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搞”定下属1
书名:好关系是搞出来的 作者:马银春 本章字数:5187字 发布时间:2024-06-25

第5章  “搞”定下属,得人心者得天下

《孙子兵法》讲:“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古往今来,无数事例证明:人心向背,决定成败。在商场如战场的企业界同样是得人心者得天下。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老板与部下的共同努力,协手合作,而患难与共之中形成的上下关系才是最牢固的关系。身为老板,一定要做到与部下同甘共苦,富不忘本,才能使事业蒸蒸日上,也才能让下属更加拥戴你。

1.给下属“家”的温暖

人力资源是企业不可或缺甚至是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所以员工的事也就是企业的事。对员工来说,企业不仅意味着一份工作,它还维系着员工的理想和事业,并直接影响着员工的生活。在某种意义上,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大家庭,而领导者则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领导者要当好“家长”这一角色,就必须在组织中也营造大家庭般的氛围。

    1993年,正当经济危机在美国蔓延的时候,加利福尼亚的哈理逊纺织公司因一场大火化为灰烬。就在3000名员工悲观地回到家里,等待着失业来临之时,他们却接到了董事会办公室的一封信。董事长在信中表示,向公司全体员工继续支薪一个月。

    在举国上下一片萧条的时候,能有这样的消息传来,员工们深感意外。惊喜之余,他们纷纷打电话或写信向董事长亚伦·傅斯表示感谢。

    一个月后,正当他们为下个月的生活发愁时,他们又接到董事会办公室发来的第二封信,董事长宣布,再支付全体员工薪酬一个月。3000名员工接到信后,不再只是意外和惊喜,而是发自内心的感激。在失业情况席卷全国、人人生计无有着落的时候,能得到如此照顾,谁不会感激万分呢?第二天他们纷纷涌向公司,自发地清理废墟、擦洗机器,还有一些人主动去联络被中断的货源。

    三个月后,哈理逊纺织公司重新运转了起来。对这一奇迹,当时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是这样描述的:“员工们使用浑身的解数,日夜不懈地卖力工作,恨不得一天干25小时。”这时,曾劝亚伦·傅斯领取保险公司一笔赔款然后一走了之的朋友,以及嘲笑、批评他感情用事、缺乏商业精神的人士,开始感受到亚伦·傅斯关爱员工所带来的巨大力量。

  现在,哈理逊纺织公司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公司,它的分公司遍布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

    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你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就会获得下属的拥戴,使他们心甘情愿地为你效力,从而促进你在事业上的发展。

    雇主与雇员、领导者与被领导者虽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关系,但是这远远不是双方关系的全部。作为领导者,你应该尊重员工,信任员工,精心保护员工的利益,体贴和关爱员工,让你的组织成员在民主参与管理的大家庭氛围中愉快地工作,并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当众多的小家庭融入到组织这个大家庭后,员工们就会产生主人般的存在感,同时也意识到,这个大家庭的发展,正是小家庭幸福的基础和依靠,这样他们才会更加尽心尽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2.批评要讲究一定的艺术

善于批评的领导,能够让人高高兴兴地接受批评,而且没有任何冲突发生。而善于接受批评的下属,则能使批评者感到他的诚意。通过批评和被批评,领导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密切。

  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只有短处、缺点、错误而没有长处、优点、成绩,在批评之前要先对他的优点和成绩进行表扬和肯定,然后再指出他的缺点和错误。这种先甜后苦的批评方法,会让被批评者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当领导的恐怕没有不批评下级的,批评是因为下属犯了错误,至少是认为其犯了错误。批评的目的当然是让他改正,以后不再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

  领导者在批评下属时,也要讲究一定的艺术:

    (1)一定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责备职员

    批评是让人改正错误的方式,但是批评也要讲究艺术。恰当的批评会对对方敲响警钟,改正错误。反之,不恰当的批评则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在工作中,员工避免不了会犯错误,因此领导要想纠正错误、批评员工,一定要注意场合,最好是在没有第三者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再温和的批评也有可能会刺激受批评人的自尊,因为他会觉得在同事面前丢了面子。他或许以为你是有意让他出丑,或许认为你这个人不讲情面、不讲方法、没有涵养,甚至在心里责怨你动机不善。因为批评人不注意场合,带来这么多的副作用,甚至使受批评者心生怨恨,则批评人、改变人的目的就很难达到。

