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色微明,两百艘新造的船只早泊在宫外的锦江面上。在宋兵警 卫、监护下,蜀中的皇亲国戚和大臣们穿着素衣素服,鱼贯进入船舱。最后 上船的是孟昶和李太后。太后面色凝重,一脸肃然,在侍女搀扶下上船。孟 昶发福的身躯显得浮肿,一张蜡黄、泡肿的脸,一双红肿木然的眼睛,他萎 缩地步入船舱。他们是由锦江到宜宾、夔门,进三峡,顺水而去。
花蕊夫人着一身素洁的罗裙,仍是那张洁白如玉的脸,那一头高盘的云 髻,那一双水汪汪的丹凤眼,只不过眼眶里蓄满了忧伤,忧伤的眸子里充盈 着一股随时都要决堤的泪水。在侍女搀扶下,轻移玉步,向辇车走去。全副 武装的宋骑列队肃然,目送着夫人上车。虽然她已成了女囚,但有太祖“特 别保护”的圣旨,上至统帅,下至士卒,无一人敢怠慢、无理。这时的军士 早被夫人令人心颤的冷艳、高华所折服,怀着敬意目送她上辇车。在辇车旁, 紧跟着的是阿随,她骑在马上,提缰挥鞭,身手矫捷地在车前辇后护卫着凤 驾,密切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
本来,掳上北行,花蕊夫人不带侍女,她将自己的金银首饰全分给了她 们,要她们出宫回老家,找一个殷实人家过日子。侍女们却泪痕满面,不接 赏银,是死是活,要跟夫人去汴京,侍候夫人终生。夫人挥泪道:“吾是亡 妃,任人宰割,前程凶多吉少,吾自身难保,更无力庇护众姐妹。若看到你 们因吾受屈,过非人之生活,于心不忍,生不如死矣!”
说完,泪如雨下,侍女们才一一接过赏钱,依依惜别。只有阿随跪泣不 起,曰:“夫人对我恩重如山,奴婢的命是你给的,奴婢的名字是你起的,前 途纵是刀山火海,奴婢也要跟随着你。随儿,随儿,一生跟随夫人,永不变 心。”说完,大哭不起。
“忠主之心感人肺腑,吾想你应有个好归宿,别跟吾去受辱受罪。”
“夫人不允,奴婢愿死在你的御剑之下。”说完,阿随唰地抽出壁上御剑, 横向颈上一抹。夫人眼疾手快,一手按住剑柄:“罢罢罢,随吾北上。说实在 的,吾也舍不得离开你。”
阿随这才破涕为笑,随夫人北上京华。
辇车行至梓潼县境内,天色将晚,司号吏高声传叫:“上亭铺驿到,就地 夜宿!”
上亭铺,不是唐明皇避乱幸蜀闻铃处吗?她在心里咕噜,匆匆下轿,看 看这曾浸泡过大唐天子唐明皇眼泪的上亭铺。可是,春雨潇潇,夜色茫茫,除 了风声、雨声、人声、马嘶声,大地一片沉寂。入夜,她睡在床上,辗转反 侧,思贯古今。
两百多年前,开元盛世皇帝李隆基,史称唐明皇,荒疏朝政,和杨贵妃 玉环朝夕行乐,军国大权落入贵妃胞兄杨国忠手里。杨国忠贪赃枉法,蛊君 乱国,导致安史之乱。贼兵攻破长安,唐明皇和杨贵妃仓皇出逃奔蜀。行至 马嵬坡,六军哗变不发,斩了杨国忠及全家首级高挂驿门,要求皇上将杨贵 妃割恩正法。唐明皇被迫赐贵妃白绫自尽,六军才继续西行。后战乱平息, 肃宗即位,玄宗为太上皇,启跸还长安。行至上亭铺,住在这座庙宇行宫里, 霖雨纷飞,夜不能寐。渐渐地,耳畔飘来《霓裳羽衣曲》的乐曲,一位丰腴 的丽人醉韵犹酣,翩翩起舞,似奔月嫦娥,飘逸的长裙泻满繁星的辉煌。
“贵妃,我的爱卿。”他喃喃自语。
这时,阵阵晚风吹得庙檐铜铃叮当作响,像贵妃亲昵地呼唤“三郎,三 郎”——他的乳名。
他蓦地坐起来,大声呼叫:“贵妃,我的爱卿,你在哪儿?”
