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下凡,万民翻身。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圣女降临,白莲重生!
白莲洁焰,圣女降临,
一统江湖!
这是“白莲教”的顺口溜
清乾隆四十二年 (1777) ,在湖北襄阳的一个贫寒角落里,王聪儿呱呱坠地。她的降临,并未给这个贫苦的家庭带来太多喜悦,因为父亲早早离世,只留下她与母亲相依为命。
自幼,王聪儿便随着母亲四处漂泊,浪迹江湖。为了生存,母女俩苦练杂技,跑马走绳、舞刀使棒,无一不精。凭借着一身技艺,她们走南闯北,却始终过着颠沛流离、食不果腹的生活。
在那个时代,江湖艺人被视为卑贱的职业,受尽了世人的白眼与欺凌。王聪儿自小便目睹了母亲的泪水与汗水,也亲身经历了生活的重重磨难。然而,这些艰辛并没有压垮她,反而铸就了她坚强不屈、果敢刚毅的性格。
有一日,母女二人来到襄阳城,在街头热闹处摆开场子,表演起杂技来。王聪儿身轻如燕,在绳索上腾挪翻转,手中的刀棒挥舞得虎虎生风,引得围观的人群阵阵喝彩。
表演正精彩时,一群流氓地痞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为首的一个满脸横肉的家伙,嘴里叼着根牙签,不怀好意地说道:
“小娘子,表演得不错啊,跟爷回去,给爷单独表演表演,好处少不了你们的。”
王聪儿的母亲赶忙上前赔笑道:
“各位大爷,我们只是讨口饭吃,还请高抬贵手。”
地痞们哪肯罢休,纷纷围了上来,开始动手动脚。王聪儿见状,怒从心头起,抄起手中的棍棒,就与地痞们打了起来。别看她年纪小,可功夫着实了得,三两下就打伤了几个地痞。
地痞们吃了亏,怎肯善罢甘休,跑去报了官。很快,官府的人就来缉拿王聪儿母女。母女俩身陷囹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就在这危难之时,一位年轻人挺身而出。他身形矫健,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三言两语便将此事摆平,带着母女俩摆脱了官司麻烦。
母女俩对他千恩万谢,交谈中得知,这个是襄阳"白莲教"首领齐林。
齐林看着王聪儿,眼中满是欣赏,说道:“姑娘好身手,只是这世道不公,像你们这样有本事的人,却要被那些恶人欺凌。我看不如加入我们白莲教,一起为穷苦百姓谋一条出路。”
王聪儿问道:“白莲教?那是做什么的?”
齐林慷慨激昂地说:“白莲教是为了拯救天下苍生,推翻这黑暗的世道,让像你们一样的穷苦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王聪儿的母亲有些犹豫:“这……加入白莲教可是要掉脑袋的事情。”
王聪儿却目光坚定地说:“娘,与其这样被人欺负,不如跟着齐大哥干一番大事业。”
就这样,王聪儿加入了白莲教。
白莲教,亦称“白莲社”,是一个混合有佛教、明教、弥勒教等内容的秘密宗教组织。它起源于宋代,到元代逐渐流行开来。元、明、清三代,常为农民起义所利用,成为组织斗争的有力工具。
乾隆后期,朝政腐败,百姓民不聊生。白莲教适时宣传,说清朝快要灭亡,将来会出现新的世界,入教的人都可以分到土地。
当地的贫苦农民终年辛勤劳作,却受尽地主剥削,连温饱都成问题,土地更是他们心中遥不可及的梦想。听了白莲教的宣传,众多贫苦农民仿佛看到了希望,纷纷参加了白莲教。
王聪儿入教后,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武艺,成为了齐林的得力助手。两人志同道合,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情愫渐生。
一日,齐林看着王聪儿,深情地说:
“聪儿,跟我一起,不仅是为了大业,也是为了我们的未来。我想与你相伴一生,你可愿意嫁给我?”
王聪儿脸颊绯红,轻轻点头:
“只要能与你一起,为百姓谋福,我愿意。”
就这样,16 岁的王聪儿嫁给了齐林,被称作齐王氏。齐林在湖北广收门徒,教号 “大师父”,王聪儿也有了自己的教号“二师父”,人们尊称她为 “齐二师娘”。
婚后的王聪儿,并未沉浸于小家庭的安逸,她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
在民间,她以卖艺作为幌子,一方面劫富济贫,帮扶那些生活困苦的弱者,另一方面则秘密宣传白莲教,劝更多的人入教。
有一次,在一个小村庄里,王聪儿正在表演杂技,围观的百姓们纷纷叫好。表演结束后,王聪儿站在人群中间,大声说道:“乡亲们,我们都是苦命人,一年到头辛苦劳作,却吃不饱、穿不暖。那些地主恶霸,不劳而获,却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这样的世道,难道我们还要继续忍受吗?”
一个年轻的后生问道:“那我们能怎么办?”
王聪儿振臂一呼:“加入白莲教,我们一起反抗,推翻这吃人的世道,到时候人人都能有自己的土地,都能过上好日子!”
百姓们纷纷响应,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白莲教。
王聪儿的队伍不断壮大,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