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日子就是那么机械,从早到晚除了上课就是改作业,备课,上早晚自习。要是遇到管理严格而机械的校长,老师们的日子是不那么好过的。好在父亲这任校长不错,他不管你平时怎么上课、备课、改作业,也不管学生和家长怎么说,最后只需拿成绩说话就行。在这样的管理条件下,父亲过上了比较宽松的日子。备课还是要备的,只是也学老教师那样不写详案了。改作业也不像刚到子弟校那么踏实了,学会课堂批改了。因为不是班主任,小日子也算悠哉游哉了。但日子过得还是比较狼狈,因为缺钱啊。父亲终于在左想思右想之后,买了一部相机把玩。我儿时的记忆多是从那些老旧的照片中找回来的。
后来父亲开始在外公的学校里利用中午和下午放学后的时间,为师校的学生照相了。因为收费合理,颇受学生欢迎。这算是父亲从事第二职业的证据吧。父亲每天都利用闲暇时间骑着单车到老城冲洗照片,然后利用照相空闲时间分发照片,这几乎成了他在子弟校外的主要活动了。此外他也在学校搞活动时为老师免费照相。偶有那么一些老师非要给钱,父亲只好不好意思地收下了。所以说父亲在子弟校的人缘还是不错的。
父亲在教学、照相交错中最多的还是陪伴我在师校里东游西逛。周末时,只要有火车从师校旁经过,父亲就会听着那昂扬的轰鸣抱上我跑向操场,透过矮墙让我看着那庞然大物呼啸而过。父亲对着我不断重复:火车,火车,火车。后来只要我听见火车的轰鸣声,总是要向操场跑去。外婆或者父亲、母亲只好陪伴我去看我当时以为的那稀罕玩意。
在我的注意力有所发展之后,父亲就开始教我认字。父亲把字用毛笔写在纸上,然后贴在墙上,认一个就贴一个。在母亲还没和父亲发生激烈吵架前的时候,我差不多可以认三百个单字了。父母吵架后父亲就没再教我认字了,母亲也没有刻意教我认字。我就在电视上找乐趣了。动画片就是我的最爱。
父亲与杨叔叔及其他同学的联系越来越频繁。父亲没有跟母亲说什么,但父亲开始明显地关注新闻、爱看报纸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到达北极点,把五星红旗插到北极点上……这些都印记在父亲的头脑里。
工厂的效益江河日下,子弟校更像后娘养的,日子越发难过。父亲提出还是到广东去看看的意见,母亲坚持说最好办停薪留职手续后再走。到跟杨叔叔约定见面的日子临近时,父亲还是在暑假前执意买好了南下的车票,没有去办停薪留职手续。在外公外婆及母亲复杂的眼神中,父亲开始了广东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