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糊里糊涂地成了他们村子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父亲读大学带给伯父的唯一好处是他快速地结婚了,那个年代家里人考上了大学是很争光的事情,而父亲是高分考上的全国重点大学。伯父是一个江湖游医,走南闯北也算多少见过些世面,原先老是说不好的婚姻在父亲读大一时就很快解决了。
父亲不是一个好学生,尤其是一个大学生。我看过他的毕业证,大学倒是真的,但连学位都没拿到。
父亲四年大学没给家里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父亲给家里写信都是没钱了才写。那时爷爷在队上当队长,多少有些人缘,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支持父亲上大学上到了1989年1月6日。爷爷有个读大学的儿子,多少感觉自己有些牛。周边社队的人都爱逢迎着他。加上爷爷烧得一手好饭,大家就常常请他去帮忙。爷爷也很愉快地应了下来。爷爷通常都是坐的上位,喝酒也不怎么客气,经常醉着回家。奶奶劝他少喝,爷爷说他们要敬我,我能不喝吗?!就这么着,爷爷终于在劳累和酒精的拖累下走完了他那54岁的人生。
爷爷在世时就跟伯父分了家。伯父也不宽裕,带了一儿一女。伯父在父亲读大学时没有给过他一分钱。父亲从来也没抱怨过。父亲甚至还艰难地挤出钱来给伯父买医学书。
父亲读大四的时候爷爷不幸去世。爷爷去世时没人告诉父亲。大家都说怕耽误父亲考试。其实真实的情况是父亲家里实在太穷,往返的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爷爷的棺材都是借钱买的。直到父亲春节回家才知道爷爷的死讯。后来据奶奶说父亲得知爷爷死后没流过一滴眼泪,就那么呆坐了半天,不知道父亲是为爷爷的死悲伤还是为最后一学期乱七八糟的费用担忧。
奶奶带着父亲走了几家亲戚,一共有四家,每家送了十元钱。伯父还是没有给。奶奶对父亲说,好好读书,早点出来工作。父亲怀揣120元钱去读他的最后一学期的大学。
后来闹学潮,全国上下搞得消息满天飞。就在那样的背景下,父亲还是忍不住向奶奶要钱。奶奶没什么特长,就会喂猪,好在家里养的那头母猪特别能下崽,父亲的信还没发出就下了11只小猪,而且全活了下来,长势喜人。奶奶托父亲初中同学给父亲捎去了八十元钱。可父亲伙同同寝室的同学加上那个初中同学去附近的景区一顿就用了20元钱。初中同学坚决不喝啤酒,并对父亲满脸怒容。那位初中同学回去告诉奶奶说父亲好好的,很快就会毕业工作了。奶奶本来可以寄钱的,花费还少些,只因为有人谣传父亲被逮捕了,只好托人一看究竟。
父亲说他确实去看过热闹,但马上毕业,就没有低年级学生那么疯狂。找工作才是要紧的事。
其实父亲在大学里还算是同学中比较优秀的,只是他的兴趣不在化学专业上。那时他比较热衷于参加学校各种社团活动,还有想调整专业的意思,可能是运气不好吧,没能如愿。但他的一个师兄就成功地转到政教系。
父亲多少带点遗憾地结束了他悲催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