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红圈与黑圈
书名:少年宰相满朝荐 作者:远星云 本章字数:2961字 发布时间:2024-06-19

在前面的章节中老夫已经说到,满朝荐虽然辞去丞相职务回到老家山塘驿,但是一封皇帝诏命让满朝荐有了一种责任感。皇上诏命满朝荐代朝廷惩恶扬善,上惩贪 官污吏,下安黎民百姓,于是满朝荐决定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为皇上做一点事情,满朝荐决定派满三叔和麦先生对辰州府的官员们进行一番秘密考察,然后根据情况确定对官员们的褒奖。

这一天,八娃的婚事已经办了,满三叔与麦先生打点行装出发了。满三叔与麦先生的计划是,首先去聚坡县,经过双岩城巡检司、朗溪县、罗蒙县、莳竹县、龙标县、渠阳县、晃州、招谕县、永顺军民宣慰使司、龙山土司、保靖军民宣慰使司长官司、五寨长官司及竿子坪长官司,最后回到山塘驿。

满三叔与麦先生吃了早点跟家人告别上路,满朝荐夫妻和八娃夫妻等人一直送到山塘驿驿站附近,一行人站在走聚坡的分路处,互相嘱咐一番,二人走上了去聚坡的大路。

二人在辰阳县城附近过了沅江,在当天傍晚到了聚坡县城,满三叔与麦先生议论着聚坡县的历史。二人都知道聚坡县是一座古老的城镇,一千多年前的三闾大夫在这里定居七八年,留下了许许多多万古不朽的诗篇。

二人进城,沿着一条铺满鹅卵石的街道走,前面出现“屈子大街”的路牌。二人沿着屈子大街继续向前走。前面又是一条横街,对面的路牌写着“橘颂路”,二人进入“橘颂路”往左行。二人注意到,这里的街道上所有的店铺里都摆满柑橘,大个的小个的,橙黄色和金黄色,真个是黄灿灿一片。

前面又是一个小巷子,路牌是“山鬼巷”,在“山鬼巷”的尽头处有一家客栈,名牌是“国殇客栈”,虽然这个名牌似乎不太吉利,但是由于它的名牌是出自于屈原的诗歌,走南闯北的文士们奔着那个古文化,“国殇客栈”也生意火红,几乎每天旅客爆满。满三叔和麦先生也在客栈住了下来。

第二天,二人游览了城南七八里处的明月洞。这是当年三闾大夫在溆浦的住房。这里山势极为奇特险峻,林木茂密,环境清新优雅。这里虽然叫着明月洞,其实它不是洞,而是从山口深入一里左右的弯曲山壑,下面平坦开阔,两边悬崖峭壁的上端仿佛要合拢一般,只能够看到一线天光,让人感觉到恍如人在洞中仰视一弯明月,明月洞的名称由此而来。当年三闾大夫就是在这里搭棚作住宿。当地百姓为了三闾大夫的安全,为他修建了一栋小楼房,并且搬进一些人为三闾大夫作伴。

满三叔和麦先生还浏览了屈子祠、涉江楼、桔颂阁和慕义亭等纪念屈原的建筑。但是二人没有忘记主要目的,从第三天开始,满三叔和麦先生开始进行暗访。

在聚坡县的大街小巷,人们听到有人在大声吆喝;

“欲得子孙为公卿,必得门前玉带水;欲得子孙享富贵,青龙白虎遥相对。看风水罗!”

“埋在龙头生贵子,埋在龙尾出宰相,埋在龙口出宰相。看风水罗!”

“东有青龙庆吉祥,西有白虎守四方,北有玄武龟寿高,南有朱雀出凤凰。看风水罗!”

叫唤声吸引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看热闹,原来叫唤的是两个年过花甲的老年男人,一个人用手高举着‘麦谷子看风水’的牌子,另一个人背着一个达连袋子跟在后面,手里拿着一个一尺左右见方的木牌。

人越聚越多,满三叔跟麦先生已经被众人包围,麦先生停止了吆喝,有人提出要麦先生给他看风水,但是麦先生并不答应那人给他看风水,而是用另外的一种语调说出一番话;

“清官清,贪 官浊,清官清清有清风,贪 官混浊浊气熏。我今为官判清浊,是清是浊自分明。清官莲心一点红,贪 官原来心肠黑。”