太监高力士在隔壁侍睡,闻声赶来。明皇曰:“快开殿门迎接贵妃,贵妃来了,她在呼唤三郎。”
高力士苦笑道:“皇上,不是娘娘唤三郎,是屋檐风铃在叮当!” “啊,是风铃在叮当!”
他思绪回到了现实,痛苦地摇着头:“江山、美人全没了,活着又有何用?” 说完,眼泪纵横。唐明皇仿此声作了一曲《雨霖铃曲》聊表哀思。从此,上 亭铺又曰郎当驿。
想到这段帝妃哀婉、凄美的爱情故事,花蕊夫人愤愤不平:“贵妃何罪之 有?为什么要逼她自缢,六军才发?女人的命运如此怪异叵测,人生险恶, 人生如梦啊!”
由此,想到家乡的老父亲,他可安好?想到自己的夫君和太后,他们今 泊何处?该过三峡了吧!但愿巫山神女保佑,抵江陵,会汴京,这是她唯一 的精神支柱和期盼。就这样,蒙蒙胧胧,睡到天明,直至阿随送来早餐,她 才困倦地起床,梳妆用膳。
其实,就在花蕊夫人遥思亲人的时候,老父亲闻讯女儿被押解北上,气 绝身亡。押孟袒的船正泊江陵。宋太祖早派礼部侍郎窦思俨去码头迎接。
窦思俨曰:“臣离京时,面奉谕旨,代天子向国母老夫人问安,请国母接 受使臣大礼谒见。”
“使不得,使不得,待罪外臣,无僭越之礼。”太后感到意外,没想到千 里之外的大宋天子还垂念老朽,连连摆头摇手。
窦思俨执意要拜,太后只好站在座椅一侧还礼。
“陛下为国母和殿下在右掖门外汴水河畔,造府邸五百间,现装修已毕, 迎国母、殿下乔迁新宅。”
“皇恩浩荡,戴罪外臣感激涕零。”孟昶见太祖如此垂爱老母,重视礼仪, 冷却的心才开始有点活力。
在这种和悦的氛围中,次日黎明,他们弃船登岸,改水路为陆路,踏上 北去的征途。
过了梓潼,进入剑门山区,道路崎岖,满山杜鹃花开,红艳艳的。花蕊 夫人改坐辇为骑马,像一只远离巢邑的孤雁,晓行夜宿,来到了蜀国边陲葭萌古镇(现广元市昭化镇)桔柏渡,摆渡过去,便是刘备当年的发祥地葭萌 了。这是二水汇合处,江面浩阔,波涛澎湃,嘉陵江一到水涨便呈黄红色, 白龙江则呈青白色。一到夏天,河水猛涨,二江相碰,溅起几丈高的水花, 又各自夺路奔流,像两条长龙戏浪飞腾,船行水上,构成二龙负舟之奇观, 故留下许多神奇的传说。如唐明皇幸桔柏渡,便有双鱼夹舟开路、双龙负舟 引航之说。据说唐明皇认为这是天降吉兆,预示乾坤扭转,便在东岸歇驾, 摆宴三天庆贺。果然,事隔不久,安史之乱平息,唐明皇回京。从此,桔柏 渡东岸沙滩改叫摆宴坝。
花蕊夫人通史,过此渡口时,她迎着风浪,屹立船头,欲占卜自己的未来。 她虔诚地期待着双龙负舟、双鱼跃帆的奇观,可河面风平浪静,除船舷犁开 层层浪,远处不时漂来杂草碎片外,全是一片天蓝蓝、水蓝蓝。她彻底失望 了,泪水和着江水向东流去。
