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说话方圆舌有钩,互不得罪吃得开3
书名:怎样做人吃得开 作者:刘洋 本章字数:6127字 发布时间:2024-06-26

 6.看人说话会让你在交际中游刃有余

  一个真正懂得说话艺术的人,不见得字字珠玑、句句含光,但是,他总是能够说出对方想听的话。进什么庙,念什么经,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才是交际办事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一个能够看人说话的人,必定是一个在社会上吃得开的人。

  我们办事或交际的直接对象是人,没有人的存在,就谈不到事,谈不到交际。由于每个人的嗜好、想法都会有差别,我们交际办事所涉及到的人也会各有不同,所以首先你要明白对方是哪种类型的人,这样应付起来就会比较容易。常言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如果你了解了下面这七种类型的人,就会明白该怎样与这些人交际办事。

  (1)死板的人也会有兴趣点

  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人,就算你很客气的跟他寒暄,他也不会做出你所预期的反应来,你甚至会怀疑他有没有听进去。和这种人交际,刚开始多多少少会让你感到不安,但这实在也是没办法的事。

  遇到这样情况,你就要花些时间,仔细观察、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从他的言行中找到他所真正关心的事。你可以先随便和他聊聊,只要能够使他回答或产生一些反应,事情就好办了。接下去,你要好好利用此话题,让他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每一个人都有令他感兴趣、关心的事,只要你稍一触及,他就会开始滔滔不绝地说下去,此乃人之常情,因此,你必须好好掌握和利用这种人性心理。

  (2)简言应付傲慢无礼的人

  有些人自视清高、目中无人,时常表现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像这样举止无礼、态度傲慢的人,叫人看了就生气,是最不受欢迎的典型。

  对付这种类型的人,说话应该简洁有力才行,最好不要跟他罗嗦,所谓“多说无益”。同时,你还要尽量小心,以免掉进他的圈套里去。

  (3)看穿“高深莫测”之人的伪装

  我们周围存在许多深藏不露的人,他们不肯轻易让人了解其心思,或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有时甚至说话不着边际,一谈到正题就“顾左右而言他”。

  双方进行交际,其目的乃是在了解彼此情况,以使事情圆满解决。因此,往往需要经常挖空心思去窥探对方的情报,期待对方露出他的“庐山真面目”。

  但是,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个深藏不露的人,你只要把自己预先准备好的资料拿给他看就行了,让他根据你所提供的资料,作出最后决断。

  人们多半不愿暴露自己的弱点,即使在你要求他说出答案或提出判断时,他也会故意装作不懂,或者故意闪烁其词,使你有一种“莫测高深”的感觉。其实,这只是对方伪装自己的手段罢了。明白这一点,就很容易用语言来控制对方了,而不要被对方的“高深漠测”吓倒。

  (4)巧妙应对草率决断的人

  这种类型的人,乍看看起来好像反应很快,因为他常常在交涉进行到最高潮时,忽然做出决断,给人一种“迅雷不及掩耳”的感觉。其实,这种人多半是性子太急了,有的时候为了表现自己的“果断”,决定就会显得随便而草率。

  像这样的人,经常会错误地领会别人的意图,也就是说,由于他“反应”太快,每每会对事物产生错觉和误解。其特征是:没有耐心听完别人的谈话,往往“断章取义”,自以为是地作出决断。这样一来,虽使交涉进行较快,但草率作出的决定,多半会留下后遗症,招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从事交涉,总是要按部就班的来,倘若你遇到草率决断人,最好把谈话分成若干段,说完一段(一部分)之后,马上征求他的同意,没问题了再继续进行下去。总之,你要瞻前还要顾后,如此才不致发生错误,从而免除不必要的麻烦。

  (5)适可而止打发冥顽不灵的人

  固执己见的人是最难应付的,因为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只知道坚持自己的意见,死硬到底。跟这种顽固分子交际,是最累人且又浪费时间的,结果还往往无功而返。因此,在你和他交涉的时候,千万要记住“适可而止”,否则,谈得愈多、愈久,心里愈不痛快。

  (6)耐心应对行动迟缓的人

  对于行动比较缓慢的人,最需要的是耐心。对这种人,你绝对不能着急,因为他的步调总是无法跟上你的进度,换句话说,他是很难达到你的预定计划的。所以,你最好捺着性子,尽可能配合他,否则,你再着急事情也得不到解决。

