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庄周提及‘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在静功修炼中‘心’具体有什么功用呢?
心,《说文解字》中描述: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凡心之属皆从心。
《大学》中论述心的作用: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这里说明,‘修心’才是一切成事的修炼。
《孟子·告子上》中提及‘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这里说明‘心’的功能是思考。
《内观经》:‘心者,一身之主,……心则神也,变化不测,故无定形’。强调了心的主导和不可描述,这里‘心’所指不是心脏,而是思想和感知。
宋代张伯瑞是道教南宗五祖之首,紫阳派鼻祖,其《悟真篇》:‘心内观心悟本心,心心俱绝见真心’。由道入禅,主张不再外求,进而向自己的内心求索,当所有的妄念都停下来之后,才能窥见自我本真状态。
《六祖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这个案例引发的思考是,观察者内心的动荡才是对被观察者行为方式的影响。
《六祖坛经》中还提及,‘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浓缩了禅宗‘即心即佛’的智慧,主张直指自心,批判盲目崇拜外在形式。
《西游记》中乌巢禅师有偈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也强调了佛性就在自己的内心,无需外求。
但在《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中老聃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告诉我们观察者不会盲目地从自我主观判断中评价他人和事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遵循宇宙安排,允许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和发展。
由此可见,心除了作为人体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之外,被赋予更多的则是思想、意志、情绪等精神方面的功用。
心的引申意义还有中央、中心、主宰、内在等。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记载:‘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枝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枝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安。’这里用‘心腹’和‘四肢’来特指中央、上级、主宰与地方、下级、从属之间的层级关系。
由上可见,‘听之以心’属于需要用意念来引导的修炼功法,以《太乙金华宗旨》的修炼方法为代表。
在《太乙金华宗旨》卷四《回光调息》中,吕祖曰:‘宗旨只要纯心行去,不求验而验自至……却此有机窍,无过寄心于息。’
文中‘寄心于息’强调了将心念寄托在呼吸上,这就在‘听息’的基础上,附加议定书心念的引导,是典型的‘听之于心’的代表。
其实,初学静修者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静坐时身体疼痛不适,头脑昏沉和心神散乱;要解决上述问题,吕祖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心念寄托在气息上。
这就要求用主观意识去引导气息。
‘听之以耳’是放弃意念只专注于‘听’,‘听之以心’则要求用‘心意’来驱动‘气息’。
吕祖认为,息就是由‘自’和‘心’两个字组成,起心动念时立即就有了气息,气息本来就是由心念所化生,由心意所驱动,心意即为呼吸的根源。
我们的念头来得非常快,一刹那间的妄念,就会引发一次吸入送出的气息与之相对应,所以内呼吸(心动)和外呼吸(气息吸入送出)就像声音与回响一样如影随形,因此要统一起来对待,让心念与气息相互协调依存。
一天中有几万次呼吸,就意味着有几万个妄念。
如果心神不断外泄,人的精神就无法内聚而逐渐涣散,人也会变得形如槁木。
所以在修炼太乙金华回光功法时,动用意念引导的同时,必须兼顾调息,因为单纯的听息功法不需要意念引导;这样又回到了庄周所提示的问题上,‘无听之于耳,而听之于心’。
《太乙金华宗旨》中提示,在静修时,不要闭上眼睛,眼睛要微微垂下,确定凝神之处后,就要学会放下。
如果完全放下,又恐怕无法把握那个度,因此,需要将心意集中在倾听气息吸入送出上。
倾听气息的吸入送出,不是用耳朵来听,倾听为的是要感知到那种无声的状态,一旦有声,就意味着呼吸粗重,无法进入专注的凝神状态。
接下来需要保持耐心,轻轻地、微微地调整呼吸,越来越放松,越来越静谧。
久而久之,突然间呼吸变得极其微弱,甚至断绝……这就是真正的呼吸状态显现,同时,也可以认识到心念引导气息所呈现出来的本质,由动入静。
因为心神静寂时,呼吸也会变得细腻;同样地,呼吸细腻时,心念也会变得专注。
要稳定心意,必须先培养气息,这也是因为心意难以直接入手,所以要通过气息作为引导,这就是所谓的保持气息的纯净。
修炼《太乙金华宗旨》需要用意念控制气息动与静之间的微妙变化,这就需要用‘心’来制衡呼吸的深浅层次。
在《太乙金华宗旨》卷十二《周天》中,吕祖说:‘周天非以气作主,以心到为妙诀。’
在这段文字中吕祖强调,静坐时修炼小周天大周天时,并不是用气来引导周天的运行,而是要以‘心到意到’为妙诀。
听之以心,开始时需要用意念控制‘心’神来达到体内气息动静之间的平衡调节,后续达到意识忘之后入静,这种动与静,是刻意抑制的动与静,虽然最后也可以达到闭目观金华闪光,体内金丹自生的境界。
庄周有云:‘心止于符’,就是说用心念控制的修炼会让修炼者注重于观察到由松果腺体外化之相,所以能看到‘龙行九天,凤凰涅槃’之奇异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