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必须要去的地方5
书名:一石破天动四方 作者:闻冰轮 本章字数:4531字 发布时间:2024-06-18

红色经典的漫漫旋律1


老圭山的王者气象
要怎样的足迹,才能走遍老圭山的辽阔?
圭山,是石林县最高峰,雄奇险秀的山峦,峰障叠翠的郁郁,彝人 称之为“构波玛”,意为“大雁的山”,是阿诗玛文化的发源地。
山脉是一个区域最尊严的王者,没有山脉笼罩的地区,就没有王者 气象。我来到这片纵横不尽的圭山山脉,想知晓高山的意境,想探 寻山脉的走向,更想走遍它幽秘的领域。
山高地阔,气象万千的圭山山脉位于县境东南部,从陆良县和师宗 县交界处进入石林县境,沿普拉河延伸到弥勒县中部,延绵两百多 公里。奇峻的山峰尽可以在天边尽头与一阕牧歌相遇,但蜿蜒的走 势却忽然改变了初衷。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犹如缀着各色鳞片的音 乐盒,七彩缤纷,满目清脆。气流的屏障隔开了寒流,亚 热带低纬 高原山地气候令此地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天空的蓝色像赐予圭山 的绸缎,那些蜿蜒的山路延长了一场偶遇的渴盼遐思。路途中不断 出现的小股溪流湮灭了隐秘的心思,在距离爱情最近的山坡上,空中的温润气息朝我奔涌而来,芳草和树叶的味道令我浮想联翩。水 流时隐时现,像肆意游荡的幽灵,瞬间可以失去踪迹。空山欲滴, 这座森林覆盖达百分之八十的山脉分布着多种多样的森林植被,多 是受高原亚 热带季风影响形成的半湿常绿阔叶林。还分布着古代可 溶性碳酸盐沉积岩、石灰岩等发育形成的典型岩溶地貌,一道亮丽 的回归自然的风景线,充满了被天地宠爱并接受的理由。

慷慨的大自然为圭山创造了诗和远方的全部意境,那日的阳光是我 经历过的阳光中最最深情的记忆,山间细细如缕的凉风让我在春 光 明媚中荡开胸怀。
海拔两千六百米的主峰老圭山为全县最高峰,南北长十四公里,宽 十公里,总面积三千二百公顷,系云岭山脉余脉。明代建有土司城 堡,清代建有圭镜寺,为附近各县居民朝拜的名山圣地。人们祭圭 山有一个抹不去毁不掉的主题:祭奠祖灵,呼唤英雄。
每个传说都源于时间的脉络和想象力的切入点,伟大而神秘的历史 节点造就了每一个传说的时间渊源,在这渊源之下,我循着历史的脉迹回到传说中的开始。这样一座奇峰叠嶂层峦险秀的神奇大山, 在特定历史时期成为革 命圣地,似乎是历史的必然。

云南革 命的摇篮
老圭山一片寂静,除了飞翔的候鸟,还有奔跑飞越的生灵在山间往 来腾跃,与我相遇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三月。豹猫、穿山甲、狐狸、 蟒蛇们拥有不同的生活习性,拥有独属于灵魂区域的幽密通道。锦 鸡、麂子、猫头鹰、草猪、九节灵、花脸獐,在深山亲眼看见它们 的机会不多,要熟悉它们的习性,才能分辨出它们的行踪,需闭上 双眼,才能倾听到它们四蹄落在深谷中的声响。老圭山还有其他众 多野生动物,它们一直生长繁衍在此,怡然自得地漫步在这片葱荣 繁茂的光明世界。它们用强健的四肢来取悦自己,取悦自由,取悦 这座枝须弥漫的乐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圭山自诞生之日起,大约就知晓自己的使命,也知晓自己的属性。从海平面拔地而起之际,它已然听见红色号角 的遥遥召唤,知晓自己的宿命中将裹挟“中国的井冈山,云南的老圭 山”这一特殊标签。

