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多交朋友好赚钱4
书名:三分财路 七分关系 作者:陈泰先 本章字数:6226字 发布时间:2024-07-26

9.做人绝朋友少

  人脉金典:一个人快乐与否,不在于拥有得多,而在于计较得少。

  在任何商业竞争中,都要讲究一点礼让的精神,虽然说竞争就是为了获利,但如果竞争者为了满足自己无休止的利益欲望,占尽了他人的利益,不让其他人获利,那么这样的竞争者只能获利于一时,不可能得利于一世。因此,作为一个成功的人,要想获得更大的利益,就必须具备大气度。

  世界知名的日本八佰伴企业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之一。它每年从各厂家的订货量都是相当惊人的,所以各厂家都在出厂价的基础上又给予一定的优惠,但是,八佰伴集团却总是认为各厂家的价格仍然过高,盲目地疯狂压价,直至厂家无法接受,被迫中止与八佰伴的合作关系。

  北京的同仁堂药店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晚清的时候,时局混乱,生病需要抓药的人非常多。而同仁堂的名气吸引了大量的客源,所以一直是门庭若市,生意兴隆,但同仁堂并没有趁机大肆提价,反而对有些实在无力承担药费的百姓免费诊治抓药。有时,在自己药店某项药物紧缺时,同仁堂还会将顾客介绍到自己的竞争对手——其他的药店去。这样,同仁堂不仅继续保持了大量的客源,而且在同行中也获得了一致的美誉。

  道理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的,如果其他人一点利都没有,谁还会与你打交道,做生意呢?商业竞争中,要想生意兴隆,就必须做到在自己有所得的同时,让别人也有收获,大家都得到一定的实利,这样关系才能更融洽,交情才能更深厚。

  明朝时,芜湖城内有两个大粮商叫汪真润与曹伯财,每到秋收季节的时候,芜湖地区的粮食几乎都被这两家粮店垄断收购。两人一得江南,一得江北,本来是相安无事的,但汪真润为收购到更多的粮食,也为了挤垮对手,把收购的价格上扬了许多,以致江北的一些农民都跑到了江南来卖粮食。无奈之下,曹伯财也只得将粮价上涨,可他只涨到与汪真润给出的粮价持平,也就是向汪暗示他无意竞争,但汪却再次提高粮价。曹伯财在忍无可忍之下,开始反击,他提高粮价并派人在江南拉拢顾客。就这样,一来二去,双方的损失都很惨重,导致两败俱伤。这就是汪真润逼人太甚所造成的,也是他不懂得给自己留余地、只想把利益占尽的结果。

  在竞争中,虽然说我们要竭力争取自己的利益,但也不要忘记要让大家都得利,既要使自己生活得好一点,也不忘记让大家都活下去;既要努力去达到自己的目标,也要学会妥协、让步,这样,竞争才不会过度,才可以文明、有序、健康地进行。在竞争之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对付竞争对手,就会出现不公平竞争,朋友就会变成敌人。

  公平竞争要求竞争者不能不择手段地对待对手,而应严守竞争规则,凭自己的实力和智慧去竞争。赢得正大光明,对手才能输得心服口服。每一个竞争者心中都应恪守一条这样的道德禁令,并时时刻刻以它警醒自己的行为,那就是以正当竞争为荣,以不正当竞争为耻。

  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中,如果别人拿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方法来对付自己又该怎么办呢?我们在保证自己不使用如此不正当的竞争手法的同时,也应该对这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法有所了解,有识破它们的能力。诡计最怕被人揭穿,一旦发现,就应将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把它从阴暗的角落里拖出来,那些使用如此伎俩的人必然有所忌惮,不敢肆意妄为了。

  虽然说竞争就是为了取胜,但为了取胜而不择手段则是经营者所不应当采取的方式。竞争中要讲究道德,要懂得宽容。因为竞争之中,给别人留条出路,也就等于给自己留了条后路。你要时时刻刻记住:给别人也留碗饭吃,才能使自己有更多赚钱的机会。

  现在经济社会,要赚钱不一定什么事情都非要我吃掉你,你吃掉我。在生意场上,不一定要把问题搞得那么僵,各自后退一步,也许就海阔天空,跟战场上一样,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策。商场上不要什么弦都绷得太紧,人要留有余地,要站得高,看得远。在给别人留碗饭吃的同时,自己也有饭吃,这就是双赢。

