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远古的秘笺
哒哒马蹄滇黔驿道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嗒嗒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不伪装、不雕饰的文字曾深深打动过我,很长一段时间,眼前萦绕不散的,是烟雨蒙蒙之中那条永无尽头的青石板路,寂寥的马蹄声声荡漾在小路上,意味不尽的怀想感染了每一寸空间。
在一个艳阳天的午后,犹如被冥冥中某种意念所牵引,来到位于石 板哨和天生关村之间的一个隘口。目光不经意的一瞥,蓦然发现一 条泛着烟灰色光泽的青石板古道!古拙的石板在阳光映射下发着幽 幽的光,视线被牵至渺远,渺远达几个世纪之前,那里上演着车水
马龙的前尘旧事。
我的皮肤感受到了洪武年间的温润空气,脚板感受着当年的地温, 心跳的节律与往来于此的嗒嗒马蹄一起共振。这条古老的驿道从 1382 年前的晨曦当中悄然而来,从车马行人的嚣嚷之中扑面而来, 从一次次等待与出发之间逶迤而来。这驿道大约是当时人们心目中 最神圣的一条道路吧,它是石林县最早与外界交往的交通要道,直 通南京,直通金銮圣殿。面对时间的尖锐光芒,它映衬过多少历史事件,又深藏了多少禅机,却依然在苍凉中笃定且从容着。
古道端口有一口古水井,粗粝的石凿井口有着圆润且饱满的尺度, 深不见底,荡漾着明洪武十五年(1382 年)间的一个缘起。古井 背后是一个门楣开阔的院落,单檐悬山顶建筑形式端庄大气。门面 不大进深却很大,穿过廊隔进去还套着一个更大的院落,面阔六 间。大门前左右各端立一座大青石打造的石墩,基底宽厚尺度开 阔,柱脚做一个略微收拢之后于顶部再度放开,用的是整块大青 石。这是一对阔气而讲究的上马石,这座院落是明洪武年间的一个 马店,容纳四五十匹马休息毫不拥挤。骑着马或驮着货物赶往南京 的旅人商贾,千里迢迢行走至此时,停下脚步,小住两日,补充给
养歇息休憩,再重新启程。
循着石头路面的粗粝磨痕, 一股神奇的魔力将我带回明朝某年。
沿着古道绵延开去的,有舒适温馨的驿站,有交换官文的关卡,还 有前铺后屋的小卖店。过客行人透过小卖店打开的窗棂,一眼能看 见商铺里陈列的衣服、鞋帽、小食品等百货。笑容可掬的店老板站 在窗口兜售他的商品,隔着柱廊向街上过往的熟人打招呼,小孩 子手拿奖励到的糖果奔来跑去。身为滇黔驿道之大站,这条街从早 到晚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有十多家马店客栈,每天有两千多过往马 匹,有商业头脑的村民把房舍临街一面敞开来做小买卖,一年四季
生意兴隆。
这是石林县最早与外界交往的交通要道,始建于明代,属滇黔驿道 的一段,也叫通京大道或罗平驿道。驿道来自昆明,经呈贡、宜良 进入石林县大哨、小尖山、和摩寨、天生关等村,再延伸进入陆 良、师宗、罗平及贵阳,石林县境内全程二十二公里。明洪武十五 年(1382 年)在和摩寨设立和摩驿站后,这条驿道是传递官方和
民间邮件及物资的唯一通道。
这条青石板道路,虽然清代天生关村翰林院庶吉士周师出资重新修 葺过,但如今斑驳苍老,凹陷积水,路两旁的断壁残垣摇摇欲坠, 谁看得出它前世作为通京大道的辉煌?谁珍惜它对研究古代邮政 史、交通史具有的重要历史意义?谁又相信它是昆明地区现存规模
最长的驿道遗址?
