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的故事1
书名:仙乐飘飘  作者:海男 本章字数:5375字 发布时间:2024-07-09

王安忆 · 自荐理由

新时期的文学是以诚实著称的 文学,我们自由而勇敢地面对自己, 真挚地将我们的新发现告诉给许多 倾听的人们。我们多么感谢人们的 倾听,他们和我们彼此不再感到孤 独。现在,我们对自己的挖掘到了 深处,到了要使我们疼痛的地步了, 我们怎么办?
接触到深处我们遇到了坚硬的 保护的外壳,掘进遇到了困难。我 们的困难是双重的: 一是智慧上的, 我们往往会迷失了方向,不明白什 么是纵深的发展,什么则只是横向 的徘徊;二是勇敢上的,我们不知道 将我们深处最哀痛最要害的经验开发出来,会遭到什么样的消费的命运,我们忐忑不 安。
我经历了一段游离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我 与我个人的经验保持了距离,我将注意力放在别人 的经验上,以我在成长中的认识去解释这些经验。 我还将注意力放在小说的叙事方式上,我总是醉心 于小说的完美形式。然后,我有整整一年没有写小 说, 一年之后,我写了《叔叔的故事》。
《叔叔的故事》重新地包含了我的经验,它容纳 了我许久以来最最饱满的情感与思想,它使我发现, 我重新又回到了我的个人的经验世界里,这个经验 世界是比以前更深层的,所以,其中有一些疼痛。疼 痛源于何处?它和我们最要害的地方有关联。我剖 到了身心深处的一点不忍卒睹的东西,我所以将它 奉献出来,是为了让人们与我共同承担,从而减轻我 的孤独与寂寞。


我终于要来讲一个故事了。这是一个人家的故事,关于我 的父兄。这是一个拼凑的故事,有许多空白的地方需要想像和 推理,否则就难以通顺。我所掌握的讲故事的材料不多且还真 伪难辨。 一部分来自于传闻和他本人的叙述,两者都可能含有 失真与虚构的成份;还有一部分是我亲眼目睹,但这部分材料既 少又不贴近,还由于我与他相隔的年龄的界线,使我缺乏经验去 正确理解并加以使用。于是,这便是一个充满主观色彩的故事, 一反我以往客观写实的特长;这还是一个充满议论的故事, 一反 我向来注重细节的倾向。我选择了一个我不胜任的故事来讲, 甚至不顾失败的命运,因为讲故事的欲望是那么强烈,而除了这个不胜任的故事,我没有其他故事好讲。或者说,假如不将这个
故事讲完,我就没法讲其他的故事。而且,我还很惊异,在这个故事之前,我居然已经讲过那许多的故事,那许多的故事如放在叔 以后来讲,将是另一番面目了。
有一天,在我们这些靠讲故事度日的人中间,开始传播他最 近的警句。在我们这些以语言为生产的劳动者的生活里,警句 的意义是极大的,好比商品生产中的资本,可产生剩余价值,又 可投放市场和扩大再生产。所以,传播并接受某人的警句,是我 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警句是:
“原先我以为自己是幸运者,如今却发现不是。”
恰巧在这一天里,因为一些极个人的事故,我心里也升起了 一个近似的思想,即: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快乐的孩子,却忽然明白其实不是。”
他的警句和我的思想接上了火,我的思想里有一种优美的 忧伤,而我又要保护我个人的故事,不想将其公布于众,因为这 是与情爱有些关系的。所以我就决定讲他的故事,而寄托自己 的思想,这是一种自私的、近乎偷窃的行为,可是讲故事的愿望 多么强烈!我们这些人的生活方式,就是将真实的变成虚拟的 存在,而后伫足其间,将虚拟的再度变为另一种真实。现在,故 事可以开始了。