  一笔生意,双方赢利。也就是说,大多数的生意人在赚钱时都能够取得双赢的效果。

  芝加哥信息网的罗道夫可以说是一个“偏执的疯人”,在他过去刚刚接手经营时,是个喜欢独树一帜的人。他常常违反规则行商,“一笔生意,双方赢利”在他的意识中,并没有生出根萌出芽来,他是个我行我素的人。

  罗道夫一向以“我”自居,在一次公司研讨会上,他义愤填膺地发表着自己的论点,他认为竞争对手对于自己来说,就是一个冤家,只有击败他才能够生存。别人纠正他:做生意,应该能够和平竞争,互相帮助、互相推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一起发展,产生双赢或多赢的效果。可当时的罗道夫就是认为,市场竞争中的对手就是敌手,与他分享胜利果实是成不了大气候的。别人追根究底,他坦白了自己固执己见的原因,原来他心中隐藏心计:其一,同行业中,虽然是同行大家公平竞争,但在同行中却存在保密性,他根本不会与你分享。其二,同行中彼此都在刺探情报,然后神神秘秘地制定战略策略,搞突然袭击。其三,同行中没有不想为本企业获取最大利润的,都在想方设法占领市场份额,与你争抢同一块蛋糕。其四,市场终有饱和的一天,容纳不下更多的同行,同行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利润,都心中打着算盘想吃掉对方,保存自己的空间。所以,都会以强制弱,以强灭弱。

  当听到他的一番解释后,旁人便对他的经营作风有些理解,理解他一向霸气十足,在市场竞争中,奋力拼搏,与对手争先恐后,想尽办法不给对方留有余地并把他们摧垮的行为。他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通常采用的是诋毁、攻击和欺骗的手段。

  研讨会开了一个小时就结束了,罗道夫最终还是持己见行事,结果许多合作伙伴不欢而散,罗道夫在生意场上屡屡失败。罗道夫经过这样的打击,清醒了过来,重新理顺了头绪,修正了自己的观念,每做一笔生意,首先就要考虑怎样能够获取双赢或者多赢的效果。没过几年,罗道夫使公司的产品遍及世界各地,让世界70%的人拥有他们公司的产品。

  罗道夫改变作风,每做一笔生意就要有双赢或多赢的效果,这使他创造了奇迹。

  10.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财路

  人脉金典: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道墙。

  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实在是一个漂亮词。在社会生活中,似乎除父母夫妻、兄弟姊妹、师长等关系极近而不便于用“朋友”称呼外,其他有关系的人员,皆可划入“朋友”之列。只要有交往,就产生朋友;只要称朋友,就意味着人格的平等、情感的亲近、关系的密切,因此“朋友”一词不仅兼收并蓄、包罗甚广,而且是一个十分受欢迎的词语。朋友,就意味着友谊、合作、帮助、平等、信任等。它容易使双方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从而为交往与合作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确实是“朋友是个宝”,“多个朋友多条路”。

  可以这么说,大凡能成大事者,必然是朋友四面环绕,处处都见友情赞助。朋友多,事情当然好办,真正应了“人多好办事”、“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两句话。然而,人性难测,凭什么别人孤寡单独,就只有某某人到处受欢迎?理由无他,只是因某人平常爱交朋友,善于结交朋友罢了!

  胡雪岩就是这样的人,喜欢处处交朋友,时时帮人忙。然而,胡雪岩交起朋友来,生冷不忌,水陆并陈,没有三六九等的界限,真正是什么人和他都有机缘。

  胡雪岩的“朋友”,主要是生意上的朋友,为着各自的或共同的利益而进行合作,双方互惠互利,互兴互荣,以利益为纽带,谋求对方的支持与帮助。这就是胡雪岩的所谓“靠朋友”。胡雪岩一向认为生意场中无真正朋友,但也不是到处都是敌人,既然大家共吃这碗饭,图的都是利,有了麻烦,最好把问题摆到桌面上,不要私下暗自斗劲,结果对谁都没有好处。他的“替朋友着想”,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充分揣摩对方的需要,照顾对方的利益,并对对方施以恩惠。在他看来,自己的生存发展靠的是朋友,为了赢利还须为朋友着想,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比如为罗尚德存钱一事便是胡雪岩能赢得朋友又获得朋友支持的一个例子。

  胡雪岩为了赢得朋友,在阜康钱庄开业的时候,自己垫钱给一些大官的太太、小姐、少爷等各存了二十两银子,也给黄巡抚的仆人刘二存了二十两银子。刘二拿到存折,不仅马上在阜康钱庄存进一百八十两银子,而且向他的朋友宣传胡雪岩为人守信用、讲义气。罗尚德本是清军绿营的一个小军官,利用各种手段攒了一万一千两银子,听说胡雪岩为人厚道,连夜起出全部银子拿来存,且声明不要存折、不要利息。罗尚德的到来,还意外解决了胡雪岩的难题。

