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自我心理操纵策略1
书名:成大事要懂心理操纵术 作者:田由申 本章字数:4387字 发布时间:2024-06-29

心理状态常常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其具体行为。良好的心态可以有效控制人的情绪和意志。面对生活,人是需要优化心理结构的。一个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一定也无法控制自己的人生。对于一个希望成功的人来说,不能任由情绪自然地表现,得学会控制自己的心理。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显得更为重要。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想不开的事。

1.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良好的身体不仅包含强健的体格,还包含健康的精神。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会不断战胜自己,创造机遇,把自己的事业推向成功。心理健康的人说话做事光明磊落,从不模棱两可或用谎言欺骗人,也从不欺骗自己。他们认为,要么活得轰轰烈烈,要么活得平平淡淡,无论什么样的生活,都能显示出真实来。

  心理健康的人是充满自信的。他们不喜欢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他们希望靠自己的奋斗、自己的能力,拼搏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来。因此他们不断地学习、补充自己的能量,不断地超越自我,奋斗在事业的第一线。这样的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决不依赖他人,他们具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尊重别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心理健康的人,是一个心胸宽广、乐观活泼的人。在生活中,总是以风趣、幽默来代替呆板、乏味,从而激发人的活力,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他们会创造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局面,激励人在逆境中奋进,和这样的人生活,你也会被感染上活力,会觉得生活更快乐。

  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地看待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能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踏踏实实,不怕吃苦,勤勤恳恳地奋斗,一步步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从不好大喜功、华而不实。

    健康有赖于良好的道德修养。科学研究表明,经常做好事的人心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低。而那些不讲道德、损人利己的人容易损害健康。一个人如果缺乏其应有的道德修养,遇事常斤斤计较,既要算计别人,又要防备别人对自己的暗算或报复,那么就会终日陷入紧张、愤怒和沮丧的精神状态,导致体内各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各种疾病很容易就会找上门来。而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坚持做好事,他就能够与周围的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每天都会感到愉快,获得精神上的平静和舒适,从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心理健康是近几年流行的新名词,与传统的健康观念比较,从对心理健康的漠视到重视,这是一个观念的飞跃,也是生活质量的飞跃。现在,我们都已经意识到,健康,最主要的还在于人的心理健康。怎样保持心理健康?关键要学习一些心理卫生知识,掌握心理保健的方法,进行自我慰藉,及时排除心理障碍,保持心理平衡,从而心情舒畅地投入生活。

  在平时还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对未来充满信心。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青春永驻的营养剂。丢弃理想就会无所事事,失去目标,失去动力,身心屈服,万念俱灰。而坚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为实现理想不懈努力,内心就会深感踏实。

  第二,学会感恩。感激周围的同事、朋友、家人和生活环境,感激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但不是消极地沉缅于满足现状的自我安慰中,而通过这种方式形成深沉的内驱动力,获得力量与勇气。

    第三,对客观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所谓适应,一是承认接纳现实;二是调整自己,但并非消极地逆来顺受,随遇而安,而是在主、客观的相互溶解与撞击中,使自我得到升华。

    第四,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尤其是当受到挫折、损失甚至干了一件使自己后悔的事情后,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自己一向乐观的情绪。

   


   健康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体格健壮但心理不健康的人,不能算是健康人。健身,须让心理健康同行。

2.克服心理障碍

众所周知,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既有生物属性,亦有社会属性,是有着丰富思想感情的,所谓“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因此,人会患生理疾病,心理上也可能出毛病。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人们使用“心理障碍”这个词。什么是“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过程、异常人格特征的异常行为方式,是一个人表现为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的后果对本人和社会都是不适应的。我们可以从一个人行为上的偏离程度来判断这个人的“障碍”程度。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偏离社会生活的规范程度越厉害,那么他的“障碍”程度也就越深。这种“障碍”主要原因是在后天生活经验当中,一些不良的适应形成习惯而造成的,而由于先天因素遗传所造成的“心理障碍”较为少见。

  心理障碍是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适应性障碍。主要是由于环境的原因造成的心理和行为失调。通常表现为不能正常地适应工作、生活和学习,不能正常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不能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等。 

第二种类型:抑郁性障碍。主要表现是情绪持续低落,郁郁寡欢,悲观厌世,不愿与人交往,情绪呆板,总以“灰色幽暗”的心情看待一切,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自罪自责,内心体验多不幸、苦闷、彷徨、无助,总感到活着没有意思。

  第三种类型:焦虑性障碍。焦虑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害怕,是不能达到目标和不能克服障碍时表现的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忧心忡忡;经常怨天尤人,自忧自怜,毫无缘由地悲叹不已;碰上一点小事,往往坐立不安;遇到一点紧张的心理压力,便会不知所措,注意力很难集中,难以完成工作任务,并伴有身体不适,如出汗、口干、心悸、失眠等。 

第四种类型:强迫性障碍。做事反复思考,犹豫不决,自知不必想的事仍反复想,不该做的事仍反复做,因而感到紧张、痛苦。强迫性症状中常见的有:①强迫观念,如强迫回忆、强迫怀疑等;②强迫意向或强迫冲动等;③强迫动作,如反复检查门锁等。强迫症状几乎每个人都曾出现过,但只要不成为他们的精神负担,不妨碍正常的工作、生活,就不应算作强迫性障碍。