满三叔接着说:“聚坡的父老叔伯,兄弟朋友,晚辈后生,大嫂姐妹,小媳小姑,我们二人从四川贵州那边过来,本来以看风水混碗饭吃,想不到就在前天的夜里我们二人同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恍恍惚惚到了天庭,有一位须发纯白的老人自称是太上老君,他交给我们二人一个任务,要我们二人遍游辰州府,对辰州府各县的父母官进行一番考察。太上老君还交给我们二人一块牌子。”

满三叔说到这里把牌子高高举起,大声说:“聚坡的父老叔伯,兄弟朋友,晚辈后生,大嫂姐妹,小媳小姑,这块牌子就是太上老君交给我们的牌子,牌子上有辰州府各县的父母官名字,你们看啊,这就是你们聚坡县的知县、县臣、县府主簿、县府典史四个父母官。你们晓得这些官员都是管什么事情的官吗?”

满三叔这一问倒把大家问住了,每个人都张着嘴说不出话。也真是,这些乡下人都没有读过书,只听人说过坐在县衙门里的官是县太爷。至于知县、县臣、县府主簿、县府典史这些官,人们一个也不知道。此时满三叔问大家知县是管什么事情的官,人们当然说不出来。

满三叔看到大家都说不出来,于是解释说:“也难怪你们都说不出来,因为你们大多数都没有读过书。少数人虽然在私塾里读过一些书,但是那些书都是启蒙读物,像《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等。这些书只能帮助人们认识一部分常用的字,《三字经》虽然也讲一些历史,但是讲得很简单,不能教给人们历史知识和社会知识。像我们刚才问你们知县、县臣、县府主簿、县府典史这些官都是管什么的官,你们就说不出来了。我现在告诉你们,你们要好好记住啊。”

满三叔停了停继续说:“先说‘知县’。你们说的‘县太爷’就是知县,有些朝代叫‘县令’,他是一个县最大的官,俗话说的一把手。他管的事情很多,既要负责管理全县的政务,又要兼顾农田、教育、治安等方面的工作,是地方事务的实际负责人。此外,知县还有统计人口、征收税收、组织军事防御等职责。所以在地方上具有了相当高的权力和威望,他们被视为地方的最高行政官员。”

满三叔停了停继续说:“再说县臣。县丞也是官名。在县里地位仅次于知县,每县各置一人,以辅佐知县,主要职责是文书、仓库等的管理。县丞可以与知县共同办公,也可以负责特定的专业事务,如赋税、河道、治安、户籍、巡捕等。再就是主簿。主簿的官阶是正九品,与县丞差不多。主簿就是县里的三把手。从工作性质来看,主簿和县丞没有太大区别,通常会被派遣至外地分管某一领域的行政事务。最后是典史。典史通常被称为“典狱官”,主要负责管犯人等事务。他们的办公地点通常设在距离监狱不远的地方,衙署被称为‘捕厅’。”

满三叔停了停继续说:“除了这些正式的官员,还有许多管理杂务的官员,如巡检。巡检官主要负责驻守治安不好地区,主要从事缉捕等工作,有人俗称他们为“少尹”。其他的杂职官员还有许多,包括负责驿站的驿丞、征税的税课司大使、管理粮仓的仓大使、看守水闸的闸官、征收渔税的河伯所官,以及医官、僧道官等等。这些杂职官员通常都属于未入流官。除了这些官员外,每个县还有管教育的官员,各级学政直接领导教官,知县与教官之间并无上下级关系,他们只有在涉及学校、生员事务时才会共同处理。”

满三叔说:“知县、县臣、主簿、典史是县衙的主要官员,一个县的老百姓生活怎么样,跟这些官员有密切关系。你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对他们做出评价,但是不要你们写字,太上老君知道你们大多数都不会写字,但是怎么样做评价呢?很简单,我这里有红黑两种颜色的笔,你认为这个官是清官,就在他的下面画一个红圈;你如果认为这个官是贪官,就在他的下面画一个黑圈。但是注意啊,这是太上老君交代的事情,我们在凡间做事情,太上老君在天庭看着我们,所有我们一定要老老实实发自内心去评价,要是我们不诚实地胡乱评论,太上老君怪罪下来,只怕你要受苦。好啦,下面我们就依次来对你们聚坡县的四个父母官做出评论。”

满三叔说完,在场的人都害怕受到太上老君的处罚,积极踊跃地在知县、县臣、主簿、典史下面画了红、黑两种圆圈。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少年宰相满朝荐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