  原来,胡雪岩为了帮助从浙江调任江宁的麟藩台填补二万五千两银子的亏空,自己凑了一万多两,还差一万多两银子。罗尚德的一万多两银子,正好可用作借给麟藩台的银款。胡雪岩之所以慷慨地帮助调任的麟藩台,也有争取将来麟藩台支持自己、将江宁方面与杭州的钱款往来交由阜康钱庄代理的考虑。他既是帮助朋友,也是为了利用朋友。

  胡雪岩对于罗尚德,不仅是话说得漂亮,而且是条件优惠,三年定期,期满后本利共一万五千两银子。这样,如果罗尚德回乡,正好可以还清他借的一万五千两的债务!

  胡雪岩这样为朋友着想,也是有考虑的:军营官兵们马上就要开往前线打仗,他们身上的钱往哪儿放?一听罗尚德的宣传,定会拿来存入阜康钱庄。

  只有替朋友设想,才能赢得朋友;有了朋友,才能靠朋友。胡雪岩从一个钱庄的小伙计发展成雄踞一方的老板,其成功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依靠朋友却是不容忽视的一条。

  在胡雪岩生活的时代,经商必然要面对一种特殊的势力,那就是江湖帮派力量。在晚清乱世中,江湖帮派力量因社会管理的混乱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与复杂而产生,逐渐成为社会上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当时的时代,要行商,一定要与江湖势力打交道。

  胡雪岩面临的帮派势力,既包括漕帮这样的旧势力,也包括像小刀会这样的新势力。胡雪岩从来没有以改造天下为己任,所以他对漕帮,是以取得信任、共同活好的态度处之。对小刀会,则像对待太平军一样,是通过官府、帮助官府来镇压他们以保证自己的商业利益不受损害。他在漕帮中层层渗透,放出交情,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后来有相当大的几笔生意,都多亏了漕帮势力出手相助,才得以顺利做成。有了漕帮的认可,胡雪岩也就在乱世有了民间力量的靠山,这也是胡雪岩保证其商业能顺畅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而胡雪岩是如何结交上江湖力量的呢?他善于对症下药,抓紧一个“义”字,给予对方充分尊重,并晓以利害,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胡雪岩在江湖上办事,很注重情、义二字,他做生意的原则就是有情有义。在生意往来中,他经常替对方着想,对方见胡雪岩如此义气,也把他当做朋友,视为知己,对他的评价甚高,乐意和他在生意中往来,正因为他广结江湖朋友,所以在生意场中屡屡成功。而他在江湖中做生意的成功,则是从他上海买商米代垫漕米开始,那时他才初涉江湖。

  自从王有龄上任“海运局”坐办后,抚台交托王有龄去上海买商米来代垫漕米,以期早日完成浙粮京运的任务。漕米运达的速度,与江南诸省地方官的命运关系甚大。至于买商米的银款,由胡雪岩出面,到他原来的钱庄去争取垫拨。

  在松江,胡雪岩听他的一位朋友说,松江漕帮已有十几万石米想脱价求现,于是他弃舟登岸,进一步打听这一帮的情形,了解到松江漕帮中现管事的姓魏,人称“魏老五”。胡雪岩知道这宗生意不容易做,但一旦做成,浙江粮米交运的任务随即就可以完成,可减免许多麻烦。所以他决定亲自上门谒见魏老爷子。

  胡雪岩在他的两位朋友刘老板和王老板的带领下,来到了魏家。正赶上魏老爷子不在家,只有魏母在家,她请三人在客厅喝茶。只见到魏老爷子的母亲,刘、王二老板颇觉失望。然而胡雪岩细心观察,发现这老妇人慈祥中透出一股英气,颇有女中豪杰的味道,便猜定她必定对魏当家的有着很深的影响力,心中暗想,要想说动姓魏的,就得先说服这位“老巾帼”了。

  胡雪岩以后辈之礼谒见,魏老太太微微点头用谦逊中带着傲岸的语气请三人喝茶,一双锐利的眼睛也直射胡雪岩。当三人品了一口茶之后,魏老太太开门见山地问道:“不知三位远道而来,有何见教?”

