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大学毕业工作三年后,以为永远就是教高中了。不曾想,子弟校太小,实在也容纳不了多少学生,当然也用不着太多教师。如果厂里领导亲戚的子女要读书了,那么厂教育处就会比较重视,就要配齐配强所教班级的老师。一个厂圈子就那么大,明眼人一看就懂。所以就有那么一批职工算着哪个厂领导的孩子要读书了,要么提前一年入学或延后一年上学,这都是常有的事。毕竟学校老师也不个个都是精兵强将,也还有一些打酱油的。就这样,父亲不得不去教初中化学了。
等到父亲成为初中教师后,才明白这届学生有厂里当红副厂长的孩子,还有就是其他老师的孩子,所以他的压力不小。首先是学校有人担心父亲没教过初三,有些不放心,然后是好多家长不觉得一个天天没能全天候地在厂里或学校职工眼皮下的小年轻,他能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好务。父亲心里还是明白的,所以他开堂第一节课就把学生给吸引住了。他制作了粉笔炸弹,用他那满脑袋的化学知识让一群学生跟着晃悠。其实我后来也玩过父亲的粉笔炸弹,那不过是在粉笔头那里钻了一个孔,里面放了点化学品,然后用白纸涂上胶水封口,几乎看不出跟普通粉笔有什么不同。但如果将粉笔头与地面撞击,就会发生爆炸,同时产生大量白烟。父亲制作粉笔炸弹一般一次就做十来颗,除了上课吸引学生外,还作为奖品发给做作业做得好、回答问题好的学生,这让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都规矩不少,让厌学的学生也有了学习的动力。两三周下来学校及家长的疑虑都烟消云散了。
父亲没事时还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化学兴趣班,教学生制造“火药”,让许多学生几乎变得疯狂了。出于安全考虑,“火药”总是现场制造、现场燃放,但还是搞得乌烟瘴气。一个小组才能制作10克火药,但学生不太听话,往往是自己悄悄独立制造,还狗吃牛粪——图多,连父亲都不得不跑出实验室外呼吸,但那些小年轻却非常享受那难得的“火药”味儿,还回家绘声绘色地描述给家长听,喜爱化学之情溢于言表。这是父亲毒害学生的一个有力证据。但那时大家健康意识没有现在这么强,似乎只要活着,哪管什么地沟油啊。
父亲还每月搞一次化学竞赛,学有余力的学生不断脱颖而出。其中有那个副厂长的小孩,还有厂党委副书记的小孩,也有老师的子女,当然还有一些普通职工的孩子。学生学化学的情绪持续高涨,但班主任却十分担忧,学生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啊。但作为班主任的那个女教师却又不好说什么,因为父亲没有在课余抢时间,学生只是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关键是学生的化学作业不算多啊。
不曾想,父亲的学生在全市初中化学竞赛中斩获了一、二、三等奖共六个,让子弟校的老师们刮目相看。后来的中考成绩当然也是让绝大多数家长称心如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