晚上,下榻葭萌驿站。这儿四周环山,宛若天然城廓。这儿,远离川西 平原,地控秦陇,势扼巴蜀,是全蜀咽喉、锁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 国时的蜀国便是发于斯,兴于斯。看着这倚天似剑、黑黝黑的群峰剪影,听 着那一声声凄厉的杜鹃啼鸣,她想到明天一过,便是异国他乡了,去国离乡 之情油然而生。由此,想到远在青城孤苦伶仃的老父亲,她被匆匆掳去,来 不及和他老人家话别,不肖的子孙呀!她内疚,深深地责备自己。想到夫君 和太后,他们该改乘辇车北上了。她若和夫君一起押解北上,该是多好,彼 此有个照应,苦中有乐啊!想着,想着,不禁吟起了李白的诗句: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这是她此时感情的真实写照。那满山的红杜鹃不是故乡青城的羊角花 吗?传说那是贵阳皇妃风闻夫君望帝遇难,哀哭过度,化作洁白的杜鹃花。 望帝禅让出奔,思念妃子,满山哭喊着“贵贵阳,贵贵阳”,他栖息在杜鹃树 上,叫呀,哭呀,鲜血一滴滴落在白色的花瓣上,变成了红杜鹃,他化作了 杜鹃鸟…
这是一个刻骨铭心、令人荡气回肠的帝妃爱情故事,多像苦难中的她和 后主啊!她恨不得为故土、为故人殉情,化作带血的花、啼血的鸟。国难家 仇一起涌上心头,悲从中来,不能自已,便命阿随呈上文房四宝,泪眼婆娑, 一字一泪在驿站墙壁上泼墨走笔,写出词曲牌《采桑子》。
初离蜀道心将碎,
抱恨绵绵。
春日初年,
马上时时闻杜鹃。
抒发了她对故土的乡愁,失去河山的悲哀,真是断肠人泪写断肠河山, 一字一句皆血染!写完上半阕,她悲愤过度,昏了过去。阿随抱着她,哭泣 着,呼唤着,直至天明。待她苏醒过来,宋军又催她登程上路,她只得跨上 御马,挥泪北上。
不知过了多少年,一位好事文人过此,补了下半阕:
三千宫女如花面,
妾最婵娟。
此去朝天,
只恐君主宠爱偏。
词工鄙陋,如狗尾续貂矣!燕雀焉知鸿鹄深沉的爱国情、亡国恨啊!
花蕊夫人上八百里秦川,改乘皇辇。辇车过了长安后,一向洒脱、矜持 的晋王赵光义沉不住气了,他匆匆来相国府,向赵普道:“花蕊夫人即将抵达 汴京,相国作何安排?”
“禀报皇上,直送后宫吧!”老练、持重的赵普知晋王和他皇兄一样,早 就恋慕花蕊夫人的绝代风华,故装糊涂道。
“蜀国新降,孟袒健在,便将花蕊夫人掳进后宫,不怕世人非议?”
赵普猛拾头,四目相对。他看到眼前这位刚进入而立之年的晋王那灼热、 奔放的目光,无可奈何道:“臣亦这样想过,但君令难违,只好如此而已。”
“不行,为了大宋帝国的国体,为了天子的盛德,不能做出让后人戳脊梁 骨的事来。应犯颜直谏,将花蕊夫人送回孟昶身边。”
晋王是皇上的胞弟,执掌开封府尹,新擢为中书令,在一人之下、万人 之上,实权超过宰相。更重要的是,他比当今皇上小十几岁,是太后生前既 定的皇位继承人,赵普不敢违背他的意志。其实,就赵普本人,也觉得太祖 这样做过分了一些。今见晋王态度如此明朗,他便一口答应,面谏皇上,趁 早改弦更张。
赵光义见赵普答应面谏皇上,紧绷的心弦松弛下来,连声道:“赵相国公 忠体国,佩服,佩服!”