他与我并无血缘关系,甚至连朋友都谈不上,所以称之为父 兄,因为他是属我父兄那一辈的人。像他这类人,年长的可做我 们的父亲,年幼的可做我们的兄长,为了叙述的方便,我就称他 为叔叔。他们那类人倒霉的时候,我只有三岁,而当我开始接受 初级教育的时候,他们中间近半数的人已经摘去那顶倒霉的右 派帽子,只留下了一些阴影,尾巴似的拖在他们身后。等那阴影 驱散,云开日出,他们那类人往往成为英雄的时候,我已经是个成熟的青年了。这便是我与叔叔在时间上的关系。他们那类人 倒霉的真相,有的已大白于天下,有的至今还是个不幸的谜,有 的很冤枉,有的很荒唐,也有的很活该。叔叔是因为一篇校刊上 的文章,以一头小驴子的第一人称,描写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的 过程;以小驴子从过不惯集体生活、自私自利而变为热爱集体大 公无私,来反映从个体农民到公社社员的成长过程。叔叔所以 采用这样的拟人化的手法,是因为他刚读过一本借来的伊索寓 言。这文章被指责为污蔑农民是没有自觉性的驴子,并借驴子 之口攻击合作化运动。我曾在三个不同的场合听到或读到叔叔 复述这篇文章。其时,叔叔已成为一名讲故事的专家,叙述这样 一篇小东西完全不在话下。第一次是在一个全国性作家大会的 小组发言上,叔叔以他自己的经验来批判极左路线是多么有害, 他说他其实是热心地真诚地赞颂合作化运动,好心却变成驴肝 肺,他说他愿意滚钉板来证明他的忠诚,多年的劳改生活充满了 赎罪与乞求新生的心情,犹如炼狱一般。他的苦难经历深深吸 引了像我们这样的青年,我们则以我们插队的经历去吸引下一 批青年,当我们被上代的经验哺育长大后再操起批判的武器,来 做一次伟大的背叛,就像猫和虎的中国童话。叔叔很认真地叙 述他这一篇致命的文章,作了许多注释,生怕我们不懂也怕我们 看轻了它。这文章有一种刻骨的天真烂漫,令我们微笑不已。 第二遍听到这文章是在某个刊物举行的笔会上, 一 日傍晚,参加 笔会的人们走在夕照下的海滩,叔叔以自嘲的口吻告诉我们这 个几乎致他于死地的小文章,他嘲讽当年政治运动的荒诞不经 多少纯洁青年的命运被这荒唐历史演绎而摆布, 一个偶然的行 为却可成为决定生死的事故,这便是宿命吧!他三言两语地说 完文章,那文章显得既简练又富含义,展露了一个青年早期的文 学才华。这篇文章第三次出现是在叔叔发表于某杂志文学小传 里,这一回已是一篇真正的伊索寓言,对当时的世事,充满了具有先知意味的讽刺,作为处女作排列在叔叔的写作历程里,使叔 叔的文学生涯一开始便充满了大祸临头的灾难意味。后来我还 听别人第四次说起过叔叔的文章。那是一个老奸巨滑的家伙,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里,他到处声称自己是一名“漏网”的右派,所 以没有戴帽完全是出于侥幸、偶然和不公平。他说他其实是一 个真正的右派,叔叔则是个假的。在叔叔的档案袋里,装满痛哭 流涕卑躬屈膝追悔莫及的检查,他又顺便提到叔叔的文章,说那 文笔糟得呀!不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所以成了右派,完全是 为了凑数。这真正是个错划右派啊!他脸上布满了痛心的表 情。这是叔叔顶顶走红的时候,几乎成为我们这些人的精神领 袖,所有的人全都分成两大派, 一是崇拜他的人,二是中伤他的 人。所以,此人提供的情况立即被排除出考虑的范围。我只须 从叔叔三次叙述中挑选一次,作为我讲叔叔的故事的材料;或者 是将三次结合起来,这符合我们一贯遵循的创造典型人物的原 则。我想:我选择第一次叙述中的那一个真诚的纯朴的青年,作 为叔叔的原型;我选择第二次叙述中的那一个具有宏观能力且 带宿命意味的世界观,作为叔叔的思想;我再选择第三次叙述中 的那篇才华洋溢的文章,作为情节发生的动机,这便奠定了叔叔 是一个文学家的天才命运的基石。现在,叔叔是一个什么样的 人,大致可以确定了。
