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喀斯特地质科研博物馆漫记
假如有一支神笔记录过喀斯特地貌的前世今生,记录过石林远古的 悠悠梦境,记录过造物主冥冥之中的预感,那么石林喀斯特地质科 研博物馆,一定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像是一场精心营造的邂逅,在举世闻名的,集“世界自然遗 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 AAAAA 级景区”几大称号于一体的 石林风景名胜区一级保护区内,竟然有这样一座体量庞大、雄浑庄 严的建筑矗立着。它总占地面积七十多亩,总建筑面积逾五万平方 米,集科普教育、学术研究、寓教于游、休闲度假于一体,与石林 风景区自然景观资源相互映衬,彼此诠释着。
这就是石林喀斯特地质科研博物馆,一座有着超逸、含蓄、蕴藉艺 术风格的建筑群。
极少见过如此真实而自然的博物馆,科学立馆、传承文化、保护家 园的建馆宗旨,让它不可方物,傲然挺立。博物馆功能齐全,综合 性强,从外到内做到了天然与生态同在,收藏与保护并存,审美与 科教同行,服务与文化并重。收藏和展示的藏品种类达一万余件,展品之丰富程度远超常人想象。国宝级展品上百件,其中十件展品 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建馆伊始,即跻身为最具旅游观光价值的国 际性地质博物馆。
我的鞋跟敲打着石材地板,串串的跫音回荡在博物馆敞阔的空间 里,石林的前世今生在眼前徐徐铺陈开来。四大展厅,一个科研 楼、一个科教馆、一个高科技飞行影院和一个植物园,将石林的形 成肌理、喀斯特的地貌类型、地球生命的演化发展、地球的物质组 成、资源利用、地球地质作用现象、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中生代古 海奇观等地球科学知识,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深度、不同方位的 展示。感受着它的原始性、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趣味性和娱 乐性,我有着穿越亿万年历史的沉醉与满足,满腔的激情想去三叠 纪繁复的生态系统里放声歌唱。
博物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历史与年代的守望者,是物种更迭与 生命进化的见证者。我凝神敛气,静心沉郁,让自己的步伐慢下 来,尽量慢下来,让心跟随它的布局、它的节奏、它的演绎,进入 地球生命发展的系列篇章。
喀斯特演化及洞穴石专题展
石林是世界喀斯特地貌的精华,拥有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最 广、类型最齐全、形态最独特的古生代岩溶地貌群落,不枉“天下 奇观”的美誉,堪称天然的喀斯特博物馆,也堪称大自然雕塑博物 馆,具有极高的科学和美学价值。
展出内容是地下水溶蚀作用,在可溶性岩石分布区长期塑造而形成 的各种地表和地下景观。地表景观以石林为例,通过图文与实物结合的方式,生动直观地再现了喀斯特地貌的演化与变迁。博物馆几 十年来收藏的不同洞穴环境、不同沉淀场所形成的百吨洞穴石,再 现了恢宏离奇的地下喀斯特景观。
地球生命发展史专题展
步入此馆,地球生物亿万年发展演化的历程,尽收眼底。
馆藏的上千件珍稀展品,涵盖了古今中外地球生命发展演化的亘古历 程。鳞次栉比的展柜、展区,按照地质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布,将 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标志性生物化石,一一 排布,生物生存状态被尽可能地还原,复原图与展品对比摆放,直 观明了。
我注视着那些来自宇宙天体的铁陨石,地幔深处的宝石橄榄岩,江 南古陆的球状蓝藻,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澄江动物群,唏嘘感叹。 距今 5 亿 ~2 亿年的国内外三叶虫精华,琳琅满目的角石、笔石、 珊瑚、腕足类、海百合、海林檎、菊石和鱼类等众多生物群落,令 我目不暇接。大型、小型海洋霸主鱼龙、海龙、贵州龙,以及中生 代统治陆地的恐龙家族的蛋窝、龙爪、龙牙、龙骨,牵扯着我进入 一个童话的世界。植物世界及沼泽地成煤植物群落生生不息,新生 代哺乳类及昆虫栩栩如生。
地球物质组成及资源专题展
这里有着近千件藏品,来自全国各地,布展方式是按照展品的化学 物质组成来进行的,自然元素、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一直到碳酸盐、硅酸盐等等。
从未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一口气见到如此密集的石英、长石、 云母、方解石、白云石、蛇纹石、绿帘石、石榴子石等非金属造岩 矿物。促成人类生存与文明发展的主要矿产资源历历在目,有金、 银等贵金属,钨、锡、铋、钼、铜、铅、锌等有色金属,铁、锰等 黑色金属的丰富矿产资源。这个展馆,巨型藏品单件重达 8~18 吨, 收藏过程历尽艰难险阻,汇集了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毒砂、 方解石、萤石及宝石级闪锌等稀有品种。