这些天,他为花蕊夫人独走剑门蜀道忐忑不安,他深知这就意味着亡妃 直入汴京后宫,将成为当朝皇上的尤物、玩品。他认为,自己既然和皇帝是 胞兄弟,就该平分秋色:他独揽皇权,自己该独占美色,不能熊掌和鱼兼而 得之。因为这样,赵光义在胞兄皇袍加身后,趁皇兄征剿周朝旧臣李筠时,自 己代理朝中政务、做宫廷总监之际,自由出入禁地后宫,利用频频去仁寿宫 向杜太后问安侍膳的机会,四处散发金银,收买人心。侍卫、宫女得了他的 贿赂,自然手软口软,处处为他说话,牵线搭桥。到了后来,赵光义甚至勾 搭皇兄的后宫嫔妃。
哨马来报,花蕊夫人已车过洛阳,赵普才急急进殿,谒见天子,曰:“亡 妃花蕊夫人即来汴京,陛下如何安置?”
“截留后宫待令。”太祖不假思索道。
“陛下这样做,恐怕授人以口实。孟袒健在,即掠人之美,不怕众人异议?”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也!堂堂一国之君,夺个美人算什么?”
“非也。陛下,要成就天下霸业,一统华夏,不仅是靠天子的雄韬武略、 武力征服,更靠他的盛德布天下、仁义霸天下,才能使四海归心、列国宾 服。现后蜀刚降,亡君未逝,便掠人之美,夺人之妻,不怕九州离德、世人 物议?”
赵普的犯颜直谏,如一记警钟长鸣,将太祖从对花蕊夫人的单相思中拔了出来,不住点头道:“然,然!”
遂下诏,将花蕊夫人送至皇家别墅玉津园。
孟昶比花蕊夫人提前径诣汴京,太祖派御弟晋王赵光义出郊相迎。
孟袒忙率降臣拜谒,叩首道:“戴罪降臣孟袒率子弟臣僚拜谒晋王殿下, 千岁万福!”
晋王纵目一望,足下跪了一大片皇子王孙、文武僚臣,个个素衣素服,诚 惶诚恐。亡君孟袒跪至最前面,显得浮肿、颓唐。顿时,一种雄霸天下的快 感充盈全身,他纵声大笑,复又像一代明君包囊万物那样恭谦道:“贤王请 起,众卿请起。你们千里跋涉,一路风尘,辛苦了。吾代表皇上聊表慰问之诚! 免去大礼。”
一阵寒暄之后,由礼仪官前行,孟袒全家住进汴水畔的豪宅玉津园。
主客入座后,晋王笑道:“这是皇上专为贤王建造的王府,贤王满意否?”
孟袒埋头进园,无心顾盼,听晋王这么一说,挤出一个笑意:“感激圣上 皇恩浩荡,感激晋王恩深似海!”
赵光义笑容可掬,从孟袒的宗庙陵寝,到太后妃嫔、皇子王孙都一一垂 询,最后直奔主题:“听说贤王有一宠妃——花蕊夫人,貌若天仙,才贯古今, 只身走剑门蜀道来京,不日即到。吾已奏禀皇上,来京后直奔玉津园。夫妻 重逢,久别胜新婚,庆贺,庆贺!”
自城破惜别,夫妻各奔东西一月有余,不知夫人消息,孟袒分外眷念,今 晋王提起,他感激涕零:“托晋王洪福,撮合夫妻团圆,吾将结草衔环报效晋 王千岁!”
“这点小事,不足挂齿,日后有什么需要本王的地方,包在本王身上!”
没想到,这个权倾朝野的晋王如此善解人意,体贴入微,孟袒激动得五 体投地:“叩谢晋王鸿恩,祝晋王寿福无穷!”
几日后,花蕊夫人进玉津园,拜谒太后、后主。见太后白发苍苍,满脸 皱纹,一下苍老了十岁,后主全身浮肿,神情萎缩,花蕊双手抱着他俩放声 大哭。三人抱成一团,痛哭不止!
五月十六日为受降日,太祖举行隆重的受降大典。
拂晓,花蕊夫人泪光盈盈,托着降服,怯生生地侍候孟袒穿戴。孟袒白 冠素服,脖子上垂着一段三尺白绫,僵立着,如临丧吊唁一般。他凄然大哭: “老母在堂,吾穿上这身孝服,罪该万死啊!”
