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委婉含蓄:批评的话要好好说2
书名:你比别人差的不是口才,而是好好说话 作者:刘亿君 本章字数:5369字 发布时间:2024-06-28

爱之深,不等于责之切

“ 爱之深,责之切”“不打不成器” 并不完全适合当代社会。孩子在受 到困扰或有难题时,更需要你的呵护而不是责骂。适当给孩子松绑,给孩子空间去尝试与犯错。宽容和理解孩子是最重要的。

坎斯是一个小学生,这一天他跟同学到河边玩,不小心跌倒,掉进 了河沟里。同伴奋力救他,而他自己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逃出来。 他带着全身污泥回到家,经过客厅,到浴室去洗澡。此时父亲回家,看见客厅的地板很脏,到了浴室,发现门外一堆脏衣服,父亲愤怒地大骂。这是他一贯的态度。原来父亲只注意房间的整洁、孩子衣物的干净。孩子伤心地哭着说:“爸爸,你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孩子继续说,“其实我最想要的是您过来安慰我,问我害不害怕,甚至抱着我。

可是您没有,您只重视您自己的房子,忽略我的感受。以后我有什么事都不会告诉您的!ℽ

男性从小被教导要坚强、勇敢、有泪不轻弹。当他成为父亲时,则 又被教导工作、打拼、坚强、解决问题;母亲则是温暖、爱心、持家、全心照顾子女。所以爸爸们刚强似铁。他们在孩子的心目中,是一位“称职的严父”或“ 负责任的严父”。

这种传统观念,多少使人们产生误解,让许多父亲为了负责赚钱养 家,整天在外头奔忙,难得回家吃顿饭;即使在家,亲子之间也少有温 暖的对话,更别奢望共同嬉玩了。我们看到,母亲抚育孩子动作那么自 然而又亲情流露,但年轻的父亲却不知该如何抱孩子、喂养孩子。这样的结果是父亲与孩子关系疏离,父亲成为一个“冷酷无情的父亲”。

有些父母会提出似是而非的理由,让自己放任情绪,对孩子施加语 言或肢体暴力,或其他不合理的管教方式。的确,跟孩子相处不只需要 技巧,更需要态度、人格的成熟。父母的不成熟,父母的忙碌,父母的 心情烦闷,情绪不稳定,都可能会“侮辱孩子” 。孩子的行为当然要约束 或调整,但是要讲究方法或要领。父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以最佳 状态处理孩子的错误行为。在情绪不稳定之前,先离开现场,或暂时不 说话。唯有整理好自己,让自己的情绪稳定,能以完全宁静的态度对待孩子,教育才会是正确的。

不过,需要注意,当孩子长大,到了青少年时,不必再耳提面命, 以免让孩子觉得你很唠叨。例如,当孩子要出门时,一句“祝你玩得愉快”胜过数十句的叮咛。孩子回家时,一句“欢迎你回来”胜过数十句的“打听式关怀” 的问话。若孩子需要注意安全,可以列一张“安全须知”给他随身携带。若孩子有话要详谈,只要气氛对,心情好,他就会主动找你聊天,细说出门在外的甘与苦。


批评形式的变化

许多年以前,一个10岁的小男孩在工厂里做工。他一直喜欢唱歌, 梦想当一个歌星,但他的第一位老师却不但没给他鼓励,反而使他泄  气。他说:“你不适宜唱歌,你根本五音不全,简直就像风在吹百叶窗一样。”

他的母亲,一位穷苦的农妇却不以为然,她搂着自己的孩子,激励 他说:“孩子,你能唱歌,你一定能把歌唱好。瞧你现在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她节省下每一分钱,给她的儿子用来上音乐课。母亲的嘉许,给了孩子无穷的力量,也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他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伟大、最知名的歌剧演唱家。

假如在这个小男孩的童年,只有那位老师的无情打击,没有母亲的激励与赞许,这个世界上也许就失去了一位著名的歌剧演唱家。

生活中,少一分指责,多一些嘉许,不仅令事情做起来得心应手,也给予对方愉悦的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不应当怀着自己的私心或对事物不感兴趣,就对他人的行为采 取贬低或嫌弃的态度。也许就是那一句微不足道的激励,给了那些需要 动力的人无穷的力量,给那些身处逆境的人奋斗的信心。谁又能小视它呢?