叔叔就这样成为了一名年轻的右派。当时,他年轻得还没 来得及谈恋爱,所以他和别的故事里的右派所不同的是,他没有 女朋友,因此就没有人与他联手演出伤感的离别剧。他背了一 个简单的铺盖卷,去了青海。去青海的这段路程,我们可以从许 多右派的回忆录里获得印象:大雪苍茫,车在暗夜里行驶,几临 深渊而悬崖刹车,当车从峭壁下驶过时,宛如一只白色的虫蚁在 千沟万壑里爬行。在他身边,有一个老人,教授模样,慈爱地问 他有多大年龄,又说他和他第三个儿子一般大。当别的右派在熟睡的时候,这老人给他讲了一个俄罗斯童话,关于喝鲜血而活 三十年的鹰和吃死尸则活三百年的乌鸦。当鹰尝了一 口死尸的 腐肉之后,腾空飞起说道:我宁可喝鲜血活三十年,也不愿吃死 尸而活三百年!老人的童话在这雪夜行驶的货车里产生出奇异 的效果,青年右派虽然还不能理解童话的含意,可是却被这忧伤 又激昂的气氛感动了,后来,那老人与他分在农场的两个大队 里,他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这一个夜晚就像是一个梦境,却留 给青年一个童话。从此这个童话就存在于他的心间,供他总结 并使用其中的含义。他认为这童话是教导人们要有意义的活 着,要健康的人生而摒弃腐朽的人生。他引伸到他的错误,心想 自己险些儿误入腐朽的人生,于是努力忏悔,恨不能脱胎换骨。 可是后来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里,他开始怀疑道:什么是腐朽的 人生?什么又是健康的人生呢?他想他那赎罪的半生经验是决 称不上健康的,他想他半生的经验全是为了向人们证明他是个 诚实的青年,这种证明消耗了他一整个青年时期,这有什么意义 呢?再后来,他又想他的半生不是平淡度过,而是获得了宝贵的 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于他日后成为一个大作家无疑是重要的 财富,于是,叔叔心里充满了鹰的骄傲。
但是,当我认识叔叔之后,才知道他做右派时,去的并不是 青海,而是遣返回乡,到了苏北地区的一个小镇的学校里。开头 的几年是做校工。看门,打铃,扫院子,起茅厕,种学校后面的几 亩菜地,还喂了… 口肥猪,后来摘了帽子,便开始教书。在他成 为一个传奇人物的时候,那些去青海的故事是极易产生并流传 的。而所以会有那则出神入化的俄罗斯童话,大约是因为像叔 叔那一代人是在苏俄文学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三套马车”永 远是他们审美的背景,假如要编一个叔叔的夜晚,大风雪是少不 了的,驿道是少不了的,如再要讲一个童话,那就只能是鹰和乌 鸦的童话了。
叔叔当年所在的小镇与我后来插队的农村,地理上属于一 个区域,行政上却跨了两个省份。我们的麦地连着他们的麦地 当他们的孩子人侵到我们湖里割猪草时,我们常常笑话他们有 些字的发音,比如将“鞋子”说成“孩子”。当一个女孩丢了她的 鞋子时,她便大叫着:“我的孩子,我的孩子!”这样的趣事一个后 晌便传遍了我们的村庄。我们和他们还因为争夺土地发生械 斗。我是后来才知道叔叔所在的小镇就在我们邻近的,这就给 我今天讲故事提供了揣测的依据。