  (7)对自私自利的人要忍一忍

  这个世界自私自利的人着实不少,无论走到哪里,总会碰到几个。这种人心目中只有自己,凡事都将自己的利益摆在最前头,要他做些于自己无利的事,他是绝对不会考虑的。

  当我们不得不与这种人接触、交涉时,只有暂时按捺住自己的厌恶之情,姑且顺水推舟、投其所好。当他发现自己所强调的利益被肯定了,自然就会表示满意,如此,事情就会很快获得成功解决了。

  7.人人都是“戴高乐”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愿意让别人说自己是傻瓜,都喜欢受到大家的赞扬,给人一顶高帽子,尽管他的头不合适,但是没有人会不愿意戴,也没有人戴上后再愿意把它摘下来。所以,求人办事,不妨先给他一顶高帽子,让他沉浸于喜悦中,帮你把事情办好。

  有一天,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应邀到托马斯家里去做客,对于托马斯,卡耐基的评价是:“他在人际关系方面是一位超级大师,他会给你以信心和勇气,你可以轻而易举地发挥你的潜力,做出你原本认为永远也做不到的事。”

  卡耐基与托马斯夫妇度了一个愉快的周末。

  那天晚上,他们谈得很投机,他们坐在炉火边,托马斯太太突然建议要打桥牌。

  “不,我不会,我对桥牌一点儿也不懂。”卡耐基说:“那种游戏要动脑筋,对我来说太艰深了。”

  “那有什么关系?”

  “我还是看着你们打吧。”卡耐基说道。

  “戴尔,相信我,一点都不难,对你来说学会它只是小菜一碟,容易极了,就像你写文章一样,一学就会。桥牌只需要记忆和判断,这对你正合适”托马斯说道。

  还没等卡耐基回过神来,他已经不知不觉地坐在了桥牌桌前。那是他第一次打桥牌,本来他一点信心和心理准备都没有,可是正是托马斯先生的话使他有了信心和勇气。

  卡耐基说:“这件事使我想起了伊斯?卡勃特斯,一位超级桥牌大师。他关于桥牌方面的书曾被译成各种文字,并畅销了很久,然而,令人惊奇的是,他走上桥牌运动这条路,却仅仅是因为一个青年女子对他的鼓励。

  “1923年末,卡勃特斯在美国只身孤影,身上的钱也不多了,他想在美国找个工作,可是找来找去都没找到,后来终于经好心人介绍,他有了一份勉强能谋生的工作。

  “卡勃特斯本来会打一点桥牌,可是技术差劲得很。他根本就记不住牌,常常把打出去的牌拿来翻看,所以没有人愿意跟他玩。

  “后来,他遇到了一位漂亮的桥牌女教师,她叫约瑟芬·狄丝。这位女教师在教卡勃特斯打桥牌时,发现他虽然牌技平平,但是分析能力很强,对自己手里的牌总能做出比较准确的分析,狄丝认为这点素质很重要。

  “于是,狄丝就试图说服他,她说:‘卡勃特斯,告诉你吧,你是桥牌界的天才。’卡勃特斯说什么也不相信:‘你说的是我吗?’狄丝就把她的发现告诉了卡勃特斯。

  “在以后的时间里,狄丝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鼓励卡勃特斯,他的一点点进步都会被她称赞一番。

  “后来,卡勃特斯终于相信自己是个桥牌天才了,他的牌越打越好,后来果真成为了桥牌界的顶尖高手。

  “经过长期的接触,卡勃特斯最后爱上了狄丝,并与她结了婚。”

  卡耐基从这件事受到了启发,他在《人性的弱点》一书将近尾声的时候,他又加了一节,叫做“‘高帽子’的妙用”。

  卡耐基在这本书里对“鼓励”一词作了心理上的分析:鼓励与其说是一种与人相处的方法,还不如说是一种心理暗示的手段。人在潜意识和意识层面上会有很多困惑,由于长期得不到解决,所以就积压了下来,于是就会产生诸如“我能行吗?”或“我应该做吗?”抑或“客观条件允许吗?”之类疑问。