想从上马石的纹理中寻找到岁月历弥久新的画面,想从石板路铭刻 的马蹄印演绎明朝以来藏匿的各种传奇和秘密。天宇洪荒造就了 人类适应生活的种种能力,其中最伟大的能力就是建造。人类从挖 掘洞穴到建造草舍,再到营建庙宇殿堂之后,又开始建造道路,所有 的活动都围绕着建设这个主体周转不息。人类历史屏幕上展现而出的
一个个故事,一幕幕场景,生活的、工作的、政治的、宗教的、细微的、宏大的……从头至尾都脱离不开以道路作为背景。
很想透过那一幢刻着“耕读传家”的老宅解构这户人家的历史,许 多古旧住宅的匾额上,很容易见到“耕读传家”这四个字。“耕读 传家”在老百姓中可谓流传深广,深入民心。耕田可以事稼穑,丰 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 性,以立高德。所以, “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在古人 看来,做人第一,道德至上。在耕作之余,或念几句“四书”,或 读几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或听老人讲讲历史演义。 人们就在这样平平常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着礼教的熏陶和
圣哲先贤的教化。
没有一条古道有这条古道上的马蹄印多,每一块大小不一的青石都 被磨蹭得光滑亮泽,街道、暮色、窗扉……远方传来的马蹄声打破 寂静,将诗情层层推向高潮。“美丽的错误”这句话很矛盾, “嗒 嗒的马蹄”敲响的是重逢的希望,但马蹄声仅仅从门口路过,并不 为那个企盼而停驻。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诗意盎然在不协 调中闪发错误的光彩。一起一伏,一扬一抑,情景逆转产生的戏剧
性,构成这条驿道清劲跌宕的旋律基调。
千百年来,尽管沧海桑田世事浮沉,而古道特有的韵律依旧悠长。 希望现代化建设的风驰电掣,不要将古朴的驿道韵味,铭文般的马
蹄印记,记忆斑驳的岁月刻痕,泯灭入轰轰烈烈的建造运动当中。
悠悠古桥跨越经纬
生死相依的爱情往往跨不过一座石桥。
桥的存在刻写着命运情缘的变幻莫测,铭镂着岁月沧桑的跌宕起 伏。曾经的我在纷扰的时间外挣扎,在红尘俗世中寻寻觅觅,心存
切切企盼与碎碎念想,想要在一个特别的地方邂逅一座特别的桥。
世间万物之间总是有着一种偶然或必然的牵连,冥冥之中有注定,千 年之前早约定。今日,一寸一寸来到城市的边缘,远离城市的喧嚣,
越过桎梏的藩篱,与一座遗世独立的古石桥蓦然相遇。
三月的阳光并不灼热,我走在午后寂静的山谷里,一公里外的大叠 水瀑布渐行渐远渐无声,四周一片寂静。千刃峭壁时而峥嵘显露,时 而起伏绵延,浇筑出无边无际的绿。世间所有的华丽、纤 、盛大都 在这一刻消亡隐退,只剩下某种纯粹的单一。这单一来自一座古老的 石桥,它以近乎完美的姿态静卧在巴江河的清清水流之中,也以近乎 完美的凄凉独自荒芜在旷野的冷风中,犹如很多地区曾经荒凉过的
历史遗迹一样,被世人遗忘在荒山野岭。
一道忧伤而孤寂的彩虹横卧在巴江河上,昭示着世界的空寂与太古 的无常。无论从任何角度看过去,它都如此素净、简单,却有着巨 大的冲击力,撼动着我的目光。它以完美的体量和尺度稳稳矗立在 那里,纵然巧夺天工,却始终沉默而遥远地单一着。单一的岩石, 单一的颜色,单一的味道与气质,还有单一的纯洁度。古朴苍劲的
石纹脉路,以深切的寓意连接着巴江河与南盘江。
