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还在读大学的时候,伯父就跟爷爷他们分家了。估计是伯父怕分担父亲的学习费用。父亲一直对伯父没有怨言,也理解伯父的行为。父亲读大学的最后一学期,确实是他最困难的日子。两个姑姑多少都帮助过父亲,所以父亲一直心存感激。在工作后,他竭尽所能地回馈他们。
父亲不是一个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人。工作后没有积攒到什么钱,第一个寒假根本就不敢回家,只好给奶奶邮寄了八十元钱。那些以为父亲要回家的亲朋多少有些失望。但我想,奶奶应该是最失望的人了。父亲和奶奶分别在相隔几百里的地方孤独地过了一个春节。但奶奶至少还有亲戚走动一下,所以还不算什么。
父亲说他实在没钱回家。父亲说他一个月工资只有不到九十元钱,晚自习班主任费用加起来也就三十来块钱,要喝酒,要抽烟,根本就不够自己花啊。父亲总是在发工资的时候还钱,月末开始借钱吃饭,这种样子自然不敢回家。即使离学校几十里还有一个姨婆,他也不好意思去打扰。父亲说,总不能两手空空去混吃混喝吧。
放寒假的时候,学校伙食团开了几天就停了。父亲只好天天煮面条吃了。在街上买点蔬菜,盐、豆油、醋什么的,每天就那么凑合着。父亲保留了在初高中上学时泡菜的习惯,有时就是白面下泡菜,日子过得很苦。
由于每天都在学校呆着,他的状况,同事多少了解一点,所以,有时有老师偶尔请他吃一顿肉,算是改善生活了。父亲自然是千恩万谢。
还好,父亲还保留着看书的习惯,所以别人觉得他日子过得很苦的时候,他却不以为然。父亲没事就窝在寝室看书。陪着他的就是那两箱从大学带过来的书了。
那个寒假让父亲记忆犹新的是他跟一个守工地的老头一起吃了一顿狗肉。
学校教学楼实在太破了,颇有些安全隐患。学校就利用假期修补了一下,春节前没完工,就叫了个农民老头守工地。一天闲来无事,老头在学校外边公路闲逛,结果看到一条狗被车碾死了。半天没人认领,他就毫不客气地拖回学校教学楼的楼梯间收拾了。父亲在校园溜达,一不留神就看到了,老头很豪爽地邀请父亲坐下来吃狗肉。父亲立即就去买了一瓶白酒,跟老头一起过了一个有狗肉的春节。
后来同事逐步返校,带回来一些吃的,父亲的日子才慢慢好转起来。毕竟父亲平常还是比较豪爽,人缘不错,所以同事也乐于分享他们回家带回来的好酒好菜。
父亲给奶奶寄钱后,没有安排好自己的饮食,最终导致自己年纪轻轻的身体变得虚弱起来。
但据父亲讲,他的身体变差,还是有隐情的。他的被子好像被人换过。由于没有实证,所以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但厚厚的被子怎么变薄了呢,父亲一直没想通。
若干年后,父亲依然感觉那个冬天特别的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