  如何才能消除心理障碍呢?以下五条措施非常有效,不妨一试:

   1.尽量发泄

  把内心的痛苦、烦闷找知己倾诉出来,痛哭一场也好,大喊大叫也罢,总之是要把积聚的负性心理能量释放掉,就可缓解心理压力。

   2.适时转移

  暂时离开引起不快的人、事和环境,还可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上去。比如进行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这样消极情绪会很快被替换掉。

     3.降低期望

     心理学研究发现,期望值越高,失望越大。很多烦恼是由于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期望值太高而造成的。因此降低期望值,对现实不抱不切实际的幻想,也就会少了许多烦恼。

   4.偶尔屈服

  凡事太计较,一味固执,不作半点让步,烦恼当然会多。而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作一些细节上的妥协是必要的,毕竟退后一步海阔天空!

     5.大话幽默

遇到挫折时,常可用幽默来化解困境,维持心理平衡。如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一群学生讨论学术问题时,夫人突然跑进来,先是大骂,接着又往苏格拉底身上浇了一桶水,把他淋了个透。可苏格拉底只是笑一笑说:“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下雨。”本来很难堪的窘境,一句幽默话就把事情化解了。

   


  要克服心理障碍,就必须自觉运用防御机制及其他有效措施。

3.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策略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管受到什么冲击和压力,都有办法表现出很轻松、毫不在乎的样子;还有些人即使是只发生了一个小小的问题,也会像天要塌下来似的,经常因此而忧郁发怒。如果你是属于后者,你要明白,紧张对身体健康有害无益。

  美国精神治疗专家史提芬博士说:“紧张就和饥饿、口渴一样,都是人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如果过度紧张,则对人体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所以,我们必须明了紧张的好坏,然后才能懂得应该利用紧张的好处,即抑制它的坏处。”

  一般来说,紧张主要存在于三种方式,一种是事前的紧张,第二种是事中的紧张,再就是事后的紧张。

  1.事前的紧张

  当我们准备要做或要应对一件事情的时候,此时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十分紧张的过程,此时我们的大脑可以说活动十分剧烈。

  2.事中的紧张

  在做事情的过程中,由于我们过分地担心一些事情,所以在这样紧张的心情下,我们的大脑甚至会出现空白的现象,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此时我们往往会感到自己的注意力不集中,对方的话很难听明白,自己的意思很难表达清楚等等。

  3.事后的紧张

  事后紧张主要是对自己的表现担忧,担心自己在对方的心目中是什么样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自己的一点点表现不好而处于一个深深的自责,责备自己的无能,担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设想自己的价值,过分夸大了危险性的后果,造成了自己情绪低落和焦虑的心情。

  下面我们就谈谈几种克服的方法:

  1.保持心胸宽广

  对别人的评价不必太过介意,更不要把莫须有的事情想像得那么复杂,这样就能够让这些事情给自己造成的心理压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减轻。有这样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就是说做人要活得潇洒一些,不要为了别人的看法而活,因为害怕别人的评价而把自己弄得紧张异常;而是要非常自信,只要觉得自己是对的,就坚持自己的观点,不用在乎别人的想法。

  2.自我调节

  当遇到十分突然的事情或是面临重大考验而感到非常紧张的时候,一定要用自我暗示的方法来稳定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保持冷静和理智,要知道在这种情况下紧张无济于事,只会让你自乱方寸,影响判断事物的能力,而且有可能全盘皆输。先做一个深呼吸,努力缓解紧张的情绪,然后尽量放松并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去解决问题。

  在面对各种各样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而感到持续紧张的时候,不妨找一些好的方法来缓解压力,比如多参加一些轻松的交际活动,多和朋友聚会聊天,一起出去玩等,还可以培养一些好的兴趣爱好,比如绘画、书法、音乐等,让自己在这些活动中保持一种轻松的心态。若遇到一些外在的打击、外来的变故等而导致紧张,比如天灾人祸等,就应该努力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并保持镇静,让自己消除紧张的心态,顺其自然。

  3.深呼吸

  通过呼吸节奏的调整,可以轻松达到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调整的目的。当我们紧张的时候,不仅仅体验到意识上的紧张,也会体验到来自生理上的紧张,比如心跳,具体到你是面部紧绷等。通过做深呼吸可以使我们感到消除生理上的紧张带来的疲惫感,也可以使我们稳定一下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相对来说能够理出个头绪来。

  4.转移注意力

  这个方法对事前的紧张来说尤其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针对自己的表现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进行设想,并为这样的设想而焦虑和紧张,此时我们的注意力过分集中在体验由自己的主观设想引发的情绪上。而没有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考虑如何处理自己要面临的事情上。

  美国心理学教授韩斯·施义博士说:“不要把事情看得太严重,更不要把小事情弄得紧张兮兮的,否则,一旦养成这种习惯,紧张就会越来越严重、厉害了。”所以,最好再寻找一些新的兴趣,改变一下日常生活,这对于驱除紧张是很有帮助的。

   


  逃避只能暂时的消除紧张,相反,事后它会使你感觉到自己的懦弱,使你责备自己,以至下次重蹈覆辙。克服紧张的最好办法就是勇敢地去面对紧张!关键是看你能不能战胜自己,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勇敢地去面对!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