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入职厂矿子弟校
书名:符号的另类挣扎 作者:王雪阳 本章字数:1067字 发布时间:2024-07-14

那是一所七十年代初修建的高级完全中学,有初中、高中总共六个年级。学校隶属于一家国营军工企业,算三线企业吧。在“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年代,从全国各地征召的技术人员及从核心城市搬迁过来的设备,像天女散花一般在偏远的山区留下了让后世人叹为奇迹的一座座工厂。父亲工作的子弟校不过是众多工厂子弟校中普通的一个罢了。

父亲所在的厂矿在鼎盛时期有一万多工人。其中有一家分厂就有三千多人。工厂非常重视对子弟的教育。你完全无法想象在九十年代初,在老少边穷的山区居然有那么一家工厂,不仅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居然还有大学(当然是工厂与大学联办的走读班)。

在七八十年代,典型的计划经济时代,工厂工人的待遇比较好,子弟校的老师跟工人待遇一样,老百姓只有羡慕的份了。要是家里有一个军工企业的工人什么的,邻里不知会羡慕成什么模样。那时候水果、海鲜、肉、菜、粮油、服装、毛巾、手套、鞋袜、降温费、烤火费、保密费,产品奖什么的都会时不时地发。所以有人笑说厂里连老婆老公都发。想想吧,待遇那么好,还愁老婆老公不?!只要你结婚了,还免费给你一套房。虽说工资普遍不高,也就几十一百两百的,但幸福指数之高,让人觉得共产主义早已来到。

父亲到总厂子弟校工作不过是享受了一点点福利的尾巴。随着改 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厂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工人们经历了撕心裂肺的阵痛。思想僵化的人一旦开阔了挣钱的眼界,这个世界要有多疯狂就有多疯狂。实行双轨制的时期,有权的人被亲情、友情等乱世危情所裹挟,怎一个乱字了得!许多人趁改 革开放的浩荡东风在人生的天空留下了飞扬的足迹。那些简单理解改革开放的人卖字当头,什么还不可以卖啊。可怜那些志在四方的没技术且快退休的工人在下岗大潮中六神无主,不知南北西东地艰难沉浮着。他们为共和国再次做出巨大的牺牲。人生能有几次豪迈啊,人能有多少坚强?父亲毫无例外地只能在他酒后徒发感慨的份了。

父亲到子弟校也算是运气吧。工厂老大的公子补习缺化学老师,准确讲是缺一个信得过的化学老师,于是有心招一个化学老师,父亲就去了。当然也是经过严格面试和试讲的。那时父亲年轻,又有带高三学生的经历,口若悬河,一堂课就把子弟校那帮人给征服了。为了保证高质量完成对厂老大公子哥负责任的帮困,学校只给父亲一个补习班的教学工作。还好,父亲在那一学年非常忙乱的条件下,居然创造了一个奇迹:班上有一个学生单科化学成绩全市第一。

厂老大的儿子化学成绩虽有提高,但进步相对有限,这让厂老大有些不悦。父亲后来才知道厂老大究竟有多牛:市委让他出任分管工业的副市长他都不愿意!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符号的另类挣扎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