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心理操纵术——运用心理知识1
书名:玩的就是操纵术 作者:田由申 本章字数:5125字 发布时间:2024-06-18

第二章心理操纵术——运用心理知识,

开启幸福生活之门人心难测?其实只是因为你不懂得操纵人心的方法;忧郁烦恼?是因为你还没有掌握调整心理的技巧。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可能陷入操纵关系中,操纵者借助各种情绪、言行和心理游戏控制对方。从而在操纵关系中摆脱被动局面、占据主导地位,从心理层面影响与控制他人。

1.首因效应,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他个性特征。因此,当你第一次与人见面时,应对自己的行为举止多多留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第一次见面后人们大多会对对方的穿着、言行、神情、语调、修养等方面进行评价。通常,人在初次交往中给对方留下的印象会特别深刻,人们也会自然而然地运用第一印象去评价某个人,并作为日后打交道的依据。

    心理学家认为,第一印象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这些内在或外在的条件,说出来似乎是一套一套的,但是在实际的交往过程中,其实只不过是一点一滴的汇聚,或许仅仅是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就会将一个人大部分的潜在信息暴露在对方眼中,而这些将决定着对方对你的第一印象如何,以及对方是否会决定继续与你交往、如何与你交往等等。

  这就是所谓的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叫做“第一印象效应”。通常,人在初次交往中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人们会自觉地依据第一印象去评价某人或某物,今后与人、物打交道的过程中的所有印象都被用来验证第一印象。

  那么如何才能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服装对人的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服饰是否有魅力直接关系到个人良好形象与威信的确立与否。

  一个人的服饰对于自身形象的塑造、传播就是这般重要。一般都可以这样说,没有得体的服饰,就没有自身良好的形象。

  每一个向往获得成功、渴望赢得尊敬的人都十分重视衣着。“什么样的衣着决定什么样的性格。”穿戴整洁的意识形成优雅从容的风度,而衣衫褴褛、衣冠不整使人感觉龌龊、猥琐和局促不安,缺乏尊严和庄重感。我们的衣着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自我感觉,任何有这种体会的人都知道这一点,穿着合身的新衣,让人精神焕发,春光满面,而别扭、肮脏的衣服有损人的精神状态和风度。

  

  一位企业家这样说道:“在商界,企业家最初的合作看什么?其实很大的成分看衣着。有一次,我想开发一种新的产品,一位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合作伙伴。见面的那天,他穿着西装,里面没穿衬衣,只穿了一件圆领衫,手里拎着一个手机。”

   “我当时看着就很别扭。你想想,西装是多正式的着装,他穿了件圆领衫来配,还拎着个手机,典型的暴发户形象,我当时就决定,不与他合作。后来,朋友说,他真的很有钱,而你正缺钱。我说,我缺钱不假,可是合作伙伴这个人才是主要的。他出钱他要参与,要管理,要与我共同决策,他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我的生意,所以我不选择他。”

   

    莎士比亚说:“衣装是人的门面”,这一说法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许多人经常因为他们不得体的穿着而备受指责。初看起来,仅凭衣着去判断一个人似乎肤浅轻率了些,但经验一再证明:衣着的确是衡量穿衣人的品位和自尊感的一个标准。渴望成功的有志者应该像选择伴侣一样谨慎地选择衣装。古谚云:“我根据你的伴侣就能判断你是什么样的人。”某个哲学家也说过一句精妙的话:“让我看看一个妇女一生所穿的所有衣服,我就能写出一部关于她的传记。”

  崇高的理想、活泼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本身与个人卫生的不整洁都是势不两立的。一个忽视洗澡的年轻人也会忽视他的心灵,他会很快全面堕落。

  无论如何,衣着得体都是有益无害的。穿着合身衣服的感觉令人精神振奋。不管你的自制力有多强,你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你衣衫不整、不修边幅、房间凌乱、随随便便,那么你很快会发现你的思想已经下滑、松弛懈怠,变得像你的身体一样邋遢凌乱,缺乏生气。相反,当你忧心忡忡、身体不适、无心工作的时候,你不是身穿睡衣无所事事地躺在床上,而是去洗一个热水澡,或是来一次桑拿浴,然后换上一身新衣,像是去赴盛大宴会一般仔细修饰一番,那么你就会有脱胎换骨的感觉。在你穿完衣服之前,你的忧伤和病恹恹的情绪十有八九会消逝得无影无踪,你的精神面貌已焕然一新。