圭山是云南红色革 命的摇篮,是一片革 命的沃土、一个民主的堡 垒。在抗 日战争时期,无数革 命志士紧跟时代潮流,在抗击日本侵 略者的伟大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在播撒革 命火种、创建革 命 武装的过程中,在建立红色根据地、建立人民政权的斗争中,舍生忘 死,涌现出了以张炽、毕恒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 命先烈。在解放战 争中,石林各族儿女踊跃参军、舍生忘死,为云南的解放事业立下 了赫赫功勋。
老圭山素有“云南人民闹革 命,圭山打响第一枪”之盛誉,朱家璧 这个响亮的名字,与圭山密不可分,骨肉相连。
解放战争年代,“边纵”司令朱家璧带领边纵小分队在圭山一带开 展清匪反霸的游击战争,为云南的全面解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 圭山上埋有革 命先辈朱家璧的部分骨灰,并设有革 命历史纪念碑, 创作于这个时期的《圭山游击队歌》已家喻户晓,为发展红色旅游 提供了丰实的素材。
1947 年冬,朱家璧按照省工委的指示回到云南,率领的部队到达 圭山,与游击武装成立一支人民的军队,创建巩固了圭山革 命根据 地。他们血洒云贵战两广,旌旗所指跨越南北,1949 年改称中国 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简称“边纵”。1948 年初,他参与领导 了路南圭山、弥勒西山起义,组建了云南人民游击武装主力部队: 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任司令员。在奔袭师宗、围攻丘 北、攻克广南、南下桂西、河阳整训、转战开广等一系列战斗和军 事行动中,他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分局和云南省工委、桂滇边工委的指示,表现了高度的党性原则。他英勇善战,身先士卒,和干 部战士同甘共苦,为云南人民武装斗争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卓越贡献。 1949 年 1 月,任桂滇黔边纵队副司令员。他率领边纵第三支队,跳 出外线向滇北进军,配合滇北党组织开辟滇北新区,对昆明形成包 围之势,有力地配合了盘江两岸的反围剿斗争,推动了云南武装斗 争的发展。同年 7 月,任中 共滇桂黔边区委员会执委和滇桂黔边纵 队副司令员。他率部西进,调动敌军,迂回转战八千余里,打乱了 敌军部署;为粉碎敌军西逃缅甸的企图,指挥炸毁了滇缅公路上的 功果桥和惠通桥,切断了敌人向西逃窜的通道,开辟了腾龙新区。 1949 年,他代表边纵两次与卢汉的代表会谈,宣传党的政策,争 取卢汉走和平起义的道路,促进了云南地方实力派靠拢人民。在昆 明保卫战中,他奉命率部驰援昆明,给起义部队以有力的支持和配合。1950 年春,他积极组织指挥边纵部队和部分起义部队配合野 战军进行滇南战役,为云南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老圭山东北坡,屹立着一座圭山革 命纪念陵园,陵园由圭山革 命 纪念碑、烈士纪念塔和朱家璧陵墓、部分革 命家墓碑等部分组成, 悼念功载《中国共 产 党革 命英烈大典》的张炽、毕恒光等英雄,纪 念三百多名烈士、三百多名离休干部,为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做出 的重大贡献。
圭山镇矣维哨村,将当年那段史诗展示在村里的墙壁上,村中至今 仍存有当时使用的枪支、民众支援部队用的石磨、红军帽、水壶等 物。
如今,革 命烈士纪念塔、建军遗址纪念碑、朱家璧事迹碑、石林党 史馆、圭山武装斗争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每年吸引四十多万游客人 次前来参观游览,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革 命传统 和爱国主义教育,成为石林旅游的一道别样风景。
位于石林街道办事处的石林岔口老鹳窝和北大村两地,建有一座人 民解放军烈士墓,是石林县缅怀先烈,进行爱国主义、革 命传统教 育的重要基地。1949 年 12 月 22 日,进攻昆明的国民 党军第八军 在宣告失败后向滇南败退。12 月 26 日,国民 党陆军总部、警卫旅、 第八军三师及两个宪兵团,企图从沾益、陆良经路南向开远、蒙自 方向逃窜。中国人民解放军边纵二支队十三团、十四团、护三团奉 命在陆良、路南交界处及北大村至小坡头一线伏击,战斗打响后, 前来追击敌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十七军四十九师一四六 团七连也投入战斗,最终国民 党军成排成连的缴械投降。此战缴获 了大量武器、车辆和物资,俘敌 3000 余人。在此次战斗中牺牲的 13 位一四六团战士,被安葬于石林岔路口老鹳窝和北大村。