宝玉石及彩石专题展
宝石的应用源自西方张扬与奔放的民族个性,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 融合,让宝石热在东方人群中得到迅速扩展。博物馆是根据社会关 注度和展品的特性来设计展区的,馆藏展品包含祖母绿、海蓝宝 石、碧玺、托帕石、橄榄石、绿水晶、欧珀、石榴子石、红宝石、 蓝宝石、尖晶石等重量级宝石,还展出产出宝石的含矿伟晶岩。
石之美者为玉,馆内有翡翠、和田玉、黄龙玉、岫玉、龙胜鸡血 玉、绿松石、树化玉、南红玛瑙、青金石、虎眼石、孔雀石等 玉石藏品,珠光宝气,温润含蓄,彰显着“君子比德于玉”的氛 围。同时还展示拉长石、萤石、金黄色冰洲石、蛇纹石、大理石、 玉髓、玛瑙、碧玉及彩色方解石等彩石品种。
地质作用现象专题展
“推今及古”现实主义原理的运用,可帮助人们通过眼前遗存的现象,理性地推演过去,解析有机界或无机界的种种由来。各种地质现 象的展示与观察分析,可辨别和再造远古时期的复杂过程,以利认识 过去、重塑历史、探寻资源和保护环境。
据此理念,馆内展示有:由内动力作用形成的褶皱、断裂、节理、 绳状熔岩、火山弹、火山角砾、杏仁体、晶腺体、排气锥、条带状 构造、片理构造等;由外动力作用形成的球状风化、差异风化、差 异溶蚀、差异磨蚀、层理、斜层理、波痕、泥裂、虫迹、结核体等 等,千变万化、不胜枚举。
观赏石文化专题展
“天赐奇石,人赋妙意”是东方民族赏石、玩石、爱石的文化传统。 馆内拥有大中型水石、风砺石及山石等观赏石上千件,水石采自 云南澜沧江中下游、湄公河上游、金沙江中下游和川黔桂的主要河 流,风砺石来自遥远的戈壁滩,山石采自滇东一带。玩石长乐,修 身养性的赏石文化在此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满眼望去,栩栩如生 的造型石,幽柔变幻的纹理石,内藏秘经的特种石,更有两百多道 几可乱真的石头宴——满汉全席,叹为观止。
行走在这里,观赏化石亘古复生,观赏矿物晶莹剔透。在目不暇接 之际,一枚单花花径达 68 厘米的特大菊石映入眼帘,其花蕊是一 枚距今 2.7 亿年的腕足类化石,既有蝶恋花之诗韵,又丰含深邃的 科研价值。
名木乌木专题展
一件木艺树标,就是一件天人合一的艺术品,一件乌木造型,构成 一尊灵木古玩。来到上百件大型名木树标和巨型乌木根艺组成的展 厅,就步入一个木艺的艺术王国。这些藏品是馆主多年来对工程施 工、矿山开发,或因泥石流、地震、雷击等自然灾害而倒伏、掩埋 的古木,进行抢救性采集而收藏的名贵树种,稀有树种。
花梨、黄金樟、柚木、黄杨、金丝楠木、榉木、云杉、黄连木等珍 稀树种也在此安家落户,有些是原生态呈现,有些经过后期修整处 理之后赋予了文化内涵,“彝乡图腾”“峥嵘虎威”等被誉为馆藏 经典杰作。
乌木也叫阴沉木,兼备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有“东方神木”和 “植物木乃伊”之称,有着不生虫、不褪色、不腐朽、不变形的特 性。“百凤朝阳”“神鸟归巢”“圣人宣道”“仙女散花”“飞龙在 天”等造型别致的大型乌木,演绎着旷久永恒的神话。
三叠纪古海世界专题展
这是一座大型古生物化石馆,集中展现了三叠纪海洋生态系统复苏的 景观。
在经历规模最大、涉及生物类群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导致当时 世界上 92% 以上的海洋物种绝灭的二叠纪生命大灭绝之后,三叠 纪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在古生物学、古生态学 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我看见了一百多平方米的海百合化石,十二米 长的萨斯特鱼龙,孙氏新铺龙游嬉在海百合、菊石之间,龙花共舞;黄果树安顺龙、短吻贫齿龙、混鱼龙群、长颈龙等栩栩如生。 最难得一见的,是一件保持原貌而未经修复的“化石组合”共生原 石,化石依稀可见生物轮廓及初始埋葬形态:短吻贫齿龙(海龙 目)、周氏黔鱼龙(鱼龙目)、新铺中国豆齿龙( 齿龙目),并 伴生有鳞齿鱼、海百合、菊石等,好一派热闹非凡的三叠纪海洋大 家族繁盛景象。
陆生哺乳动物猛犸象和披毛犀,从新生代穿越而来,伫立在高大敞阔 的展馆里,犹如两个镇馆门神,守卫着海里的生物。
宝玉石鉴赏馆
这个齐聚国内外知名宝玉石展览、加工、高端定制的平台,展览面积 有一千二百多平方米,展馆内展示有国内外知名宝玉石六十多个品 种,是一个传承宝玉石文化的专业集聚地。展品涵盖了红宝石、蓝宝 石、祖母绿、碧玺、托帕石、欧珀、尖晶石、水晶、石榴子石、翡翠、 和田玉、黄龙玉、鸡血玉、绿松石等宝玉石,还展示了金、银等贵金 属。质朴的宝玉石原石直观展示着宝玉石最原始本初之美,引导人们 探秘这些宝玉的前世。经过艺术家精湛技艺雕刻后的宝玉,退去质朴, 凤凰涅槃,在耀眼夺目的熠熠生辉中,诉说前世今生的不朽传奇。
走出石林喀斯特地质科研博物馆,宛若穿行过亿万年的光阴之后重 见天日。这里从建馆伊始,就注定成为石林记忆中一个巨大的存 在,无论是地球物质组成还是地球生命发展史,无论是三叠纪古海 世界还是喀斯特地貌演化,无论是照片还是实物,无论是化石还是 模型,都引领人们再度重返那个遥远而重要的历史现场,见证一场 生命与物种的演化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