  形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穿衣和外表长相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素质,外表与内在结合的、一个在流动中的印象。

    站立、步行、端坐,虽然都是单纯的动作,但是,其重要性却比舞艺高超来得大。有的人出现在人前,是一副缩手缩脚的模样,坐下来时,也是不自然地伸长了身体,极为懒散不堪。心性率直,凡事不在乎的人,则是将全身的重量,一股脑地压在椅子上。这些动作,即使是看在至亲好友的眼里,也会颇不以为然。

    标准的坐姿是要有愉快的心情支撑的,由外观之,这种姿势并非使尽全力,而是轻松地坐下来,不是采取身体僵硬不动的姿势,而是非常自然的动作。你大概能做到这一点吧!若是不能,应该尽可能练习,以达到接近标准的动作。

    此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动作,但它无论是对女性还是男性的心,都会产生深深的吸引。在工作场所这种情形也相同。优雅的站立动作,能打动多少人的心,这是我们所熟知的事。

形象的内容包含得太丰富了,它包括你的穿着、言行、举止、修养、生活方式、知识层次、家庭出身、你住在哪里、开什么车、和什么人交朋友等等。它们在清楚地为你下着定义——无声而准确地讲述你的故事——你是谁、你的社会位置、你如何生活、你是否有发展前途……形象的综合性和它所包含的丰富内容,这都为我们塑造成功富有的形象提供了很大的回旋空间。

    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地利用首因效应可以帮助我们顺利地进行人际交往。

    一生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重要的第一次,也就会有很多需要重视的第一印象。比如,求职,第一次去见面试官;求人办事,第一次登门拜访;参加工作,第一次见单位同事;找对象,第一次与对方约会……所以说第一次都很重要。从小的方面来看,关系到求职能否成功、事情能否办成;从大的方面来看,关系到事业能否如愿,婚姻能否美满。

    因此,在现实交往中,务必在“慎初”上下工夫,力争给对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这对你今后操纵他人会有很大的帮助。



  通常,人在初次交往中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人们会自觉地依据第一印象去评价某人或某物,今后与人、物打交道的过程中的所有印象都被用来验证第一印象。

2.冷热水效应,缩小对方心中的预想

心 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不能直接端给他人一盆“热水”时,不妨先端给他人一盆“冷水”,再端给他人一盆“温水”,这样的话,这人的这盆“温水”同样会获得他人的良好评价。

  假若我们面前摆放了一杯温水,保持温度不变,另外还有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当我们先将手放在冷水中,再抽出放入温水中,会感到明显的温水热度;当我们先将手放在热水中,再放到温水中,会感觉到温水明显凉很多。实际上这就是冷热水效应。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运用冷热水效应去获得对方好评,是赢得人脉的基础。人生在世,难免有不如意的时候,难免有误伤他人的时候,也难免有批评别人和被人批评的时候。遇到这些情况,假若处理不当,就会降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不仅妨碍交际,还得不到友情。但如果我们巧妙运用冷热水效应,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位工会职员为造酒厂的会员要求增加工资一事向厂方提出了一份书面要求。一周后,厂方约他去谈判新的劳资合同。  

  令他惊奇的是,一上来厂方就向他详细介绍了销售和成本情况,经理还花了很长时间来谈下一年度的财务前景。  

  如此反常的开头,叫他应对维艰。为了争取时间考虑对策,他便拿起桌上摆着的会议材料看了起来。最上面的一份是他的书面要求。  

  一看之下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他的秘书在打字时出了差错:把要求增加工资12%打成了21%(而他的期望值本是打算以增资7%来了结的)。难怪厂方要小题大做了。  

  他心里有了底,一言不发地静观厂方在作了有关工厂处境维艰的痛心发言后将提出什么建议。果不其然,厂方建议增加工资12%。谈判下来最后以增资15%达成协议,比自己的期望值多了8个百分点。


  这的确是一种奇妙的谈判技巧,预设的苛刻条件大大缩小了对方心中的预想,使得对方毫不犹豫地同意那个折衷的方案。这种谈判技巧,在经商洽谈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因此说,在商战中,假若首先让对方尝尝“冷水”的滋味,就会使他心中的预想得以缩小,因此他会对获得的“温水”感到高兴。人际交往中,如果让对方在关键时刻甚或平常日子里高高兴兴,还有什么事办不成,还有什么样的硬仗打不赢呢?   

