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森林逶迤,山河入梦;天空纯净,大地安详,日月肃 穆。长湖水清澈依旧,老圭山草木欢笑,彝乡人生命灿烂。石林这 座经典而隽永的美丽城郭,提供给人们无限的想象力和无尽的信 心。
喀斯特地貌塑造的奇特石柱,连接着过去,也指向着未来。早在 80 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夏商时属梁 州域,春秋战国时属楚国。西汉元鼎六年(前 111 年)始设谈稿县, 唐初以后,彝族先民建立的落蒙部称雄滇东地区。元代,削改落蒙 万户府为路南州。民国二年(1913 年),改路南州为路南县。1949 年 3 月 23 日,成立路南县人民解放委员会;1949 年 7 月 12 日成立 路南县人民临时政府;12 月 12 日,路南县人民临时政府入城接管 国民党政权机构——路南县政府;1950 年 5 月 6 日,成立路南县人 民政府,隶属于宜良专区;1954 年路南因宜良专区撤销而改属曲靖 专区;1956 年 12 月 31 日成立路南彝族自治县;1958 年 11 月 12 日, 撤销路南彝族自治县建制,并入宜良县;1964 年 2 月,恢复路南彝 族自治县建制,仍属曲靖地区;1984 年全县整建制划归昆明市,为市辖县;1998 年 10 月 8 日,经国务院批准路南彝族自治县更名为 石林彝族自治县。
自从石林这座神奇的城郭形成至今,两千多年来,提供给人们无 限的想象力和无尽的信心。一代人来,一代人去,他们的故事沉 淀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和他们有关的历史成为故事,成为传说, 成为宝藏。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彝乡各族人民承前启后,继往 开来,开拓进取,艰苦创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 谱写出了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新华章,先后 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民族团 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国家 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 范县、全国生态示范县等荣誉。
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 AAAAA 级景区” 几大称号为一体的石林风景名胜区傲立于此,旧石器遗址,古崖 画,滇黔驿道,古石桥,秘藏着历史沉淀的宝库;赵发扎营的独 石山,“中国的井冈山,云南的老圭山”,传颂着石林的红色经典; 阿诗玛叙事长诗,大三弦,撒尼刺绣,彝族摔跤,火把节,密枝 节,阿诗玛文化节,情歌节,演绎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悠悠歌谣; 长湖,大叠水,糯黑村,阿着底,吸引着全世界的脚步;古老地 界埂,普鲁海牙墓,文庙武庙古建筑群,乍龙彝文摩崖碑,狮山 寺,文笔塔,遗臭碑,去思碑,摩崖石刻,小乐台旧村义学,大 砂石桥,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农民画,石林彩玉,沙石画, 地质博物馆,杏林大观园,冰雪海洋世界,昭示着石林不一样的 未来。
“来到彝家的寨子,就是彝家的兄弟;走进彝家的大门,就是彝家 的亲戚。”热情好客的彝家人,独具特色的八大碗,让远方的客人 “走是要走了,舍是舍不得”,难以忘怀的悠长歌声,演绎出经典 的“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阔别多年之后依然魂牵梦萦。
世界喀斯特地貌的精华,中国阿诗玛的故乡,石林的纯美不止演绎 在石海的苍茫、飞瀑的壮观,也挥洒在澄澈的蓝天和纯净的一呼一 吸间。丰富的生态资源、优越的生态条件、扎实的生态基础和浓厚 的生态文化底蕴,将这座城市打造为中国天然氧吧,以远远高于世 界卫生组织规定清新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的傲人成绩,以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的养生气候,出落为名副其实的绿水青山生态 美县。
石林,如大地般蕴蓄万物生长,如岁月般铭刻千古变迁,夹裹着历 史演进的片段和城市迈进的足音。她的山水自天地间诞生,她的城 市从自然里演绎,她的文化在历史中积淀,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成 自己的城市文化,是一座千金万金难以换取的永恒之城。
这样一座城市,需要耐心与缓慢地研读,需要精致与精心地面对。 不管是在这里定居,还是来这里旅游,都能寻找到融入的快乐和契 合的惬意。来到这里,可以与自然对话、与历史对话、与心灵对 话。无论周遭的城市是否商业化、工业化、国际化,这座城池都依 然可以保持着自己的浩浩文脉与坦荡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