  胡雪岩很谦卑地说道:“我知道魏当家的名气在上海这一带是响当当的,无人不晓,这次路过,有幸拜访。并想让魏大哥和晚辈小饮几杯,以结交结交友情。”

  寒暄过后,在魏老太太的要求下,胡雪岩也不便再拐弯抹角了,便把这次的来意向魏老太太直说了。听完胡雪岩的话后,魏老太太缓缓地闭上眼睛。胡雪岩感觉到整个空气似乎凝固了,时间过得很慢。良久,魏老太太又缓缓地睁开眼睛,紧紧地凝视着道:“胡老板,你知不知道,这样做是砸我们漕帮弟兄的饭碗吗?至于在裕丰买米的事,虽然我较少出门,但也略知一二,胡老板有钱买米,若裕丰不肯卖,道理可讲不通,这点江湖道义我还是要出来维持的。倘若只是垫一垫,于胡老板无益可得。”

  听了魏老太太的话,胡雪岩心里并不灰心,相反却更加胸有成竹地大声说道:“老前辈,我打开天窗说亮话。如今战事迫急,这浙米京运可就被朝廷盯得紧了,如若误期,朝廷追究下来不但我等难脱罪责,我想漕帮也难辞其咎吧!为漕帮弟兄想想,若误在河运,追究下来,全帮弟兄休戚相关,很有可能被扣上通匪的嫌疑,魏老前辈可对得起全帮弟兄?”

  江湖中,“义”字当头。胡雪岩以帮里义气相激,正好击中魏老太太的要害之处,使得魏老太太不得不仔细思量。

  胡雪岩再三强调其中道理,魏老太太听完之后,终于心中暗肯,于是吩咐手下人将儿子魏老五叫来。

  过不多久,一男子风尘仆仆地冲了进来,只见他约莫四十上下,个头不高,但浑身肌肉饱满黝黑,两眼目光也是如鹰一样,内行人一见便知是个厉害角色。此人正是漕帮现在的执事魏老五。魏老五向魏老太太请安后,魏老太太引见了胡雪岩和刘、王二位老板,看着老人家对胡雪岩三人的尊敬劲,魏老五也很客气地称呼胡雪岩为“胡先生”。

  魏老太太说:“胡先生虽是道外之人,却难得一片侠义心肠。老五,胡先生这个朋友一定要交,以后就称他‘爷叔’吧。”

  老五很听话地改口叫胡雪岩“爷叔”。

  “爷叔”是漕帮中人对帮外的至交敬称,漕帮向来言出必行,虽然胡雪岩极力谦辞,但魏老五喊出第一声“爷叔”其余的人也就跟着齐呼“爷叔”。

  当晚,魏家杀鸡宰鹅,华灯高照。魏老太太、魏老五、胡雪岩、刘王二位老板频频举杯,以祝友谊。就这样,胡雪岩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很快就与漕帮的龙头老大魏老五由初识而结成莫逆之交。

  胡雪岩这次买到的不仅仅是米,还买到了与魏老五的“情”。自此以后,魏老五对胡雪岩“唯命是听”,只要是胡雪岩的货,漕帮绝对是优先运输。所以胡雪岩的货运向来是畅通无阻、来往迅速。不仅如此,魏老五还把他在漕帮中了解到的商业信息,及时向胡雪岩汇报。胡雪岩有此商业“密探”,自然增加了对商场情况的了解,在商业活动中抢占了不少有利时机。

  作为一个商人,胡雪岩对待江湖势力有着正确的态度,在胡雪岩的眼里,江湖势力并非都蛮不讲理,随意黑吃黑,他们也有江湖道义可讲,所以他对江湖势力便以“花花轿儿人抬人”的态度相待,也就是:我处处替你考虑到了,你总不能无动于衷,做出不仁不义的事来。而且,胡雪岩看到江湖势力与成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处理得不好,只会给自己增添许多麻烦;处理好了,则可能使自己在商业场中顺风顺水,大展宏图。

  胡雪岩信奉这样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此话怎讲呢?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敌人多一堵墙,一旦生意上对别人构成威胁,形成敌对关系,胡雪岩总会想方设法化敌为友。

  胡雪岩在生意上虽然历经波折,但终究是有莫大成就的。这不但靠他自己的能力,也靠他的朋友的支持,甚至是势不两立的敌人也有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的。

  和气才能生财,树敌容易,化解却难,如果一个人能把敌人都转化成朋友,那他的能力不更是让人佩服吗?如果能获取敌对方的支持,又何愁事业无成?广结天下友,方可博取人间财富。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