我们在指出别人的缺点时,可能因为和对方意思相违而伤害到对方,又可能因对方态度蛮横伤及自己,这时,我们需要用赞美的话语做 中和剂,令对方反驳不是,发怒也不是,批评得有理有据,令其平和地接受。

首先要设想一个限度,否则你的忠告也许会适得其反。当你指出别 人的缺点时,必须先认识到人类的脆弱及不完美,且保持着自我反省的 心态和与对方一同背负过失的谦虚态度,让对方发觉自身缺点和错误。 其次,为了免于引起对方的逆反心理,最好事先准备些称赞的话,在批 评他人之前,先将这副“灵丹妙药”给对方服下,然后再转入正题。当对 方因你指出的缺点而感到难过和难以接受时,表扬就起了很大的中和作用。

某部门主管一大早见到他的女秘书,便夸她,“你昨天拟的那份报 告很好,我很喜欢。”那位女秘书听了受宠若惊,很高兴。这位主管又 不急不忙地接着说:“要是今后打字的时候多加注意,不要有错别字就更好了。”

这位主管的方法值得效仿。就像一种很苦的药丸,外面裹上糖衣, 先让人感到甜味,容易一下子吞到肚里。于是药物进入肠胃,药性再发 生作用。病人既不会感到药苦,难以下咽,又把病治好了。如果主管直截了当地指出,“ 以后注意错别字” ,那位女秘书可能会觉得羞愧、难过,难以接受,或者还要争辩几句。这样,对秘书的规劝就失去了效果,还可能引起下属的不满,令双方不愉快。

良药未必苦口,批评也要讲究方法。不顾时间、地点、对方心理, 直截了当、劈头盖脸的一阵冷言恶语,达不到批评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学会和风细语地指出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好处多多!


最佳批评法

我们在批评的语言上要学会采取最能打动人心的方式,针对被批评者的特点,从最佳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有效的批评。下面就介绍几种最佳的批评方法。

1 .批评前先作表扬

批评需要营造适宜的氛围,在冷冰冰的气氛里很难收到良好的批评效果。如果在批评之前先表示对对方某一长处的赞赏,肯定对方的价值,满足其某种心理需要,那么就能够制造出较好的气氛,一方面削弱 批评本身让人难以接受的程度,另一方面也使被批评者不致产生逆反心理。

2 .变个体称谓为群体称谓

改变称谓,就是故意模糊具体的犯错误者,通过对某种群体性错误行为的评析,使犯错误的人明白自己的错误。

任何人都有自尊心,而直截了当地批评则很容易触痛别人的自尊心,这时别人虽然明白了自己行为的错误,但感情上却难以接受,甚至 会让感性冲破理性的约束,与批评者顶撞起来。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可 以使用暗指式批评方法,故意模糊犯错误的具体对象,转而通过评析某 种错误行为或错误现象来使对方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对方就容易接受了。

3 .把态度蕴涵在感受上

在批评时不公开自己对某件事结果的态度,只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表明自己的感受,将褒贬蕴藏于中性的评述之中。

有时候,碍于所处的场合或被批评对象的面子,批评者虽然胸怀块 垒,不吐不快,但却不便以过于直白的方式进行表达。这时候,批评者可以模糊自己的态度,只把自己的话语作为个人感受的抒发,而将批评之意蕴藏在貌似中性的话语之中,既不破坏特定场合的气氛,又能够使批评对象领会自己的意图,并引起所有在场者的思考。

4 .把批评寓于鼓励之中

我们都知道寓教于乐是说把教育和道理在游戏或是取乐中表现出来 传授给对方,那么把批评寓于鼓励之中这种方法就是在批评中指出别人

潜在的优势,表明他有能力做好事情或改正错误,给对方以鼓励和信心。

一个人犯了错误受到批评,对当事人而言既是一段痛苦的经历,又 是一次对信心的打击,很容易使他对错误耿耿于怀,对个人的能力产生 根本性的怀疑。我们在批评犯错者时,主要目的当然是指出错误令其改正,但同时注意不要挫伤对方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不但不要挫伤,相反,我们在批评时还应恰到好处地指出对方的潜在优势,以此调动他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其以积极的心态改正错误,继续前进。

在一个书法培训班上,有一位学员的起点很低,特别在运笔方面总 是犯低级错误。他对比别人,感到很沮丧。培训班的老师知道了他的情 况,并没有责怪他起点太低或练习不勤,而是对他说:“你的书法天赋  不错,对于书法的艺术感觉是可以的,虽然在运笔方面还有些欠缺,但 这是初学者都会犯的毛病,多练习几遍,多注意一下就好了。”那位学  员听了老师的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其实并不是很难改正的,于是对练习书法又充满了信心,运笔的毛病也慢慢改好了。

谁都不愿犯错,可是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因为能力、经验、阅 历等诸多方面的不足,犯错总是在所难免的。对于这类错误,我们应当像上例中的书法教师一样,采用激励式的批评法,指出犯错者身上的潜在优势,打消他对个人能力的怀疑。

5 .在批评的同时帮别人找出犯错误的原因

批评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指出他人错误的基础上,能真正帮 对方改正错误,更好地开展学习与工作才是最终的目的。这一方面要求 批评者应肯定对方以往的工作成绩,不能因批评而打击对方的信心,另 一方面还要尽量帮助对方分析犯错误的原因,为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 办法。只有这样做,犯错者才能够更好地恢复信心,更快地返回正常的学习和工作轨道。

6 .用建议的方式提出批评

这种方法是指,以建议的方式向对方提出正确的做法,从而否定对方的不正确的行为。

“ 意见”和“建议”两词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否定性的,而后者是建设 性的,相比之下,人们更容易接受建议而不是意见。建设性的批评可以 削弱批评中的否定性因素,制造出良好的解决问题、改进大家工作的气 氛,在这样的气氛中,被批评者既没有从批评中感受到太多不快,又自然而然地放弃了原先不正确的做法。