  综上所述,冷热水效应在商战中,通过使他人心中的预想变小,发挥着三大作用,但如果使对方心中的预想变大,就会出现三大负作用了。人与人交往,应力避这些负作用的出现。总之,一个人只有保持心中的预想合情合理,前后一致,才能正确地评价自身和外在的事物。

   


  提出高于预期的要求,这样会帮助自己达到最初想要的目的,把最糟糕的情况说在前面,如此一来,对方的心里接受程度就会提高。这都是利用了人们前后的心理反差,运用了心理学上的冷热水效果,从而达到商场成功的目的。

3.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这就好像刮风天气前夜月亮周围出现的圆环(月晕),其实呢,圆环不过是月亮光的扩大化而已。据此,桑戴克为这一心理现象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晕轮效应”,也称作“光环作用”。 

心理学家戴恩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他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很有魅力,有的无魅力,有的中等。然后让被试者在与魅力无关的特点方面评定这些人。结果表明,被试者对有魅力的人比对无魅力的赋予更多理想的人格特征,如和蔼、沉着、好交际等。 

  晕轮效应不但常表现在以貌取人上,而且还常表现在以服装定地位、性格,以初次言谈定人的才能与品德等方面。在对不太熟悉的人进行评价时,这种效应体现得尤其明显。

  

  《资治通鉴汉记》上载:东汉平敌将军庞萌表面上其人恭谨谦逊,常与刘秀共商国事,光武帝对他非常信任。

  光武帝对别人说:“可以抚六尺之孤,寄百命之者,庞萌是也。”由此可见,光武帝刘秀对庞萌的倚重。一次光武帝刘秀命他与虎牙大将军盖延一起攻击海西王董宪。因为诏书只颁给了盖延,庞萌陡生疑心而不自安,于是起兵反叛。刘秀得知后气得几乎发疯,亲统大军讨伐庞萌,于月句城斩之。光武帝只凭通常的印象,在考察庞萌的为人上看走了眼。

  

  这就是晕轮效应导致的结果,由于人容易被晕轮效应影响,往往产生对某个人的了解还不深入,也就是还处于感觉、知觉的阶段,因而容易受感觉的表面性、局部性和知觉的选择性的影响,从而对于某人的认识仅仅专注于一些外在特征上。有些个性品质或外貌特征之间并无内在联系,可我们却容易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就必有另一特征,也会以外在形式掩盖内部实质。如外貌堂堂正正,未必正人君子;看上去笑容满面,未必面和心慈。简单把这些不同品质联系起来,得出的整体印象必然是表面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晕轮效应的形成原因,与我们知觉特征之一整体性有关。我们在知觉客观事物时,并不是对知觉对象的个别属性或部分孤立地进行感知的,而总是倾向于把具有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的对象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因为知觉对象的各种属性和部分是有机地联系成一个复合刺激物的。比如,热情的人往往对人比较亲切友好,富于幽默感,肯帮助别人,容易相处;而“冷漠”的人较为孤独、古板,不愿求人,比较难相处。这样,对某人只要有了“热情”或“冷漠”的一个核心特征,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补足其他有关联的特征。另外,就人的性格结构而言,各种性格特征在每个具体的人身上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例如,具有勇敢正直、不畏强暴性格特征的人,往往还表现在处世待人上襟怀坦白,敢作敢为,在外表上端庄大方,恳切自然。而一个具有自私自利,欺软怕硬性格特征的人,则会在其他方面表现出虚伪阴险、心口不一,或阿谈奉承,或骄横跋扈。这些特征也会在举止表情上反映出来。于是,人们既可从外表知觉内心,又可从内在性格特征泛化到对外表的评价上。这样就产生了晕轮效应。

  从认知角度讲,晕轮效应仅仅抓住并根据事物的个别特征,而对事物的本质或全部特征下结论,是很片面的。因而,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注意告诫自己不要被别人的晕轮效应所影响,而陷入晕轮效应的误区。 



  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玩的就是操纵术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