二人又是一阵拥头痛哭。
花蕊夫人劝道:“来到矮檐下,不得不低头!这半天一过就无事了,忍着 吧!为了孟氏宗庙。”
这时,玉津园热闹非常,枢密院、礼部、皇城司、开封府的官吏都来了, 接引孟袒入宫,参加受降盛典。
队伍前面是宋朝官员,一个个身着华服,骑着高头大马,排成方阵,春 风满面,趾高气扬。后面是三十三位降臣,由孟袒领衔,骑着马,一字形拉 开,个个白冠素服,脖系白绫,一个个哭丧着脸,萎靡不振。队伍两边和后 面是皇城司下属的禁卫军“护送”,甲胄鲜亮,彪悍勇武,戈戟刀剑,虎虎生 威。这强烈的反差是出奇的不和谐,却昭示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朴 素真理。征服者耀武扬威,战败者忍辱含垢。队伍走过宽阔的天街,两旁是 看热闹的市民,你推我搡,争相抢看。孟昶如行尸走肉一般,不是去受降, 而是去赴死,活着不如死去。早知今日受奇耻大辱,莫如当初战死沙场或城 破自缢身亡痛快!他追悔莫及,硬着头皮,颓坐马背,终于来到明德门外。
只听得景阳钟响,如黄钟大吕,震耳欲聋,那是天子在崇元殿升殿,步 入九五之尊宝座。文武百官和降王降臣肃立明德门外。
受降大典开始,只见鼓角齐鸣,乐声大作。孟昶引仁贽、玄喆、李昊等 三十三位降臣跪在白色毡毯上,将降表用双手举过头,以颤抖的声音大声宣 道:“戴罪外臣孟袒,向大宋天子呈交降表和礼单,聊表诚情。”
阖门使李廷宽接过降表、礼单,走过长长的甬道,来至崇元殿御案前,高 声宣读降表、礼单。读毕,殿前禁军抬着用锦帛覆盖的礼单陈列殿内御台上, 一一检验:黄金八百两,玉腰带两条,银锭一万两……
太祖口谕,李廷宽赍旨出殿,在明德门外宣旨:“赦免孟袒等三十三降臣 之罪。授孟袒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等御职,领上镇节 度使俸禄,赐袭衣、玉带、黄金鞍勒马,金器千两,银器万两,锦衣千件, 绢绸万匹。赐国母金器三百两、银器三千两、锦绮千匹、绢千匹。子弟、官
属按品级赐袭衣、金玉带、鞍勒马、车乘、器皿等。” 孟袒等三十三降臣拜叩大礼,山呼万岁!
衣库使送来袭衣、御冠。窦思俨替秦国公孟昶卸去白绫、白冠、素服, 穿上一品大红锦袍,扎上通龙凤犀带,其他降官均一一更衣。
孟袒等三十三人身着朝服,手捧牙笏,入崇元殿拜谒皇上。太祖坐在金 光灿灿的龙椅上,笑道:“众爱卿平身,一路辛苦了。国母可安好?”
在满朝文武中,听到天子尊太后为国母,孟袒虚荣心得到满足,一扫素 服过街的奇耻,笑道:“托陛下鸿福,臣母康泰。”
“家眷都安好?”
“亡妃、二子均颐养于陛下赐的豪宅,感谢皇上天高地厚之恩!”
“朕用兵伐蜀,是不得已而为,意在结束自唐末以来诸侯纷争、四分五裂 的局面,统一华夏,让炎黄子孙团圆。现在,北汉、南唐、吴越、闽粤等地 均未一统,望秦国公助朕一臂之力,收拾旧河山。”
“以陛下马首是瞻,臣愿附骥尾,为中华统一竭心尽力!”
晚上,太祖在大明殿举行国宴,款待蜀中降臣。席间,歌舞升平,觥筹 交错,一片祥和。