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建昌县县府典史刘大黑
书名:少年宰相满朝荐 作者:远星云 本章字数:3180字 发布时间:2024-06-23

在上一章的最后,满三叔和麦还对得到黑圈比较多的刘大黑、胡牛娃、黄仁仁、杨永觉四个人做了重点汇报。

刘大黑是建昌县县府典史,他的主要问题是横行乡里、作恶多端,被当地群众称为“刘老虎”。

在离建昌县县城四十里的黑虎山下,有一大片瓦房,共一百多间,占地数十亩。这片房子,远看像个城堡,近看是个阴气逼人的阎王殿。房子四周筑着高高的围墙,前面有八字大门,门上用铁皮包着,还密密麻麻地钉着茶杯口粗的暴钉。其中最大的一栋房子是大地主刘大黑的家,这栋房子有明暗天井十八个,有径深几丈的大厅,大厅里可以摆酒席几十桌。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建昌县地主庄园。

明朝嘉靖年间来了一家姓刘的流氓,强占了毕家的房屋田产,才改名为刘家庄园。从那时起,一直万历年间,刘家地主在这里传了六代,经历了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里,刘家代代出恶霸,世世有官僚。总是上结官府,下压农民,横行乡里,称霸一方。他们拥有大量土地,兴旺时期有过水田一千六百多亩。每年仅课租一项,就能收谷子五百多担。单水田就有三百多亩。占有房屋十多栋,有二十多户佃农帮他家种田,有十名长工帮他们做活。此外,还有十多名奴仆使女,还养了许多护兵。

刘大黑经常洋洋得意地说:“我们刘家是靠祖宗积了阴德,坟山风水好发的家。你们看,黑虎山的地势是九个乌龟下海,一个乌龟被隔在拦马墙下,脉气都到我刘家来了。这才年年买田置地,代代升官发财。”

其实,刘家地主的发家史就是一部残酷剥削穷人的历史。首先,刘家发家靠的是收重租和高利贷。凡是种过刘家田地的佃户都知道,刘家的租是铁板租。他们明文规定的租大约是:薄田“六典四课”,好田“八典六课”。佃户租种薄田一石(三亩),首先得交“典头钱”六串,然后每年交租谷四石;租种好一点的田,每石出“典头钱”八串,交租谷六石。

除了交租之外,佃户种一石田要出忙工三个,鸡三只,米一斗,杂工随叫随到。你就是把秧头打在田里,谷铺到了禾场上,刘家来催杂工,也得马上丢下自己的活,先为东家去干活。新谷黄了,佃户们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能动一点,还得办上十大碗的酒席,只请刘家地主来吃了之后,才可以开镰收割。他们不愿吃时,佃户就得以看课钱一串二百文,和新米一斗,肥鸡一只,小工六个代替。

刘家规定的租已经很重了,加上他们收租谷时用的又是加二大斗(每斗合市斗一斗二升),再加上风车车谷,讲的是十石租谷,实际上要交十二、三石。佃户们常常是一年辛苦耕作,却落得个两手空空。

如果遇上年成不好,往往收的谷子还不够交租。然而刘家的租谷是雷都打不掉的,许多佃户就因为交不起刘家的租,被逼得走投无路,家破人亡。

刘小英原是龙标县人,同丈夫熊义带着三个孩子逃荒来到建昌县,租种了地主刘大黑的几石田。头一年种的旱田,只收了三箩筐包谷,三斗五升黄豆,六、七升芝麻。刘小英去向刘大黑求情,要求少交点租谷。刘大黑冷笑着说:“好,我们刘家一向积善积德,这三筐包谷你我平半分,三斗五升黄豆,你得一斗五,我得一斗五,剩下的五升是我送给你小孩的。芝麻嘛,你们穷得连饭都没有吃的,还想吃芝麻吗?不如送个人情都给我!”

刘小英听了,心想:我们穷人难道连芝麻都不能吃吗?刘小英伤心地哭了。

第二年,刘小英又租种他家的六石田,这年中等年景,边远的几丘田白了穗,靠路边有水的几丘田,也只有七、八成收。到了七月十三,照例办了一桌酒席请刘大黑来喝酒,刘大黑躺在椅子上慢吞吞地说:“看稞吗?我走不动,你弄顶轿子来抬我。”

熊义只好与弟弟把他抬去。可是刘大黑走了几条田埂,光看路边长得好一点的,连声喊:“长得好,长得好!”熊义请刘大黑看那长得不好的田,刘大黑却不耐烦地说:“太阳晒不过,不看了。”

吃了酒,刘大黑开口了:“今年收成好,我是要全租的。”熊义向他申辩:“近处田肥,远处田瘦,你不去看。今年收成并不好,我和你平半分。”

刘大黑显出不耐烦,恶狠狠地说:“我的租谷是板上钉钉,说死了的,达得到该你得,达不到该你赔,哪个跟你平半分!”