某家具厂常年生产木质家具,工厂的墙上到处贴着“禁止吸烟” 的标 语。有一天,工人李某憋不住烟瘾,在厂区内抽起来了。这时,恰巧被 厂长看见了。李某惊恐万分,以为这下厂长要狠狠地批评他了,不料, 厂长走到李某面前,拍拍他的肩膀,然后说:“年轻人,我建议你把烟  拿到外面去抽。这样,工厂的安全措施就更加落实了。”李某感到出乎意料,愉快地接受了厂长的批评。

在上例中,厂长成功地采用了建议式的批评方法。正当李某因害怕 被狠狠批评而承受巨大心理压力时,厂长并没有直接批评他的错误行为 以及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而是用建议的方式为小李提供了另 外可供选择的行为方式,使小李自然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愉快地接受了批评。

7 .用潜台词指出对方的错误

这种方法是指,故意不把话说得太明白,利用潜台词指出别人的错误,让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许多人之所以做出错误的行动,并不是因为他不懂得这行动本身的 违法、违规或不道德性,而是因为一时被种种不良的念头所驱使,导致 自己做出了在理性状态下不太可能做出的错事。遇到这种情况时,批评者往往没有必要再去重申那些人人皆知的大道理,只需采用含蓄的方式,暗示对方正在忽略最为基本的道德尺度和法律法规,使之从贪婪的念头中惊醒过来,从而自觉地放弃错误的行动。

某工厂沈某,是一位集邮爱好者。有一次,他到厂收发室取信,突 然看到他人的信封上贴着一枚精美的纪念邮票,而这枚邮票又恰恰是自 己缺少的。于是,他乘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想拿回去撕下这枚邮票。这时,沈某的举动被刚刚入门的收发员看到了。收发员轻轻地咳嗽一声说:“ 小沈!咱们可都是学过法的。”小沈听后,脸一红,立刻把那封信放回原处。

在上面的例子中,集邮迷小沈其实并不是不知道他做的是一件违法 的事,只是他对邮票太痴迷了,一时被贪婪的念头所支配,于是做出了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做的错事。收发员根据小沈的具体情况,并没有对他作过多的正面批评,而是用含蓄的话题点他,使他很快醒悟过来,放弃了错误的行动。

8 .把昔日的成绩和现在的不足对比先谈别人过去的成就,再谈他的现状,从今昔的对比中含蓄地提出批评。

有些人之所以学习或工作上停滞不前,甚至下滑不止,是因为他过 度满足于已有成绩所带来的荣耀和安逸,打不起精神来继续奋发,超越 既往。对于这一类人,我们可以采用委婉的表述方式谈一谈他们过去曾 有的成绩和辉煌,再谈一谈眼下的无所作为,黯淡无光,通过强调前后的反差来含蓄地提出批评,让对方意识到自己此时的处境和肩上的责任,重新振作起来。

剧作家曹禺曾收到过一封批评信件,是画家黄永玉写的,其中大意 是说:他的才华从一片海洋萎缩成一条小溪。此言令曹禺大为感慨,于是将信裱成条幅,悬于客厅。

曹禺曾写出《雷雨》《日出》等名剧,而后却长时间在艺术上止步 不前,没有新的突破。画家黄永玉充分考虑到了曹禺作为戏剧界老前辈 的地位,没有采用直接的批评方式,而是写给他一封含蓄的信,暗示他 早年与现今在艺术建树上的强烈反差,使曹禺感受到强烈的触动,从而达到了批评的效果。

9 .用对未来的引导来暗示教训的深刻

这种方法就是指避而不谈对方的错误,着眼未来,表明自己相信对方,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

当事人犯了错误,就像长出疮疤的病人,最忌讳别人津津乐道他的 痛处,批评者过多地纠缠于错误本身及其后果只会让他厌烦痛苦,丧失 信心,甚至于怀着破罐破摔的心态进行顶撞。既然错误已经过去,倒不 如既往不咎,引导犯错者着眼未来,为做好明天的事情而吸取教训,细心准备。

一家玩具店的老板,因待人宽厚而备受员工的拥戴。有一次,员工 汤米因马虎而毁掉了近百件玩具手枪,害怕得不得了。正当他准备迎接老板的厉声斥责时,老板却安静地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汤米,你不用担心我会辞退你,既然事故已经发生了,那么我并不打算追 究你的责任,让我们一起从现在这一分钟开始,想一想下面的工作该怎样完成吧!”汤米听罢,万分惭愧地低下了头。

员工汤米在工作上犯了错误,这错误的性质及其后果他是非常清楚 的,因此老板并没有过多地强调错误的危害性,而是采取了既往不咎的 宽容姿态,引导汤米着眼于未来更繁重的工作和更重大的责任。相信汤米在接受了这样的批评之后,一定会在将来的工作中有令人满意的表现。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