我想,当叔叔来到那小镇不久, 一场大饥荒便席卷了中国的 大地。在我们村庄里,关于这场饥饿的故事流传了很多年,并且 将一直流传下去,有一些人饿死了,又有一些人撑死了。这些撑 死的人是在长期的饥饿之后忽然得到吃的,便暴食而死。这些 吃的都是偷窃而来,或是仓库里隔年的种子,或是地里半熟的果 实,假如被守仓库或看青的人逮住,便会挨打并游乡。撑死比饿 死更加悲惨,他们大张着两眼,浑身抽搐,叫道“渴啊,渴”的。这 时候可万万不能给他喝水,开始时并不知道,只当喝水就能救 他,不想喝了水便死。后来就不给水喝了,可不喝水也还是死。 那时候,我是城市里一个六岁的孩子。我记得我们城市流传着 抢劫的可怕传说。于是我们便不在街上吃东西,而是带回家来 吃。回家的道路总是路远迢迢和险象环生,我们紧紧拉着爸爸 妈妈的大手,急急地回家。那时候,我是个幸福的孩子,我无忧 无虑,我还没上小学,少先队员是我羡慕的榜样,我的命运的重 闸扛在爸爸妈妈的肩上,要过很久,我的幸福才会打折扣。下乡 的时候,我们跑前跑后,走东串西,要求老乡给我们忆苦思甜,他 们不说则已, 一说便是六零年的大饥荒。这场饥荒割断了我们 村庄的历史,为我们村庄留下了一群纪念碑似的坟头,每到清明 时分,坟头上便顶了一块碗大的新土,就像我们城市里的一种点 心,叫定胜糕。不过,叔叔毕竟是吃商品粮的居民,每月的定额基本保证供给,饿是人人必受的刑罚。镇上没有人饿死,死的是 那些逃荒路过的外乡人。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镇上没有猫也没有 狗,都被杀吃了。镇上和周围的树皮也被放学的孩子剥光了,野 菜挑完了。后来,据叔叔自己说,这段日子倒并不难过,那时候 的人都讲政策,对人也尊重,见一个右派,至多淡漠一些,倒也平 安无事。至于饥饿,由于信念的支持和赎罪的心情,这一场折磨 于他几乎成了安慰。他说:他像个自虐狂或者苦行僧一样,随了 饥饿一阵阵袭来,便觉得自己逐渐地纯洁了。他是第一批摘帽 的幸运的右派,当他第一天走上讲台,孩子们随了班长的口令全 体起立,他觉得孩子们是在安慰他并且原谅他。这是我从叔叔 的一篇小说中读到的,权且借来作为我故事的补充。
这时候,我该是上小学了,当老师走进教室,便随了班长的 口令起立,桌椅板凳稀里哗啦一阵响。同学们私底下流传,说我 们学校里有一名右派,这是一个很高级的机密,谁也不知道右派 是谁。我们起先怀疑一名图画老师,因为他脸色阴沉,不苟言 笑,看人的目光充满敌意。后来我们又疑心是一名校工,因他对 谁都点头哈腰,笑容可掬,似乎向人们请罪。再后来,我们认定 是一位自然教师,她对同学凶恶无情,将粉笔头作子弹,射击同 学的头颅。我们觉得黑暗处有一双罪人的眼睛,注视着我们,使 我们紧张不安。右派是我们时代最大的敌人,反革命和地主已 在我们出生前消灭干净,只留在我们某一篇课文上以及一些反 特电影里。最后,终于有人透露出来,右派是一位音乐老师。她 雍容华贵,总是衣冠楚楚,弹了一手好钢琴,态度高傲,在学校里 独往独来,没有一位同事与她做朋友。她和小学教育事业格格 不入,她和社会格格不人,她为什么成了右派?后来我想,大约 是她不服从大学分配。因为其时我恰好知道,我家楼上那一位 深居简出的社会青年,由于不服从大学分配而成了右派,关于右 派的经验就这样越积越多。这些右派都无痛心悔改的表现,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我行我素。而我的故事需要有一个忏悔的过 程,我不愿意我的故事太平庸,所以,我就直接从叔叔自己的小 说里摘录了那样的情节—— “当孩子们随了班长的口令全体起 立,他觉得孩子们是在一齐安慰他并且原谅他。”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仙乐飘飘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