  (2)责备是对别人的否定,而否定又有轻重之别,有鉴于此,就需要区别对待

    有的员工因为本身的原因,常常缺乏干劲,工作没有主动性。想要调动他们的主动性,指责是无济于事的,主动性必须从其内心激发出来。对待他们,指责只能是隐晦的,在表面上要进行激励。

    如果他喜欢养花,可以将他的工作和花儿进行联系,就能引起员工的积极性,使他认真、热情地去工作。不仅如此,这种激励的方法还能使员工产生一种责任感,而责任感恰恰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如此一来,员工必能心服口服,工作干劲也会随之而来,因为他的努力得到了承认,他的积极性得到了肯定。

    (3)对有些人需要反其道而行之,以称赞代替批评

人们在受到责备时,都会感到不痛快。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一种特殊的人,挨了责备却“潇洒”得很,任你怎样批评,他只听之任之,我行我素,依然如故。

    有位经理,精明强干,手下的一班干将也都十分出色。但前不久,他的秘书因为迁居别处而调走了,接任的是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位新来的女大学生,做事又慢又马虎,常常将印过的资料不加整理便交出去。她的办公桌上也乱七八糟。转眼三个月过去了,她还是老样子,毛病一点没改。而且,这个女孩对于任何批评、责备,都只当做耳边风。后来,那位经理决定改变责备方式,只要一发现她的优点就称赞她。

    没想到,这个办法竟然很快奏效了,仅仅十几天,那女孩就好了很多。一个月后,她做出了非常显著的工作成绩。

    可见,责备这种员工应该从另一个角度进攻,利用称赞来使他们改掉毛病,进而增加你所领导的整体的工作效率。

    不当众责备职员当然是最好不过的。可是,每位领导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有些领导比较容易冲动,特别是看到职员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严重影响全体的时候,就可能按捺不住心中的火气,当众责骂起职员来。这时,就好像是“丢了羊”一样。为了防止继续“丢羊”,就必须立即采取“补牢”的措施,使你因一时冲动而产生的副作用减至最小。

    某位经理脾气比较暴躁,并且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如果看到部门经理工作不负责任,或者令他不满意,就会情不自禁地要当时当地直截了当地指出来。

    尽管经理这样做是为了工作,部门经理心里也明白,知道经理并不是责骂他一个人,但是心里毕竟不是滋味。

    事后,经理冷静下来,知道自己太过于冲动了,而且后来对部下解释说,这个部门平时工作也是十分出色的,只是因为这种情况,因而有些小错,但工作成果还是可观的。

    于是,经理马上进行了“补牢”工作。那天下班之后,他派人把部门经理找来说:“今天委屈你了,首先怪我太冲动,没有十分了解情况,对你的责备不当,请原谅。不过,你们部门的工作仍需要提高,相信你能做到这一点。”

    几句话使部门经理的心得到了安慰,同时又有一种被信任感,再大的委屈也就飞到九霄云外了。

  俗语说:“打人一巴掌,再给一个甜枣。”虽然不能轻易地“打一巴掌”,但既然已经“打”了,给与不给“甜枣”,效果便会大不相同。“亡羊补牢”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当你一时冲动当众责备了你的部下时,不妨试试这个办法。

作为领导,批评下属要讲究方法,并不是所有批评都得是言辞犀利的,有的时候多用一些赞扬,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3.“摆架子”要适当

提起上司、领导,多数人的感觉是“官气十足”,难以接近。而且人们总是习惯用“架子大”来形容某些上司脱离群众,目中无人。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

    “嗨!我们这个单位的领导,官虽然只有芝麻粒大,架子摆得倒不小。哼,他越是这样子,我们就越懒得理他。”

    “你们单位的领导讲起话来怎么是那个样子,拿腔拿调的,真让人受不了。”

  爱摆架子的领导平时紧绷着面孔,轻易不下基层,轻易不接触群众,他们把和群众开玩笑、处好关系看成是有损领导威信的事。有时在现场能了解的问题,爱摆架子的领导却总是安排他人到办公室来向他汇报,问东问西,还不时提些问题,以显示领导的气度和水平。

  领导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就是在某些方面比别人高明一些。但是,爱摆架子的领导却将这一点绝对化了。他们不是认为自己高明一点,而是认为自己要高明得多;不是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要高明,而是在所有的方面都高明。这种缺少自知之明的心理所产生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领导“拿架子”是没有好处的,对于下属而言,领导本来位置就高高在上,具有一种相对优越性。如果领导不注意自己的“架子”问题,凛然一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姿态,势必在自己与下属之间划出一条鸿沟,从而切断了领导与下属进行感情交流和沟通的纽带,拉远了上下级之间的距离,更不可能引起下属的心灵共鸣。