熊义一年辛苦,只是为刘家忙了一场。欠下租谷,靠冬闲进山砍柴卖,才还清了账。熊义因长年劳累,得了关节炎病,次年冬月,腿瘫痪了。这时刘小英因丈夫病倒,生活无着,忍疼将十岁的大女儿桂花送到刘大黑家里,给刘大黑的老婆当丫头。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出去讨饭,讨到了就送回来给丈夫吃。

有一次,她讨到龙标,下了一场大雪,她担心残废的丈夫和幼小的孩子,踏着一尺多深的大雪赶回家来,推门一看,丈夫已死在床上,脚跟被老鼠啃得稀烂,眼睛也被老鼠抠掉了。她看了后眼前一黑,昏死过去了。好半天才慢慢苏醒过来,抬头怒视刘家庄园:“财主呵!财主,是你活活磨死了我的丈夫,叫我们孤儿寡母怎么过呀!?”在刘家当ㄚ环的桂花听到消息,哭着回来给父亲送葬。多亏邻居老婆帮着用一架梯子,把熊义的尸首抬到流水沟边,用钉耙刨了个坑,掩埋了。

桂花不愿再去刘家,过了几天,地主婆淑元找上门来,要丫头。刘小英说:“桂花不去了,她要跟我一起讨米去。”

地主婆不耐烦了,冷笑说:“当ㄚ头起码要帮三年,现在不到半年,差一天也不行!”

桂花不得不再去刘家,后来桂花到底被折磨死了。刘小英的那个最小的儿子也饿死了。

刘小英一家五口从龙标县逃荒出来,实指望找到一条生路。可是在刘家的残酷剥削下,竟被活活磨死三人。其实,被刘家害得家破人亡的佃户,何止刘小英一家!  

刘大黑对穷人心狠手毒,所以人们就叫他刘大黑,提起他,百姓们恨得咬牙切齿,总想整治整治他。

这一天,刘大黑对管家说:“家里干活的人手不够,我要挑选几个干活麻利的,你给我找去。”

管家忙不迭地跑了几个村子,终于在赵家村看中了三个姓赵的小伙子。这三人分别是赵大猛,赵二宝,赵三娃。

刘大黑心眼多,总想着让伙计们多干活,自己最好不出钱。然而他有所不知,赵家三兄弟是有备而来,就是等这个机会,替老百姓出口恶气。

刘大黑和赵家三兄弟商量条件时,赵三娃先说:“大爷,别的我没有什么说的,就是我的性子急,做错了事,你不能见怪。”

刘大黑点点头,心想:性子急干活快,一样的钱干更多的话,好哇!

赵二宝接着说:“我也没有什么说的,就是我的性子慢,做错了事,你不能见怪。”

刘大黑听了又点点头,心想:性子慢,干活认真过细,适合搞家务事,不错!

最后赵大猛说:“我也没得什么说的,就是我喜欢做便宜事,做错了事,你莫见怪。”

刘大黑一听,高兴坏了,又点点头,心想:喜欢做便宜的事,上集市赶场能少花钱,多买点东西,实在太好了!

三个伙计说完了,刘大黑说:“你们三个人说的我都很满意,只要你们实心实意地干,不嫌弃钱少,一切都好商量。”

刘大黑就给他们三个分配活儿,赵三娃心急去种田,赵二宝性子慢在屋里打杂,赵大猛喜欢捡便宜就去跑腿做生意。

第二天,还没天亮,刘大黑就催伙计们说:“赶快起来,磨磨蹭蹭,只会偷懒不干活,小心我扣你们工钱!”

吃了饭,赵三娃扛了犁,驾起牯牛不停的赶牛去耕地,一口气耕到晌午,大牯牛口吐白沫,活活累死了。

刘大黑傻了眼,要赵三娃赔牛。

赵三娃说:“先讲过的,我的性子急。”

刘大黑一听,就火了,拿起鞭子就要打人,嘴巴里更是不干不净地骂人,可话还没说几句,又听到说自己的小儿子掉到水塘里去了,刘大黑转过身来,大声喊道:“赵二宝,赶快去看看我小儿子!”

赵二宝慢吞吞地说:听一一到——了……

赵二宝慢吞吞地走到水塘边,一丝不苟地把鞋袜脱下来放在旁边,又做了几下热身,这才下水塘去捞地主娃子,可前前后后这会儿功夫,等捞上来,地主娃子已经淹死了。

这可是刘大黑的宝贝儿子,刘大黑伤心地哭,后悔答应赵二宝可以慢。

这时候赵大猛推着独轮车,从隔壁木匠铺里买回来两个棺材,一进门就大声嚷嚷说:“人家要八串钱一个,我给人家说好话,十串钱买了两个,捡回来一个大便宜!”

刘大黑没好气地说:“死了一个娃子,买两口棺材干嘛?”

赵大猛得意地说道:“你反正不早晚也得死吗,剩下一个不浪费!”

财主家里只顾得哭天嚎地,哪里顾得三人,赵家三兄弟吹着口哨离开了刘家。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少年宰相满朝荐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