没有碑刻,无法知晓它的设计者或建造者是谁,好像是天外飞来的 杰作,又好像是神灵故意留下的遗迹。几百年的岁月深深铭刻在它 伤痕累累的身体之上,描画在爬满沧桑的额头上,记录在每一块石 头细致入微的接缝上。很少有石桥似它这般依山傍石顺应自然,四 周布满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岩石,每块石头都写着满满的古朴与沧
桑。硕大峻峭的岩石既是桥基的组成,又是桥墩的依托,仿佛造桥者故意借来造景的道具,东西南北皆有景致。百年古树成为桥的组 成部分,根系深入桥身钻入桥基透出石缝编织起稠密的大网,枝冠
凌驾于苍宇撑起盛大的华盖。
庆幸的是,这个奇迹,这个天才的创意,没有被风霜雨雪摧毁,没 有被岁月沧桑磨平,也没有因这个时代的修筑道路指示而惨遭埋
葬。但不知为何,深深的担忧已从内心荡漾开来。
古桥安然而又不动声色地矗立在那里,我的眼睛无法移开。
空气宁静而忧伤,山色将我吞没,无知无觉细细地吞噬。一只鸟在 阳光中飞上树梢,微颤的影子落在我脸颊上。大块的岩石袒露着、 张扬着,夹缝中钻出一些蓝色、黄色、紫色的细碎小花。我仰望石 桥,扬起脸来让感官放飞,它无语默然,茕茕独立。我嗅到古石桥阳 刚且纯粹的气息,避世、超脱、独立。它大约是一座连接宜良狗街、 石林板桥和弥勒的古代经商驿道桥梁吧?巴江河从北而下,穿过石桥 之后流向南盘江,经宜良、华宁之后折回弥勒境内,再流入广南,最 后进入贵州。历史与现实,孤独与渴望,梦呓与轮回,在此荒诞地
对峙着。在阔大的宇宙对抗前,它选择了安然。
环顾四周,青山峭壁,杂草荒芜,人迹罕至。石桥最初建造时只有 一个桥孔,后来巴江河水改道,睿智聪慧的建造者顺着河流走向, 依岩石之势再造了三个桥孔。第一个孔洞的功能沦为主桥泄洪辅助 桥,与其他三孔虽间隔跨度稍大,却始终相依相连,两者之间彼此 独立又互为一体,形断而神不断。这个天才的创意以无道为有道, 刹那间让整个桥体拥有了四孔相连的延续韵律,具备了头尾扭动的 渐变节奏。它有着巧美相融的、彩虹般浑圆完满的弧度,又有着共 同统一的、无法混淆的气质内涵。高低变幻的起伏动感,寓巧于拙
的道法自然,打破了多孔平直的单调规则,整个建筑形式节制、内敛而典雅, 一如含而不露的情感表达。
不论从山巅朝下俯瞰,还是顺着河水朝它凝望,这座四孔石桥都是 独一无二的。桥墩的迎水面和背水面有两座三角形金刚墙,各自向 南、向北延伸着。第三个桥孔北侧和南侧半圆形拱券正中,镶嵌着 代表传统吉祥寓意的鱼头鱼尾的精美石雕。深青色的石灰岩,石块 与石块之间以传统糯米灰浆黏接工艺砌筑,耐水,结实,抗风化。 在粮食匮乏的古代,以糯米浆这样高昂的成本建造一座石桥,其奢
侈与隆重令我遐思飞扬。
凝视石桥的时候,无疑是在凝视造桥者的面孔。也许他一生就只成 就了这一座石桥,这座石桥满载着他一生一世的最大梦想,使他的 灵魂获得最大的满足,从此圆满了他每个深夜的梦。这样的认定让 我带着些许梦幻,些许穿越,些许感慨,流连忘返地徘徊在此。我 的步伐顽强推向它所隐喻的那个时代,进入我醉心的、被光芒和时
空所造就的河流源头。
岩石干净无苔,可以安坐发呆。偌大的河床并没有人去洒扫,却无 一丝尘埃。泠泠清波洗刷着前世今生,被春天激活的滇杨在蓝天下 泛着耀眼的彩色。捡起一朵野花,花蕊里藏着无限的乡愁。光脚踩 在那些大青石上,伸手撩一撩水波,清凉,纯净。一泓清泉从它怀抱里穿流而过,跨越千年的清凉与无欲,有禅的淡定与从容。
空山,鸟语,石桥,与它的邂逅,仿佛我最珍爱的书页里少掉的一页插图,现在终于补上了。我想,我会在另一个时空与它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