  这种两难或三难选择,会让自己拿不定主意,而在这个时候,往往是外界的因素更能起作用,一个暗示或一个建议都可能叫你放弃徘徊,按照别人告诉你的去做。

  心理医生为病人治疗常常就用这个方法,对你在观念中固执己见的某个问题,而心理医生又认为这些问题对你的心理健康不利,他会首先提出问题,将你拖进疑惑的境地里去,然后用暗示的语言来点醒你,使这件事你做起来丝毫没有困难。

  鼓励其实就是一种与此相类似的手段。一些话语比如“你行的,你一定行”、“你是个天才,你是个天分很高的人”、“你是个很美的姑娘”等暗示性的语言,能使一个人在举止不定的时候重新鼓起勇气。

  美国有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在某所中学里找了一个班,并向班主任说明这个实验会产生一个奇迹,因为他在许多学校、许多人中间都做过此类实验,结果被证明很成功。

  心理学家在暗中观察了很长的时间,他在班上发现了一个相貌平平,很不起眼的姑娘,于是他找了一个机会,把除那位女生以外,全班所有的人都召集到一起,并向他们说了自己的打算。

  这位心理学家告诉学生们,从今以后,所有的学生都要把那位未到场的女生当作全班最漂亮、最迷人的姑娘,三个月之后,大家将会看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

  于是,从那天开始,学生们对那位姑娘的态度改变了,再也不是以前冷冰冰的态度了,而是极其热情的与她交往。

  那位女生刚开始简直有点受宠若惊,她惊奇地看到,男生们把别的相貌姣好的女生撇在一边不理,而争着向她大献殷勤,而女生们都带着钦羡的目光,经常向她这边望。老师们上课时的态度也变了,每次提问时,总是先叫她的名字,当她答对了的时候,便会得到表扬和夸奖。

  这位姑娘仿佛坠入梦境中一般,她不明白自己这些天何以从一个灰姑娘,一下子变成了众人心目中的白雪公主。

  一个星期过去了,人们仍像众星捧月一样地对待她。于是,她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了,她的眉头舒展了,她的胸脯也挺起来了,由于笑声经常陪伴着她,她的心情也渐渐地开朗,愉快了起来,经常与同学们在一起尽情地玩乐。

  两个月过去了,全班同学都惊奇地发现,她与以前大不相同了,虽然容貌上不能算是美丽绝伦,却也楚楚动人,并且微笑常常挂在嘴边,有的同学说那很象蒙娜丽莎的微笑。

  后来,班上选班花,大家一致投票选那位姑娘。也许开始实验时,大家是在逢场作戏,可是到了后来,人们却都是诚心实意的了。

  8.既不赞成也不反对——圆通而不圆滑的说话技巧

  现代人最大的苦恼之一,就是“圆滑和圆通分不清楚”,甚至将圆通看成圆滑,以致“看什么都不顺眼”,其实圆通本来是我们十分喜欢的境地,一个人如果能够修养成为“圆通大王”,那么他无论做什么都会事半功倍。

  现代人的脑筋逐渐扁平化,缺乏深度,看事情不能够“入木三分”,凡是圆通都看成圆滑,丧失了对圆通的体认,从而扭曲了整个社会的判断标准,这主要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西方人始终摆脱不掉“二分法”的陷阱,甚至把它称为“必要的罪恶”。现代的中国,西化的程度愈来愈深,也渐渐生活在二分法的困境之中,动不动就明确地“二选一”,果决地在二中择取其一。

  “请问要喝咖啡,还是红茶?”

  “咖啡。”

  这样一来,虽然显得明快而清楚,却丢失了我们固有的“二合一”,不敢回答:“随便”或“都可以”。

  圆通的基本立场是“既不反对也不赞成”,以免掉入反对和赞成这种二分法的产物所设圈套,从而逃脱被套牢的噩运。

  真正圆通的立场,就是时时认清“二合一”优于“二选一”的事实,体认“真理存在于二者之中”,尽量在两种相反的矛盾因子之中,寻求找到合理的平衡点,做到“相反相成”的地步,把矛盾化解,成为崭新有效的结合体。

  圆通是高难度的素养,一般人看不懂也学不精,而且一不小心就会流于圆滑,而遭人唾弃。然而,一辈子学不会圆通,毕竟是人生一大憾事,所以“难学,还是要学;难精,必须用心”。