但是我们要说,“架子”决不仅仅是一个消极、负面的东西,而有着它积极而微妙的意义,是许多人领导和管理下属的一种十分有效的艺术性方法。群众都有服从权威的倾向。而管理者通过得体的“架子”表现出来的自信心、意志力、傲视群雄的态度以及凌驾于众人之上的气势,则有助于增加自己的权威,更能从形象上唤起别人的敬佩和好感。最重要的是,没有神秘就不可能有威信,因为对于一个人太熟悉了就会产生轻蔑之感。

   “架子”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距离感”。许多上司正是通过有意识地保持与下属的距离,使下属认识到权力等级的存在,感受到上司的支配和权威,而这种权威对于上司巩固自己的地位、推行自己的政策和主张,是绝对必须的。如果上司过分随和,不注意树立对下属的权威,下属很可能就会因为轻慢上司的权威而怠慢、拖延甚至是故意进行破坏。所以,上司通过“架子”来显示自己的权力,进而有效地行使权力是无可非议的,对于上司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也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摆架子”,可以使自己的心机不被窥破。因为领导处于各种矛盾的焦点上,他若想实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懂得掩藏自己,使自己的心机不被窥破。如果下属很容易就揣摸到上司的心理,他就很可能用之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从而危及或破坏上司意图的实现。而不暴露自己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增加与下属的距离,减少接触,使自己保持一种神秘莫测的状态。这就是上司爱“摆架子”的另一个原因。

  上司的“架子”决不仅仅是为了炫耀,还是一种因为害怕下属而采取的防范性措施。

  领导的“架子”,也是一个挡箭牌。你太随和,人人都以为你好说话,所以,鸡毛蒜皮的事都来找你定夺。你把“架子”摆起来了,就可以逃避这些小事的烦扰,而集中精力去谋大事。所以,摆架子又应该是领导艺术的一部分,有利于领导对政务的决策。但凡事都有两方面,过度摆架子不但不会让领导树立权威,还有可能让下属产生误解,以致影响上下级关系,物极必反,领导要深记这一点。4.把下属团结在自己周围

那些富豪们并不去做具体的工作,也不亲自创造一分钱的财富,但他们却能够享受财富、享受成功。究其原因,是他们善于把属下拧成一股绳。

    要把部下凝聚成一个整体,不仅要化解属下之间的矛盾,还要把他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在这方面,美国惠普公司的总裁卡莉·费奥莉娜就做得很好。

    卡莉·费奥莉娜于1999年7月成为惠普的总裁和首席执政官,同时被选入公司董事会;2000年9月被提名为惠普董事会的主席;2001年9月,惠普与康柏合并,她又成为新公司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自1998年入选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全美50位商业女强人以来,她已第三次入选50强,并且连续两次荣登50强榜首。

    费奥莉娜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与她领导的团队分不开的,她所领导的团队总是像众星捧月一样团结在她的周围。

    费奥莉娜身上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使得员工都愿意为她效力。当今企业发展最需要的是人才,人才一方面靠引进,另一方面靠培养。能够留住既有人才,并不断地从此引进新的人才,这样的公司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费奥莉娜就是这方面的一位能人。

     费奥莉娜对自己吸引人才的能力信心十足,在被问及“当惠普宣布并购康柏后,比较高层的管理人员或者说一些精英人士想离开的时候,您会怎样做”时,卡莉自信地说:“我总是告诉他们,你们必须做出选择,坐在旁边袖手旁观是不行的。你要么帮我们进行变革,要么你就干脆决定不帮我。当然你不一定马上决定,你得经过深思熟虑,你要么加入,要么就去做别的吧。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雇员都支持惠普选择的道路。”

    费奥莉娜是一位严肃而又不失温和的领导。在工作之余,她喜欢和员工聊天,和他们一起吃饭,向他们了解情况,咨询他们对公司的意见,有时候也会问到员工家庭的情况,为他们解决困难。她了解自己的优势,更明白自己的劣势,她努力地扬长避短,使自己向一个完美的管理者目标靠近。

  企业管理和运作必须靠一个团结一致的团队,使部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这是使工作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有了团结一致的团队,就算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艰巨的任务也能完成。这样的领导者,当然会取得突出的成就。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好关系是搞出来的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