大哨护三团烈士墓位于鹿阜街道办事处大哨村东南。1949 年 10 月 下旬,路南护乡三团完成在弥路交界牵制敌人任务后,奉命向北转 移到洪山活动。10 月 25 日、26 日,在宜、陆交通要道大哨村住宿 休息时,护三团岗哨突然发现之前驻扎在陆良的国民 党五七七团化 装成便衣后,途经大哨前往宜良补充弹药。护三团二营营长撒建云 迅速率领 40 余人战士占领大哨村东高地正面堵击敌人,并组织全 营投入战斗,掩护一、三营及团部撤退。二营在与敌军的僵持中遭 到包围,三营撤出后从东北面增援,最终在大哨人民的支援下,得 以全团突围。在此次战斗中牺牲的罗光熙等 15 位护三团战士就地 安葬在大哨村。
革 命烈士纪念塔位于石林县城双龙山。1956 年,为缅怀在抗 日战 争、解放战争和巩固人民政权斗争中牺牲的烈士,路南县党政领导 与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商议建立“革 命烈士纪念塔”,1957 年 12 月 建成。塔体坐北朝南,高 11 米,由座基、叙文亭、塔峰三部分组 成,白石灰石砌筑。塔峰南面镌“革 命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北 面刻“永垂不朽”四个大字。碑文记述了 20 世纪 20 年代至 50 年 代,历次革 命战斗中革 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是石林县规模最大的 革 命纪念建筑物。
毕恒光烈士革 命活动旧址是一个重要的活动纪念地,位于长湖镇中 心学校内,是解放战争时期中 共地下党员毕恒光进行革 命活动的遗 址,是石林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 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1946 年 6 月,中 共云南省工委派毕恒光到尾则村省立圭山小学,以教 书为掩护开展地下革 命活动。他在校内和附近村寨广泛培养革 命骨 干,建立了十多处革 命据点和上级党组织联络交通站,组建了以毕 文昌、黄仲先等为主的二百余人地下革 命武装,参加“云南人民讨 蒋自救军”。1948 年 8 月 12 日,在路南县城策反新兵大队起义中,毕恒光不幸遭到敌人逮捕。1949 年 1 月 22 日,被国民 党 反动当局 杀害于昆明虹山,英勇就义,时年二十五岁。

云南起义五棵树会谈旧址,位于石林风景区原五棵树村。现存民国 时期一座土木结构四合院建筑,由前厅、正房及左右耳房组成,占 地 231 平方米。1949 年初,云南省主 席卢汉指派龙泽汇与中国人 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副司令员朱家璧联系,5 月在寻甸磨盘寺举 行第一次会谈。同年 7 月,双方又约定在石林县五棵树村进行第二 次会谈。参加会谈的有卢汉全权代表龙泽汇,边纵队副司令员朱家 璧、政委郑敦、政  治部主任张子斋、二支队司令何现龙等。会谈主 要分析了全国形势,讨论了卢汉起义时机。会后不久,卢汉运送一 批武器等物资到宜良交给边纵队,共计步枪 1500 余支、重机枪 12 挺、轻机枪 120 挺、子弹 2 万多发、银圆 2 万元。此次会谈使边纵 队在政 治、军事上争取了主动,为和平解放云南创造了有利条件, 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额冲衣干部训练班旧址是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位于圭山 镇额冲衣村。现存民国时期土木结构两栋建筑,坐北朝南,单檐悬 山顶,占地 828 平方米。1949 年 2 月 14 日,路南县工委在额冲衣 村举办首届干部培训班,学员一百余人。培训班邀请中国人民解放 军滇桂黔边纵队司令员庄田、政 治部主任张子斋等领导做重要讲 话,学习了党的“十大军事原则”、《反对自由主义》、《论游击战》 等文献。边纵队警卫连做了近战、夜战等实地演习。经过四十多天 的学习,学员们受到了一次较为系统的党的基本知识和政 治理论教 育。部分学员组成民 运工作队,到圭山、洪山等地坚持“反扫荡” 斗争,巩固革命根据地,部分学员被分到部队做政 治工作。训练班 为云南和平解放和建设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革 命人才,该旧址具 有重要的革 命历史研究价值。

路南县临时人民政府成立旧址位于鹿阜街道办事处大北山村,现存 一座清代四合五天井寺庙建筑和一栋民国土木建筑。该旧址是中国 共 产 党在路南建立政权机构实施人民政权的机构旧址,具有较高的 革 命历史纪念意义和地方党史研究价值。1949 年 7 月 11 日,路南 县临时人民政府在这里召开第一次行政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毕江、 高文峰、赵佩兰、金德有、杨波、钟明等。会上,蒋程高宣读了滇 桂黔边区临时人民行政专员公署的“训令”,任命蒋程高为路南县 临时人民政府县长、赵体恭任仲裁委员会主任、张仁宝任民政科 长、钟明任财经科长、赵佩兰任文教科长、金德有任军事科长,会 议通过了“路南县临时人民政府施政纲领”。1949 年 7 月 12 日,路 南县临时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红色经典如同时光一样,凝重地在岁月间穿行,在石林这片广袤的 地域,留下它辉煌的印记。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一石破天动四方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