  满脑子“圆滑”的人,看什么事情都觉得相当圆滑,看什么人都觉得丑陋、卑鄙。要学会“圆通”,第一步必须“以圆通代替圆滑”,从此,脑海中只有对“圆通”的期待,因为它不是“圆滑”的对立词,却是“圆滑”与“不圆滑”这种“二分法”的“二合一”。圆通会有圆滑的成分,同时也含有不圆滑的成分。先接受“圆通”的概念,再观察“圆通”的事实,然后分析“圆通”的要素,庶几可以学得“圆通”的精髓。请看下面所叙述的案例:

  苏联瓦解,西方民主国家固然额手称庆,然而就苏俄人自身而言,无论如何,总不是一件好事。车臣之战,万一演变成为“灭族”的战争,对苏俄民众来说,更是惨绝人寰,非我们这些外人所能想象。

  民主阵营和共产阵营对立,原本是“二分法”的产物,彼此不能相容,必须“二选一”,这样就会更增加彼此的仇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苏联解体,两大阵营互相沟通,才逐渐进入“二合一”的境地。

  对于有矛盾的夫妻,我们总是“劝合不劝分”。既然结成夫妻,便是有缘,彼此要多包容,不可轻言离异。

  圆通之人心中有数,劝导夫妻不可离婚,结果还是可能离异。但至少不出自我口,将来夫妻反悔,也不致两个人一起咒我:“当初根本没想离婚,就是听了你那么一句话:既然合不来,长痛不如短痛,干脆分开算了。一时糊涂,才产生这么悲惨的局面。”

  劝导夫妻不可离婚,在夫妻吵架之后握手言欢时,心中落下一块大石,也会庆幸没有劝导离异,否则夫妻必然合起来咒骂:“想不到这么好的朋友,居然劝我们分开,真是人心隔肚皮,真不知道安的是什么心!”这样一来,岂不冤枉?

  精明人最常用的字句,好像除了“不一定”之外,便是“很难说”。样样不一定,事事很难讲。

  “不一定”和“很难说”,实际上也是“二合一”的表现。一般人以为“不一定”就是不一定,那是“二分法”的受害者,把“不一定”和“一定”相对待,并不是精明人应有的想法。我们的“不一定”,含有相当程度“一定”的成分,所以仍然是“二合一”。至于“很难说”,同样不应该看作“很好说”或“很容易说”的相反词,我们的“很难说”包含相当成分的“其实也很好说”。

  只要听的人有心听下去,轻轻问一句:“怎么很难说?”保证说“很难说”的人,就会接着把难说的部分轻易地说出来。站在“很难说”的立场来“很容易说”,有如“不一定”之后忽然产生“一定”的观点,既灵活方便,又有安全保障。

  圆滑的人,只推说“很难说”,便不说明事实,甚至乱说一些足以混淆事实的话,对于事实的澄清具有负面的影响,大家的心里都很不以为然。

  “请问这一次旅行,要给导游多少小费?”

  “很难说,因为给小费是每一个人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旅行社并没有规定,也没有理由做这种决定。”

  这样回答表面,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听的人细细一想就会觉得,“你把我当小孩,连这种常识都没有”;“你这样说,未免太见外了吧,要不要说是你的权利,也不必说得这样客套,提防得如此严密”;甚至“我还不知道你最小气,还要说得这样好听”,因而对答话的人相当反感。

  圆通的人,当然不会直接说出“应该给多少”、“最好给多少”或者“我打算给多少”这一类话。但是,在“我们研究看看”、“我们不妨分头打听,看看别人打算怎么给付”等等“推、拖、拉”用语之后,可能会说:“一般来说,每人每天给导游两块钱美金,不知道你觉得怎样?我们是不是过几天,看看情况再来商量?”

  任何事情,总是不断地演变。往往原本可以赞成的事情,演变到最后,令人不得不反对;而原来应该反对的,也可能愈变愈应该加以赞成。把一切弄清楚,并且保证不再改变,这时候我们当然会当机立断,果敢地选择赞成或反对的态度。但是,就算如此,警觉性特别高的精明人,也尽量避免公开表态,以免引起抱持不同意见的人的指责,甚至仇视。

  圆通人士切不可单刀直入地问人家赞成或反对,因为对方认为有此必要,自然会主动表示,而他若不愿意说,即使苦苦相逼,也得不到真实的答案。被人家问起赞成或反对时,也不要直截了当地选择其中之一,兼顾赞成及反对双方面的看法,尽量加以包容。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怎样做人吃得开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