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在结束和开始之间时,仿佛居住在离家很远的荒野之上,这般境遇最适合将语言的炉火从燃烧调到冷却。
时间穿梭着,又近黄昏……所谓乌有之乡,其实是我们灵息中的一种编织。相比男人的革命斗志,女人更适宜在水流中洗被子。写作就是将一件有污垢的衣服洗干浄的过程。
一件衣服到底有多少污垢,观衣服上的污垢就可知晓穿着衣服的人去了什么地方?一件衣服到底有多少鸟屎,如果有几粒褐白色的鸟屎,说明身穿衣服的人与一群鸟相遇过了……与此类推,衣服上的污垢也许来自浆果、酒精、油垢、血腥、油膝……所有这些污垢原本都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痕像,我们活在世间的每一天都与它们相遇,而衣服则是我们肌肤之上的显影屏,也是隐藏伪证最多的地方。
在古代,洗衣服可以选择小河岸,一块块被激流摩擦得光光滑滑的青石板上堆集了衣服,古代的人们使用脚踩洗衣服上的汗水泥浆。因为在古代没有肥皂或洗衣液,也没有工业污垢,那时候的洗衣程序面向自然,所以,古代的诗人们写出了那么多的山水诗句。
后工业时代减轻了洗衣者的负担,人们将一堆堆衣物抛进洗衣机箱里,经过流动即可晒干。尽管如此,仍有内衣、带有污垢的衣服需要手洗,我就是一个经常手洗衣服的人。因而,通过洗衣,我逐渐感悟到了一个与写作相关的常识:写作就是将一件有污垢的衣服洗干净的过程。
今天的衣服上有太多后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污垢,因而,每次洗衣服我都会畅想前世的祖先们面朝河流洗衣服的美景……然而,我们已无法回到前世,不过,在洗衣服时我们可以边洗边穿梭时间的尽头和时间尽头的过去,这就是写作的过程,而每一块残留在衣服上的污垢来自私秘和公共场所,其核心区域正是二十一世纪的冲突与纠缠所溅起的泥沙。每一次准备手洗的衣服上必定有残留物,这些东西像残云般漂浮不定,又像激流荡来的洪水让我们对地球上发生的事件焦虑不已,忧思绵绵……
我给衣服上肥皂之前,细细研究过衣服上污垢的来历和背景……正是它们的块状和钢铁般坚硬的污垢给予了我想象力,我耐心地用手抚摸着那些污垢,要清洗干净确实需要一种形而上学的精神。为什么洗衣服上的污垢需要一种形而上学的精神?因为将衣服浸泡在一盆水中时,正是检验我们手工劳动的时刻,在一盆水里浸泡着我们穿过的衣服,我们的身体仿佛温婉地倾诉着那件衣服上的故事。而写作中的故事需要虚构的力量,它能让我们用自己的身体产生磁力,以此面对荒原般的悲伤。
写作就是将一件衣服上的污垢洗干净的过程……这是一个简朴的寓言,我之所以喜欢践行它,是因为在我穿过或他人穿过的衣服里,在深藏污垢的地方,会搜索到一个深奥的核心区域,它就是我用来叙述故事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