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阳是我的中学学长,与他的第一次相识是在十年前,我正在参加第5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中国国家队培训的那个有点炎热的夏天。那时他尚在上海交通大学读本科,在一个周末带我及若干好友,穿梭于上海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岁月荏苒,我们各自辗转天南海北。纵然这些年来难得相见,每得机会交流却都能引起深刻的共鸣,引导我于迷茫中更深入地认识自我。最近,我有幸阅读了雪阳的新作,顿时恍然大悟。我们同样出生在川北的小城,同样拥有基层知识分子的家庭背景,以及经历了由同样时代烙印带来的父辈类似的人生起伏。这赋予了我们青少年时代共通的最初认知。
数学书中经常会用到不同的符号,每一个符号的诞生与发展背后都有着看似平凡却又不普通的故事。正是这一个个符号的发明与演绎,让数学的世界更加美妙。
这部小说非常写实,真实是一种力量,力透纸背,在不经意间用细节让人触动,引人共鸣。在我看来,这是一部私房小说,唯有近距离接触小说主人公原型才能写就,但它不是纪实文学,因而不用回避这种私密。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第一视角,来记录一个基层知识分子挣扎的一生,不仅有经历上的挣扎,也有思想上的挣扎。它是一个儿子对其父亲的忠实呈现,让读者透过这十几万字的文字,一窥普通却又独特的人生。随着阅读的深入,一种亲切的厚重感在轻松愉悦的语调中弥漫开来,温暖地包围着我。父亲的一生中既有许多不经意带过的挣扎和无奈,也承载了几十年中国社会剧变的精彩历程。对于雪阳,这些故事是成长中不断被讲述的过往;而正是这些过往构筑起了属于我们这样的群体共通的父辈记忆。纵然他或我不曾亲身体会,也就不能说得上完全理解,但这种记忆却成为塑造我们性格的珍贵养分。我由衷地感激雪阳将这些珍贵过往以文字记录下来。这一方面,是希望能得以代代相传。但我们的下一代或者更下一代将如何看待与理解这些先辈的体验呢,又将从中汲取到什么,便是无从得知了。终归是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了。也许无论如何,我们的父辈乃至我们自己,大概最终还是只剩下作为符号的存在了。即便如此,我乐观地相信这书中记录的故事也是能够跨越时空以触动人心。毕竟不同的处境下,每个人的悲喜皆通。即使外在形态各异,父亲内心所挣扎过的事,也无时无刻,在这个世界上的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中重复着。
也许再过若干年,雪阳亦或是我自己,也会在某个傍晚,借点酒,向晚辈讲述自己匆匆的过往吧?
张灵夫[1]
于美国加州
[1] 张灵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米勒研究员(Miller Fellow),从事概率领域的研究工作,在Ann. Probab., Mem. Amer. Math. Soc., Adv. Math., Duke Math. J., Comm. Math. Phy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本科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获数学学士学位、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获数学博士学位。在第28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以满分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国家集训队,其后以满分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国家队。代表中国国家队参加第5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国队获第54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个人获得国际金牌。代表麻省理工学院参加第75届普特南大学生数学竞赛,带领麻省理工学院团队荣获第一名,个人荣膺最高荣誉——“普特南学者(Putnam Fellow)”称号(美国数学协会授予)。曾获麻省理工学院小哈特利·罗杰斯奖(The Hartley Rogers Jr. Prize),普林斯顿大学百年奖学金(Centennial Fellow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