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无界,学者通达。
学士峰到学城有二十余里路,需要穿过一大片谷间密林,跃过一条学尺谷流出的溪流,再转过一座并不算高的土丘。这座土丘原本没有名气,但由于缇谧拜访学城之时,曾于此捕获一只大雄鹿,故而被当地人称为鹿丘。
天色未明之时,庄柏与连华已经启程。他们走得很快,言语交谈极少,彼此想着心事,好像比赛一样走着。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之时,两人已经来到学城东部,登上了那座鹿丘。
鹿丘上新建了一个亭子,可以供路人小坐休息,以便四处打量一番。勤岭鹰爪形成的山坳与平原不小,足以容纳一个生活十万人口的城池。
红日挣脱了大地的束缚,抛撒出金子般灿烂的光辉,为鹰爪学城平原铺就一条金光大道。那拓宽的金光大道上,有老农悠闲地走着,旁边跟着扭动屁股的耕牛。人与牛都披上了金衣,使得那破旧的麻衣如同仙衣,扛在肩上的锄头也变成了法杖,仿佛犁地时会犁出金子。
平原间的王国大道笔直,可以并行六匹大马,乃是银夏帝国进入学城最主要的通道。大道穿过了南北两侧广阔的农田。为了加以标识和区分,农田的田埂上栽了两排杨树,许多杨树边靠着农耕用的小车。
自庄帝之后,历代银夏帝国帝王都要依律来到学城,邀请太学士为自己继位赐福,或是请进昭阳主持登基大典。缇谧登基之时,帝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需要面对血驼大军的威胁,故而简而从之。
庄柏眺望着远处山坳,看到那山中雾气虽然漂浮,但已经遮挡不住天野之美。松林、柏林与竹林交相辉映,逐次升高攀向丘峦之巅,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山景,亦如几个比拼脚力的登山者。
学城虽然以学为主,却并不忽视学子体力,常常组织登山比赛,号召大家一起攀山为戏,再以此为题吟诗作对。远处丘峦间有掩映于林间的草庐,居住着寻常质朴的农民,多半是流离失所者至此,得到学城帮助而开垦田产,慢慢地繁衍生息起来。
此刻,那些穿着朴素的村妇,提着小铲或是箩筐,到林间采摘野果、蘑菇与山菜,操持一家人的吃喝。这情景不由得让庄柏回忆往昔,想到了自己早亡的父母,还有如今在世的唯一亲人:庄蝶。
庄蝶容貌称得上天生丽质,难得的是她不流于媚俗,甘心追随自己求学求思,以求窥得天地之奥妙。当庄柏在学城有所成就时,不少贵族子弟学士向庄柏暗示,想要迎娶庄蝶为妻,令兄妹二人衣食无忧。对此,庄柏与庄蝶均嗤之以鼻,一点儿也没有受到影响,坚定地离开学城,四处游历山川河流。
自从庄柏答应高维太学士,意欲返回学城襄助学城,与易教进行一场大辩论,庄蝶便提出建议:独自一人远上津河与玉带河,了解归荑眼下近况。对于归荑归乡后的情形,庄柏曾经无意间听人提及,说她未曾登门婚嫁之时,未婚夫印离竟然暴病而亡,使她成了一个寡妇。
庄柏对世俗偏见全不在意,但是不知道归荑对自己可有心意,故而一直犹豫不决不敢成行。此番自己将赴学城,不知道与易教会有何恶斗,或许能够让归荑知道自己的情意,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于是庄柏便答应了妹妹。
正当庄柏想着心事的时候,学城平原东方的王国大道尘土飞扬,正奔来一队人马。庄柏猜测是易教之人,便带着连华向鹿丘下走去。
鹿丘下方有一小丛灌木,附近有一片没有开垦完的土地,坑坑洼洼,崎岖不平,常有野兔与野鸡出没。学城西方直抵勤岭学尺谷,几乎没有可供开垦的田地,故而由学子们栽种桑树为墙,作为学城的一道边界。鹰丘是学城北侧边界,丘东山坳里有一小片农田,栽种的多是蔬菜与瓜果。
庄柏尚在学城居住之时,这鹰丘下尚无人开垦,如今这里已经覆盖了一层绿色,引山间流下来的小溪灌溉,可见学城人口又有所增加。
严格说来,学城谈不上是一座城,只是一座令世间学子奉为圣地的大建筑罢了,其核心便是学府。不过,许多学子在学城求学之后,出于各种原因与目的,不愿意离开学城回到故地,自愿留下来生活,靠一双手堆石垒墙,自己建起小院生活。
随着多年来的发展,学城四周民居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一个小镇,世人便称之为学镇。为了避免非学子住到学镇,学城便有一个明确规定,凡是学城建筑周围的民居,只能由学子居住。一旦此前居住的学子离世,其他学子就会将其葬在勤岭的学府公墓,再由其他没有住处的学子依序而居。
庄柏带着连华走向学城,踏上有些湿滑的石板路,倾听着石桥下流动的溪水,望着远近各处高低错落的房屋,心里颇有些心动之感。那些房屋多是石头建成,或是由竹子打造,亦有一些茅草屋杂陈其间。民居周围多扎着短矮的木栅栏,并非是为了防范偷盗,而是为了避免鸡鸭乱跑。
犬吠鸡鸣与书声,高山流水绕学城。
一路之上,庄柏一直在设想,自己回到学城会有什么感受。其实,对于当下看透世间百态的庄柏来说,能够再次回到成就自己的学城,他的内心除了心动之外,更多的反而是平静了。
路上有人向庄柏打着招呼,他则点头做着回应。这些人年龄都不小,平素很少相互交流谈话,皆是学城中有过求学经历的学子。
学城有两条彼此垂直相交的街巷,正是以学府为中心,慢慢地延展向学镇远方。石板路高低起伏着,顺着坡路还布置了排水道,与学尺谷溪水汇集于学城平原,再一起排出勤岭山外。
学城核心建筑学府是一座圆形建筑,全是用勤岭山石利用精巧计算垒叠而起,完全没有添加一点灰浆。学府风格古朴,称得上亚夏建筑经典,既有东方水䪨之妙,也吸引了西北粗犷豪迈之风。学府的四座大门昼夜敞开,分别对应着四个方向的小巷。学府高度可达二十余丈,大致可以分为上下五层,每一层中间有许多开合的小窗户。平日里,晨读之声已经清晰可辨,与周遭乡野之声相应和,着实有一种不同寻常的享受。
学府外墙有一条绕着建筑流淌的溪流。水波轻微荡漾着,如同无数银鱼游动。那溪流并不宽,成年人奋力一跃,便能跳到溪流对面。溪边的野花野草不少,可以闻到花草香气,亦能闻到泥土芳香。
越过小石桥,庄柏与连华走到学府大门前。为了迎接易教辩论团,学城选出七位学子等候,以便随时通报太学士高维。庄柏多年未回学城,这几位略显年轻的学子他并不相识。七位学子见到庄柏,客客气气地将他迎进来。
此时,学城已经得到易教辩论团将至的消息,大部分学子收拾停当,聚在学府内的青石方砖上低声交谈。不少学士与庄柏熟悉,主动跟他打招呼。一些学子并不认识他,偷偷地对庄柏指指点点。
庄柏同熟人一一打过招呼,慢慢地走向中央圆柱高台。圆柱高台全由巨石垒成,台阶绕着中心圆柱不断向上盘旋,上下共有七层大平台。平台边缘摆放着挖空的青石,里面栽种着鲜艳多彩的花,既起到美观的作用,也可作为平台栏杆。
平台最高层有一座草堂,那便是学府的良师雅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