尽全力去对付之,第二桩要做且是最有效的事便是——忘记它。有理智的人并不仅以把宿怨掏干为满足,他们还经常用新的梦想和热忱,填进他们生活中的洼地。据心理学家说,我们不能同时拥有两种强烈的情感,既要爱又要恨,那是不可能的。怨恨大部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要想忘记自己,最好的方法便是帮助别人。


87 宽容你的对手


  几年以前,68岁的威廉·传坎伯,在史泼坎城开了一家小餐馆,因为他的厨子一定要用茶碟喝咖啡,而使他活活气死。当时那位小餐馆的老板非常生气,抓起一把左轮枪去追那个厨子,结果因为心脏病发作而倒地死去——手里还紧紧地抓着那把枪。验尸官的报告宣称:他因为愤怒而引起心脏病发作。


  “宽容别人”不仅是一种道德上的教训,而且是在宣扬一种20世纪的医学。就是说,如果我们保持一种平和宽容的心态,也许可以让我们避免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等许多其他的疾病。


  “要是自私的人想占你的便宜,就不要去理会他们,更不要想去报复。当你想跟他扯平的时候,你伤害自己的,比伤到那家伙的更多……”这段话听起来好像是什么理想主义者所说的,其实不然。这段话出自一份由米尔瓦基警察局发出的通告上。报复怎么会伤害你呢?伤害的地方可多了。根据《生活》杂志的报道,报复甚至会损害你的健康。“高血压患者主要的特征就是容易愤慨,”《生活》杂志说,“愤怒不止的话,长期性的高血压和心脏病就会随之而来。”


  当我们恨我们的对手时,就等于给了他们制胜的力量。那力量能够妨碍我们的睡眠、我们的胃口、我们的血压、我们的健康和我们的快乐。要是我们的仇人知道他们如何令我们担心,令我们苦恼,令我们一心报复的话,他们一定会高兴得跳起舞来。我们心中的恨意完全不能伤害到他们,却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像地狱一般。


  怨恨的心理,甚至会毁了我们对食物的享受。圣人说:“怀着爱心吃菜,也会比怀着怨恨吃牛肉好得多。”


  要是我们的对手知道我们对他的怨恨使我们筋疲力尽,使我们疲倦而紧张不安,使我们的外表受到伤害,使我们得心脏病,甚至可能使我们短命的时候,他们不是会额手称庆吗?这个道理连动物都晓得,卡耐基先生曾经历过一件这样的事:


  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卡耐基正旅行经过黄石公园。一位森林的管理人员骑在马上,跟这群兴奋的游客谈些关于熊的事情。他告诉卡耐基:一只大灰熊大概能够击倒西方所有的动物,除了水牛和另一种黑熊,但那天晚上,我却注意到一只小动物——只有一只,那只大灰熊不但让它从森林里出来,并且和它在灯光下一起共食。那是一只臭鼬!大灰熊知道,它的巨灵之掌,可以一掌把这只臭鼬打昏,可是它为什么不那样做呢?因为它从经验里学到,那样做很划不来。


  卡耐基也知道这一点,当卡耐基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曾经在密苏里的农庄上抓过四只脚的臭鼬;长大成人之后,卡耐基在纽约的街上也碰过几个像臭鼬一样的两只脚的人。卡耐基从这些不幸的经验里发现:无论招惹哪一种臭鼬,都是划不来的。


  即使我们不能爱我们的对手,至少我们要爱我们自己。我们要使对手不能控制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健康和我们的外表。就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不要因为你的对手而燃起一把怒火,热得烧伤你自己。”


  前纽约州州长威廉·盖诺信奉这样一句话:“不能生气的人是笨蛋,而不去生气的人才是聪明人。”


  威廉州长曾被一份内幕小报攻击得体无完肤之后,又被一疯子打了一枪几乎送命。他躺在医院为他的生命挣扎的时候,他说:“每天晚上我都原谅所有的事情和每一个人。”这样做是不是太理想了呢?是不是太轻松、太好了呢?如果是的话,就让我们来看看那位伟大的德国哲学家,也就是“悲观论”的作者叔本华的理论。他认为生命就是一种毫无价值而又痛苦的冒险,当他走过的时候好像全身都散发着痛苦。可是在他绝望的深处,叔本华叫道:“如果可能的话,不应该对任何人有怨恨的心理。”


  有一个能原谅和忘记误解和错对自己的人的有效方法,就是让自己去做一些绝对超出我们能力以外的大事,这样我们所碰到的侮辱和敌意就无关重要了。因为这样我们就不会去计较理想之外的事了。依匹克特修斯在一千九百年前就曾经指出,我们种因就会得果。而不管怎么样,命运总能让我们为过错付出代价。“归根到底,”依匹克特修斯说,“每一个人都会为他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能够记住这点的人就不会跟任何人生气,不会跟任何人争吵,不会辱骂别人、责怪别人、触犯别人、恨别人。”


  瑞典的乔治·罗纳先生一直在维也纳做律师的工作,一直到二战结束才回到瑞典。他当时身无分文,急需找到一份工作,他能说好几种语言,所以想找个文书工作。大部分公司都说由于战争的缘故,他们目前不需要这种服务。其中一个公司却这样回信给罗纳:“你这个人真是愚不可及,我们根本不需要文书。即使我们真的需要,也不会雇用你,因为你连瑞典文字都写不好,你的信上满是错误。”


  你能想象收到这样一封满是侮辱言辞的信的感觉吗?罗纳气得暴跳如雷,他们竟敢说我这个瑞典人不会说瑞典话!罗纳气愤之下,写了一封足以让对方喷血的信准备寄给对方。可他却停了下来,他对自己说:“稍等一下,我怎么知道他不对呢?我学过瑞典文,但不一定精通它。也许我的错我自己都不知道呢!真是这样的话,我应该再加强学习才对呀!这个人还真提醒了我,虽然他可能并不想这么做,但也不能抵消我欠他的人情呀!我应该写封信感谢他。”


  于是,罗纳把他写好的信撕掉了,另外写了一封:“你们根本不需要文书,还不厌其烦给我回信,我深感荣幸,我对贵公司判断有误,实在抱歉之至。我不知道我的信犯了文法上的错误,我很抱歉并很惭愧。别人告诉我你是这一行的领袖,谢谢你帮助我自我成长,我会努力学好瑞典文,减少错误。”


  几天后,罗纳收到了回信,想不到吧?这是一封邀请罗纳去工作的信函。


  年轻的朋友们知道这样一句不朽的名言吗:“我知道光是爱国还不够,我一定不能对任何人有敌意和怨恨。”


  在加拿大杰斯帕国家公园里,有一座可算是西方最美丽的山,这座山以伊笛丝·卡薇尔的名字为名,纪念那个在1915年10月12日像军人一样慷慨赴死——被德军行刑队枪毙的护士。她犯了什么罪呢?因为她在比利时的家里收容和看护了很多受伤的法军、英国士兵,还协助他们逃到荷兰。在十月的那天早晨,一位英国教士走进军人监狱——她的牢房里,为她做临终祈祷的时候,伊笛丝·卡薇尔说了两句将刻在纪念碑上不朽的话语:“我知道光是爱国还不够,我一定不能对任何人有敌意和怨恨。”四年之后,她的遗体转移到英国,在西敏寺大教堂举行安葬大典。


  说得多好呀!“我一定不能对任何人有敌意和怨恨。”


  让我们永远不要去试图报复我们的仇人,因为如果我们那样做的话,我们会深深地伤害了自己。不要浪费一分钟的时间去想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